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和:和平共处
20083300000017

第17章 和平安定(3)

吐蕃又攻击了党项及白兰两个部落之后,在松州(今四川松潘县)西部屯兵20多万,并遣使送金银布帛至长安,声称是娶公主的聘礼,由使者传话威胁说:“若大国不嫁公主,当即进攻内地。”这种以重兵逼嫁、胁迫成婚的无理要求,自然遭到唐太宗的极力反对。

不久,松赞干布果然率兵进攻松州。唐太宗当即遣吏部尚书侯君集率兵5万,分4路合击松赞干布。结果大败松赞干布,斩首级千余,松赞干布引兵遁逃,遣使谢罪,复求婚约,唐太宗这次才答应了通婚的要求。

贞观十四年(640年),松赞干布派遣他的大相(职同宰相)禄东赞给唐王朝送上黄金5000两,珠宝数百件,到长安聘婚。唐太宗答应将宗室之女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相传,唐太宗在应婚之前,曾经“五难婚使”。这五件难事之一,就是让使者认出百匹母马与百匹驹马的母子关系。这意味深长的难题含义婚使自然是心领神会,即汉藏两族通过公主出嫁要建立永久的母子亲情。据说禄东赞运用吐蕃人丰富的牧畜经验,将母马和驹马分别圈起来,并暂时断绝驹马的饮水和草料,过了一两天之后,把母马与驹马同时放出马厩,顿时出现了母觅子、子寻母,母子偎依一起的动人景象。禄东赞就这样一一解决了五个难题,让唐太宗十分高兴,允许他立即迎娶文成公主入藏。

唐太宗对文成公主出嫁西藏这件事也是相当重视,不仅为她准备了丰厚的妆奁,其中包括诗文、经史、农事、医药、天文、历法等书籍,还有谷物、蔬菜、果木种子,以及各种各样精美的手工艺品。除此之外,还让她带去了各种技术工匠和一支宫廷乐队。当时,唐朝非常盛行佛教,文成公主更是一位虔诚的佛教信仰者,所以还带去了一尊佛像。

贞观十五年(641年),唐太宗派江夏王礼部尚书李道宗护送文成公主入藏。松赞干布率领侍从和卫队从拉萨前往柏海(今青海的鄂陵湖和札陵湖区域)等待,然后再到河源(今青海兴海县一带)迎接。松赞干布拜见李道宗,恭谨地奉行子侄之礼,不断叹服大国服饰礼仪之美,俯仰之间均表现出一种愧沮之色。与公主回到拉萨之后,举行了盛大婚礼。松赞干布对自己能娶文成公主为妻十分高兴,他说:“我的父祖辈没有一个人能和上国通婚,我能娶大唐公主为妻,深感荣幸,当为公主筑一城以夸示后代。”于是命人仿照唐朝建筑模式修造一座宫殿式的建筑专门给她住。

文成公主入藏之后,把唐朝的优秀文化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传入了西藏,和松赞干布同心协力发展吐蕃的经济和文化。当时藏族没有文字,记事用绳子打结或以木刻划记号来表示。在文成公主的主张下,松赞干布派人进行专门研究,创造了30个藏文字母和拼音造句文法,结束了藏人无文字的历史,从此汉文书籍可以译成藏文,对藏族文化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西藏过去无完整的历法,以麦收的季节(约为夏历三月)作为一年的开始。文成公主入藏后还推行夏历制,大大便利了藏族历史文化的纪年和著录。文成公主带去的宫廷乐队,丰富和繁荣了藏族的民间音乐,提高了藏民的文化生活水平。她带去的许多工匠使藏人深得其利,从此藏民掌握了汉族的先进工艺技术,推广了汉族的农业生产工具,大大发展了藏族的农业生产力。文成公主带去的各种植物种子,也在西藏土地上生根、开花、结果,改变了藏民的食品结构,丰富了藏民的食物品种。

文成公主信佛,松赞干布在她的影响下,也大力提倡佛教,还特地在拉萨修建了大昭寺,这对西藏人的精神生活影响之大难以估量。在文成公主的倡导下,松赞干布不断派人到长安留学,学习汉族优秀的文化和先进的生产技术,还聘请汉人到西藏掌握文书,传授知识。此后唐朝又不断送去蚕种,帮助其发展养蚕事业;送去酒曲,派人帮助其发展酿酒事业。还有碾磨、造纸、造墨等等,也派去专人传授。

文成公主还亲自传授了刺绣、纺织的技术。松赞干布对文成公主可以说是言听计从。在她入藏之前,藏人喜欢用一种矿物赭石的色彩涂面,公主讨厌这种化妆品,觉得会使人显得面目可憎,松赞干布马上下令全国禁止使用赭石涂面。公主喜穿汉族轻质的纨绮服装,松赞干布也就脱掉传统的藏民皮褥毡裘,身着丝绸服饰,真是做到了妇唱夫随啊!

