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汁吃诗
20340600000006

第6章 欲见樽俎灯烛间觥筹交错之态(5)

诗不是艺术,而是艺术的目的。掌握了诗的秘密,就掌握了万物的秘密,王琪博掌握着诗的秘密,就如同手里拿着天堂的钥匙。但是他并不着急回天堂,天色尚早,上帝还没有喊他回家吃饭。

他选择在微博上发自己的画,并给每一幅画配上一首诗。在许多俗众眼中,他的画似乎有些玩笑,不知道你画的是什么。大众需要诠释,需要模糊,需要一种自己不理解的艺术。他们每天拜佛,可是当佛真的来到他身边,他其实并不认识。佛其实就是他脚下的垃圾桶。

王琪博的画无需诠释,色彩所到之处,就是心到之处。他愿意用缤纷灿烂的景观,如同他爱穿五颜六色的衣服。所有人都说那是北,王琪博拍拍自己的胸脯,说我才是北。“北”这个方位被先人命名,他给自己命名。

所有颜色中,他偏爱红色。落花流水是红色,一团火焰是红色,一个人的脸也是红色。他不追求精确,不追求逼真,只追求感觉,喝一口酒的微醺。所有的画里,我都能见到繁华落尽的呆滞,呆滞是一种不变之美,当年的混乱生涯,都在画里,言之不尽,就不去言说。每一滴红色的颜料,都是一碗血泡饭。这个世界过于花哨,他砍下自己的头颅,以头颅为容器,盛一碗血泡饭,暗自咀嚼。

这是一个不受别人打扰的世界,其中没有科班出身的造型和固执,也没有大师范儿的风景和造型。这些对这个世界而言,都是谎言。世界的真话只在诗里,而诗又在什么地方?在命悬一线的赌场,在一次青春期的斗殴,在一次次离别,一次次荒诞,一次次挣扎与拯救,在一次次玩命之中。

玩物的人多,玩命的人少。一块白玉只有在不停地把玩中才露出温润的颜色,一条命只有在反复的摔打中,才能迸出火花。烂命一条,才有灿烂的可能。

王琪博说他从来不看书,也不看别人的画。一个从来不看书的人能写出高级的诗歌,一个从来不看别人画的人,也能画出风格独特众人追捧的画。我之前不相信有“生而知之者”,因为我们都是“学而知之者”。在看到王琪博这碗血泡饭之前,我也不相信这个世界上还有除了馒头之外任何一种食物。

一个守身如玉的姑娘,也永远不会知道一个破鞋的快乐。一条困顿在生活里的命,永远都不知道一条烂命有多精彩。王琪博,请你不必惊醒,请继续腐烂,继续沉沦,请保持烂命的姿势,随时拿出钥匙,打开那道天堂的门。

北京饭局

前两年,北京作家张弛主编过一本书,名字叫《北京饭局》,打开目录,都是熟人,平时都是在一张酒桌上出没,每人打个喷嚏,借着飞沫写一点讲吃喝的段子和文章,就能攒成一本书。后来,张弛组织发书会,安排在三里屯的一家云南餐厅,一群形状各异的文化人齐齐登场,看着乌泱泱的人头,我当时心就凉了一半:这注定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每个人都在我心中自动化为酒量刻度,一斤装的诚惶诚恐,两斤装的跃跃欲试。

如果硬要在北京饭局中寻找一点风格化踪迹,可以按照群体划分,这两种风格的饭局肯定是全国任何城市无法比拟的,能充分体现北京风格:文化人饭局,官商勾搭饭局。原因很简单,北京聚集了各式各样的文化人,作家诗人导演音乐人演员策划人媒体人公知教授……同理,北京也聚集了全国最多的各式官员,中央部委总参总政领导大秘高干二代江湖术士神秘人物……

在北京,文化饭局似乎无处不在。无论是后海三里屯簋街工体,还是街边烤串胡同小馆,他们一般也很好认,长相别致,打扮各异,没完没了,如果在你身边坐着一群人,嘴里不停地冒出一些特定词汇(诸如:理想、文化、音乐、诗歌、热门新闻事件……),在座的有一个长发两个光头三个戴眼镜一个留胡子,有的打扮花哨有的不修边幅,几个看上去还算漂亮的姑娘作陪,啤酒瓶摆满桌子,你就可以断定,这是个文化饭局,如果其中有一两个熟面孔,似乎导演过某部戏的导演上过杂志访谈的某个熟脸,你可以更加确信。

即便是文化饭局也有细微区分,一种是音乐人演艺人为主题的浮华圈子,你竖起一只耳朵能听到哪个公司正在做哪部戏,某个明星的现状,电影票房以及演唱会,他们往往出现在工体、三里屯、后海朝阳公园,或者是保利大厦后面的烧烤摊;另外一种是泛学术圈子,作家媒体人公知学者,这种局里的姑娘普遍不如演艺局漂亮,但是喝起酒来往往更凶猛,公知之间也并不是水火不相往来,左派有可能和右派一起出现,平时言之凿凿的学者可能骂起娘来更花样迭出。

