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伟大帝王与他的帝国
20513300000003

第3章 雄踞一时的波斯帝国(2)

欧洲人的“大博弈”

(1722年~1914年)

1722年俄国的彼得大帝联合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入侵波斯,之后波斯国内又爆发了逊尼派教徒为抵抗被迫强制信奉什叶派的暴动,萨非王朝灭亡。1779年至1925年,波斯在卡扎尔王朝的统治下,被北面的俄国和东面以印度为基地的英国所吞食,其领土中分出了纳入英国势力范围的巴林、阿富汗的一部分,以及俄国控制的阿塞拜疆、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俄、英在此的战略竞争被称为“大博弈”。此时的波斯被瓜割得四分五裂。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之后

(1914年~1935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参战的俄国、土耳其、英国和德国均向波斯派出军队以控制波斯的油田。战后波斯北部被英国驻军控制。1925年12月礼萨·汗推翻卡扎尔王朝建立巴列维王朝,而直到冷战期间,英国及苏联还一直对波斯保持影响力。

1935年,礼萨·汗将波斯更名为伊朗。

自19世纪以来,波斯的卡扎尔王朝逐渐衰弱,不断遭受到英国和俄国的侵略,变乱四起。至1921年2月,军官礼萨·汗发动政变,并任命为首相。1925年,国会罢免卡扎尔国王艾哈迈德·沙,同年12月,礼萨·汗自立为王,巴列维王朝正式建立,首都德黑兰。1979年2月11日巴列维王朝覆亡,伊朗成为共和国。

文武双全大流士

大流士其人

大流士,出身于阿黑门尼德王族的旁系,其父是波斯帝国一个边远省份的总督。大流士跟随冈比西斯出征埃及,并担任国王近卫军的总指挥。冈比西斯出征埃及期间,波斯境内发生了反对他的政变。他的弟弟巴尔迪亚篡夺了王位。冈比西斯闻讯急忙返回波斯,不幸在途中暴亡。大流士归国后,联合其他六个贵族密谋,发动了宫廷政变,杀死巴尔迪亚,登上了王位。他上台后,对内镇压各地的起义和叛乱,实行改革,对外侵略扩张,扩大了帝国的版图。

大流士改革

帝国版图如此辽阔,民族成分极其复杂,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极其尖锐,各地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而波斯的统治阶级又十分年轻,国家机器十分薄弱,因此,统治并不稳定。为了巩固波斯帝国,大流士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这在历史上称作大流士改革。

他加强王权,确立了君主专制的统治形式。他神化自己的权力,说是阿胡拉马兹达恩赐于他。他控制了行政权、军权、司法权,建立起王室经济。国王之下设有办公厅,内有通晓帝国内各种语言的人,以了解波斯各地的情况。他常常巡行各地,或派人到各地去了解情况,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他还建立特务组织,以刺探各地情报。

他将全国划分为20个行省,设总督治理。总督们不管军事,只管地方行政、司法、征税,他规定了各行各业应纳税的数量。

他将全国划分为五个大军区,每个军区下面又管辖若干省军区。军事长官和总督互不相属,使其互相牵制。波斯军队由步兵、骑兵、战车兵、象兵、海军、工兵等组成,兵种十分健全。另外,他们在战时还可从各省和各部落征集到一支相当庞大的军队。军队的指挥官多为波斯人(战时从各省和各部落征召的军队则由各省和各部落的人指挥)。军队中战斗力最强的是由1万名波斯人组成的所谓“不死队”。国王每年要对军队进行检查,边远地区则由国王派人检查。

他统一了铸币制度。他规定帝国中央铸造金币、行省铸造银币、自治市可铸造铜币。金币称为大流克,每枚重8.4克。

他在全国建立驿道,方便军队的调动、国王命令下达和下情上达。加强帝国各地的联系。在驿道沿途设有驿站,配备有人员、马匹、粮草。最长的一条驿道起自小亚西海岸的以弗所,西至伊朗高原的苏撒,全长2400公里,称为“御道”。

他开通了尼罗河至红海间的运河。又于公元前518年派斯基拉克调查印度河口,斯基拉克率船队从印度河口西行到达红海,历时30个月,从而建立了印度和帝国的海上联系;还在中亚修建水库等等。改革巩固了波斯帝国的统治,但并未消除帝国内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也未消除帝国内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

唯利是图的王室

大流士一世不仅从全国各行省搜刮大量的白银和其他贡赋,而且有自己直辖的王室奴隶制大庄园。据1969年公布的《帕赛波里斯泥版文献》,在大流士统治的第二十二年(即公元前500年),王室大庄园发给奴隶的粮食总数为16212.7勃尔(1勃尔等于10公升),每月平均为1351勃尔;留用的大麦种子为1707勃尔;发给作牲畜和禽鸟饲料用的大麦共3818勃尔;发给官吏的面粉为2211勃尔。从这些已发现和公布的关于王室大庄园开支的情况可以看到,王室大庄园的奴隶数量、耕地面积、牲畜头数和管理官吏是相当多的。

这里的劳动者们,大都是被波斯征服的各族人民,他们没有人身自由,没有财产,靠领取给养生活,但他们大都有自己的家庭。波斯统治者可随意将他们从一个地方调到另一个地方去劳动。除了王室大庄园外,还有贵族官僚奴隶制大庄园,它们也剥削他们的劳动。王室和贵族官僚所拥有的大庄园遍布全国各地,构成帝国经济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大流士的评价

