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口理论、人口科学、人口学学科体系人口学在21世纪是一门方兴未艾的朝阳科学
科学产生于实践的需要。人口学(Demography)被国际公认为一门科学可以追溯到1662年格兰特(John Graunt)发表《关于死亡表的自然的和政治的考察》一书。他被公认为人口学的鼻祖。以后欧洲不断有人进行人口问题的研究,直到1882年在日内瓦国际卫生学和人口学大会上正式确认人口学(Demography)为一个学科部门。最先使用Demography这一学名的是法国吉亚尔(A.Guille)在《人类统计或比较人口学大纲》一书中。所以Demography的学名早期时在欧洲大陆比在英美流行得更广,在早期关心人口问题的都是统治者和一些有远见的思想家,一般人对人口问题大多是漠不关心的。法国人口学家索维在《人口通论》的前言中概括得最生动、贴切:“人口学长期以来始终是一门有气无力的科学,不是没有教师就是没有学生,而目前正慢慢得到重视。但是,处在云层当中的一颗水珠不可能想象出云层的形状。同样,人们对于本身的人口问题也仍然是可悲地茫然无知的。”【1】这是时代的局限性,因为当时社会对人口学知识没有很大的需要。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学在我国的命运值得人口学界、人口工作者和政府部门领导的关注!人口众多是中国最突出的国情。即使在今后半个世纪内我国人口不再增长,但人口众多仍是一个大问题。不仅要关注人口总数,很多亚人口(如妇女、老年、迁移人口、流动人口等)、人口质量和结构等愈来愈需要研究。作为从理论上研究和指导我国人口实践的人口科学,其兴衰直接标志着社会对人口问题的关注程度。不能设想,不重视人口科学能持久重视人口问题!
目前,对中国人口学的前途和命运存在着一种隐忧。其一,人口学本科专业从1998年停止招生;其二,人口研究机构萎缩,有的人口研究机构名存实亡;其三,人口学前途命运的最大隐忧,莫过于人口问题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人口学在我国得不到重视是个认识问题。首先,人们对人口问题的周期性、积累性和长期性认识不清。更为严重的是,社会上还有一些人包括一些有影响的学者在内,甚至认为人口问题在中国已不是个重大社会问题。其次,人口学本来是研究人口各种变量的。但由于我国人口学的发展同我国开展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紧密联系,所以,不少人认为人口学就是计划生育学;认为我国计划生育即将大功告成,人口学已派不上多大用场,这是极大的误解。再次,人口学知识的价值,并未深入人心。因为人口能起作用要经过几十年,多则几个世代才显示出来;此外,人口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对人口学带来重大社会效益,以至经济效益常常视而不见。但是,冷落人口学早晚要付出沉重的代价。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取消了社会学和人口学,不认识人口发展的规律,使我国人口盲目地增长到8亿时才不得不严格控制人口增长,使我国几代人都不得不为此失误付出沉重的代价,这是不重视人口学的“前车之鉴”。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前瞻性研究,特别是准确、科学的量化研究。
1.正本清源重新审视人口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科学性质
我国恢复和繁荣人口学是由于认识到人口控制的紧迫性和必须开展计划生育的实际需要,但对人口学的认识并不完全准确,现在该是正本清源、重新审视的时候了!
