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和:和平共处
20083300000018

第18章 和平安定(4)

李适顾虑重重地说:“朕与回纥积怨已久,他们也听说吐蕃在会盟时作乱,如果遭到拒绝,不是让天下人耻笑吗?”

李泌摇摇头说:“不会的!当今的可汗和我关系很好,听说我担任了相职,便主动提出通好,怎么会拒绝呢?”

不久,顿莫贺派使者上表自称儿臣,对大唐的约定一一遵照执行。李适诧异地问:“怎么回纥这样信服李卿呢?”

李泌笑着说:“这哪里是我的力量,分明是陛下的声威与福气。”

就这样,一直困扰李适的回纥问题,被李泌雄辩地解决了。

◎故事感悟

李泌以极大的耐心,在与回纥恢复关系上对德宗进行了15次劝谏,指出“回纥不可怨”,反映了李泌以国家的根本利益为基准,从安定国家的大局方面考虑的可贵品质。

◎史海撷英

李泌年老出仕

李泌是唐朝玄、肃、代、德四朝的元老,然而他一生都崇尚出世无为的老庄之道,视功名富贵如敝屣,所以在肃、代两朝数度坚决辞掉宰相之位,并最终远离朝堂,长年隐居在衡山。

不知为何,贞元三年(787年)六月,李泌却同意了唐德宗的请求,出任宰相,当时他已经是67岁高龄的老人了。就算他想将当年肃宗和代宗求之不得的智慧和心力全部贡献给德宗一朝,时间也来不及了。

贞元四年(788年)三月,李泌与世长辞。虽然他执政的时间很短,但在任期间却做了许多意义重大的事,从而在相当程度上保证了贞元年间唐王朝总体形势的和平与稳定。

◎文苑拾萃

长歌行

(唐)李泌

天覆吾,地载吾,天地生吾有意无。

不然绝粒升天衢,不然鸣珂游帝都。

焉能不贵复不去,空作昂藏一丈夫。

一丈夫兮一丈夫,平生气志是良图。

请君看取百年事,业就扁舟泛五湖。

顿莫贺归唐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周易·系辞上》

顿莫贺(?—789),姓药罗葛氏。英义建功可汗之兄,唐时回纥可汗。任宰相,因英义建功可汗图谋攻唐,谏不纳,杀之,自立为合骨咄禄毗伽可汗。在位期间,与唐和好,并请改“回纥”为“回鹘”。唐以咸安公主嫁之。唐先册封其为武义成功可汗,后改封为长寿天亲可汗。

早先,回纥的民风质朴敦厚,君臣间的等级差异不大明显,所以全部落能够齐心协力,所向无敌。到后来,回纥为唐朝立了功劳,得到朝廷赏赐的物品非常丰厚。登里可汗移地健便开始妄自尊大,他为自己建造了豪华的宫殿,身边的宫女也浓妆艳抹,锦衣玉食。这样便加重了唐王朝的财政负担,回纥的习俗也遭到破坏。

唐代宗李豫去世时,唐德宗李适派梁文秀为史前往回纥通报噩耗,移地健态度极其骄横,不按礼节接待梁文秀。

依附回纥的九姓胡人挑唆移地健说:“大唐富饶,趁大唐忙于办丧事的机会,赶快进攻,可以大获全胜。”

唐德宗李适(742—805),唐肃宗的长孙、唐代宗的长子,母为睿真沈皇后。779—805年在位。广德元年(763年)代宗即位,史朝义占据东都洛阳,代宗任命李适为天下兵马元帅,晋封鲁王,后又改封雍王,率军讨伐史朝义。不久河北平定,李适被任为尚书令。广德二年(764年)被立为太子。大历十四年(779年)李适即位。曾用年号建中、兴元、贞元。庙号德宗,谥号神武孝文皇帝。

移地健听了他们的话,准备入侵大唐。回纥国相顿莫贺和达干都是移地健的堂兄,他们极力劝移地健说:“唐朝是个大国,没有对不起我们的地方。前年我们入侵太原,获得羊马几万,可以称得上大捷了。由于路途遥远,粮草匮乏,回来时,士兵大多要徒步走路。现在又要举国远征,万一不能取胜,怎么撤兵?”

