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俾斯麦——德意志帝国的缔造者
20500100000006

第6章 母亲之死

此时,俾斯麦家已是债台高筑,陷入困境。

母亲因对子女感到失望,加上身体不好,最终卧床不起。善良无能的父亲彷徨无措,对理财之道完全是个外行。而俾斯麦却在这个关键时刻抛弃了他的锦绣前程,不但被牧师之女甩掉,而且还身负一千英镑的债务,带病返家。

卧病的母亲见到不成材的儿子,气得脸色苍白,而一向慈祥的父亲也面露不悦之色。尽管母亲病重,但他还是四处奔走,为儿子在柏林郊外波茨坦找到了一个小职员的职位,可是俾斯麦做了不到三个月就不辞而别了,理由是他看上司不顺眼。

这时家中已濒临破产,母亲被诊断为患了癌症,需要到柏林治疗,但不久之后便又返回了兴奥森。

家中所欠的债务必须用高利贷偿还,破产已经迫在眉睫。

情急之下,俾斯麦想出一计。他想找回大哥,两人合作经营这块八千平方公里的田地。

父亲马上同意了,母亲也没有意见,因为她知道自己已经活不了多久了。

不久,母亲去世,时为1839年,享年五十岁。这位一生追求名利的女性,一直梦想着儿子飞黄腾达,却在失望中去世。她万万没有想到,她死后十三年,这位游手好闲的少年,竟成为普鲁士王国的首相,同时被誉为“欧洲第一英雄。”

母亲的去世,对俾斯麦而言,是一个人生转折点。随着母亲之死,家中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

父亲只好在乡下自由自在地度其余年,由俾斯麦和大哥接管田地,挽救家庭经济危机。

现在,我们来看看他当时写给表妹的信件:

我并不喜欢当官,即使能晋升为皇室大臣,我也不认为那是幸福的事。因为我认为种田和写公文一样都是工作。有时前者可能较后者对我更为有益,因为我的个性是不喜欢听命于人,而喜欢命令他人的。

对于少数政治家而言,担任公职是出于爱国之情,不过大多数人的动机并不纯,不外是追逐功名利禄而已,我也不能说自己全无此心。

官场生涯即使顺利,也难在四十岁以前名利双收。假如有所成就,就必然会损害自己的健康,使自己的妻子像个护士般地伺候自己。

我并不向往这种虚荣的生活,所以,我把追逐名利的职位让给别人,而自己却以自由独立的方式谋生。

从这位二十四岁青年的信中,我们可看出他对人生的看法是如此地冷静透彻。

俾斯麦之所以对从政生涯感到失望,是因为他知道做一位部长或大臣后必须牺牲自己内心的自由与独立,让自己变成半死之人,毫无代价地消耗创造精神,断送青春,最后得到的报酬却只不过是被人们称呼一声“阁下”,或接受一些代表虚荣的勋章,同时在柏林配给一间住宅。相比较而言,这种牺牲实在太大了。

所以俾斯麦决定从官场退出,经营田庄,做个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地主,享受自己的余生。

在这种心情的支配下,俾斯麦开始了他的农村生活,不过这能持续多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