藏族人民至今在布达拉宫里还安置着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的塑像,保留着二人结婚时的洞房遗址,西藏民间还广泛流传歌颂文成公主的民歌,歌颂她给藏族经济文化的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故事感悟

文成公主入藏,对加强汉族和藏族的往来,发展藏族的经济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史海撷英

文成公主庙

文成公主庙别名为“沙加公主庙”,位于青海省玉树县结古镇东南25公里的贝纳沟。这里是一条巨大的峡谷,两边的山脉巍峨地矗立在青藏高原的蓝天下,山上松柏如画,山下小河流水。藏式建筑的文成公主庙就紧贴在百丈悬崖之上,金光闪闪的屋顶在阳光下显得光芒四射。庙的四周,所有的悬崖和面积较大的石头上都刻着数不清的藏经。

这座公主庙共分三层,面积包括院落可达600多平方米,通高为9.6米。庙中央的文成公主坐像端坐在狮子莲花座上,身高8米。坐像的两旁还立有8尊石刻的佛立像,分立在上下两层,每尊佛像高达3米,而且都精雕细刻,形象生动。

文成公主庙是一座既有唐代艺术风格、又有藏式平顶建筑特点的古式建筑。

◎文苑拾萃

喜 雪

(唐)李世民

碧昏朝合雾,丹卷暝韬霞。

结叶繁云色,凝琼遍雪华。

光楼皎若粉,映幕集疑沙。

泛柳飞飞絮,妆梅片片花。

照璧台圆月,飘珠箔穿露。

瑶洁短长阶,玉丛高下树。

映桐珪累白,萦峰莲抱素。

断续气将沉,徘徊岁云暮。

怀珍愧隐德,表瑞伫丰年。

蕊间飞禁苑,鹤处舞伊川。

傥咏幽兰曲,同欢黄竹篇。

金城公主入藏促和盟

◎爱好文艺,可使人提高品位,陶冶精神;再推而广之,有助于促助社会的和平,增进人生的幸福。——格言

金城公主(698—739),唐中宗养女。神龙三年(707年),吐蕃赞普遣使请婚,中宗许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景龙四年(710年)春,吐蕃遣使迎公主入藏,中宗亲送至始平(今陕西兴平),赠以锦缯、杂伎百工和龟兹乐,命左卫大将军杨矩持节护送至吐蕃,赞普为公主另筑城居。金城公主入蕃30年,力促唐蕃和盟。此间,唐、蕃虽曾进行过多次的战争,但由于金城公主的努力,双方使臣往来频繁,终于在773年,唐、蕃在赤岭(今青海湟源西日月山)定界刻碑,约以互不相侵,并于甘松岭互市。

唐朝的金城公主,是雍王李守礼的女儿,她的祖父就是武则天的第二个儿子李贤。据记载,李贤文武双全,是武则天四个儿子中天赋最高的一个。675年,他被立为太子。然而,李贤的才干及在朝臣中的威望成为武则天的极大威胁。680年,武则天以谋反的罪名废除了李贤,将他幽禁在巴州。3年后,唐高宗去世,武则天的第三个儿子李显只当了两个月皇帝就被废除,第四子李旦即位,也是傀儡,实权掌握在武则天的手中。为免除祸患,武则天派人赐死了年仅31岁的李贤。李贤的三个儿子也被幽禁宫中,按时由太监杖打。李守礼的哥哥和弟弟,都在这种无情的杖打下死去了,只有他顽强地活了下来,熬到了唐中宗李显复位的这一天。

这种痛苦的经历,让李守礼的性情大变。史书记载,李守礼十分贪财,而且家教不好,女儿几乎个个是荡妇,儿子几乎个个是无赖。

然而,李守礼的女儿金城公主却不同于哥哥姐姐们。原来,唐中宗李显有感于哥哥李贤的悲惨命运,收养了李守礼的一个女儿。这个女儿就是金城公主。因此,金城公主从小就生活在皇宫之中,不仅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而且还被培养出了高贵优雅的气质。唐中宗软弱无能,受制于韦皇后和女儿安乐公主,两个女人不仅野心勃勃,而且生活糜烂。尤其是安乐公主,可谓恶贯满盈,别的公主受安乐公主的刺激,也全心全意穷奢极欲,只有金城公主不为所动。她一直没有出嫁,因为朝廷已经将她定为和亲公主了。

金城公主虽然不甘心这样的命运,但最终也只能接受这个事实。705年,垂帘听政的尺带珠丹的祖母派人向大唐求婚,中宗当场答应将金城公主嫁给藏王尺带珠丹。

710年,金城公主正式出发,唐中宗亲自将她送至陕西的兴平县。金城公主含泪辞别了亲人,沿着当年文成公主走过的道路来到了西藏的拉萨。

尺带珠丹成年后多被大臣操纵,虽然与大唐通婚,但双方边境还是不时发生战争。金城公主夹在其中,左右为难。不过,吐蕃输多赢少,尺带珠丹只得派人向大唐求和,这时唐朝的皇帝已经是唐玄宗了。玄宗一方面优待吐蕃使者,一方面派使臣前往吐蕃,赐给金城公主书信,并带去大量的赏赐。尺带珠丹非常高兴,签订了以青海日月山为界互不侵犯的条约,双方终于有了一段相对和平的时期。