移地健不听,执意要攻打大唐。

顿莫贺利用回纥百姓不愿打仗的心情,发动兵变,杀了移地健和九姓胡人等2000多人,自立为合骨咄禄毗伽可汗。

后来,他派使者与梁文秀一起到京都觐见唐德宗,在朝廷面前表示愿意做大唐的藩臣,并等待朝廷的诏命。不久,唐德宗任命他为武义成功可汗。

◎故事感悟

顿莫贺深明大义,从整个民族的安危考虑,谋求与唐朝的友好关系,从而在保证国度安和的前提下,也发展了自己的实力。

◎史海撷英

唐德宗崇陵

唐德宗崇陵位于今陕西省泾阳县西北20公里的嵯峨山上,依山为陵,居高临下,山环水抱,墓冢高突。整个陵寝全用方形和长方形的青石迭砌而成,且石块都被凿出凹槽,卡有铁拴板,浇灌铁汁,极为坚固。

陵园共有4道门,每道门前均有石狮1对。朱雀门外立有石人10对、华表1对、翼马1对、鸵鸟1对、仗马5对。玄武门前有仗马3对。在朱雀门外,还立有人石像8尊,均为王宾(可惜现只存下1人)。石刻虽然遭到了破坏,但大部分都仍保存完好,因而也十分雄伟壮观。史载,崇陵的陪葬墓共有43座,然而现今都无可考证了。近年来,考古人员在崇陵的边缘,发现了奉诏出使过黑衣大食的宦官杨良瑶墓的神道碑。

云南归顺唐朝

◎和平共处,天下太平。——刘毅

异牟寻(754—808),阁罗凤之孙,凤伽异之子,南诏第三代国王,779—808年在位。779年,阁罗凤去世,异牟寻即位。异牟寻不满吐蕃的欺压,在清平官郑回的推动下,重新归唐。唐贞元九年(793年),南诏异牟寻与唐朝剑南节度使韦皋夹攻吐蕃,得铁桥等16城,移、宁北节度至剑川,称剑川节度。次年,唐诏订立盟约。吐蕃开始衰落,南诏成为西南强国。808年,异牟寻去世,谥号孝恒王,其子寻阁劝即位。

当初,云南王阎罗凤攻陷寓州时,抓获了西泸县县令郑回。郑回学问渊博,通晓经学,于是阎罗凤的儿子、孙子都拜他为师。阎罗凤的孙子异牟寻继位后,就任命郑回为清平官(“清平官”相当于国相),国家大事都由郑回一个人决断。

云南靠近吐蕃,每当吐蕃侵犯内地时,云南总是先受其害。吐蕃向云南征收繁重的赋税,强占地盘,修建城邑、堡垒,还逼迫云南人帮助吐蕃设防,云南人吃尽了苦头,于是郑回就劝异牟寻归顺唐朝。他说:“大唐崇尚礼仪,对我们只会施以恩惠,不会强征赋税徭役。”

异牟寻虽然认为郑回的话很有道理,但苦于没有门路,无人牵线搭桥,始终没有和唐朝建立联系。

10年后,西川节度使韦皋招慰西川边境各部落的蛮人,异牟寻派人和韦皋取得联系,请求归附唐朝。唐德宗李适让韦皋先以边将的名义发布文告,开导蛮人,同时关注事态的发展。

唐德宗贞元四年(788年)夏天,异牟寻打算正式归附朝廷,但他不敢直接派使者,就先派东蛮鬼主骠旁、苴梦衝、苴乌星入京朝见。五月初八,李适在麒德殿设宴款待他们,赏给他们丰厚的礼物,封他们为王。

第二年二月,韦皋给异牟寻写信说:“回鹘(回纥人在唐德宗年间把“纥”字改为“鹘”字)屡次要求帮助大唐消灭吐蕃。大王要是不当机立断,让回鹘抢在前面,可就前功尽弃了。再说,云南长期遭受屈辱,为什么不借助大国的力量报仇雪恨呢?”

