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等待香港(我与无线的恩恩怨怨)
20365500000007

第7章 我与无线的恩恩怨怨(6)

我是个无线孤儿

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在一九六七年十一月于香港启播。在它之前,香港只有一家英国人经营的丽的电视,它属于有线电视,每个家庭要付出月费廿五元才能收看节目。而电视广播有限公司却是无线制式,所以香港人把该机构叫做“无线”,除了是简称,也是昵称,因为它是香港第一个免费电视台。

免费的意义有三个,一是电视普及化:香港在无线开台前与开台后的最大分别,是迅速多了上百万计的电视观众。二是电视节目内容大众化:以往在丽的电视出现的古典音乐欣赏节目如《丽的音乐会》,在无线变成了更适合各年龄、阶层口味的有奖游戏和《欢乐今宵》。三是电视家庭的诞生:七十年代是香港经济起飞时期,无线的成长刚好赶上这个热闹,它像这个时代生长出来的巨翼,为香港人提供庇护之余,还把他们带上云端,看见美好的愿景与未来。而要达成未来的幸福,无线告诉它的忠实观众们一家团结是不可缺的成功因素——以在翡翠台(它的中文频道)前团结的方式。

的确,无线的成功正是在于它以近乎宗教的方式把香港人的家庭情感牢牢拴在一起。曾几何时,由晚上六时播出晚间新闻报道开始,那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得以回到家里松开的第一口气。接着是周一至周五的有奖游戏节目《精打细算》,顾名思义,节目中被拿来估价的全是家庭用品。七时是“翡翠剧场”,由早期的《春晖》(半小时)到全盛时期的《家变》与《网中人》(一小时),剧情从未离开“父(母)慈子(女)孝”。八时以后不论是小品、处境喜剧、前卫导演的实验还是武侠剧,均属于“分流时间”。但一家人在一小时后又可以在小匣子前共享天伦,《欢乐今宵》是名副其实老幼咸宜,而且节目主持人们的默契和亲厚程度也与一家人无异。资深艺人如爸爸妈妈,辈出新人如姊妹兄弟。以至过年过节,《欢乐今宵》都是香港人少不得的家中一分子,导致日后在香港人的词典里写下了“电视就是无线,无线就是电视”。

也是在这样的四十年里,无线由大家庭式机构逐步“进化”成机构式大家庭:它由充满人情味变成出了名的霸权主义(封杀和雪藏艺人歌手的例子比比皆是)、冷酷(对待功臣元老也是一年一骚【4】)、保守(节目形式、编排、内容绝大部分三十年未曾改变,遑论如日本、中国大陆与中国台湾的多元多样化)。上述三种特质,使它既在香港文化的影响力上稳坐第一把交椅,但也像足了封建家庭里的大家长,至今不让香港电视史上出现思维与视野迥异的接班人。

而巩卫无线对香港人的统治的巧妙方式,就是在电视剧集里安排大家庭的死而不僵——众所周知,香港的人口密度再高,也不流行一家三代住在同一屋檐下,偏偏无线剧集最爱将现实中不可能存在的状况当现实搬演,到今天还经常摆开长桌让十个以上的“家庭成员”以吃饭之名把剧情以你一句我一句的台词交代过去。(最夸张的是长达二千多集的《真情》,一围桌可以坐二十人。)

“大”家庭(也是伪家庭)的设计,就像无线编剧们不文明地否定了核心家庭的价值一样,是不给个人和新一代有发展空间的。是以在无线剧集里,事无大小都容得下大家长们置喙,都要插手来管。结局当然是化险为夷一家和睦,因为大家长的旨意极少不被子女们顺从。

我看无线剧集三十多年,无法认同《溏心风暴》中彰显的“大家长全面胜利”是一种正面的情怀,是因为“家庭”的重要意义之一是孕育与培养下一代有自己的人格思想。如果无线是个大家庭,我情愿是个孤儿。

2007年6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