书城政治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和:和平共处
20083300000016

第16章 和平安定(2)

汉宣帝本始三年(公元前71年),匈奴单于发兵威胁乌孙国,要求乌孙国王献出解忧公主,并与汉廷断绝联系。面对匈奴的欺凌与勒索,乌孙国王与解忧都大为震怒,火速上书汉廷,表示愿与汉朝军队共同夹击匈奴。这一年,汉廷发兵15万,与5万乌孙军队联合打败了匈奴,并擒获了匈奴单于的叔父、嫂嫂、名王(亲王)和都尉等4万余人,还虏获了马、牛、羊、驴、骆驼等70余万头。这次重创匈奴的战役,扭转了西域的政治形势。

仿佛苍天有眼,洪福降临,解忧公主和乌孙王翁归靡先后生下三个儿子两个女儿,不仅可以共享天伦之乐,还为乌孙国和汉朝的结盟谱写了崭新而辉煌的历史篇章。解忧公主的子女也都多才多艺,为乌孙国的兴旺发达和西域各国倾向汉朝、反抗匈奴贵族的奴役,谋求和平共同发展作出了无私的贡献。

◎故事感悟

解忧公主在乌孙生活了半个世纪,一直活跃在西域的政治舞台上,积极配合汉朝,遏制匈奴,为加强、巩固汉室与乌孙的关系作出了贡献。

◎史海撷英

解忧公主之子

解忧公主的次子名叫万年,他20多岁时曾在京城长安学习。年老的莎车国国王没有子嗣,当他在长安见过万年后,十分喜欢这个年轻人。莎车国的民众一直都向往能够依附汉朝,更想与乌孙国结下邦交。因此,为了自己国家的前途,也为讨好乌孙这个西域最强大的国家,莎车国王征得解忧公主与翁归靡夫妇以及汉朝的同意,希望万年在他死后接任莎车国王位。

万年上任后,显示出了不凡的政略锋芒,而且励精图治,极力摆脱匈奴的控制与奴役。匈奴贵族闻知后,十分震惊,派出特使在莎车国王廷内部挑拨离间。结果,匈奴的离间之计得逞,莎车王的弟弟呼屠征发动了一场宫廷政变,万年在这场平叛斗争中不幸壮烈牺牲。

隋文帝与突厥相交

◎不存在好的战争,也不存在坏的和平。——格言

隋文帝杨坚(541—604),弘农郡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县)人。隋朝开国皇帝。他在位期间成功地统一了严重分裂的中国,开创了先进的选官制度,发展了文化经济,使中国成为盛世之国。文帝在位期间,隋朝开皇年间疆域辽阔,人口达到700余万,是人类历史上农耕文明的巅峰时期。杨坚是西方人眼中最伟大的中国皇帝,被尊为“圣人可汗”。

隋文帝杨坚消灭陈朝后,把陈后主陈叔宝的屏风送给突厥大义公主。大义公主原来是北周宗室的千金公主,嫁给突厥沙钵略可汗摄图。为了求得隋朝的支持,千金公主请求改姓杨,做杨坚的女儿。杨坚很高兴,封她为大义公主。其实,大义公主内心深处充满了对杨坚的仇恨,经常想着为北周宗室报仇。

大义公主收到屏风后,触景生情,想起被杨坚灭掉的北周宗室,无限伤感。她提笔在屏风上写诗,叙述陈朝灭亡的经过,寄托自己对北周故国的怀念。杨坚听说后,对大义公主有了戒心。

隋朝的流民杨钦逃到突厥来找大义公主,谎报说:“我知道公主一直对隋朝有复仇之心,现在机会来了。彭公刘昶的妻子也是北周宗室的公主,他们夫妻俩正准备起兵攻打隋朝。公主应该请可汗派兵骚扰隋朝的边境,配合刘昶的行动。”

都蓝可汗雍虞闾是摄图的儿子,他相信了杨钦的话,不断派兵侵扰隋朝的边境,也不再向隋朝交纳贡品。大义公主还让与她长期私通的胡人安遂迦和杨钦一起给雍虞闾出谋划策。

隋文帝开皇十三年(593年),杨坚派车骑将军长孙晟出使突厥了解情况。长孙晟通过明查暗访,终于了解到是杨钦在暗中捣鬼。他向杨坚禀报后,杨坚派他再次出使突厥,索要杨钦。

雍虞闾敷衍说:“我已经检查过所有的宾客,没有杨钦这个人。”

长孙晟找到了解情况的突厥人,送给他许多金银财宝,打听到了杨钦躲藏的地方,然后派人连夜抓获了杨钦。长孙晟带他去见雍虞闾,说:“可汗,这就是隋朝的要犯杨钦,可汗认识吧?”

雍虞闾极为尴尬,他支支吾吾不知如何应答。长孙晟又说:“可汗恐怕还不知道,安遂迦一直和公主私通呢!”

