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用方配伍技巧
20679900000002

第2章 表证用方配伍 (2)

第一章 表证用方配伍 (2)

权衡本方,桂枝,芍药相用,重在调和阴阳营卫,散收并行;桂枝、生姜相用,重在助卫解肌散风寒;芍药、甘草相用,重在益阴和卫以益汗源;大枣与诸药相合调阳又调阴,共使营卫和合。本方总的功效在表则调和营卫以解肌散邪,以疗太阳中风;在里则调理脾胃以和中理中,以疗脾胃不和。正如《经方实验录》曰:“盖桂枝汤一证,外证治太阳,内证治太阴。”又如《金匮要略论注》曰:“桂枝汤,外证得之,为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为化气和阴阳。”

本方配伍特点是:桂枝与芍药相用,发汗之中有止汗,敛阴之中有散邪,发汗以治卫强,敛阴以治营弱。

【临床扩大应用】

1.太阳伤寒变证发热,恶风寒,头痛,心烦,无汗,乏力,或项强,或肢困,或体痛,苔白,口不渴,脉浮数无力。

2.产后感风寒证头微痛,时时发热,恶风寒,汗出,或干呕,或心下闷满,舌淡苔白,脉弱。

3.杂病营卫不和证而无他病者时有汗出,发热,或面部烘热,或时有恶风寒,舌淡红,苔薄白,口中和,脉缓或弱。

4.病差营卫不和证身体疼痛,或汗出,或不汗出,全身困倦乏力,口不干不燥不苦,苔白,脉虚或弱或缓。

5.脾胃不和证胃脘微痛,或微结不适,或满而闷塞,或干呕,饮食欠佳,或不欲食,或大便微溏,舌淡,苔薄,脉缓。

6.妊娠恶阻证恶心,呕吐,甚则呕吐频繁,或呕吐清涎,饮食不香,或无味,或不能食,精神欠佳,乏力,舌淡,苔白,脉缓或滑。

本方主要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原因不明的低热,肺炎。慢性胃炎,肠道易激综合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室性心动过速,低血压,多发性动脉炎;慢性腰肌劳损,梨状肌综合征,肢体偏瘫;神经性头痛,颜面神经麻痹;糖尿病,糖尿病并发神经痛,内分泌紊乱,甲状腺功能低下;妊娠恶阻,人工流产术后发热,妇科疾病;更年期综合征,阳痿;小儿夜游症,小儿营养不良;荨麻疹,冬季皮炎,寒冷性多形红斑,以及过敏性疾病等病证而见上述证机者,均可以本方加减运用治疗。

【类方】

1.桂枝加黄芪汤(《伤寒杂病论》)

适应证:

(1)营卫不和表虚证:汗出,或发热,恶风寒甚,或肌肤微肿,或嗜卧懒动,或动则汗出尤甚,脉浮无力。

(2)寒湿黄汗证:两胫自冷,身重,汗出已辄轻,久久必身;髋及胸中痛,腰以上必汗出,以下无汗,腰髋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状,病甚者不能食,身疼痛,烦躁,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腻,脉濡或缓。

(3)太阳中风证与寒湿发黄证相兼:发热,恶风,汗出,身目黄而晦暗,小便黄,腹满,舌淡,苔白,脉浮弱。

治法:通阳益气,温化湿邪。

组成:桂枝三两(9g),芍药三两(9g),甘草二两(6g),生姜三两(9g),大枣十二枚,黄芪二两(6g)。

方歌: 黄汗桂枝加黄芪,生姜大枣与芍草,表虚重证亦可治,通阳益气效果好。

用法:上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须臾,饮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服,取微汗;若不汗,更服。

2.竹叶汤(《伤寒杂病论》)

适应证:太阳中风证与阳虚挟热证相兼:发热,恶风寒,汗出,头痛,面色赤,气喘,乏力,舌淡或红,苔薄或黄白相兼,脉弱或浮。

治法:解肌散邪,扶阳清热。

组成:竹叶一把(10g),葛根三两(9g),防风、桔梗、桂枝、人参、甘草各一两(3g),附子炮,一枚(5g),大枣十五枚,生姜五两(15g)。

方歌: 竹叶汤中防葛根,桂枝人参草桔梗,附子大枣与生姜,解表清热扶阳耿。

【用法】上十味,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半,分温三服,温覆使汗出。颈项强,用大附子1枚,破之如豆大,煎药扬去沫;呕者,加半夏半斤,洗。

