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
巴比伦尼亚的犹太人社区是波斯人的天然盟友,因为这些离乡背井的犹太人从未饶恕过曾经放逐他们的巴比伦人。在多数居民均采取不合作态度的时候,他们组成了亲波斯人的少数派,这个少数派对波斯人尤为可贵。尽管居鲁士二世出于策略的考虑,通过“与巴尔携起手来”,表示他愿意尊重巴比伦人的民族自尊心,但仍然无济于事。居鲁士二世也允许所有希望离开的犹太人返回在犹太的故园,并重建他们在耶路撒冷的神庙。大流士一世和阿尔塔薛西斯都曾授权犹太人重建了耶路撒冷的公共工程,并批准过预算和建材。
阿拉米人
阿拉米人像犹太人和腓尼基人一样,也从波斯帝国获益匪浅。在亚述统治时期已经开始的阿拉米语言文字的传播,在波斯人统治下又获长足发展。在叙利亚,迦南语(希伯来语)逐渐被阿拉米语所取代。阿拉米语言继续与阿拉米字母同时向东传播,阿拉米字母比楔形文字更方便实用。与七八个世纪以前的乌加里特人一样,波斯人从苏美尔-阿卡德语库中选择了一些字组成一套字母。
大流士一世在贝希斯敦石崖上用3种文字记录其功绩时,用波斯楔形文字刻下了波斯文,同时,又用表达方式既传统又庞杂的苏美尔体楔形文字刻下了埃兰文和阿卡德文译文。但是,波斯人的楔形文字与乌加里特文遭受了同样的命运,它未能抵抗住由更简洁明了的字母组成的字母大潮的冲击,这种字母早在公元前9世纪便已在腓尼基流行起来。到公元前330年,绝大多数波斯帝国官方文件都已运用阿拉米语言文字,不过,也许这些字母仍按波斯语发音,即组成一个阿拉米字的字母组合,读起来好像是这个阿拉米字的波斯语译音。
米底人
叙利亚的几个主要民族很满足于做波斯人的臣民,而与波斯人有血缘关系的米底人却感到不那么幸福。正如他们在公元前522年起义中表现出来的那样,他们记得自己也曾是一个辉煌的民族,而波斯人则曾是他们的臣民。不过,尽管米底人桀骜不驯,波斯人还是敞开了胸怀,再次允许他们做了波斯帝国的伙伴,这个帝国比过去的米底帝国辽阔得多,也强盛得多。东北部讲伊朗语的民族在帝国亡国之后,坚持了长达3年的抵抗运动,反对马其顿统治者,以此显示他们对波斯帝国的深情厚谊。东部的游牧民族西徐亚人曾与居鲁士二世为敌,但在被大流士一世征服之后,似乎也很忠实于帝国。当公元前480年薛西斯在欧洲的希腊作战时,由他们据守战略要地。公元前330~前328年,他们还支援过邻邦反抗亚历山大大帝。
巴比伦人、埃及人和
希腊人
在被征服的民族中,有3个民族表现出与波斯统治势不两立,即巴比伦人、埃及人和希腊人。在公元前522年这个关键时期,巴比伦人进行了不止一次的起义。公元前484年,他们再度起义。不过,这一次,波斯人毫不手软地将起义镇压下去,从此以后,直到他们最终被亚历山大解放时为止,巴比伦人一蹶不振。波斯人不能放手让巴比伦人脱离他们的控制,巴比伦是波斯帝国的粮仓和工厂,也是帝国内陆交通网上的枢纽。
而在另一方面,占领埃及不只是波斯帝国的一大负担,正如它曾成为亚述人的负担一样。埃及距离法尔斯比离亚述更远。在反抗其大陆上的亚洲主人时,它可以接受来自海上的希腊人的增援。虽然埃及在公元前522年时败得一塌涂地,但是,它在大流士一世统治末期再度揭竿而起,公元前464~前455年,公元前404~前343年,他们曾两度取得独立。当它再度被波斯人征服时,距波斯帝国自身的倾覆仅仅只有十几年时间。
波斯帝国是短命的帝国,但是它的宗教宽容政策产生了历久不衰的效果。这一政策顺应了宗教上不同信仰相互调合这一趋势,亚述人和巴比伦人的放逐政策促进了这一趋势的形成。一个征服者可以流放被征服国统治集团的成员,却放逐不了它的神。留在当地的农民仍会继续供奉它们,外来移民也不可能忽视它们。
宽容和睦的统治
古代波斯是东方专制政体的典型,帝国期间西亚各地奴隶制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波斯文化多受两河流域文化影响,在楔形文字和造型艺术上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如波斯波利斯的百柱厅、浮雕和壁画等均闻名于世。帝国分别曾定都于苏撒、波斯波利斯、巴比伦和埃克巴坦那。产生于伊朗高原的琐罗亚斯德教,在大流士一世时被定为国教,并得到广泛传播。
和睦相处的统治
公元前550~前525年,波斯帝国的创造者在二十五年的时间内就轻而易举地将黎凡特地区从政治上统一起来,为这块饱经磨难的地区实现它急需的和平与秩序。波斯帝国给黎凡特地区带来了它渴望之极的休养生息的机会。比起亚述人来,波斯人的征服战争不那么残暴,对于广大被征服地区的行政管理也不那么富有压迫性。与亚述人不同,波斯人在行使主权时,宁愿使人们最低限度地感到他们的存在。他们给现存的地方政权以行政自由。波斯省督的作用只是监督而非取代地方政权的工作。
