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艰:艰苦创业
20084500000008

第8章 创业艰难百战多(6)

塔塔尔人曾与也速该的乞颜族人打过仗,也速该还曾捉住他们的一个首领铁木真,并把自己的儿子取名铁木真。也速该当时没想到这一点,而塔塔尔人已然认出了这个仇人,便偷偷在也速该吃的食物里投了毒。也速该在回家途中毒性发作,勉强支持到家就死了。他在临死前知道中了塔塔尔人的暗算,就对妻子说:“你一定要把孩子们抚养成人,教育他们继承祖业,报仇雪恨!”铁木真的入赘是象征性的,过了几天就回来了。父亲的死使他非常悲痛。

也速该死后,他的部落就散了伙,原来归附于该部的泰亦赤部也脱离了他们,还带走了许多也速该的奴隶和牲畜,铁木真的家境每况愈下。从此,铁木真的母亲带着几个幼小的孩子过着十分艰苦的生活。他们只能靠采集野果、挖野菜草根度日。铁木真聪明懂事,在艰苦岁月的磨炼下逐渐长大成人,并且逐渐聚集了一些族众。

泰亦赤部的首领担心铁木真会重新恢复乞颜氏部族,威胁到自己的地位,就纠集族众袭击铁木真一家和族众的驻地。他们害怕的只是铁木真,所以包围了他们全家后,宣称只要将铁木真交出来,其全家和族众可免受杀害。

铁木真为了不使家人和族众受难,就孤身一人逃入高山密林之中。泰亦赤人紧追不舍,把山林包围起来。铁木真在森林里躲了九天九夜,以草根野菜充饥,后来他忍不住饥饿只得走出密林,被泰亦赤人抓住了。

泰亦赤人给铁木真戴上木枷,带到各个营帐里去示众。铁木真受尽了百般嘲弄和耻辱,他都咬着牙忍受下来。有一天,泰亦赤人在斡难河边举行宴会,只有一个年轻的看守监视他。铁木真趁看守不备,举起木枷把他砸昏而逃了出来,与母亲和兄弟相聚,躲进了森林里。

此后,铁木真还遇到两次大劫难,一次是马匹被强盗所抢,自己颈脖中箭,险些丧命;另一次是新婚不久,仇家偷袭,铁木真寡不敌众,指挥族人逃进森林,妻子被掳去。

铁木真为救妻子,把妻子的珍贵黑貂皮送给克烈部族的首领王罕。王罕答应帮助他,同时铁木真的一个朋友札木合也愿意帮助他,联合起来打败了铁木真的仇家,铁木真救回了妻子。

铁木真和札木合原是好朋友,但铁木真的势力渐渐强大,甚至札木合的部下也来投奔铁木真,这就引起了札木合的忌妒。有一次,札木合的弟弟抢夺铁木真的马群,被铁木真部属所杀,双方反目成仇。札木合集合13个部共三万多人,攻打铁木真。

铁木真不甘示弱,将部下三万人分成13支队伍,抵抗札木合的进攻,在斡难河边草原上展开了一场血战。铁木真败了。札木合把抓住的俘虏尽行杀害,引起部下的不满,纷纷脱离札木合投奔铁木真。这次战争铁木真虽然失败了,但力量比以前更强大了。铁木真没忘杀父仇人,而塔塔尔族得罪了金国,铁木真便与金国一起进攻塔塔尔部,结果把塔塔尔部打得全军覆没。

以后,铁木真经过多次战斗,征服了蒙古高原其他部落,终于统一蒙古,被推为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建国前,蒙古各氏族部落早已到处杂居了。随着战争的发展和部落贵族间的斗争,原来的部落组织因不断分裂而遭到破坏。大批原部落以外的人被吸收进来,各部被掳掠来的奴隶越来越多,新占领的地区也远远超出蒙古部原居地的范围。为了保障奴隶主贵族集团的既得利益,成吉思汗将新占领地区的人户编为95个千户,分封给开国功臣和贵戚,分别进行统治。

成吉思汗将一些千户分配给自己的母亲、诸弟和子侄,其余的千户则分为左、右两翼,由他直接统治。右翼各千户分布在直到阿尔泰山的蒙古西部地区,大体上相当于克烈、乃蛮、斡亦剌和汪古部的旧地,以博尔尤和博尔忽为正副首领(《元朝秘史》称为右手万户)。左翼各千户分布在直到大兴安岭的东部地区,以木华黎和纳牙阿为正副首领(《元朝秘史》称为左手万户)。征服鄂毕河至额尔齐斯河的森林部落以后,成吉思汗又封八邻部贵族豁儿赤为镇守林木中百姓的万户。在成吉思汗周围,还建立了一支直属于他的护卫中军,由纳牙阿任中军万户那颜。

在千户以下,又分为百户、十户。这种十进位的组织,分别由万户、千户、百户那颜(长官)统属。它已完全不是氏族部落的血缘组织,而是在新兴的蒙古汗国统辖下的各级军事、行政机构。军事系统和行政系统相结合,是蒙古汗国的一个明显特点。

