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汁吃诗
20340600000020

第20章 汁水四溢(6)

相对来说,北方的粽子没有那么多幺蛾子,只有常见的糯米、绿豆、红枣、豆沙之类。人们越来越习惯在市场上买来粽子,回家蒸熟,几乎见不到有人自己包粽子了。在我小时候,奶奶总会在端午节的时候给我们包粽子,粽子叶用芦苇,镇子周边有不少河,里面种着茂密的芦苇,微风吹过,发出沙沙的响声。有时候一不小心就会被苇子根扎到脚,还会被苇叶划到胳膊,留下点伤口。在苇子地里经常可以见到各种漂亮的小鸟,最后还要去河里洗澡。

奶奶是包粽子的好手,几枚鲜绿的苇叶,一勺糯米,一勺绿豆,第三层放豆沙,依次再舀上绿豆、糯米,堆成小山状,就势覆上两旁苇叶,稍摁,前后的叶头叶尾向下翻折,一个金字塔裹蒸就成形了,空气中有粽子的香气氤氲。我等待粽子蒸熟的时刻,屋子里充溢着清香,打开一枚,饱满圆润,豆沙渗透出糯米,咬下一口,有点烫,香糯微甜,在口腔里经久不散的粽子香。

如今一切都消失不见,苇子地、河、漂亮的小鸟,还有我那包粽子的奶奶。

蔚然生秀,葱茏盖头

1.我和她一共见过三次。

第一次是几年前的一个硕大而混乱的饭局,乌泱泱几十个老家伙,吆三喝四地喝酒,她喝得有点多,穿着恍如僧袍的衣服,剃了光头,旁若无人盘腿坐在旁边的桌子上,唱戏。第二次是今年中秋节夜晚,我们一起在一家新开的餐厅吃饭,她吃到精妙处,大声赞美,叫出主厨,恭恭敬敬地向他鞠了三个躬。第三次是今年大闸蟹季,我们一起下江南,寻找大闸蟹的秘密,而最叫她赞美的,却是在昆山的一家小馆子里,吃到的奥灶面,吃到兴起,端起硕大的碗,将汤汁一饮而尽。

2.她像个女侠。四川成都人,身上有藏族血统,13岁想当演员,跑到峨眉厂,找导演,毛遂自荐。拍过广告,是猪饲料广告,手里端着饲料,想象面前是一群嗷嗷待哺的小猪仔,笑得灿烂。混过黑社会,给当地的黑社会大佬当过女朋友,坐豪车,花钱如流水,俨然阿嫂。后来写字,出过书,给自己起了一个别致的名字:桑格格。

3.她写过一本书,叫《小时候》,也这样1、2、3、4……有一搭没一搭地写下去。

4.我也很切近地端详过她的脸。不是常规意义上的美女,眼角眉梢有英气。眼睛大,眉毛如剑,眼神清冽。(这个词很矫情,但我又一时想不起更准确的词),头发极短,说是易打理。有时带着帽子,穿着黑色呢子外套,琐碎花纹的丝巾,貌不惊人。有时穿一身粗布旗袍,身材顿时曼妙,走在江南园林里,恍如秋瑾。想当初秋瑾骑马跨刀,也不过如此。

只是不能站着撒尿罢了。

5.我在江湖上久闻过她的传奇。喝酒之前羞涩,不肯说一句话,喝酒之后,犹如一个缝隙里旋起骤风,洒入大光明,开始唱歌、跳舞。旁人拦不住,京剧、昆曲、黄梅戏、邓丽君、民歌、小调,信手拈来,如同一张发疯的黑胶唱片,停不下来。

她一顿饭的能量,相当于别人20顿饭。以至于她匿身江湖,江湖上也处处流传着她的传奇。

6.后来她开始学茶。两年入道,两年初级班结业。她说世间万物,没有任何一种东西如茶般丰富欣喜。我们在苏州的老园子里,她给我们泡茶,一个会泡茶的女英雄顿时委婉下来,如同花木兰卸下战甲,对镜贴花黄。

