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视圈烂gag文化
四十年一晃眼成为过去,适逢无线到了不惑之年,亚视又作出扑击的姿势,历史——对现时电视文化的改变的期望和落空——好像真是个开不完的笑话,抑或,是无线对香港文化的重大贡献之一——烂gag,教我们看了笑不是,不笑也不是?
烂gag的黄金定律——如上周王晶在《再会欢乐今宵》上现身说法,是师父(刘天赐)教落,明知达不到预期效果,还是要完成任务准时交货,因为punchline(笑点)好笑与否不重要,重要的是演员有否卖力演出,观众会否被硬销(hard sell)打动而勉为其难付出一笑——这说法使我想起田纳西·威廉斯《欲望号街车》中布蓝青被关进精神病院前留给我们的台词:“我们都需要陌生人的慰藉。”烂gag换来的笑声,大可被看成是大众的怜悯心——假如它们不是“罐头”即效果笑声。
香港电视四十年发展史的令人啼笑皆非,是因它不断以重复过去的错误来往前。不论是愈变愈工厂化的无线,还是每隔三五年便革一次命的亚视,甚至连收费的有线电视,即使节目种类理应独立于主流电视台,也因员工背景与无线、亚视剪不断理还乱,无法摆脱香港电视自八十年代以来便维持一种精神、一副面貌的“宿命”——你看我我看你,你抄我我抄你。
抄袭在学校中不容许,在职场中不容许,因为人生只是匆匆几十寒暑,光是剽窃别人开发的东西不只在公义上说不过去,对自己的潜能也是有所辜负。但香港的电视文化就是以“抄袭”为宗旨,尤其身为大阿哥的无线。当然,外国电视节目也有从跟风出发,但甚少出现抄到一模一样的“唔怕货比货”:像盛极一时的有奖问答游戏,《百万富翁》(How to be a Millionaire)与《一笔Out消》(The Weakest Link)绝不混淆;真人秀中,《生还者》(Survivor)和《大阿哥》(Big Brother)是两种风味。但我们的《美女厨房》、《奖门人》到今天的《味分高下》,除了在日韩皆有原版,有时还出现自己抄自己。《味分高下》的概念就是《奖门人》的一个环节,无线可以说是出于环保而把物资循环再用,有要求的观众则很难不认为它只是换了包装不换内容,是懒惰之故。
因此有人建议,要怪就怪香港人太无所谓——有匙羹喂上来就吃,能不怪那饭来张嘴的人,却去怪匙羹吗?
想必无线中人也举脚赞成。甚至认为“抄袭”不是问题——讨论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来最伤脑筋,而且讨论完了也不会带来任何好处,所以干脆不去追究来龙去脉,一切以实时反应为目标。观众笑代{L-End}
表他们受落、开心,而要取悦观众,便是要懂得控制大众的情绪,“抄袭”的好处,是有样本可供参考。只不过各处乡村各处例,我便在无线收费电视台看过《美女厨房》的原装版而明白到文化差异造成的“别人高我们低”——无线把外地节目改装成本地版的手段永远一样:将一切变成稚童化。
将一切变成稚童化,即是,从制作人到演出者(或游戏参加者)到观众都可免除掉“责任”与“要求”,每个人均是白纸一张,由零开始,成功了便是有幸运之神眷顾,失败了也没有面子问题。这跟很多日本原版综艺节目呈现的精神何其差天共地,因为支撑游戏的,是日本人的专门与专业精神,他们有一种叫“达人”的文化。
“达人”绝不只是购物狂与收集癖。如果是电影达人,他就是会走路会思考的电影词典。“达人”是寓学问于兴趣的一种人。一个人之成为“达人”,不是天生而是自选,兴趣于他们是珍宝,通过认真研习和深入认识自己的喜好,他们会感觉如身处天堂。“达人”与“不是达人”的分别,反映在无线抄袭的与日本原装的电视节目上:一个做到极致,一个粗枝大叶;一个敬业乐业,一个是“Who cares?”。
烂gag在今日的无线仍是“免死金牌”,是仗着“Who cares?”精神已深植在普罗大众的价值观里。“Who cares?”当然不是指“视功名如粪土”,香港人care的东西多的是,但若从“电视制造一个社会的灵魂”这句话看香港,香港人关心的事情,有很多是无线告诉我们的。以娱乐为例,无线四十年来最成功的,就是令“娱乐”这个名词变成只有一个层次——不用脑筋,没有品位,何必认真,无谓要求。
一切都是“得啖笑”,不好笑也变成了好好笑——你能相信普天下还有如此不是笑话的笑话?香港人渐渐分不出可笑、失笑与好笑。香港人还相信自己真的擅长生产笑匠——对比起近年席卷全球的The Office、Extras、Little Britain等喜剧高手,你会发现英式幽默的主要食粮是无惧自嘲,反观从《双星报喜》时代到今日的《再会欢乐今宵》,我们的搅笑强项不是对生活、对人生、对民族性格、对普世价值的反思与自嘲,而是手到拿来的食字gag。
日前在《无线大宝藏》中看到《点解咁好笑》中一段以懒音取笑果的食字gag,昨晚在《再会欢乐今宵》的“新方茂博士”中玩的也是同一模式。对一个大电视台的智能完全采取放弃,可以变成对一个社群失去信心——我从不认为说句“现在的人都不看电视了”便能解除无线的影响力,因为四十年来日积月累,无线精神已不只是通过电视来影响大众——加上在企业文化携手协力之下,电台是一种TVB,报刊是一种TVB,网络也是一种TVB。所以森美小仪、I Love You Boyz将继往开来,秉承无线继续影响将来成长后宣称从未看过《欢乐今宵》的下一代和下下一代。
壹传媒的崛起使大众把社会风气的改变归咎于小报文化。但没有人要看揭秘和丑闻又怎会令小报变成大报?以输打赢要【5】的方式对待作为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若你问我,作为香港人过去四十年来的精神食粮与思想机器,无线才是始作俑者。由香港小姐选举为电视文化带来glamour(嫁入豪门);剧集不断鼓吹向上爬需要不择手段;游戏节目不要智慧;生活节目只要消费;音乐节目成为众所周知的分猪肉【6】和俾面派对【7】;儿童节目三十多年来独沽一味,并且不以年龄分类,把儿童的智力水平及心智发展三岁与十三岁一视同仁;大型综艺节目如筹款晚会变了是官绅名流出风头。日子有功,这这些些加起来,再加上亚视的不成气候,香港人才会在层层现实的压力和历史的冲击下,让无线播下的种子,在“苹果”中开花结果。
《红楼梦》中贾探春一语把荣国府的千秋功罪道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九十年代没有几出经典的无线电视,在今天好像又屡翻出红盘,其实只要细心推敲,不难发现那与大众潜意识里有着“不能要求太多”的心态有关——在政治(陈太叶刘是名牌之争)、天灾人祸(歌星斗多粉丝举牌演唱会)都能被消费的今天,无线的社会角色已向“商场”转型,难怪现任总经理的职能和形象更像公关与推销员。
既然是推销,感性当然比理性重要。无线四十年也教晓了香港人发泄情绪比培养情感重要——在一切都是买卖的前提下,前者固然比后者有保障,也使人觉得安全得多。
2007年1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