成吉思汗建国前所设置的护卫军怯薛,后来发展成为蒙古国家中枢的庞大统治机构。成吉思汗把怯薛扩充到一万名,原来的80名宿卫扩充为1000名,70名散班扩充为8000名,与1000名作战时充先锋的勇士军合共万人,仍由阿儿孩合撒儿统领。

一万名怯薛军主要是由各级那颜和贵族子弟中选充,只有一小部分是选自平民(自身人)子弟。成吉思汗规定:怯薛千户子弟可自带10名随从,百户子弟可带5名,10户及一般贵族子弟可带3名。此外,各级贵族子弟都还可带来一名兄弟入卫。入卫的怯薛,都由依附民户供纳马匹和财物,负担科敛。

怯薛对外作战时,作为成吉思汗直接统领的主力掳掠人畜,优先获得财物;平时则作为蒙古汗国的实体附属物捍卫着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贵族统治,镇压被压迫者的反抗。怯薛分为四班,每三天轮流入值,每班有怯薛长统领。怯薛的职务还包括冠服、弓矢、饮食、文史、车马、庐帐、府库、医药、卜祝之事。怯薛长也协助处理国家事务。怯薛是汗的亲军,也是国家的中枢行政机构。四怯薛长由博尔忽、博尔术、木华黎、赤老温四人分任,号为“四杰”。

怯薛中的札鲁忽赤,可以说是具备国家雏形的专职官吏。成吉思汗建国以前,就已任命他的异母弟别勒古台为札鲁忽赤之长。建国以后,他又任命义弟失吉忽秃忽为最高札鲁忽赤,同时就札鲁忽赤的职权作出明确规定。他说:“当我被长生天护佑着,使天下百姓绥服时,你要给我做耳目,把天下住毡帐的、住房屋的百姓都分成分子,分配给母亲、我们、弟弟们和诸子侄,任何人都不得违背你的话。众百姓中如有盗贼诈伪的事,你惩戒着,可杀的杀,可罚的罚。”又说,“凡是将众百姓分成分子和断了的事都要写在青册上。经过失吉忽秃忽和我商量拟议过而写在青册白纸上的,直到子孙万代不许更改,更改的要治罪。”札鲁忽赤汉译为“断事官”。从成吉思汗规定的职权范围看,它具体负责属民的分配和罪犯的判决,后来逐步形成为兼管财政和司法的官职。

在蒙古建国前,部落首领发布的号令称为“札撒”。据《集史》(第一卷第二册)记载,成吉思汗在1203年战胜王罕以后,“召开了大会,制定了完美而确切的札撒”。1218年西征以前,他又召开了忽里勒台,“在他们中重新规定了规章(额延)、法律(札撒)和自古以来的习惯法(约孙)”。随着大汗权威不断提高,成吉思汗的命令被记录下来就是札撒,并被奉为神圣的法律条规。札撒具有保护私有财产和奴隶主贵族利益的强烈阶级性,它确认奴隶主的父权、夫权和财产继承权,以及可以任意处置奴隶的权力。奴隶反抗主人,私藏俘虏和逃奴,私自给囚犯衣食,临阵退缩等,都要处以极刑。札撒对巩固新建的奴隶制国家和奴隶主的统治起了显著的作用。

蒙古国原来是没有文字的,每次调发兵马都要用结草或刻木记事。1204年,成吉思汗战胜乃蛮时,捉到了乃蛮的掌印官塔塔统阿。塔塔统阿借用畏兀儿文(回鹘文)的字母拼写蒙古语,创造了蒙古族的文字,并教给蒙古贵族子弟们学习。蒙古文字的创造,也成为蒙古历史上的一个重大创举。

成吉思汗还从塔塔统阿那里学会了使用印章以为信验的办法;同时,成吉思汗又采用了金朝通用的符牌制度,把汗的旨意(札儿里黑)刻在牌子上,作为平时调发兵马、传达命令的凭据。

新建立的蒙古国家制度当然还很不完备、是较为原始的,但是,蒙古国家的出现结束了草原长期以来的部落纷争,蒙古社会也由此进入阶级社会,确立了奴隶制。

◎故事感悟

成吉思汗通过半生戎马征伐,终于建立了统一的蒙古汗国,这是蒙古族历史,也是全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它对中国各民族的发展,以至欧、亚两洲许多国家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史海撷英

成吉思汗一生中唯一的战败

铁木真18岁时,昔日的仇敌蔑儿乞部的脱脱部长抢走了他的妻子。铁木真非常愤怒,领兵向蔑儿乞部开战,并打败了蔑儿乞人。

1184年前后,由于很有才能,铁木真被推举为蒙古乞颜部的可汗。然而,铁木真称汗之事却引起了雄心勃勃的札木合的忌恨,札木合便纠合塔塔儿、泰赤兀等十三部向铁木真发动了“十三翼之战”,结果大败铁木真。这也是铁木真一生所经历的60余场战争中的唯一一次战败。