但是说回来,北京的文化饭局往往是一张拉长的饭桌,每个人和另一个人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有人说一个人想找到另外一个人中间只需要六个人,但是在这个硕大的饭局上,一个人和另外一个人之间,可能只隔着一杯酒。

另外一个圈子是高官显贵以及伪高官显贵共生的神秘饭局圈,在我们平时吃饭的时候见不到他们的身影,他们往往躲进豪华会所高端餐厅,北京拥有着全国最集中的高端会所奢华餐厅,各种奇技淫巧,主力消费群就是这群人,一般人难见其端倪。但是这群人的饭局生态学发散性更为强大,很典型的例子是:你永远不可能在上海生煎包子店里看到有人云山雾罩的吹牛,但是在北京的成都小吃里,听一耳朵,就是聊着上亿的项目,夸耀着跟某中央大员的铁磁关系。

在网络上传着一个帖子,讲述的是一个煤老板遭遇的北京饭局,其中有大量“装家”,这些人貌似可以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开着军牌车,不经意露出腕上名贵的手表,他们可以帮你捞人、拿项目、升官,神秘莫测,其实狗屁不如。我也能经常听别人跟我提及这些人的饭桌传奇,过度演绎久了,就成了传说。无论如何,这个圈子算是北京一景,随便坐一个出租车,司机都会跟你聊一路政治八卦,这种饭局必定是未来的江湖野史。

我作为一个标准吃货,平时接触的都是另外一群吃货,以及各种餐馆老板跟厨子,喝酒吹牛为乐,倒也自得清闲。我心目中最典型的北京饭局应该是这个样子:我们在凌晨一两点钟从酒桌上撤退,踉跄走在东四北大街,来到北新桥卤煮,北京一夜情迅速化为一碗卤煮,并且标明:两个菜底,二两火烧。这里愈夜愈美丽,周围都空旷,只有这里人影晃动,卤煮芬芳,人们大声说笑着吃下一块小肠。听周围的各路神仙聊故事,喷段子。来这里吃饭的有各色人等,拉活儿的的哥,混社会的大哥,下班的小姐,妖艳的迪厅青年……我们像是一株被浇了一泡尿的冬青树,顿时挺拔了起来。

今夜,我在德令哈

德令哈,“这是雨水中一座荒凉的城”。

从青海格尔木到德令哈有300多公里,路上要经过柯鲁可湖,察尔汗盐湖,一片无垠的戈壁,路上看不到其他动物,只是偶尔能见到在天空飞翔的鹫,周遭是干燥的风和连绵的山峦,山峦都是白色的,静默不语,这是昆仑山脉的一部分,2008年奥运会之后,昆仑山的昆仑玉身价暴涨,那些玉石就藏身在这沉默的山脉中。

我有许多朋友都走过这条路,沿着青藏线,翻越唐古拉山,进入西藏。诗人巫昂走这条路是90年代,奔波坎坷,一路上搭车,路边能见到藏羚羊;另一个诗人朋友海波是80年代走过这条路,也是搭车,搭乘军车,身上不用带钱,但是要带上白酒和劣质的烟,这是漫漫长路上最好的粮食。1988年7月25日,诗人海子也经过德令哈,那时他坐在火车上,他问周边的人,这是哪里,有人告诉他这是德令哈。于是他在火车上写下了一首诗《日记》: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夜色笼罩

姐姐,我今夜只有戈壁

草原尽头我两手空空

悲痛时握不住一颗泪滴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

这是雨水中一座荒凉的城

除了那些路过的和居住的

德令哈……今夜

这是唯一的,最后的,抒情。

这是唯一的,最后的,草原。

我把石头还给石头

让胜利的胜利

今夜青稞只属于她自己

一切都在生长

今夜我只有美丽的戈壁,空空

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

半年多之后,诗人海子在山海关卧轨自杀,我今生终于无缘得见。而德令哈这座戈壁上的小城,因为一首诗,而有了诗歌地理坐标的意义。作为一个诗歌写作者,到德令哈总觉得有一种不一样的心情。尽管我并不觉得海子是一流的诗人,也不觉得这首诗无可挑剔。

与格尔木相比,德令哈有着完全不一样的气质。这座小城的人们眼神骄傲,经常会有质朴漂亮的姑娘在身边走过,她们的目光决绝。

在傍晚,我们在巴音河边看日落辉煌,天上的云彩舒展,云朵也觉得荒凉。我们要去觅食。当地人推荐我们去吃一家韩记烤肉馆,在一个美食街区里,这里几乎是德令哈的美食中心,周遭都是各种小馆子,头顶是拱起的大棚。

