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廉:廉不妄取
20085400000016

第16章 忠廉为国(4)

他们把刘戬安置在条件舒适的宾馆里,比过去更加恭敬地接待他。安南的官员们来到宾馆,按礼节向刘戬施礼,非常虔恭。刘戬根据《大明集礼》的规定,只能受礼,不与他们交谈。到了预定的日期,他便立即举行了颁诏仪式,第二天宴请完毕即刻就要带着小童返回中国。

对刘戬的做法,安南王和官员们都非常吃惊,纷纷议论:“过去中国派来的使臣可不是这么俭朴谨慎的呀!”“是啊,过去的许多使臣总是带来很多东西,然后又满载而归的,这位使臣可真不一样啊。”安南王心想:这位使臣是不是有什么地方不满意我们了?可是,他想来想去,觉得各方面照顾的也算是很周到了。安南王希望刘戬回去后多向明朝皇帝说些好话,加强两国的睦邻友好。

于是,安南王找机会对刘戬说:“天使您不远万里,来到我们这个偏僻的小国,如果有照顾不周到的地方,请您多多包涵。我们对明朝皇帝是十分敬重的,请您向他转达我们的敬重之意,我们一国百姓的命运全都仰仗着天使您了。”说完做了一个手势,只见几名侍从抬上几箱贵重礼品,这些东西比过去明朝使节来时赠送的要丰厚好几倍,其中金珠、犀角、象牙等珍宝特别多。

看到这一切,刘戬明白了安南王的心思,微微一笑说:“大王请放心,我这次来贵国,受到贵宾的礼遇和招待,可以看出大王您对我国的善意和诚心,我定会转达这一切。但这些礼品就请收回吧,我已经领受了你们的诚意。”于是,刘戬没带一件礼品就启程回国了。

看到这一切,安南王对刘戬更加敬佩,就让他的陪臣快马加鞭,到半路上等着,务必把礼品送到刘戬手中。在快到边境的地方,安南的陪臣又献上了礼品,可刘戬还是谢绝不受。他给安南王写了一封回信,信中抄录了自己来时写的《初入关》诗,诗中写道:

咫尺天成誓肃将,寸心端不愧苍苍。

归装若有关南物,一任关神降百殃。

原来,刘戬出使安南时早已立下誓愿,决不取安南任何财物,否则甘愿受天神惩罚。对这样清廉正直的使节,安南王更加敬重佩服,派遣陪臣来京师进谢表,表中有“朝臣清白”赞语,表彰刘戬一心为国,面对珍品毫不动心的廉洁品格,这真是中国使臣的骄傲啊!

◎故事感悟

刘戬出使安南有三处可敬:其一,仪式从简;其二,与人平等;其三,拒不收礼。他廉洁的作风赢得了邻邦的美誉。

◎史海撷英

明成祖迁都北京

朱棣即位之后,是为明成祖。他先出击安南,后又亲自五次入漠北攻打蒙古。在文治上,明成祖又下令编写《永乐大典》,三年即成。永乐三年始,派郑和下西洋,规模空前,扩大了明朝的影响力。

永乐元年(1403),明成祖下诏,将北平改名为北京,并设立北京国子监等衙门。永乐五年(1407),又下诏在北京修建宫殿。永乐七年(1409),成祖巡幸北京,在北京设立了六部与都察院,并在北京为逝世的徐皇后设立陵寝。经过十几年的经营,北京初步得到了繁荣。

1416年,明成祖公布了迁都北京的想法,得到认同。永乐十五年,开始大规模地营造北京,至永乐十八年宣告完工,永乐十九年正式迁都。

自带干粮的总督

◎做官时,要往前日想一想:我原不是官;又要往后想一想:我不能常有此官。寻取真我,方有着落。——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陈瑸 (1656—1718),字文焕,号眉川,海康人。康熙三十三年(1694)进士。知福建古田县。疏议废加耗、惩贪官、禁滥刑、置社仓、粜积谷、崇节俭、兴书院、饬武备等。任福建巡抚、闽浙总督等。居官清廉,励精图治,布衣素食。累官福建巡抚,浙、闽总督。清廉卓绝,圣祖称为“苦行老僧”。

