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档案
时间:公元前550年~公元前330年
首都:戴西丰,苏撒,波斯波利斯,巴比伦,埃克巴坦那
国家领袖:居鲁士,大流士
政治体制:君主制
主要城市:苏撒,波斯波利斯,巴比伦,埃克巴坦那波斯是伊朗旧称。波斯帝国是伊朗以波斯人为中心形成的帝国,是第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当时中国还处于春秋战国时期,而波斯帝国却如日中天,版图差不多覆盖了整个西亚,再加上埃及和色雷斯,开创了古代大帝国的先河。
波斯帝国概述
波斯帝国是伊朗高原以波斯人为中心形成的帝国。统治这个帝国的是阿契美尼斯家族,故早期又称阿契美尼德帝国。伊朗西南部法尔斯地区的波斯人本来臣服于西北部的米底。公元前333年,大流士三世被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彻底打败,并于公元前330年被杀,帝国都城波斯波利斯陷落,波斯帝国至此灭亡。
阿契美尼德王朝
公元前550年,居鲁士二世领导波斯各部落推翻米堤亚王国,建立阿契美尼德王朝,定都苏撒。此后居鲁士二世继续向外扩张,征服小亚细亚、两河流域、叙利亚等地,又向东占领大夏、粟特等地,战功赫赫。在和北方游牧部落马萨盖特人作战时居鲁士二世失败,被杀。其子冈比西斯二世即位后,率兵征服埃及,因发生高墨达政变,返国途中不幸死去。继承人大流士一世镇压高墨达政变和各地起义,夺得政权;实行巩固中央集权的改革;继续扩张领土,帝国疆域东起印度河,西至爱琴海及非洲东北部。
帝国版图
波斯帝国从米索不达美亚横跨到印度,由里海伸展到波斯湾,势力括及今天的伊拉克、伊朗和阿富汗。为了要控制今天的叙利亚、土耳其、巴勒斯坦、以色列、埃及和阿拉伯,波斯人与罗马人和后来的拜占庭人曾大战一场。波斯帝国的首都是戴西丰,即今天的巴格达。
知识链接
冈比西斯一世(约前600年~前559年)是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早期成员。他是居鲁士一世的儿子,居鲁士二世的父亲。冈比西斯一世领导着一个臣属于米底的波斯部落联盟。
希波战争
希波战争是波斯帝国为了扩张版图而入侵希腊的战争,战争以希腊获胜波斯战败而告终,波斯帝国对外扩张的气焰受挫,并逐渐走向衰落。这次战争对东西方经济与文化的影响远大于战争本身带来的影响。大流士一世在位时,波斯不断向西扩张,导致持续约半个世纪的希波战争最后以波斯的失败而告终。波斯的统治激起人民的不满,各地人民不断反抗,波斯统治领域内经常爆发反波斯统治的起义。公元前四世纪以后,国势逐渐衰落。
希腊人在希波战争中获胜,首先归因于战争对他们而言所具有的正义性,从而激发出了他们巨大的爱国热情,促使各邦之间紧密团结;同时也由于希腊重装步兵和军舰技术上的优势以及将领的正确指挥。希腊人维护了国家的独立,并为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战争进程和结局对雅典城邦制度的发展和雅典的对外扩张影响尤其深远,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制度和奴隶制的发展。希波战争所造成的希腊政治格局,对于后来希腊历史的发展也有重大影响。
拓展阅读
古代波斯是东方专制政体制度的典型代表,帝国期间西亚各地奴隶制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波斯文化受到两河流域文化影响,使用楔形文字;造型艺术也有较高的成就,如波斯波利斯的百柱厅、浮雕和壁画等都很著名。产生于伊朗高原的琐罗亚斯德教,大流士一世时被定为国教,并广泛传播,后传入中国,称为祆教或拜火教。
文明的起源地
人类历史上,除了埃及、巴比伦、中国和印度四大文明古国之外,独立起源的文明就要数古波斯文明了。波斯是众多古代文明中发展程度较高的民族,它的历史源远流长,影响深远。波斯人在公元前6世纪一举征服西亚、中东各国,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但是,时至今日,曾经辉煌的波斯文明在世界上仅留下了唯一的一个大型宫殿遗址。它保存了古波斯的建筑、雕刻和装饰艺术的精华,是伊朗首屈一指的世界文化遗产,是到伊朗游览的外国游客必定要去的地方。
米底亚统治时期