异牟寻一直打算归附唐朝,可还是惧怕吐蕃的势力,始终举棋不定。韦皋再次派人送信劝导他。

吐蕃得知韦皋的使者来到云南,也派人来指责异牟寻。异牟寻敷衍说:“哪里是什么使者,原本就是蛮人,不信你们可以带去审讯。”

吐蕃不仅带走使者,还硬是把许多大臣们的儿子当做人质也带走了,异牟寻敢怒不敢言,因此更加怨恨吐蕃。他眼见吐蕃的猜忌与日俱增,终于向唐朝上书请求归附。

唐德宗贞元九年(793年)十月,韦皋派节度巡官崔佐时携带诏书前往云南慰问安抚。

第二年正月,崔佐时来到云南都城羊苴咩城。当时,城中仍然有几百名吐蕃使者,异牟寻暂时还不想让吐蕃知道自己已经归附唐朝,便让崔佐时穿上牂柯人的服装,进入羊苴咩城。崔佐时不知异牟寻的用意,不满地说:“我是大唐使者,怎么能穿夷人的服装呢?”

异牟寻无可奈何,只好在夜晚迎接崔佐时入城。崔佐时向异牟寻高声宣读诏书,异牟寻唯恐吐蕃人听见,吓得左右张望,一脸惊恐。可是他业已归顺唐朝,也只好硬着头皮,悲悲切切地流着眼泪,趴在地下接受了诏书。

事后,郑回暗中拜会崔佐时,告诉他其中原委,教他如何去做,崔佐时这才恍然大悟。他马上劝异牟寻斩杀全部吐蕃使者,除去吐蕃所立的封号,献出吐蕃颁发的金印,恢复南诏旧名。异牟寻完全听从了他的建议。同时,异牟寻带着他的儿子寻梦凑等人在点苍山神祠与崔佐时结盟。

不久,异牟寻借增援吐蕃攻打回鹘之机,俘虏吐蕃的5个大王,降伏10多万吐蕃人。就这样,云南终于彻底背叛吐蕃,归顺唐朝。

◎故事感悟

云南摆脱了吐蕃的控制和征敛,取得了和平发展的机会。从历史上看,与唐和好,加强了云南地区同内地的联系,对促进这个地区的经济文化繁荣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史海撷英

唐德宗武力削藩

779年五月,唐代宗病逝,身为皇太子的李适即位,是为唐德宗。唐德宗即位后,便一直想削夺拥兵自重的地方藩镇节度使的权力。

建中二年(781年)正月,河北成德镇(今河北正定)节度使李宝臣病死。按以往藩镇规矩,节度使死后,其职位和土地将传给自己的子孙,因此李宝臣的儿子李惟岳上表德宗,请求继承父位。德宗早就想革除藩镇父子相传、不听命朝廷的弊端了,因此坚决地拒绝了这一要求。魏博节度使田悦、淄青节度使李正己、山南节度使梁崇义等节度使,为了共同的利益,与李惟岳密谋联手,准备以武力抗拒朝廷。为此,唐德宗征调京西防秋兵万余人戍守关东,并亲自在长安设宴犒劳征讨兵马,并很快打响了武力削藩的战役。