第二节 辛凉解表

辨风热表证不同于风寒表证,风寒表证有虚实之分,而风热表证则无虚实之分。辨风热表证,又称太阳温病证,治疗的基本代表方是银翘散。

【适应证】

风热表证(太阳温病证):发热,微恶风寒,头痛,身体疼痛,或咽痛,或咳嗽,口渴,舌略红苔黄白相兼,脉浮或数。

【治法】

辛凉解表,疏散风热。

【代表方剂】

银翘散(《温病条辨》)

【组成】连翘一两(30g), 银花一两(30g) ,苦桔梗六钱(18g),薄荷六钱(18g),竹叶四钱(12g),生甘草五钱(15g),荆芥穗四钱(12g),淡豆豉五钱(15g),牛蒡子六钱(18g)。

方歌:银翘散主风热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辛凉平剂治法好。

【用法】

共杵为散,每服六钱(18g),鲜苇根(30g)汤煎,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肺药取轻清,过煮则味厚而入中焦也。病重者约二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轻者三时一服,日二服,夜一服;病不解者,作再服。

【配伍技巧】

风热表证的基本病理病证是风热客表,邪热盛实,经气不通,热伤阴津,所以在用方配伍技巧上必须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证机选用辛凉解表药风热表证是风热之邪侵犯肌表营卫,营卫受邪而奋起抗邪,正邪相争,而卫气不及于顾护肌表,其经气为邪气所阻滞,尤其热邪极易伤津耗液为其主要病理特征。故病以发热,微恶风寒,或无汗,或汗出不畅,头痛,咳嗽,咽痛,口渴,舌尖红,苔薄微黄,脉浮数。又因风热之邪易搏结于咽,故在用药时尽可能选用既有解表作用,又有利咽作用,治当辛凉透表,清热解毒,如银翘散中牛蒡子,薄荷。

2.合理配伍清热解毒药因辛凉解表药的作用与辛温解表药相比,辛凉解表药大多作用比较和缓,用辛凉解表药治疗风热表证,在通常情况下是很难达到预期治疗效果的,必须合理配伍清热解毒药,以增强疏散风热,清热解毒的治疗作用。如银翘散中银花,连翘,竹叶。

3.妥善配伍辛温解表药用辛凉解表药与清热解毒药配伍,其清热作用明显增强,但在发挥清热解毒时,因其寒凉易于寒凝气机,气机凝滞又不利于邪热向外透达,因此必须配伍辛温解表药,辛温有利于气机畅通,有利于气血运行,使清热解毒药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而不寒凝气机,且有利于邪热向外透达,此即辛凉解表方中妥善配伍辛温解表药的奥妙所在。如银翘散中荆芥,淡豆豉。

4.适当配伍清热生津药风热之邪最易损伤津液,病以口渴为辨证要点。因此在治疗风热表证时,一定要配伍清热生津药,以使津液回复,病证得解。如银翘散中芦根。

5.酌情配伍利咽喉药因风热之邪极易搏结于咽喉,并灼伤脉络,证见咽喉肿痛。因此,在选用辛凉解表,清热解毒时,还要酌情配伍利咽喉药,以取得最佳治疗效果。如银翘散中桔梗。

6.随证加减用药若渴甚者,加天花粉,以清热生津;若项肿咽痛者;加马勃,玄参,以清热解毒;若衄者,去荆芥,豆豉,加白茅根,侧柏炭,栀子炭,以清热凉血;若咳者,加杏仁,以利肺气;若胸膈闷者,加藿香,郁金,以理气化湿解郁;若麻疹初起疹色红赤者,加生地黄,赤芍,以凉血解毒;如麻疹透发不畅,加浮萍,蝉衣,以清热透疹。若治疮疡初起兼表证者,酌加蒲公英,大青叶,紫花地丁之类,以解毒消痈。