1.1人口学是一门独立科学
(1)任何科学都不能自封,而是产生和发展于实践的需要。人口学也是如此。
(2)任何科学都是系统的知识体系。人口学除有自己的知识体系和学科的发展史外,还有自己的方法论,诸如生命表、标准化方法、队列研究和时期研究、人口普查和生命登记等。
(3)一门独立科学必须有独特的研究对象,人口学是以人口变量为其研究对象的。
(4)一门独立(成熟)的科学必须有它的学科名称。人口学在国外普遍使用的是Demography。
以上四点证明人口学是一门独立的科学。最近我国学科规划征求意见稿中拟把人口学作为一级学科,这是开明的、有远见的。
1.2人口学的学科名称
人口学(Demography)学名的确认,首先体现在1882年在日内瓦的国际会议上被确认,也体现在国际人口科学联盟组织世界各国人口学者集体编写的《多种语言人口学词典》【2】得到肯定。现在美国人口学会的杂志就以Demography命名。
在我国讲到人口学,更多的人用Population Research而不用Demography。所以如此,是对Demography(人口学)的认识有几个误区:其一,许多人把Demography看成是人口统计学,这是一些词典的误译。其二,人口学的核心内容是形式人口学(Formal Demography)或纯粹人口学(Pure Demography)。约定俗成用形式人口学容易使人误解为人口学空洞无物而不愿意把它作为人口学的学科名称。因为中国大多数人在哲学上认为形式与内容是相对应的;而且在我国形式主义是个贬义词。其三,中国在科学问题上一贯强调理论指导,如果人口学是Demography,有人担心人口理论被抹杀,失去人口学的理论性。
1.3人口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学科特点
根据已有的定义和国内外人口教学的实践,我国大多数人的共识【3】把人口学的研究对象概括如下:
“人口学是研究人口各种变量的现象和过程,研究人口诸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研究人口变量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其一,这一定义没有简单地用研究人口发展,也没有用研究人口的数量、结构和发展,而用研究人口各种变量(variables),这样表达就更为宽广,把人口变量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其二,人口学研究各种变量的现象和过程指的是研究静止状态下的人口变量、人口再生产和人口迁移以及其他原因导致人口变量的动态变化;其三,研究人口诸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及其发展变化规律;其四,人口学要研究人口变量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1.4人口学的学科性质
首先,人口学有自己的人口理论作为学科的基础。其次,人口学从其产生之日起就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出现。人口学还一直具有边缘科学的性质。到20世纪,人口学形成很多跨学科或交叉学科。再次,人口学是一门研究数量方面的数量科学、经验科学和实证科学。人口学的这个特点,几乎所有大百科全书、人口学词典和人口学教科书都明确无误地指出来。【4】最后,人口学也是一门方法论的科学。
1.5人口学的学科体系
西方国家把人口学分为纯人口学(或称形式人口学——准确应译为正规人口学)和人口研究两大部分。人口研究常常指研究人口与社会经济的相互关系。
根据我国人口学近30年的教学和研究实践,我们把人口学分为三大组成部分:人口理论、人口统计学和人口学的分支学科。(1)人口理论是人口学这门学科的指导思想,在我国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人口理论。但每个人口变量的发展变化也有规律可循,也就是说有理论指导问题。(2)人口学,过去被称为人口统计学是一种误解,其实讲的是纯粹人口学,这是整个人口学的本体,它的内容超过人口统计学。(3)人口学各分支学科。作为人口学的分支学科应符合人口学的特点,应同其他社会科学各有侧重、相互补充,但不应混为一谈。现在国内外已十分成熟的有人口统计学、经济人口学、人口经济学、社会人口学、人口社会学、人口地理学、老龄化人口学、医学人口学等。
2.人口学在20世纪后半叶达到空前繁荣,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绝不是夕阳科学