724年,金城公主生下儿子赤松德赞,尺带珠丹的另外一位王后细顿知道后十分嫉妒,以阴谋手段夺走了小王子,伪称是自己所生。藏王和大臣也不知道谁是王子的真正母亲。按西藏的风俗,王子会走路时要举行宴会庆祝。到了这天,尺带珠丹将酒杯交给儿子,说:“儿啊,把酒送到你舅舅家吧。”细顿王后家的人用尽方法引诱他,王子都不为所动,而是将酒递给了金城公主的家人,金城公主高兴地落下了泪。当然,王子认母的故事只是个传说,不足为信,但却曲折地反映了西藏人民对金城公主的爱戴,以及金城公主育有儿子、曾在西藏有过一段艰苦岁月等这些事情。

金城公主在西藏生活了32年,741年因病去世。

◎故事感悟

为了唐蕃两国的和平友好,金城公主从大局出发,在吐蕃的几十年生活中不怨天尤人,而是矢志不渝地履行自己的使命,尽心尽力辅佐丈夫共同治理吐蕃。至今,汉藏两族的人民都怀念着这位深明大义的大唐公主。

◎史海撷英

唐朝割地

710年(唐中宗景龙四年),唐朝不仅将金城公主进贡给了吐蕃人,一年后,唐睿宗又将黄河河西九曲之地割让给了吐蕃。从此,吐蕃取得了战略地理上的优势。因此,金城公主的和亲,可以算是唐朝和亲史上最屈辱的一次和亲,同时也是唐朝割地局面的开始。

◎文苑拾萃

送金城公主适西蕃

(唐)武平一

广化三边静,通烟四海安。

还将膝下爱,特副域中欢。

圣念飞玄藻,仙仪下白兰。

日斜征盖没,归骑动鸣銮。

李泌说德宗与回纥交好

◎和平孕育着战争,战争孕育着和平。——普坦汉姆

李泌(722—789),字长源。京兆(今西安)人。唐朝大臣。天宝中,自嵩山上书论施政方略,深得玄宗赏识,令其待诏翰林,为东宫属言。为杨国忠所忌,归隐名山。安禄山叛乱,肃宗即位灵武,召他参谋军事,又为幸臣李辅国等诬陷,复隐衡岳。代宗即位,召为翰林学士,又屡为权相元载、常衮排斥,出为外官。

回纥合骨咄禄可汗顿莫贺屡次想与唐朝和亲,唐德宗李适一向对回纥没有什么好印象,因而几次都没有同意。

这时,边疆的将领禀报朝廷说马匹奇缺,而朝廷一时也拿不出那么多的马。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李泌对李适说:“如果陛下采用我的计策,我保证10年之后,马价只是现在的十分之一。”

李适有些怀疑地问:“真的吗?”

李泌说:“希望陛下从国家利益出发,放弃个人偏见,那我才能说。”

李适催促说:“李卿快说吧。”

李泌这才从容地说道:“希望陛下北面与回纥和好,南面与云南往来,西面与大食和天竺结交,这样,吐蕃就会孤立,马匹自然容易得到。”

李适摇摇头说:“云南、天竺、大食可以按李卿说的办,至于回纥,那不行!”

“回纥是其中最重要的。”

“李卿不要再谈什么回纥。”

“我身为宰相,怎能不谈呢?”

“李卿的话,朕当然听从,只有回纥,只要朕在位一天,就不会通融。”

李泌问道:“是什么使陛下与回纥结怨这么深,是不是陛下在陕州受辱那件事?”

“正是。朕还没来得及给回纥点颜色看看呢,通好是绝不可能的!”

“合骨咄禄可汗对陛下是有功的。振武留后张光晟杀掉回纥董突等900多人,合骨咄禄可汗也没对朝廷使者怎么样,合骨咄禄有什么罪?”

李适口气缓和下来说:“让朕再考虑考虑。”

此后,李泌15次上书谈及回纥问题,李适都没有答复。

李泌无奈,只好对李适说:“既然这样,请陛下准许我退职。”

“不是朕不接受规劝,而是再三考虑得失……”

“陛下总认为自己受了委屈。可是,香积寺获胜时,叶护准备领兵进入长安,先帝亲自阻止了他们。在场的百姓都赞叹说,广平王真是华夏与蛮夷共同的主人!到底谁受委屈呢?”

李适听李泌重提往事,感慨良久。他对太尉李晟和侍中马燧说:“李中书重提香积寺一幕,朕也搞不清谁对谁错了,你们二人怎么看?”

李晟和马燧都说:“的确像李泌说的那样,回纥可以得到宽恕。”

李适无可奈何地说:“你们也不同意朕的做法,那朕到底应该怎么做呢?”

李泌接着说:“的确没有足够的理由怨恨回纥。回纥两次帮助我们收复京都。吐蕃乘乱攻城略地,居然领兵进入长安,致使先帝流亡陕州,这才是我们要报的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