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中华传统美德青少年读本·青年卷天下为公
20465100000055

第55章 孝庄文皇后公而忘私

在中国古代社会里,有许多身居高位、品德高尚的皇太后。清朝的孝庄文皇后,就是其中的一位。

孝庄文皇后,姓博尔济吉特氏,蒙古族,明万历四十一年四月八日出生于蒙古科尔沁部,其父为寨桑贝勒。她13岁时,即天命十年二月初二日,嫁给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为妻。崇德三年(1638)正月十三日,博尔济吉特氏生皇九子福临。崇德八年八月,皇太极在沈阳突然病故,福临被立为帝。福临即位后,尊博尔济吉特氏为皇太后。顺治十八年福临死后,由其子继位,尊博尔济吉特氏为太皇太后。由于她是太宗皇太极的妃子,谥号孝庄;又因她的儿子和孙子都做了皇帝,故史称“孝庄文皇后”。

孝庄文皇后,聪明能干,颇有谋略。早在皇太极执政时期,她就“赞助内政,越既有年”。皇太极病故时,她痛不欲生,想以身相殉。由于诸王贝勒以子女年幼,需要抚育教养为由多方劝阻而止。皇太极一生没有立继承人,死后为争皇位诸兄弟相争为乱,睿亲王多尔衮和皇太极长子肃亲王豪格之间的相争尤为激烈。为了避免相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灾难,孝庄文皇后最后采取折中的方案由时年6岁的福临即位,由多尔衮和济尔哈朗辅政。福临即位后,多尔衮夺取皇位的野心并未消失,相反随着权势的不断扩大和加强,其当皇帝的欲望愈加强烈,从而给福临的皇位带来越来越大的威胁。孝庄文皇后为了维护福临的皇位,按着当时满族父死则妻其后母、兄死则妻其嫂的习俗,下嫁给多尔衮。以此来笼络和控制多尔衮,巩固福临的地位。顺治七年多尔衮死后,孝庄文皇后辅佐13岁的顺治皇帝开始亲政。她为了加速扫清反清力量和南明的残余势力,极力推行起用团结汉族将领的政策,通过联姻等形式使之为清朝效力,同时,为了治愈由于长期战乱对社会生产的破坏,以及灾荒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她提倡节俭,并动用宫中的银两赈济灾民。

孝庄文皇后就是这样,处处以国家利益为重,一心为公,甚至断送了自己一生的幸福。

顺治皇帝死后,她又全力辅佐康熙皇帝主政。康熙皇帝10岁丧母,由她教养,她们祖孙二人之间感情十分深厚。孝庄文皇后这种一心为公的高尚品德对她的子孙和身边的大臣影响极深,从而也博得了子孙和大臣对她的尊敬和爱戴。康熙即位后,几乎每天上朝之前或下朝之后,都要到她那里去问安。康熙二十六年九月,孝庄文皇后病重,卧床不起,康熙昼夜不离左右,亲尝汤药,精心侍奉。是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孝庄文皇后病逝,康熙遵照她生前的遗嘱,把灵柩暂时停放在河北遵化的清东陵,雍正二年才正式葬在东陵地宫。因其在沈阳清太宗皇太极的昭陵之西,故有“昭西陵”之称。

孝庄文皇后一生,经历了清初三朝政局的风云变幻,在宫廷内外斗争十分尖锐复杂情况之下,她设身处地,公而忘私,以自己的聪明才干,精心扶立顺治、康熙两个幼年的皇帝主政,对清王朝的建立和统一全国大业,起了积极作用,不愧为清初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同时,她这种以天下为公,处处为国家利益着想的精神,也是值得后人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