最为重要的是,波斯人使大家感到他们尊重、保护其臣民的宗教信仰。这项开明的政策的确换来了他们对波斯人统治的认可。在这庞大的帝国里,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帝国东部(伊朗、中亚),奴隶制不够发达,有些地区耕种小块份地的村社农民还大量存在,他们是波斯军队的主要来源;而帝国西部,有的地方已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且有很多商品生产比较发达的城市,这些地区的人民是帝国贡税的主要承担者。
宽容大度的统治
大流士一世和直接继任者薛西斯在其铭文中表明,他们已经接受了与琐罗亚斯德教类似的宗教,波斯帝国政府对外族宗教所持的宽容态度就更值得称道,更显得与众不同了,因为琐罗亚斯德教的真谛是战斗性,而非宽容。琐罗亚斯德以这种精神摒弃了讲伊朗语诸民族的传统宗教,用一种新家教取而代之。琐罗亚斯德认为他的使命是传播对一个善良之神和光明之神阿胡拉·玛兹达的信仰。我们不知道大流士一世和薛西斯对琐罗亚斯德教的信仰究竟有多深,他们也并未公开声称自己是琐罗亚斯德的信徒,他们甚至没有提到过他的名字。不过他们对光明之神的信仰是忠贞不贰的。
琐罗亚斯德教是流行于古代波斯(今伊朗)及中亚等地的宗教,中国史称祆教、火祆教、拜火教。琐罗亚斯德教是在基督教诞生之前中东最有影响的宗教,是古代波斯帝国的国教。琐罗亚斯德教的教义一般认为是神学上的一神论和哲学上的二元论。琐罗亚斯德教的经典主要是《阿维斯陀》,意为知识、谕令或经典,通称《波斯古经》。
多样的风俗文化
波斯文明是众多古代文明中发展程度较高的民族,它的历史源远流长,影响深远。另外,多样的波斯风俗也影响了很多国家和地区,被后人所熟知。
奇怪的祭祀方式
古波斯人不供养神像,不修建神殿,不设立祭坛,习惯到最高的山峰上向神、日、月、大地、火、水、风祭拜。奉献祭品的人把他即将屠宰的牲畜牵到一个洁净的场所,就在那里呼叫他要向之奉献祭品的那个神的名字。习惯上这个人要在头巾上戴一个“桃金娘”(植物名)的花环。奉献祭品的人不允许只给自己祈求福祉,他要为国王,为全体波斯人的幸福祷告,因为他自己就在全体波斯人当中。
随后他把屠宰的牲畜切成碎块,而在把它们煮熟之后便把它们全部放到他能够找到的最新鲜柔软的草上面,特别是车轴草。这一切办理停妥之后,便有一个祭司前来歌唱一首赞美诗,这首赞美诗据波斯人说,是详述诸神的源流的。除非有一个祭司在场,否则任何奉献祭品的行为都是不合法的。祭献仪式之后,奉献者就可以把当作祭品的肉带走,随他怎样处理都可以了。
丰盛的生日餐
在一年的各天当中,他们最着重庆祝的是每个人的生日。他们认为在这一天吃的饭应当比其他的日子更要丰盛些。比较有钱的波斯人要在炉灶里烧烤整个的牛、马、骆驼或驴作为食品,较穷的人们则用较小的牲畜来替代。他们的正菜不多,却在正菜之后有许多点心之类的东西。他们非常喜欢酒并且有很大的酒量。此外,他们通常都是在饮酒正酣的时候才谈论最重大的事件。而在第二天当他们酒醒的时候,他们聚议所在的那家的主人便把前夜所作的决定在他们面前提出来。如果这个决定仍得到同意,他们就采用这个决定;如果不同意,就把这个决定放到一旁。但他们在清醒的时候谈的事情,却总是在酒酣时才重新加以考虑的。
距离不产生美
波斯人最尊重离他们最近的民族,认为这个民族仅次于他们自己,离得稍远的则尊重的程度差些,以此类推,离得越远,尊重的程度就越差。这种看法的理由是,他们认为他们自己在一切方面比所有其他的人都要优越得多,认为其他的人住得离他们越近,也就越发优越。因此住得离他们最远的,也就一定是人类中最差的了。如果他们在街上相遇的话,如果是身份相等的人,刚开始他们并不讲话,而是互相吻对方的嘴唇。如果其中的一人比另一人身份稍低,则是吻面颊;如果二人的身份相差很大,则一方就要俯拜在另一方的面前。
宽容的法制
国王不能由于某人只犯了一个错误而把他处死,而任何一个波斯人也不能用严厉的刑罚来惩罚自己仆人的罪过。但如果计算一下当犯罪者的过错多于和大于他所做的好事的时候,主人才可以严厉惩罚他以泄愤。凡是他们认为不能做的事情,他们是绝对不许讲的。他们还认为说谎是世界上最不光彩的事情,其次就是负债了。
辉煌的艺术
在艺术方面,波斯帝国留下了宝贵遗产。帝国从各被征服民族征调劳动者和建筑材料,用以兴建宫室,装点都城。波斯的建筑融合埃及、巴比伦、希腊各民族的艺术成就,构成自己独特的雄伟壮丽的风格。大流士一世的新都波斯波利斯的宫殿建筑在巨石垒成的高台上,有大王听政的殿堂和百柱大厅,柱高7.62米,以圣牛、角狮和人面形为柱头。高台阶陛侧面的壁上浮雕万人不死军、廷臣和各被征服民族进奉贡物的行列。苏撒的宫殿遗址有彩色釉砖的墙壁,上面描绘大王的侍卫和各种野兽。这一切都旨在表现帝国的伟大和大王的尊严。金属细工在波斯也是一种高度发展的工艺,艺术家们以槌压的方法制成各种异兽形金片装饰宫殿的门和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