“朕也算见识过一些清官了,然而像陈瑸这样,却还从未见过。历代清官中,朕以为还没有能超过他的!”这是中国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康熙对陈瑸发自内心的评价。

1719年,即康熙五十八年,时任闽浙总督的陈瑸感到自己身体健康状况越来越差,他再次上书康熙,请求免去他的职务。但康熙仍然舍不得这位臣子告老还乡,抚慰再三,劝其留在任上。没过多日,陈瑸便在处理公务时去世了。

前来吊唁的同僚看到堂堂一方总督,只穿着件粗丝袍子躺在那里,身上覆盖着一条半新不旧的粗布薄被,想到他生前为官清正廉洁,都忍不住潸然泪下。

《清史稿·陈瑸传》记载,陈瑸一生布衣素食,生活简朴,吃的一直是粗劣的饭菜,起居就一间厅堂,住得十分简陋。每天,天不亮就去衙门上班治事,直到黑夜才回家休息。康熙甚至开玩笑说他是“苦行僧”。

“苦行僧”先任古田县县令,此后曾在四川、台湾、湖南、广东、福建和浙江等地为官。他每到一地,除采取的诸如秉公执法、惩治贪官、减免赋税、废除酷刑、赈济灾民、兴办慈善事业等措施外,最突出之点一是兴学广教,置学田,建书院,造学舍,聘请有学问的人来讲学,提高当地居民素质;二是反对吃喝,禁止送礼,杜绝“苞苴”(意即红包、贿赂)馈赠的礼物。

陈瑸从四川调去台湾时,他考虑到台湾刚从荷兰人手中收复不久,便狠抓教化,兴办书院,较大的朱子祠、考亭书院等还奏请康熙御书榜额,积极推行儒家德治,教化民众。在廉政方面,他先从自己做起,崇尚节俭,禁绝一切送礼馈赠,还将应得的公使钱三两银子分文不取,全部用于修筑炮台等防务开支,以减轻当地人民的赋税负担。

有一次,康熙跟陈瑸开玩笑,问他这位“苦行僧”苦己的原因时,陈瑸奏说:“清正廉洁,是一个人为官的基础。倘若企图钱财,就不可能秉公执法,其他一切就更谈不上了。”陈瑸任闽浙总督时,康熙命他巡视海防。这位身负重任的朝廷大员竟自带干粮、行李,一路上吃喝诸事都自己解决,并吩咐下属不许沿途骚扰地方,给他们添麻烦。这在官场上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

更让康熙意外的是,规定给总督个人公务应酬上的开支银两,陈瑸分毫不落个人腰包,还上疏奏请,允准作为军饷补助给守卫海防的将士,因为他觉得海防将士太艰苦了。弄得康熙在各地巡抚之间一时很难摆平,只好劝他暂时先放在地方上,说不定什么时候有个应急需要。后来是广东雷州东洋塘海塘被飓风大潮冲塌,海水倒灌,侵损民田,才把这笔款子作为修建海塘的经费,造福一方乡民。

陈瑸去世后,康熙仍对他念念不忘,上朝时当着大臣们嘉奖他:“朕考察过陈瑸举止言行,他生在边远海边,并非世家大族出身,又没什么门生故旧,社会关系不多,可天下仍有这么多人称赞他。可见要是没有实实在在的政绩,能这样吗?国家有这样的人才,实在是福气!”

◎故事感悟

一个秉公执法者一定是一个廉洁自律的官员,廉洁才能产生威信,才能制定正确的政策并使政策贯彻施行。陈瑸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因此赢得了百姓的广泛赞誉。

◎史海撷英

广储司

广储司隶属于清朝内务府,康熙十六年(1677)由御用监改置,下设银、皮、瓷、缎、衣、茶六库,掌管其出纳事务。

广储司每年都由内务府大臣一人轮值管理,本司设总管六库郎中及六库郎中、中外郎、司库、司匠、副司库、库使等员。

◎文苑拾萃

入闱口占

(清)陈瑸

十年射策老匡衡,棘院重来转自惊。

垂绂尚疑身是梦,升阶幸免吏呼名。

灯悬席舍繁星丽,更转谯楼滴漏明。

辛苦依然当日地,也将蚁战薄群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