雍虞闾极为震惊,马上逮捕了安遂迦,并对长孙晟说:“感谢长孙将军指点迷津。安遂迦和杨钦就一并交由隋朝处治,以向主上表明我与隋朝结好的心意。”

既抓到了要犯,又使雍虞闾与隋朝重新修好,长孙晟一举两得,杨坚非常高兴,给他加官开府,仪同三司,并派他第三次出使突厥,劝说雍虞闾除掉大义公主。内史侍郎裴矩请求说:“陛下,请派我去完成这项任务吧。”

杨坚点点头,说:“也好。最近突利可汗向隋朝求婚,你去告诉他,朕可以答应他,条件是必须杀掉大义公主。”

突利可汗染干见到裴矩,欣然应允。他找到雍虞闾,说了许多大义公主的坏话。雍虞闾马上杀了大义公主,请求和隋朝建立新的联姻关系。杨坚准备答应他的请求,长孙晟则表示反对。他分析说:“雍虞闾和染干都向我朝求婚,但目的不一样。雍虞闾想利用隋朝牵制达头可汗。如果答应他,他的势力就会强盛起来。雍虞闾是个反复无常的人,等他羽翼丰满,必然反叛,恐怕那时就不好制伏了。染干和他的父亲莫何可汗都诚心归顺我朝,如果和染干联姻,并劝说他率部南移,我们可以利用他牵制和抵御雍虞闾。这样,我们的北部边境就会安定。”

杨坚高兴地称赞说:“这实在是个好主意。”

隋文帝开皇十七年(597年),染干到长安迎娶安义公主。杨坚为了离间染干和雍虞闾之间的关系,有意把婚礼办得格外隆重。雍虞闾果然老羞成怒,断绝了给隋朝的朝贡,多次发兵骚扰隋朝边界。但由于染干率领部落迁徙到南部,总能及时发现雍虞闾的动静,因此,雍虞闾一直不能得逞。

后来,杨坚册封染干为意利珍豆启民可汗,启民可汗的部落逐渐强盛起来。

◎故事感悟

在以武力回击来犯之敌的同时,隋文帝又相应地采取和亲、安抚等政策和措施,改善与突厥的关系。因此,在文帝时期,隋与突厥虽有战争,但和睦相处仍占主导地位。

◎史海撷英

杨坚简化地方官制

590年,隋文帝杨坚对地方机构进行了较大的改革。他采纳度支尚书杨尚希提出的“存要去闲、并大去小”的建议,将以前比较混乱的地方官制从州、郡、县三级精简为州、县两级,撤消了境内500多个郡。同时,他还裁减了大量的冗官,将一些郡县合并,从而大大地节省了政府的开支,也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为了让各级官员更恰当地行使权力,杨坚下令,九品以上的官员一律要由中央任免。官吏的任用权一概由吏部掌握,禁止地方官就地录用僚佐。而且,每年都要由吏部进行一次考核,以决定对官员的奖惩与升降,后来又改为三年任期制。

杨坚还命令各州每年应推选出三个文章华美、有才干的人到中央受官。后来,他又下令,京官五品以上,地方官部管刺史,都要由有德有才的举人担任。这种选拔政府官员的制度,使得各个阶层有真才实学的人都有机会为国家效力了。

杨坚开创的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留存长达1300多年之久,直到清朝末期才被废除。然而,当时的美英等国都对此称奇,并借鉴了这种选拔制度,将其作为政府文员的聘用方法。

◎文苑拾萃

隋门隋文帝

(唐)周昙

孤儿寡妇忍同欺,辅政刚教篡夺为。

矫诏必能疏昉译,直臣诚合重颜仪。

宴秦孝王于并州作

(隋)杨坚

红颜讵几?玉貌须臾。

一朝花落,白发难除。

明年后岁,谁有谁无。

李渊与突厥交好

◎单者易折,众则难摧。——崔鸿《三十国春秋·西秦录》

唐高祖李渊(566—626),字叔德。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北)人。唐代开国的君主。世代显贵,受北周唐国公爵号,后受隋炀帝弘化留守,兼领潼关以西的军事指挥大权。见隋炀帝无道,趁天下大乱,运筹帷幄,起兵太原,定鼎关中,创建大唐,又翦灭群雄,统一全国,实为一代创业之主。在位9年,被迫传位于次子李世民,自称太上皇。贞观九年(626年)崩,死后庙号高祖。

隋末李渊起事后,原晋阳县县令刘文静劝李渊和突厥人结交,借助突厥的军队以壮大反隋的力量。

隋恭帝义宁元年(617年)六月初的一天,突厥始毕可汗咄吉接到李渊送来的丰厚礼物,并附有一封信,信中说要大举义兵南下迎回隋炀帝杨广,重新与突厥和亲,请咄吉一起南下,但希望他所带的突厥士兵不要侵扰百姓,如果咄吉只想坐受财宝也可以。咄吉回信说:“我很清楚隋朝皇帝的为人,如果把他迎回,他不但会加害唐公,还会派兵攻打我们。假如唐公能自称天子,我愿意助唐公一臂之力。”