7.要想在老茶客面前显得比较懂,要知道一些词汇。不能说“香”、“柔”、“滑”,要说“足”、“正”、“壮”。足是指气势,正是指茶叶产地与工艺,壮则是冲泡手法的高超。这是我从桑格格那里学来的。就如同品酒,不能说“好喝”,要说“结构饱满”、“骨架丰富”。这都是这个乱世的装逼指南。

8.但是我更喜欢桑格格的这八个字,也是形容味觉的:蔚然生秀,葱茏盖头。

9.在苏州叶放家的院子里,已是江南秋夜,看荷花惨败,水榭洞天,桑格格忽然兴起,高呼:拿酒来。

我送上一瓶花雕,连喝两口,如同给一个发动机补给了汽油。她开始站在小台子上唱歌,唱小调:“天涯呀海角觅呀觅知音,小妹妹唱歌郎奏琴,郎呀我们俩是一条心,哎呀哎呀郎呀咱们俩是一条心。”唱到婉转处,汁水四溢,似乎是一颗熟透的蜜桃。

唱《女驸马》:“我也曾赴过琼林宴,我也曾打马御街前,人人夸我潘安貌,原来纱帽罩婵娟。”唱到高潮处,水波荡漾,微风习习,一把梳子正在把缎子一样的发髻梳开,散得满地。

唱《贵妃醉酒》:“海岛冰轮初转腾,见玉兔,玉兔又早东

升。那冰轮离海岛,乾坤分外明,皓月当空,恰便似嫦娥离月宫。”回旋处,似乎有“纵使相逢应不识”之感,只觉得天上人间。

砰的一声,她把喝酒的杯子抛进池塘。我觉得是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疑是故人来。

10.在大巴车上,她还在唱。她说你们随便点省份,我来唱。东西南北中,顺手拈来,只剩下白板、发财、杠上开花。

11.途中尿急,疾呼停车,桑格格跑下去,在冬青树从中撒野尿。快得很,转瞬上车,开始跟我聊茨维塔耶娃和阿赫玛托娃。她说好的写作者应该是:只见其深,而不能入其深。

我说:好的姑娘也是,只见其身,而不能入其身。

12.早上她起得很早,去逛苏州花鸟市场。买了一块石头,花了三千。给我看照片,我不懂,只看到了一块石头。

13.去昆山吃奥灶面,吃到酣处,她也想找主厨行礼。但是没有找到。之后的一天,她又在另外一个地方吃了奥灶面,相差天壤。

14.去了一家做中式衣服的小店,她看上一件黑色旗袍,换了出来,曲线玲珑,曲线玲珑,曲线玲珑。

15.她说自己有抑郁症。平时紧张,不放松,唯有借助一点点酒精才打开自己。其实我觉得,打开自己的方式有许多,酒精是最不坏的一种,但不是最好的。我打开自己的方法是写一首诗。

16.我们在路上走,聊到史铁生。他的《我与地坛》是我们共同的尘世解药,每逢心烦气躁,就读一遍,顿时清醒。史铁生可以去火降燥,他的文字是一味药。她还带了车前子的书,她觉得车前子高妙,我觉得车前子才子气过重,有滑腻的不适感。

17.她已婚。老公是一个美术学院教授。她叫桑格格,大概意思是“格格不入”。我叫小宽,其实这个名字来源于一碗面条,兰州拉面里的小宽面。

还魂姑苏

我已经记不清这是今年第几次到苏州了。上次来是10月底,早上在临顿路排队吃几个哑巴生煎,中午在平江府的北半园里喝茶,有点饿了,从旁边的烧饼铺里买了烧饼,酥香,有肉馅,厨师用湖羊做了一锅羊肉汤,与北方羊肉汤完全不同,北方讲究浑厚,此处来得清爽,烧饼配羊汤在园林之中,忽然多了一些妩媚。刚喝完小妹又悄悄端上一碗桂花鸡头米,清甜,此时我们坐在园子里一株150岁的桂花树下,继续喝茶,聊一些遥远的事情,桂花的花瓣落在肩头。人闲桂花落。