不久,淄青李正己病死,他的儿子李纳被打得大败,李惟岳也被其部将王武俊杀死,只有田悦还在魏州负隅顽抗。成德镇的大将张忠和投降,德宗便任命他为成德节度使。然而,德宗在削藩的过程中,利用藩镇打藩镇,最终引起了参与朝廷削藩战役的幽州节度使朱滔等人的不满。结果,形势快速发生逆转。建中三年(782年)底,卢龙节度使朱滔自称为冀王,成德王武俊称赵王,淄青李纳称齐王,魏博田悦称魏王,“四镇”以朱滔为盟主,开始了联合对抗朝廷的战役。

三娘子促蒙汉和好

◎和平不是没有战争,而是一种从精神的力量中产生出来的德性。——斯宾诺沙

三娘子(1550—1612),史称“钟金哈屯”、“也儿克兔哈屯”、“克兔哈屯”等。明代蒙古瓦剌奇喇古特(土尔扈特)部哲恒阿噶之女。三娘子本名叫钟金哈屯,意为高贵显赫。蒙古右翼土默特部俺答汗出征瓦剌时,与奇喇古特部联姻,遂嫁与俺答汗为妻。俺答汗晚年多病,事无巨细均任凭三娘子裁决。1582年俺答汗去世后,三娘子主政掌兵达30年之久,约束了蒙古各部,保持了与明朝的和平通贡互市关系。特别是万历十九年(1591年),她竭力劝说、督促俺答汗孙撦力克从青海撤军东归,避免了蒙古和明军之间的大规模冲突。为表彰三娘子的功绩,明朝于万历十五年(1587年)封三娘子为一品“忠顺夫人”。万历四十年(1612年)六月二十六日三娘子病卒,明朝遣使给予赐祭七坛的隆重祭礼。

明朝建立后,退至漠北的蒙古诸部一度处于混战之中。15世纪中后期,达延汗逐渐强盛起来,曾经统一过蒙古。但是,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达延汗死后,蒙古又分裂成40几个独立的领地。其中,以土默特部的俺答汗最为强大。俺答汗恃强不断侵扰明朝北边。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八月,俺答汗率部甚至攻至通州(今北京通县),使京师戒严。

至隆庆(1567—1572)年间,明朝军事力量稍强,俺答汗的扩张野心受到抑制而有所收敛,他表示愿同明朝廷修好。隆庆四年(1570年)冬,俺答汗夺娶袄儿都司所聘之三娘子,而以孙子把汉那吉所聘之女赏袄儿都司,把汉那吉忿而率其属归顺明朝。

三娘子名钟金,不仅美貌,而且文武双全,她好读书,平日手不释卷,精通蒙古文字,又仰慕汉族文化。三娘子深受俺答汗器重,事无巨细,俺答汗都交由她裁决。

三娘子深明大义,主张蒙汉和好,同明朝廷建立友好关系。正是在三娘子的大力促成下,俺答汗同明朝的关系改善了。

明朝送回了把汉那吉,并于隆庆五年(1571年)封俺答汗为“顺义王”,封三娘子为“忠顺夫人”。此后,蒙汉通互市。识大体、顾大局的三娘子,不仅积极促进蒙汉和好,而且全力维护这种友好关系,她协助俺答汗“约束诸部无入犯,岁来贡市”。由于三娘子的努力,俺答汗“事朝廷甚谨,部下卒有掠夺边氓者,必罚治之”。这一时期,明朝同蒙古部的关系友好,相互之间亦无战事,这种局面的形成,多赖于三娘子的鼎成之力。

万历十年(1582年)春,俺答汗死,其子黄台吉继承汗位。黄台吉要求娶三娘子为妻,三娘子不从,率众西走。这样,明朝与蒙古的互市停开了。为了维护明朝与蒙古各部的友好关系,明朝廷劝谕三娘子,要以蒙汉和好为重。

为蒙汉和好计,三娘子依蒙古习俗与黄台吉结为夫妻。明朝又封黄台吉为顺义王,黄台吉与三娘子继续执行与明朝廷和好的政策。黄台吉在位3年便去世了,这3年中,明与蒙古各部关系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