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儿童健康小百科
20719200000016

第16章

第七章 (6)

知觉是对感觉的综合与分析。所谓的感知,是由感而知。所以,知觉源于感觉而高于感觉。幼儿的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的,没有反映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感觉,就没有反映客观事物整体的知觉。所以,要让孩子多接触自然、接触社会,与外界广泛联系,以丰富孩子的感觉,积累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发展孩子的知觉。如果把孩子局限于很小的范围,不利于感觉和知觉的发展,由知觉形成的理性认识也就无法产生。因此,忌忽视幼儿知觉感觉的发展。

据专家们的介绍,知觉可以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和触知觉,统属一般知觉范围;而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因有脑的参与属复杂知觉,复杂知觉最能体现出儿童的智慧。

感觉有内、外之分。所谓的内部感觉,是指反映机体内部变化的感觉。主要是动觉、平衡觉和体内的脏器感觉三个部分,多反应在机体组织深处及内部器官的表面。如肌肉运动、身体状态、平衡感觉、内脏感觉等。如孩子的体格、发育、疾病等现象,均属于内部感觉。

所谓外部的感觉,是指受外界的刺激反映外部的事物,视觉、听觉、嗅觉、肤觉都属于外部感觉。外部感觉,以视觉和听觉最为重要,90%的外部信息是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取的。由于儿童的感觉有敏感与不敏感的差异,所以,获得的外部信息就有多有少,有对有错。例如:

——视力正常的儿童,能看到夜间天上的繁星,近视的孩子则仅能看到数颗星,高度近视则不能领略美丽的夜空;又如色盲的孩子不会感觉到丰富多彩、五光十色的世界。

——人类所能接受的音频是有限的。在这有限的音频中,孩子的感觉也有差异,有听力障碍的孩子,不仅对话不便,影响与他人的交流,也不能聆听美妙的音乐。

——嗅觉和味觉是对化学物质的感觉,灵敏的嗅觉和味觉能够了解和分享大自然的恩赐,而嗅觉、味觉障碍或不敏感者则缺乏这种感觉。

——触觉是由各种物理、化学刺激作用于皮肤引起的感觉,人的痛、痒、冷、热等都是触觉的感受和反应。

显然,外部感觉是儿童获得信息最重要的源泉,孩子的任一感官出现问题,都直接影响感觉的发展。感觉的发展有了问题,知觉发展就会受到影响,会给孩子的一生带来不幸。

孩子的语言概括能力增强,掌握的名词、动词较多,代词也比较丰富。对动物的个别特征进行综合;能较为确切地使用代词表示相应的动物或动作。

语言对行为已起调节作用。幼儿已能脱离具体的刺激,按家长的口语调节自己的行为,是儿童自我调节功能的萌芽,其行为已带有有意性、自觉性,是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意志活动的表现。

因此,家长要创造条件,进一步提高感觉能力和水平,不断地加强知觉的各项功能的训练,特别是让孩子充分拥有与人交往和参与活动的机会,如果只让孩子待在家中,口语发展就受到很大的限制。要扩大孩子的视野,拓宽孩子的空间,丰富孩子的生活,因为生活是语言的源泉。要有计划地对孩子进行语言能力训练,要求他们发音准确、用词恰当、句子完整、达意清楚。不足之处要及时纠正,做好示范,使幼儿的语言发展规范化。模仿是幼儿的天性,所以家长在语言上也要起到表率作用。如果放松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对于孩子的全面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75.怎样培养幼儿的数学概念

人类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发现了数的概念,并且,又逐渐地发明了数的记法和运算,最常用的是十进位制记数法。我国是最早采用十进位制记数法的。早在春秋时期,此法就已经相当熟练地运用了,比其他国家要早得多。

古往今来,我国有许多闻名于世的数学家。他们用勤劳和智慧在世界数学发展史上写下了璀璨无比的篇章。

早在1 600多年前,我国晋代数学家刘徽在《九章算术》的注释中,讲到用割圆术计算圆周率以及开方不尽和求楔形体积问题时,就运用了极限的概念,包含了微积分学的基本思想。在欧洲,虽然古希腊数学家很早就有了极限概念的想法,但直到17世纪以后才真正运用起来。