【用药要点】

方中薄荷,牛蒡子辛凉透表,疏散风热,清利头目,解毒利咽。且因辛凉药物较辛温药物作用缓和,因此方中重用银花、连翘清热解毒,与辛凉薄荷、牛蒡子相用,以增强清泄风热之邪,使邪热从外而解。竹叶清泄邪热,以防邪热攻心。芦根清热生津。桔梗清热利咽。荆芥、淡豆豉一方面味辛助薄荷、牛蒡子疏散表邪,另一方面监制银花、连翘寒凉太过而凝滞腠理、玄府之弊。甘草益气和胃,助营卫,与桔梗相用,以增强利咽解毒,并能调和诸药。诸药相和,辛凉透表,疏散风热,清热解毒,以解温病初起或风热表证。本方配伍特点:辛凉透表与清热解毒相用,旨在使风热之邪从表而散,以防邪热内传;辛凉疏散与少量辛温之品相用,重在相制相用以增强透达疏散之功;清热解毒与少量辛温之品相用,功在清泄邪热而不凝滞气机。

【临床扩大应用】

本方主要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急性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大叶性肺炎,麻疹初起。乙型脑炎,流行性脑炎,急性腮腺炎,过敏性荨麻疹等病证见有上述证机者,均可以本方加减运用治疗。

【类方】

1.桑菊饮(《温病条辨》)

适应证:风热袭肺轻证:但咳,身热不甚,口微渴,舌淡红,脉浮。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组成:桑叶二钱五分(7.5g),菊花一钱(3g),杏仁二钱(6g),连翘一钱五分(5g),薄荷八分(2.4g),桔梗二钱(6g),甘草生八分(2.4g),苇根二钱(6g)。

方歌:

桑菊饮中桔甘翘,芦根杏仁薄荷饶,清宣肺卫风热证,肺热咳嗽服之消。

用法:水二杯,煮取一杯,日二服。

2.柴葛解肌汤(《伤寒六书》)

适应证:太阳阳明少阳热证:恶寒渐轻,身热增盛,无汗头痛,目疼鼻干,心烦不眠,嗌干耳聋,眼眶痛,舌苔薄黄,脉浮微洪者。

治法:解肌清热。

组成:柴胡(12g),干葛(9g),甘草(3g),黄芩(9g),羌活(6g),白芷(6g),芍药(6g),桔梗(6g)。

方歌: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甘羌活芷,石膏大枣与生姜。

用法:水二盅,姜三片,枣二枚,《杀车槌法》加石膏一钱(3g),煎之热服。

3.升麻葛根汤(《阎氏小儿方论》)

适应证:肺胃热毒,麻疹初起:疹出不畅,身热头痛,目赤流泪,口渴,舌红,脉数。

治法:解肌透疹。

组成:升麻、葛根、芍药、甘草炙各10g。

方歌:

升麻葛根治疹方,芍药甘草用之良,疹出不畅目流泪,解肌透疹效果好。

用法:同为细末,每服四钱(12g),水一盏半,煎至一盏,量大小与之,温服无时。

4.桂枝二越婢一汤(《伤寒杂病论》)

适应证:太阳温病轻证(风热表轻证):发热,恶风寒,头痛,或咽干,或咽痛,口渴,舌质偏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解表散邪,燮理营卫。

组成:桂枝去皮,十八铢(2.3g),芍药十八铢(2.3g),麻黄十八铢(2.3g),甘草炙,十八铢(2.3g),大枣擘,四枚,生姜切,一两二铢(3.3g),石膏碎,绵裹,一两(3g)。

方歌:

桂枝二越婢一汤,主治太阳温病证,审证要点是口渴,桂枝越婢量变方。

用法:上七味,以水五升,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当裁为越婢汤,桂枝汤合之,饮一升。今合为一方,桂枝汤二分,越婢汤一分。

5.麻杏苡甘汤(《伤寒杂病论》)

适应证:风湿热痹证:一身尽疼痛,发热,甚于日晡,四肢沉重,或头昏,或疼痛游走不定,苔薄,脉沉或迟。

治法:发表祛风,利湿清热。

组成:麻黄去节,汤泡,半两(1.5g),杏仁(去皮尖,炒)十个(1.8g),薏苡仁半两(1.5g),甘草炙,一两(3g)。

方歌:

风湿麻杏薏甘汤,发热一身尽疼痛,临证用量当斟酌,清热利湿能祛风。

用法:上麻豆大,每服四钱匕,水盏半,煮八分,去滓。温服。有微汗,避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