作为一个文治武功都很出色的帝王,大流士不是历史上第一位所向无敌的征服者,但他是第一位具有世界眼光的统治者。他的全部政策的着力点就是将广大土地上风采各异的诸文化纳入一个有效运转的系统,他对被征服文明的同化是渐进而有力的。中东的政治版图诡谲多变,但大流士留下的遗产始终不乏继承者。

之所以对大流士一世评价如此之高,原因在于,波斯帝国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更多在于它的制度,而不是它的疆域。波斯帝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具有世界意义的大帝国,如何统治这样一个大国,前代没有经验,全靠自己摸索。大流士以“大统一,小自治”的原则为宗旨,使这个帝国长期延续。他所建立的具有开创性的制度,如行省制、军区制、货币税收制度等,深刻地影响了后来的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等世界性大帝国。他建立的发达的水陆交通运输体系,大大加强了古代诸文明之间的交流,使世界的联系更紧密了。大流士一世不愧为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的帝王。

“我,大流士,伟大的王,万邦之王,波斯之王,诸省之王……”这是大流士在平定波斯帝国各地割据力量之后,志得意满地刻在石头上的话。在今天看来,如果没有大流士,波斯帝国的历史完全有可能向着另一个方向发展。

消逝的波斯王朝

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公元前5世纪大流士一世及其后继者发动的希波战争(公元前500~前449年)是波斯帝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希波战争历时半个世纪,貌似强大的波斯帝国被英勇捍卫自己独立的希腊城邦所击败。在希波战争期间,埃及、巴比伦曾多次爆发反抗波斯统治的起义,进一步削弱了波斯的军事力量。

希波战争可以说是波斯军事和政治由盛入衰的转折点,希波战争后波斯军队的威力进一步削弱,内部的矛盾就更加突出。希波战争结束后,帝国境内被压迫被征服人民的反抗斗争此伏彼起。公元前404年至前343年,埃及一度摆脱了波斯的羁绊,建立了本土的王朝。与此同时,波斯统治阶级内部也不断发生争夺王位的宫廷政变,中央集权制逐渐变得有名无实。行省总督往往兼任军事首长,独揽军政大权。

无能的国王们

接续薛西斯一世的分别是阿达薛西一世、薛西斯二世和大流士二世。其中,薛西斯二世执政只有45天,最终因喝酒过多被宫里的一个妃嫔之子杀死。在他们之后接任的是阿达薛西二世。他成功策动雅典和斯巴达的战争,最终签署了《国王和约》,从而得以插手希腊的事务。公元前401年,小塞鲁士从小亚细亚起兵叛乱,率10000希腊雇佣兵东进争夺王位,被阿达薛西二世所败,但他所雇的希腊雇佣兵却成功退却回希腊本土。

帝国的灭亡

此后的几年间,阿契美尼德王国本土发生了多次的叛乱。虽然最终都获平定,但却大大动摇了王国本身的基础。公元前359年,阿达薛西三世登基。由于他拒绝帮助雅典对抗北面的马其顿,与雅典闹翻,马其顿其后统一全希腊。公元前336年,腓力在其风华正茂之年,在事业的巅峰时期遇刺身亡,此时一支马其顿的先头部队已经抵达亚洲。公元前334年,腓力之子亚历山大跨过达达尼尔海峡。经过格拉尼库斯河战役、伊苏斯战役和高加美拉战役,摧垮了波斯帝国的军事实力,大流士三世每战必逃,最终逃到巴克特里亚后被杀。公元前330年,在亚历山大大帝的领导下攻入波斯波利斯,都城陷落,大流士三世在逃亡中被害,帝国灭亡。

希波战争是波斯帝国为了扩张版图而入侵希腊的战争,战争以希腊获胜,波斯战败而告结束。这次战争对东西方经济与文化的影响远大于战争本身。公元前479年,波斯王派大将统率五万大军进攻希腊,这次特米斯托克利斯再次使用空城计,移师海面。而斯巴达则统率伯罗奔尼撒半岛联军共三万人与波斯陆军于普拉提亚进行决战,并击毙了波斯大将,结果波斯军大败,只得再次撤回东方。公元前478年,希波战争以双方签订卡里阿斯和约而告结束,波斯帝国从此承认小亚细亚之希腊城邦的独立地位,并且将其军队撤出爱琴海与黑海地区。

波斯帝国的诸民族

腓尼基人

腓尼基人被并入波斯帝国之后,腓尼基商人获得了一个巨大的内陆贸易区,同时,在地中海上,在与其商业竞争对手希腊人的斗争中,他们也争取到了波斯的支援。叙利亚的腓尼基人帮了波斯人的大忙,并得到其青睐。3个叙利亚腓尼基城邦国家阿腊杜斯、提尔和西顿,被授予小型地方自治王国的地位。腓尼基人并不打算背叛波斯人,因而,波斯人不必担心殖民地中的腓尼基城帮会介入叙利亚事务。波斯人并不想把利比亚的腓尼基人和叙利亚的腓尼基人并入他们的帝国,相反在公元前6世纪末叶,他们与迦太基人订立了反希腊协定,当时殖民地中的腓尼基人城邦在迦太基的领导之下组成了一个统一阵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