2.1二战后很快就出现人口学空前繁荣所具备的客观条件,人口学真正开始崭露头角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口学出现了一个空前繁荣时期。二战后突出的特点是全球人口的空前激增,因而需要人口科学作出理论上的回答和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实证。最先重视人口问题和人口学的是二战后新出现的世界性机构——联合国。联合国在旧金山筹建之初就决定建立6个委员会,其中一个是人口委员会,人口从此跻身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民族等大问题之列。在这一过程中联合国秘书处的人口司在推动人口学发展中起到关键性作用。
二战前,人口学的发展主要靠一批愿为人口科学献身的学者。二战后,国际许多大财团和组织如洛克菲勒基金、福特基金、人口理事会等对人口研究给予很大资助。对人口学发展起到更大作用的是1961年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的设立(UNFPA)。
体现人类对人口学需要的推动力莫过于许多国家政府要制定人口政策。二战前,各国政府都忌讳谈控制人口增长。二战后,联合国开发署公开倡导控制人口增长。联合国在第二个十年援助计划(1960—1970)中提出,发展中国家接受援助,必须同时接受降低人口增长率的条件。所以如此是因为国际援助的实践证明,大量经济援助都被剧增的人口所吞食。随着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先后制定了旨在降低人口增长率的人口政策和人口计划方案,各国开展的大规模的家庭计划必然引发控制人口的理论研究和对推行家庭(生育)计划的人口科学研究。
2.2二战后人口学空前繁荣体现在十个方面
(1)二战后人类开始认识到原来对自身的再生产知之甚少,意识到必须掌握自身的再生产情况,使得人口研究资料空前丰富。
根据联合国人口委员会的建议,联合国号召从1950年起每隔十年各成员国均进行一次人口普查。到70年代全球人口总数已基本摸清。生命统计是人口学研究的主要资料之一,也是最难准确掌握的资料。二战后不久,经过联合国的主导和人口学家的努力,通过抽样调查和由普查资料推算等途径已有不少改进。人口研究通过抽样调查取得了极其丰厚的资料。这是人口学的价值之所在。
二战后,调查的方法和已掌握的资料之多及系统翔实程度都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例如,70年代进行的世界生育率调查,公认为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一项社会科学调查研究。二战后,人口学的空前繁荣也促进我国顺利地进行了1982、1990、2000年的人口普查和千分之一、千分之二生育率调查、残疾人调查、老年人调查和妇女生殖健康调查等。历次人口普查和生育率抽样调查,利用计算机技术有很广阔的开发前景,能更深入认识人口与社会经济的变化。可以说,有了可靠的人口资料,二战后人口学才有可能真正地繁荣。
(2)二战后人口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空前拓展,大大超过人口学原来狭义的视野。
二战后人口研究比以前更多样化、复杂化和专门化了。首先是人口每一个变量都要成为一项专门研究;另一方面,二战前人口学家都是自我封闭的,二战后这种状况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这是人口科学的一个突破。在1954年国际人口学会召开的国际会议闭幕时,大会主席赫斯茨(L.Heisch)明确指出:“现在可以这样说,会议取得的某些实质性的成就,已经能从不同的角度显露出人口学和社会现象之间的联系,总的来说是多方面,也是千差万别的;这些成就,终于突破了纯人口学的狭义圈子和人口学在科学上的闭关自守。这两点对19世纪和20世纪早期的人口学家来说曾经是引以为自豪的。”【5】二战后人口学的突破性发展,使人口学更加成熟。这就为20世纪人口学发展铺平了道路。
(3)二战后的人口学在方法论和技术上有长足的进展。
二战前人口学的分析方法技术是比较简单的,二战后增添了许多二战前闻所未闻的方法技术。人口学的方法至今仍在发展。如在稳定人口的理论和模式中创新出许多对实际很有用的方法,如重新构建原来的生命统计指标(revitalization),利用稳定人口和半稳定人口(quasistable population)来估计资料残缺国家的人口变量。又如,从人口普查的已生子女数和存活子女数作出生率估算等都比以前的估计大大推进了。在生命表中无论编制方法和使用都有很多的创新,如模型生命表的编制、多元衰减生命表、各种类型的婚姻表和工作年龄表都是以前未想到过的。在人口预测方法上,二战后有很大的发展,用因素分析法预测人口比二战前的简单预测准确得多。而且把人口预测应用到劳动力预测和城乡人口预测等,是前所未有的。在生育率的分析上,由于实践的需要,发展最快,创新最多。例如,采用队列(cohort)分析法同过去只有时期分析法就有质的差别;又如生育率分布、胎次和胎次递进比等使人们对生育的概率有更优的估算。
(4)二战后人口学有重大的理论创新和很多知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