再上一次似乎是清明,我们吃水八仙,搭配长江刀鱼,那一夜的刀鱼之美,似乎至今还在口腔里环绕。我们去叶放家做客,叶放是苏州名士,画画,做雅集,造园,在他家的园林里呆坐,以为对面就是唐寅。夜深了,在平江路上找个小店坐下,坐在小河边露天的位置上,吃烤鸡脚,觉得不爽,开一瓶啤酒。这时忽然有春雨洒落肩头。天街小雨润如酥。

我理解的苏州是一个颓废之城,文化和历史淤积于街巷,城里太挤,每走一步都是各种传奇,今人古人摩肩擦踵,咳嗽一声,似乎也能惊动《浮生六记》里的沈三白和芸娘。在几百年前,他们在苏州生活,芸娘善烹饪,沈复如此形容芸娘:“一经芸手,便有意外味。”

这“意外味”也随处可见,不光在苏州,也在苏州的乡下。上个月我还特意去过昆山,专门寻找一碗正宗的奥灶面,在昆山的百年老店奥灶馆里吃早餐,奥灶面入口,便有一种“嗡嗡”的惊喜感充斥于心,汤头鲜美,等于给一天的身体打开一扇门,光线顿时透进来,照耀得满心欢喜。因为一碗面的缘故,我当时都有久居此处的念头,每天一碗奥灶面,与子携手,死生契阔。

这次到苏州,到的是吴江,具体说是吴江下辖的两个镇子:七都和震泽。来此的前一夜,我在上海宿醉,身子飘忽,大酒之后的第二天,总会有一种虚无感,看阳光灿烂,看风光秀美,都不值一提,心中念及来生以及往世,我行进在高速公路上,有点没精打采。

11月的太湖之滨,有点冷清,最热闹的是七都庙港的街市,简直就是螃蟹一条街,太湖大闸蟹正是公蟹最肥美的时候,河里的网箱都满载河蟹,路过的时候可以听到窸窸窣窣的螃蟹声、买主卖主讨价还价声,沉醉的身体觉得有点萌动。

午饭是在当地镇政府的招待食堂吃饭,这种地方往往神奇,能吃到各种各样的有趣之物。打开我沉醉的味蕾的不是种种鱼肉,而是一盘绿色蔬菜,深绿色,炒制火候刚好,入口脆生生,已经经过一层霜,回甜,有异香。作为一个无肉不欢的人,在此如此钟爱一盘蔬菜,有点直男掰弯的架势。我叫不上名字,问在座的主人,主人说这叫“香青菜”,唯有这里才能出产,别处不见踪迹。

香青菜之香,七都人尽人皆知,一家炒青菜,整个楼都是清香扑鼻。最佳的做法是用咸肉与荤油一起炒,人间绝味。我还特意找来香青菜来看,比之别种青菜的肥大,这个显瘦,且皱巴巴,筋筋拉拉,苏州俗语“乡下姑娘,有吃呒看相”,这种香味有筋骨,过口不忘,昨夜的宿醉顿时醒了三分。