◎文苑拾萃

成吉思汗陵

成吉思汗陵坐落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甘德利草原上,距东胜区70千米。

蒙古族人死后,是盛行“密葬”的,所以真正的成吉思汗陵究竟在何处始终是个谜。如今的成吉思汗陵乃是一座衣冠冢,并经过多次迁移,直到1954年才由湟中县的塔尔寺迁回故地伊金霍洛旗。这里绿草茵茵,一派草原特有的壮丽景色。

如今,成吉思汗陵已经成为内蒙古一处主要旅游景点。

过成吉思汗驿

清·袁金铠

成吉思汗地,犹留怪杰踪。

一龙极夭矫,万马昔横冲。

余亦能过此,昔人不可逢。

山川剩陈迹,瞻眺扩诗胸。

忽必烈建立元朝

◎不安于小成,然后足以成大器;不诱于小利,然后可以立远功。——方孝孺

孛儿只斤·忽必烈(1215—1294),元朝第五位皇帝,1260—1294年在位。庙号世祖。谥号圣德神功文武皇帝。蒙古语尊称薛禅皇帝。元太祖成吉思汗孛儿只斤·铁木真之孙,元睿宗孛儿只斤·拖雷第四子,元宪宗孛儿只斤·蒙哥弟。母唆鲁禾帖尼。

窝阔台是成吉思汗的儿子,史称元太宗。他在位的13年间,蒙古国灭掉了金国,进行了第二次西征。在耶律楚材的辅助下,初步建立了中原地区的统治制度,进一步加速了蒙古国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1242年,窝阔台去世后,皇后乃马真氏称制。1246年,她的儿子贵由做了两年多的大汗,称为元定宗。贵由死后,成吉思汗的孙子,也就是窝阔台的侄儿、拖雷的儿子蒙哥即位大汗,是为元宪宗。拖雷曾是窝阔台灭金的主要助手,但他先于窝阔台去世。

蒙哥在位时,一方面派他的弟弟忽必烈主管黄河以北地区,准备大规模地攻伐南宋;一方面派另一个弟弟旭烈兀第三次西征,建立了“伊儿汗国”。

忽必烈奉命进入中原地区,这也使他有机会接触到了许多汉族的知识分子,像僧侣刘秉忠,学者张文谦、郝经等,后来都成了忽必烈亲信的谋士。他们的建议,也使忽必烈受到了很深的影响。刘秉忠说:“以马上取天下,不可以马上治。成吉思汗皇帝骑马挥鞭,没几年就取了天下,但治理天下要靠典章制度、三纲五常。”郝经也说:“今天谁能重用士大夫,又能推行中国原有的治国之道,谁就能当中国的皇帝!”这些话都促使忽必烈称帝后积极推行“汉化”政策。

忽必烈早就有称帝的雄心。为了巩固自己的根基,他让刘秉忠去漂河北岸的龙岗(今内蒙古多伦县西北)建立一个新的城市叫开平。这里也成了忽必烈的根据地,一大批谋士都聚集在这里为他出谋划策。

1258年,蒙哥发动三路大军攻南宋,他亲率一路攻打四川。他攻占了成都,接着就向襄阳(今重庆)进军,到达合州时(今四川合州),蒙哥被宋军矢石击中,死在钓鱼城下,蒙古军只得退兵。

这时,忽必烈也正率领一路大军进攻鄂州。他一方面想要夺取鄂州,一方面又要回国夺汗位。正在进退两难时,南宋权相贾似道和他签订密约,他就回到根据地,宣布即位。

留守国内的蒙哥小儿子阿里不哥,也在一些守旧贵族的支持下即位称汗。这样蒙古国就出现了两个“大汗”。

忽必烈当然不甘心,就对阿里不哥进行军事行动。经过4年的内战,忽必烈大获全胜,阿里不哥率残部到开平投降,两年后阿里不哥死去。

然而,就在忽必烈和阿里不哥打得难分难解时,北方地区的地主武装发生了叛乱。

蒙古攻金国时,采取拉拢当地地主武装的手段,允许他们仍居原职,享有世袭的权利。这些地主武装的首领心情很是矛盾,既惧怕蒙古军队的威势,又要享受更多的权益。有的人表面服从蒙古的命令,实质上是自行其是,不断扩大自己的力量和地盘。盘踞于山东的李璮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

李璮是金朝末年山东红袄军领袖李全的养子。李全先是投奔南宋,蒙古攻金时又投降蒙古,充当其攻伐南宋的鹰犬,结果在扬州被宋军杀死。李全死后,由李璮继承职位,在山东统治了30年,他想利用蒙古与南宋的争斗从中捞取更多的好处。

蒙哥在位时,李璮采用假冒军功的办法骗取军饷、兵器和粮食。蒙古要调用他,他就以要对付南宋为借口,不肯派兵。忽必烈夺取汗位后,察觉李璮图谋不轨,但当时主要精力要用于对付阿里不哥,便对李璮采取安抚政策。李璮利令智昏,以为忽必烈惧怕他,便趁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作战之机叛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