波斯帝国是兴起于伊朗高原的古国,波斯人属印欧语系的一支,约公元前2000年末叶从中亚一带迁至伊朗高原西南部,有10个部落,其中6个从事农业,4个从事畜牧业。波斯人曾一度处于米堤亚统治之下。
公元前2000年,与波斯人同属印欧语系的米底人定居于伊朗高原西北部。波斯人是与米底人一起来到伊朗高原的,他们定居在伊朗高原西南部靠近波斯湾的地方。他们有10个部落,在其兴起前曾臣服于米底王国。米底人曾臣服于亚述帝国。据希罗多德(古希腊作家)记载,在亚述统治下的各民族中,米底人是最先起来反抗亚述人统治的。公元前672年,它取得独立,建立了自己的国家米底王国,定都爱克巴坦那。
米底王国曾经有一段时期非常强大,它统治了伊朗高原的广大地区(包括米底、波斯、帕提亚等地)和小亚的部分地区。公元前7世纪后期,它同新巴比伦王国结盟消灭了亚述帝国,分得了亚述帝国的西半部河山。它还同小亚的吕底亚王国争夺对安那托利亚的统治权,最后双方缔结了和约。
知识链接
希罗多德,公元前5世纪(约前484年─前425年)的古希腊作家,大约从30岁起,希罗多德开始了长期的漫游。他把旅行中的所闻所见,以及第一波斯帝国的历史纪录下来,著成《历史》一书,成为西方文学史上第一部完整流传下来的散文作品。
古波斯文明
从公元三世纪开始,古波斯文明才以波斯帝国的名号出现于历史舞台,直至公元十七世纪。在此之前的几个世纪,这片土地曾经被许多发源于地中海区域的势力所统治,但最终还是成为了一个独立王国,恢复了属于本民族的自由与荣耀,并发展成为一个横跨美索不达米亚和印度的大帝国。现在的伊朗、伊拉克和阿富汗都曾经属于当年古波斯帝国的版图。
后来,当罗马帝国分裂之后,波斯人将他们令人生畏的军事力量又投入到一系列新的战争中。他们的新敌人就是东罗马帝国的继承者拜占庭王朝。波斯人开始从拜占庭的边境地区向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和土耳其,发动了持续不断的猛攻。波斯人在历史上最辉煌的时刻终于来临了。
公元619年波斯帝国完全征服了整个埃及地区和高加索山脉。公元626年,波斯人在对拜占庭首都的围攻战中,以惨败而告终。拜占庭人趁机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开始入侵波斯帝国的领土。多年来的无休争战,事实上已经为这两个原本实力强大的文明敲响了消亡的警钟。公元628年,在双方都已精疲力竭之际,统治者们终于同意签订了迟来的和平条约。在这之后,被战争极大削弱的波斯帝国被来自东方的穆斯林军团攻占了。波斯文明从此衰落了。
拓展阅读
波斯这个词已被用了数个世纪,主要是西方国家用来指南伊朗的一片地区,从前以“Persis”和“Parsa”闻名于世。这两个词是指公元前1000年左右移居这个地区的印欧游牧民族的名字,最后他们被亚述人和迦勒底人所取代。最早提及“Parsa”是在公元前844年亚述国王沙拉漫尼撒三世的史料中。
历史上的波斯帝国
虽然波斯帝国命运多舛,生命短暂,但在波斯历史上有多个帝国先后建立、兴盛和衰亡。每个帝国都发生过相似又不同的精彩故事。
阿契美尼德王朝
(公元前550年~公元前330年)
阿契美尼德帝国,又称波斯“第一帝国”。公元前559年居鲁士二世统一波斯,建立阿契美尼德王朝。居鲁士二世击败了当时统治波斯的米底人,使波斯成为一个强盛的帝国。公元前539年,居鲁士占领巴比伦。到了大流士一世,帝国疆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向东大流士进军印度河流域,在西部对希腊的进攻则由于马拉松战役(公元前490年)的失败而功败垂成。后来其子薛西斯一世(公元前480年)再度对希腊用兵遭受失败。阿契美尼德帝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帝国之一。
希腊时期
(公元前330年~公元前170年)
公元前334年马其顿人亚历山大大帝的希腊大军击败大流士三世,波斯成为马其顿帝国的一部分。但是马其顿帝国很快就分崩离析了,亚历山大手下大将塞琉西一世自己建立塞琉西王朝,以叙利亚为中心,统治波斯地区。这一时期波斯成为东西方交流的一个枢纽:丝绸之路由此连接中国,佛教从印度传来,琐罗亚斯德教则向西影响了犹太教。塞琉西王朝后期政局动荡,东部被贵霜王朝所扰,西面又面临罗马帝国的扩张,最终被罗马帝国和安息帝国瓜分。
安息帝国
(公元前170年~公元226年)
安息帝国发源于今天的伊朗东北部,鼎盛时包括今天伊朗全境和一些周边地区,与罗马帝国以幼发拉底河为界,首都泰西封位于今天的伊拉克首都巴格达附近。其疆域最大时北至里海,南至波斯湾,东接大夏、古印度,西至幼发拉底河。同时安息帝国与东邻贵霜王朝也是战事频繁。帝国国力衰竭,各地军阀割据。公元226年被波斯萨珊王朝代替。