南北朝时期伟大的数学家祖冲之是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六位的一名了不起的人物。这个纪录一直保持了近万年,到了公元15世纪才被数学家阿尔卡西打破。

宋朝数学家贾宪首创的“增乘开方法”,比西方数学家鲁非尼和霍纳得出的类似的方法“鲁非尼—霍纳方法”早770年。

在宋朝还有另一位伟大的数学家秦九韶于1247年写成数学专著《数书九章》,在世界上首次提出了高次方程的数值解法。

我国现代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于1978年,在《中国科学》第2期发表了一篇重要论文:《大偶数表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通过二个素数的乘积之和》。这篇论文的发表,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英国数学家哈勃斯丹和前联邦德国数学家李希特闻讯后,立刻将他们已送印刷所校印的著作《筛法》收回,在书里加添了第十一章:“陈氏定理”。在国外数学出版物上,许多外国数学家赞誉这篇论文是“辉煌的定理”、“杰出成就。”

……

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数学概念呢?

数学能力的培养需要以对自然界数量关系与图形关系的观察为基础。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主动的知觉活动。在这一活动过程中,人必须通过眼看、耳听、鼻嗅、嘴尝、手摸等手段,有目的地认识客观事物。其中,眼看是最重要的。实验表明,有90%以上的外界信息是通过视觉感知的。因此,观察主要就是观看、考察。

对幼儿数学概念的培养,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第一,建立大小的概念:例如,大小、多少、长短、粗细、高低、宽窄、深浅、轻重等。通过对他们进行比较详细的讲解,让幼儿进行实物比较,引导他们对事物进行观察。

第二,建立形状的概念:例如介绍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球体、圆柱体等,使幼儿对形状有辨别能力,加深对形状的理解。所谓理解,就是认识事物的本质。事物的本质是不能通过感觉直接认识的,只有通过一系列的思维活动,才能认识它。

第三,建立空间的概念:例如,给幼儿介绍上下、左右、对面、并排、远近等。从而,让幼儿理解空间词汇的实际意义和用法。

第四,建立时间的概念。例如,给幼儿介绍白天、夜晚、上午、下午、中午、早晨、今天、明天、昨天、前天以及年、月、日,使幼儿对时间产生一个规律性的认识。

第五,认识阿拉伯数字,掌握一些简单粗浅的运算方法。例如,首先教幼儿认和写1、2、3、4、5、6、7、8、9、10等阿拉伯数字;其次,再教他们学会1+1=2,1+2=3……一直到10以内的加、减运算方法。

76.如何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音义统一的全民性交际工具。语言的基本结构材料是词。

儿童掌握词汇的多少,说话流畅程度,能否用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愿望、要求,用准确的语句与成人交流思想等,都是测定儿童智力发展的重要标准。

有人说:幼儿是学习语言的专家,这话一点也不过分。幼儿(尤其是2~4岁时)确实是人的一生中语言发展最迅速的时期。请看下面统计表:

从统计表中可以看出,儿童掌握词汇数量的增长速度是惊人的,到了三岁半已能掌握1 231个单词,等孩子长到五六岁,已经可以毫无障碍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了。

幼儿的语言发展是有一定程序的。国内外一些不完整的研究资料表明,语言的发展趋势大概是:

第一,儿童在2个月左右时,开始发出“咕咕”的声音,这是他们对愉快的刺激物所做的愉快的声音反应。这个时期内,许多婴儿也开始用微笑来表达愉快的情绪。

第二,在3~6个月的时间内,儿童开始发出“咿呀”的声音,这些声音大多没有意义,但是,已包含了许多不同的语音,如(a)(e)(ma)(ba)等。国外的一些研究发现,儿童发出的“咿呀”声中,往往包含了许多不同语言的语音,这些语音是他们在自己周围环境中从来没有听到过的。例如,他们可能发出法语的(eu)、德语的(u)等。以后,经过几个月时间,他们“放弃”了这些语音,而只保留他们听到的口语声。