餐馆老板老韩是格尔木人,回族,能聊善谈,跟我们介绍种种这里的讲究,他从1991年开始开餐馆,到现在已经有22年。在这22年里,他只做羊肉,不同部位,不同做法,他都烂熟于心。“我们的羊肉特别好,都是本地散养的绵羊,我们不吃山羊。”“我们的羊肉不吃饲料,吃不吃饲料我一眼就能看出来。”“这羊都很新鲜,我每天都要卖五六只羊。”

小包房很狭仄,中间是一个特制的火炉,烟囱伸向外面,如果是冬天,把烤好的羊肉放在火炉上,可以加热,可以烤手,一举两得。我们坐在里面,顿时觉得有点意思,巫昂甚至想着在自己家里也模拟这样一个炉子,冬天的时候围坐烤肉读诗。

点了新鲜的羊排、羊肠和羊肚,用的做法是“炕”,这是西北常见的吃法,里面要加入土豆片,热气腾腾一铁锅,放在小火上继续加热。羊肉总是叫人心生一种幸福感,我也愿意满世界寻找好吃的羊肉。在我的经验里,我最喜欢的羊肉吃法是:云南带皮黑山羊火锅、山西羊杂割、北京铜锅涮肉(要鲜切羊肉和羊尾油)、内蒙手把肉、新疆手抓肉、宁夏滩羊的各种做法,内蒙古杜博黑头羊的各种做法,外面带着一层肥油的烤腰子,寻常的烤羊肉串(尤其是兰州街头的铁签子小串)、苏州的藏书羊肉、北京的羊蝎子、我的好朋友付洋做的烤新西兰小羊排、西安街头的羊肉泡馍……如今,在这个茂盛的谱系中还要加上德令哈的炕羊肉。

炕羊肉分为生炕和熟炕,一般餐馆用的都是熟炕,首先把羊肉煮熟,然后土豆切成块或者条,再放到铁质的炕锅里煎熟。旁边搭配着血肠和肉肠,每一口都觉得动人。

在不久前,我还去过甘南草原,那里吃羊肠的方法更重口味,名为“发子”,用肥肠,里面加入羊心、羊肺剁成的肉末,再加入葱花姜末花椒粉,蒸熟煮透,切成小段,放在平底的油锅内,煎至金黄,搭配着一点面肠,也算是人间至味。

老韩时不时进来跟我们寒暄,另外一个长相俊朗的汉子开始给我们烤羊肉串。我们吃饱了开始念海子的诗:“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25年前,海子偶然经过这里,留下了一首诗,后来有许多人是因为这首诗来到这里,这座荒凉的城,早已经变得繁华,至少有一顿好羊肉,因为这羊肉的缘故,德令哈变得热闹起来。

看天吃饭

在大理的梦蝶庄,我们要做一场晚宴。下午的时候,天空晴朗,空气清凉,我们坐在户外的花园里,喝茶,看天。我和叶永青,两个光头,聊一点野山菌的事情。正是云南野山菌丰美的季节,空气中似乎有微微甜香,干巴菌、鸡枞菌的香气混合,如同花园里交叉的小径,穿行过琐碎的云朵。空气中有一个隐秘的旋钮,可以调节香味的音量。

在大理,四处的菜单上都少不了永平黄焖鸡、洱海的海菜和鲫鱼、乳扇和乳饼、轻轻烧过的猪皮、风花雪月的啤酒……其实你要问我大理最美味的事物,我也会抬头看天,告诉你,是云。

大理苍山有十八峰,泉水有十九股,洱海犹如大理的眼睛,清澈悠远,坐在大理城,随时看天,云朵宛若情诗。它们不是碎云,而是排山倒海,连绵不绝,它们也不是天高云淡,而是触手可及,抬手可握,然而你又能握得住什么呢?连一朵云都只在你的光头上悬浮片刻,转瞬变换了形状。苍山洱海下的云朵,在风云际会中此消彼长,稍不注意,便给你另一种好看。在大理看云,是一种孤独的美好,云层深厚,阴影落在山头,云朵的边缘被光线沾惹,有了明媚的金色,很快太阳下山,给你一点疑似壮阔的美,而这美又是无用的,它点缀着餐桌上的菌子,以及杯中的酒。

如果没有这绚烂的云朵作陪,一餐晚宴无颜色。我们在华清池里洗澡,云朵变换,就是洗凝脂的杨玉环。

前些天,我还去了内蒙,四子王旗,草原深处,支了帐篷,旁边有大片羊群,如同遗落在草原上的云。草原上气息万变,刚才还风沙大作,狂风夹杂着雨点,似乎要把这些羊群吹到天上去。只是过了一会儿,就晴了,空气中带着一点雨后的清澈,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云层高升,越来越远,趋近无限的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