接下来一道鱼,状如刀鱼,清蒸排列,名为梅鲚鱼,入口鲜美,多刺,却不觉麻烦,口感如若无物。几口鱼肉下肚,宿醉已然醒了四成。

下午阴天,我们走在震泽古镇上,看深宅大院,看小桥流水。江南的旧居往往大同小异,这里好处是清静,没有什么游客,所谓原生态。我们坐在河边喝茶,这茶与寻常的茶又大不同,名为“四碗茶”。第一碗上来,名为风枵茶,茶汤里有白色如蛋饼状的东西,其实是糯米饭糍干在大锅里摊成的“枵”,这个字一般人不认识,其实原指布类的丝缕稀疏而薄,宋应星《天工开物》中说:“又有蕉纱,乃闽中取芭蕉皮析缉为之,轻细之甚,值贱而质枵,不可为衣也。”糯米饭糍干摊得十分轻薄,风都吹得动,故名“风枵”。第二碗是熏豆茶,熏青豆为主料,同时配有“茶里果”,诸如芝麻、橙皮、笋干和胡萝卜干等,茶叶只是少量,花花绿绿的一杯茶,茶色却是清透,一点不浑浊。小饮一口,咸中有甜,鲜里带香。第三碗是鸡蛋茶,在茶水中生生有两个煮鸡蛋,据说这是当地丈母娘给毛脚女婿的茶,第四碗是清茶一碗。如此四碗茶下肚,顿觉宿醉醒了八分。

接着是晚宴,在一处林间小木屋,各种江南土菜,看着却没有什么胃口,直到上来一条四斤八两重的红烧野生太湖鳜鱼,如此庞大的一只鳜鱼已经不多见了,在鳜鱼的旁边,有鳜鱼花,我顿时眼睛一亮,“才鱼仔、鳜鱼花,鲫鱼脑壳不吐渣”,鳜鱼花是一条鳜鱼中最精华的所在,其实是鳜鱼的幽门盲囊,我默默地吃下了鳜鱼花,口感筋道入味,我的元神默默告诉我:你的小宇宙已经恢复到十分。

杀马特小馆

我住在北京的东南四环。这里是北京的吃喝禁区,垡头中路走九遍,也遍寻不到一家靠谱小馆,要想吃点好的,就得去西边,到了华威桥一带,能出落出一点模样,要不就得向北,最起码要到百子湾。在我居住的欢乐谷,是连著名的送餐APP都不设点的荒凉地,尽管此处房价早已飙升到4万以上,本质上,这里还是城乡结合部。

城乡结合部也有城乡结合部的妙处,比如我随意走两步,就能寻到一个庞大的旧货市场,假名牌的T恤衫25元一件,地摊上摆满了假古董,一个露天的棚子堆满了各种木头,现场磨佛珠,十块钱能买好几串;再一走,就是花鸟鱼虫市场,兼卖各种奇石,相当便宜,路边的黑车司机会冷不丁问你一嘴:要藏獒吗,6000一只。

附近遍布的各种奇遇一般的餐馆,不能说叫屌丝小馆,当富豪史玉柱都自称屌丝的时候,“屌丝”这个词已经成功洗白,拍手上岸了,它指代的是那些受压迫的中产阶级和准中产阶级的自谦与自嘲。我也只能退而求其次,把这种风格的腌臜小馆命名为“杀马特小馆”。

杀马特,这个词有一些悲凉,我能想到的标准形象是经常来我家取快递的中通小王,老家在山东,90后,黄头发,穿奇装,腰里拴着粗壮的铁链子,满脸青春痘,总露出冷艳的神情;还有就是楼下理发店的洗剪吹小哥,讲究发型,弄成爆炸状或者零落成泥碾作尘状,每天早上九点半准时开启粗暴的音响,伴随着“凤凰传奇”跳集体舞。

而在这些杀马特小馆里,出没着这群人,他们在饭馆里抽烟喝酒嘈杂,但是这声音只能在小馆子喧嚣,没有什么人关注他们,走出餐馆,他们像这些餐馆一样沉默寡言,杂草一样随风摇摆,不知会被吹向何方。

我有时候会去一家羊蝎子小馆吃羊蝎子,大厅里坐满神情各异的人,许多都长相奇异,时间久了我能通过直觉判断他们的职业,穿西服是房地产中介或者保险推销员,衣服上有油渍的是安徽籍的木匠和泥瓦匠,打扮奇特的年轻人是快递员或者理发馆学徒,间或有几个本地人,可能是从前这个村子里的村民,他们探讨着20年前自己的电话号码或者十几年前开过的第一辆捷达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