见到咄吉的回信,李渊的幕僚及将领们都十分高兴,请李渊赶快称帝。李渊却摇头表示反对。刘文静和前晋阳宫监裴寂劝道:“我们虽然召集了大量义兵,但战马极为缺乏,这正是突厥人可以向我们提供的。如果李公犹豫不决,恐怕突厥人会反悔的。请李公下定决心。”

李渊仍然反对,他说:“我们最好再考虑一下,看看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

裴寂建议道:“我有个办法,请李公考虑。李公可以尊主上为太上皇,把代王杨侑立为皇帝,这样可以安定隋王室。然后我们向各郡县发布檄文,同时把旗帜的颜色由隋朝原来单一的红色改为红白相间的颜色,这样又可以向突厥人表示我们与隋王室的不同,以争取他们的支持。”

李渊笑道:“这个办法是掩耳盗铃。但形势所迫,也只好这样了。”

李渊派使者把这个决定通知了咄吉。咄吉派他的柱国康鞘利送来1000匹马卖给李渊,并答应发兵送李渊进关,李渊需要多少人他就出多少人。突厥人的马李渊只买下一半。大家都很不理解,以为是军资不足,纷纷要求用自己的钱把马全部买下。

李渊阻止道:“万万不能这样做。突厥人非常贪财,要是把他们的马全部买下,他们就知道我们急需马匹,会不断地送马来,价钱也会大大地提高。我之所以少买他们的马,不过是向他们表示我们很穷,而且也表示我们并不那么迫切需要马。”大家听了,茅塞顿开,不禁赞叹李渊考虑问题深远。

康鞘利返回突厥后,李渊让刘文静出使突厥请求发兵。他面授机宜说:“我借突厥人的兵马只是壮声势,几百人就足够了,千万不可多。突厥人进入我们境内,必然会危害百姓,这是我极不愿意的。我让突厥人发兵,主要是为了阻止刘武周和突厥人勾结。”

刘文静到了突厥,拜见咄吉,请求发兵,并和咄吉约定,一旦攻入长安,长安的百姓和土地归唐公,金银财宝归咄吉。咄吉对此事感到非常高兴。

七月十八日,咄吉发兵进入隋朝境地,帮助李渊攻打并占领了长安。此后,李渊建立唐朝,并同突厥的关系极为密切,相处十分融洽。

◎故事感悟

李渊不惜纡尊降贵与突厥交好,目的就是为了保持边境的和平,因为他深知,只有保持边境和平,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他这种以大局为重、以和为贵的思想值得后人借鉴。

◎史海撷英

李渊称帝

617年五月,李渊与次子李世民起兵叛乱,并从河东(今山西永济西)召回长子李建成和四子李元吉。

十一月,李渊进入长安,然后立隋炀帝的孙子代王杨侑为天子,即隋恭帝,改元义宁,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又以杨侑的名义自加假黄钺、使持节、大都督内外诸军事、尚书令、大丞相,进封唐王,综理万机。

次年(618年)五月,李渊正式称帝,改国号为唐,定都长安。不久,李渊统一了全国。

文成公主创和平

◎爱的力量是和平,从不顾理性、成规和荣辱,它能使一切恐惧、震惊和痛苦在身受时化做甜蜜。——莎士比亚

文成公主(?—680),唐朝宗室之女。她聪慧美丽,自幼受家庭熏陶,学习文化,知书达理,并信仰佛教。松赞干布是藏族历史上的英雄,崛起于藏河(今雅鲁藏布江)中游的雅隆河谷地区。他统一藏区,成为藏族的赞普(“君长”之意),建立了吐蕃王朝。唐贞观十四年(640年),他遣大相禄东赞至长安,献金五千两,珍玩数百,向唐朝请婚。太宗许嫁宗女文成公主。

隋唐之际,即7世纪前期,吐蕃出现了一位杰出领袖,名叫弃宗弄赞,西藏的佛教史称之为松赞干布,后来的历史文献均用此名。他年纪很轻就当了赞普,骁勇善战,足智多谋,带领他的部下用武力征服了青藏高原的许多部落,连实力与之相等的羊同国(有大小两个羊同国)也俯首归顺,其余较小的部落无不影从,建立起强大的奴隶制政权,成为青藏高原各部落的霸主,以逻些(今拉萨)为首都。

那时,内地正是唐太宗统治的贞观时期,唐王朝声威远震,万国朝宗。而松赞干布又素慕唐朝的文化,景仰唐朝的文明,于是在贞观八年(634年),他派遣首批使者来到长安,唐朝亦遣冯德遐回访吐蕃,成为汉藏民族友好关系的开端。

此后,松赞干布又多次派遣使者来长安朝贡,并欲效吐谷浑及突厥之先例,娶唐朝公主为妻,但唐太宗没有允许。使者回到吐蕃谎称:“初到长安,唐朝十分优待,允许通婚。正好碰上吐谷浑国王入朝,在唐太宗面前离间我们的关系,遂罢通婚之议。”松赞干布闻之甚怒,与羊同等部落连合出兵,攻击吐谷浑。吐谷浑招架不住逃至青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