萨珊王朝
(公元226年~公元650年)
萨珊王朝是波斯在公元3世纪至7世纪的统治王朝,亦是波斯自阿契美尼德帝国之后的首次统一,被认为是第二个波斯帝国。224年安息帝国的一个地方总督帕佩克的儿子阿尔达希尔一世,为了扩张地方势力而和安息帝国开始战争。经过两年的战争,安息帝国被推翻,萨珊王朝于226年建立,首都泰西封。萨珊王朝是以阿达希尔的祖父而命名的。波斯自阿契美尼德帝国之后第一次统一,被认为是第二个波斯帝国。萨珊帝国多次与罗马帝国开战,曾俘虏过一个罗马皇帝。
萨珊帝国是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帝国,以琐罗亚斯德教为国教,全体人民分为教士、军人、文人和平民四等。基督教中天主教被迫害,景教则得以发展。由于对东罗马帝国的连年征战,萨珊帝国对臣民横征暴敛,同时加强对宗教的控制,造成暴乱迭起,在629年和642年,两任皇帝遇刺,又受到崛起中的阿拉伯帝国的攻击,帝国终于崩溃。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和波斯间的友好往来较频繁,《魏书》记载,波斯派使臣来中国访问达数十次之多,给北魏皇帝带来了各种礼品,其中有各种珠宝、驯象等。1970年,在甘肃张掖大佛寺出土了六枚波斯萨珊王朝银币。帝国崩溃后,萨珊王朝末代皇帝的儿子俾路斯曾逃到中国,向唐王朝请求救兵抗击阿拉伯的入侵,唐朝护送其返回在今伊朗一带建立波斯督护府,但不久被阿拉伯所灭。
伊斯兰教时期
(公元650年~公元1290年)
786年~809年,哈伦·拉希德统治时期的阿拔斯王朝,诸行省混乱的萨珊帝国迅速被新兴的伊斯兰教指引下的阿拉伯帝国击溃。波斯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阿拉伯语成了通行的语言,伊斯兰教迅速取代了琐罗亚斯德教,各地大量兴建清真寺。
750年阿拔斯王朝统治阿拉伯帝国,而波斯人则在政府中取得了支配地位。在这期间波斯的文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9世纪后,阿拔斯王朝因内部叛乱不治而国势日衰,割据局面形成。1037年从东北方来的塞尔柱人占领波斯,建立了强大的塞尔柱帝国。塞尔柱人在伊斯法罕城兴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星期五清真寺。著名的波斯数学家及诗人欧玛尔·海亚姆在塞尔柱时期写下了他的诗集《鲁拜集》。塞尔柱人在十三世纪早期失去波斯的控制权,并由来自咸海附近另一突厥民族花剌子模所取代。1205年花剌子模征服波斯。
马累古清真寺又叫星期五清真寺,位于马累岛北部的路上,苏丹王宫的正对面。该清真寺建造于苏丹伊布拉欣伊斯甘达统治期间。其墙面装饰使用了大量的珊瑚石,并镶以金银丝,这些取自于大海的珊瑚建材与曲线造型的工艺技术独具一格。清真寺里面悬挂着各种木制灯笼,横梁上雕刻着阿拉伯书法。清真寺周围是一块墓地,这里有大量的用珊瑚石雕刻的墓碑。
蒙古人的统治
(1219年~1500年)
1219年蒙古人成吉思汗率大军消灭花剌子模(位于今日中亚西部地区的古代国家),之后他的孙子旭烈兀征服波斯和阿拉伯,建立伊儿汗国。1370年到1405年,波斯成为铁木尔帝国的一部分。铁木尔死后波斯陷入混乱和被人割据的境地。伊儿汗国时期,是中国和波斯文化交流得到空前发展的时期。不少精通中国天文、历法、医药的学者随旭烈兀来到波斯进行交流。1405年到1433年,中国明朝的太监郑和组织船队下西洋,多次到达波斯。郑和在斯里兰卡立的石碑用中文、泰米尔语、波斯语三种文字写成。阿拉伯语和波斯语在明朝的经堂教育中广被使用。
萨非王朝
(1500年~1722年)
萨非王朝(又译萨法维王朝)是一个突厥人建立的帝国,其建国的英主伊斯迈尔一世统一波斯,并把疆土扩展到今天的阿塞拜疆、伊拉克和阿富汗的一部分,以什叶派的“十二伊玛目”教义为国教。萨非王朝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战争不断。1588年阿拔斯大帝继位,迁都伊斯法罕,与土耳其讲和,赶走乌兹别克人,从葡萄牙人手中夺得波斯湾中的小岛巴林,使波斯成为伊斯兰世界的最重要的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