第三,在10个月左右,婴儿开始能区别成人使用的少数单词。并且,对不同的词作出不同的反应。可见,在儿童开始说出单词以前,他们已经能够理解某些单词了。如果把儿童说出的词汇叫积极词汇,而把儿童能理解的词汇称消极词汇。那么,在整个发展期内,消极词汇的发展远远超过积极词汇的发展。

第四,12个月左右的婴儿能说出个别单词,并用来指称周围的人和物。如爸、妈、奶奶,蛋等。

第五,大约在15个月,儿童开始用一种新的方式来运用单个词汇。即用一个单词来代表整个短语或句了。如说“出”,意思是“我要出去”;“猫猫”意思是“猫来了”。这个阶段的言语叫“以词代句”言语。

第六,在24个月左右,儿童开始把单词联合成所谓“双词”句。如用“那汽车”表示“那是一辆汽车”;用“多—奶”,表示“再给我喝点牛奶”,用“宝宝鞋”表示“这是我的鞋”。我国的一项调查表明,1.5~2岁的儿童已开始使用各种简单句(如主谓句、谓宾句、主谓宾句)和少数复合句,其中主要是5个字以内的句子,少数有6~10个字组成的句子。

第七,在出生后的第3年,儿童迅速学会了由更多单词组成的语法正确的句子。这时,儿童的词汇量迅速上升,在他们的言语中出现了较多的由6~10个字组成的词,甚至能说出更长的句子来。

第八,到6岁左右,儿童能使用的积极词汇增加到2 000~3 000个,而能理解的词汇则就更多。他们使用的句子结构也逐步由松散到严谨,由压缩、呆板逐步到扩展和灵活。在此基础上,儿童的内部言语和书面言语也逐渐发展起来。

了解儿童语言发展的程序,不仅可以判断儿童可能存在的语言障碍,而且可以帮助我们科学地安排幼儿的语言训练内容,不失时机地帮助幼儿智力的发展。在对幼儿进行语言训练时要做到:

第一,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父母对幼儿的语言发展要高度重视。首先,父母要力求说普通话。其次,父母与幼儿交谈,要尽量说规范、准确的语言。例如,不要说“帽帽”、“扳”、等之类的孩子语或半截活。

第二,语言训练的内容要走在发展的前面。幼儿语育训练的内容,应稍早于按程序应出现某一语言行为之前。如幼儿大多在1岁1个月时可说2个以上的字,并辨认物体,那就在他到1岁时开始教他学说和辨认桌子、椅子、碗、筷子等常见物体,并经常带幼儿郊游或者去公园。幼儿长到1岁半常好乱说乱道,且能辨认图画,所以在这之前应该使他有自己的画册或图片。语言训练内容安排是否得当,对训练效果影响极大。训练内容安排太早,脱离幼儿语言的程序,不仅徒然耗费精力,而且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影响幼儿自信心的建立;过迟则无疑会阻碍幼儿语言的发展。在安排语言训练内容时要记住语言发展的程序(即先后次序)是固定的,而出现某一语言行为的年龄却是相对的,个体间差异很大。因此,安排幼儿语言训练要因人而异,不能强求一律。

第三,要对幼儿的语言进行培养。对于幼儿的语言的培养,不能听其自然。要经常引导幼儿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广播,看电视、电影,观看展览等,使幼儿的语言得以丰富。同时,还要有意识地让幼儿独立地描述某件事情或者某一物,使之逐步建立认识事物的语言基础。

第四,要对错误的语言、语音进行纠正。父母对自己的孩子的语言要耐心听,仔细观察,对幼儿的语言有错误、语音错误进行严格纠正。不能掉以轻心。

第五,要丰富幼儿的语言。做父母的应记住:兴趣比知识更有力量。要丰富幼儿的语言,一定要在游戏、娱乐中进行。要让幼儿锻炼复述故事,背诵儿歌或者古诗词,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游戏活动,从中不断地丰富孩子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