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谏:能谏则诚
20087100000016

第16章 虚心纳谏成大业(3)

李世民谏言建大唐

◎奔车朽索,岂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谏太宗十思疏》

李渊(566—635年),字叔德,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人,唐朝开国皇帝。祖籍赵郡隆庆(今邢台市隆尧县)。祖父李虎,西魏时官至太尉。父李昞,北周时历官御史大夫、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母为隋文帝独孤皇后姐,故特见亲重。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初四,爆发了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李建成和李元吉,李渊立其为太子。不久,李渊退位为太上皇,李世民即位。

唐高祖李渊本来是隋朝的贵族,靠继承祖上的爵位,当上了唐国公。617年,隋炀帝派他到晋阳(今山西太原)去当留守(官名),镇压农民起义。开始他也打过几个胜仗,后来看到起义军越打越强,越打越多,他也感到紧张起来了。

李渊有四个儿子,二儿子李世民那时候刚18岁,是个很有胆识的青年,平时喜欢结交有才能的人。人们也觉得他慷慨好客,喜欢跟他打交道。他看准隋朝的统治长不了,心里早有了自己的打算。

晋阳县令刘文静十分欣赏李世民,李世民也把他看作知心朋友。刘文静跟李密有亲戚关系。李密参加起义军以后,隋炀帝下令捉拿李密亲友。刘文静受到株连,被革了职,关在晋阳的监牢里。

李世民听到刘文静坐了牢,十分着急,赶到监牢里去探望。李世民拉着刘文静的手说:“刘大哥,我来探望,不单是为了叙叙友情,主要是想请您帮我出个主意。”

刘文静早就知道李世民的心思。他说:“现在皇上远在江都,李密逼近东都,到处都有人造反,这倒是打天下的好时机。我可以帮您收集十万人马,您父亲手下还有几万人。如果用这支力量起兵,打进长安,号令天下,不出半年,就可以取得天下。”

李世民高兴地说:“您真说到我心里去了。”

李世民回到家里,想想刘文静的话,越想越觉得有道理。但是要说服他父亲,倒是个难题。正好在这个时候,太原北面的突厥可汗进攻马邑。李渊派兵抵抗,连续打败仗。李渊怕这件事被隋炀帝知道了,要追究他的责任,急得不知道该怎么办。

李世民抓住这个机会,就找李渊劝他起兵反隋。李渊一听,吓得要命,说:“你怎么说出这种没上没下的话来!要是我去报官,准会把你抓起来。”

李世民并不害怕,说:“父亲要告就去告吧,儿才不怕死呢。”

李渊当然不会真的去告发,只是叮嘱他以后别说这样的话。

第二天,李世民又找李渊说:“父亲受皇上的委派,到这里讨伐反叛的人。可是眼看造反的人越来越多,您能讨伐得了?再说,皇上猜忌心很重,就算您立了功,您的处境更加危险。只有照我昨天说的办,才是唯一的出路。”

李渊犹豫了许多时候,才长叹一口气说:“昨天夜里,我想想你说的话,也有道理。我也拿不定主意。从现在起,是家破人亡,还是能化家为国,就凭你啦!”

李渊把刘文静从晋阳监牢里放了出来。刘文静帮助李世民,分头招兵买马。李渊又派人把正在河东打仗的另两个儿子李建成和李元吉召了回来。

太原的两个副留守看到李渊父子的举动反常,想出来阻挠。李渊借口他们勾结突厥,把他们抓起来杀了。

李渊又听从刘文静的计策,派人备了一份厚礼,到突厥可汗那里讲和,约他一起反隋。突厥可汗觉得这样做对自己有好处,就答应帮助李渊。

李渊稳住突厥这一头,就正式起兵反隋。李渊自称大将军,派李建成和李世民分别做左右领军大都督,刘文静做司马,又把兵士都称为“义士”。他们带领三万人马离开晋阳,向长安进军。一路上继续招募人马,并且学农民起义军的做法,打开官仓发粮给贫民。这样一来,应募的百姓就越来越多了。

唐军到了霍邑(今山西霍县),遭到隋朝将军宋老生的拦击。霍邑一带道路狭隘,又正赶上接连几天大雨,唐军的军粮运输中断了。兵士中还纷纷传说突厥兵正准备偷袭晋阳。李渊动摇起来,想撤兵回晋阳去。

李世民对李渊说:“现在正是秋收季节,田野里有的是粮食,哪怕缺粮!宋老生也没有什么可怕。我们用义兵的名义号召天下,如果还没打仗就后撤,岂不叫人失望?回到晋阳,是断断没有生路的。”

李建成也支持他弟弟的主张。李渊这才改变了主意,取消了撤兵的打算。

八月的一天,久雨刚刚放晴。唐军一早沿着山边小路,急行军来到霍邑城边。李渊先派建成率领几十个骑兵在城下挑战。宋老生一看唐军人少,亲自带了三万人马出城。李世民带兵居高临下从南面山头冲杀下来,把宋老生的人马冲得七零八落。宋老生急忙回头想逃回城去。李渊的兵士已经占了城池,把城门关得紧紧的。宋老生走投无路,被唐军杀了。

唐军攻下霍邑以后,继续向西进军,在关中的农民军的配合下,渡过黄河。留在长安的李渊的女儿也招募了一万多人马,号称“娘子军”,响应唐军进关。

李渊集中了20多万大军攻打长安,守在长安的隋军要想抵抗也没用了。李渊攻下长安以后,为了争取民心,宣布约法12条,把隋王朝的苛刻法令一概废除,并且暂时让隋炀帝的孙子杨侑做个挂名的皇帝。

第二年(618年)夏天,从江都传来了隋炀帝被杀的消息,李渊才把杨侑废了,自己即位称帝,改国号为唐。从此,一个辉煌的唐王朝来临了。

◎故事感悟

李渊虽有建功立业的志向,但又不免优柔寡断,把握不住时机。在关键时刻,李世民的进谏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李世民对世事了解得非常透彻,进谏一语中的,策略切实可行,极大地加快了统一天下的步伐。

◎史海撷英

娘子军

唐高祖李渊的第三个女儿平阳公主(后来的封号),地位低微时嫁给了柴绍。李渊率兵起义,柴绍便和平阳公主商量说:“你父亲想平定混乱的天下,我想投奔他。一起离开不可行,我独自走后又害怕你有危险,到底应该怎么办呢?”

平阳公主说:“你最好赶快离开。我虽是女子,但到那时也会自己想办法的。”于是,柴绍立刻秘密赶往太原投奔李渊。

随后,平阳公主回到鄠县(今陕西户县),拿出家中的积蓄,组建了一支军队来响应李渊。士兵有七万人之多,被人称作“娘子军”。后来,平阳公主和李世民一齐包围、攻下了长安。唐王朝建立后,李渊将自己这位才略出众的爱女封为“平阳公主”。

“娘子军”一词,后来泛指由女子组成的队伍。其中最著名的是中国共产党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领导的海南“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女子特务连”,即著名的“红色娘子军”。

◎文苑拾萃

饮马长城窟行

(唐)李世民

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

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迥戍危烽火,层峦引高节。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寒沙连骑迹,朔吹断边声。

胡尘清玉塞,羌笛韵金钲。

绝漠干戈戢,车徒振原隰。

都尉反龙堆,将军旋马邑。

扬麾氛雾静,纪石功名立。

荒裔一戎衣,灵台凯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