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肝胆病名家医案
20719700000048

第48章 关幼波治疗脂肪肝验案(1)

(三)关幼波治疗脂肪肝验案(《关幼波肝病杂病论》) (1)

沈某,女,40岁,初诊日期:1973年8月20日。

主诉:乏力1年余,体重增加8个月,伴肝区痛。

现病史:自1972年开始感觉极度疲劳,肝区痛,经检查肝功能麝浊8 U,遂开始休息,并加强营养,每日进大量牛奶、鸡蛋等高蛋白食物。至1973年体重增加15㎏(已达79㎏)。自觉疲劳反而加重,劳累后肝区痛,大便不畅,每日2~3次,烦躁头晕,血压150/90mmHg,胆固醇772mmol/L(297mg%),麝浊9 U,肝超声波检查为1/2呈脂肪性回波,曾服中西药物治疗而效果不显著。

舌象:舌苔白根腻;脉象:沉细滑。

辨证属肝郁气滞,痰湿阻络。治以疏肝解郁,清热化痰法。

【处方】青黛15g,明矾15g,郁金15g,川黄连10g,熊胆3g,共为细末,装入1号胶囊,每次饭后1粒,每日2~3次。

治疗经过:从1973年8月30日开始服用,共4剂,至1974年11月21日,复查血胆固醇降为442mmol/L(170mg%),麝浊3 U,谷丙转氨酶正常,体重下降至60kg。血压130/80 mmHg。无任何不适,随访4年未复发。

【解析】本案治疗脂肪肝,关氏处方中药味较少,然均为清肝类药物,久用恐伤正气,清肝过度亦可影响脾胃,故关氏以药研末并装入胶囊口服,缓图以收功,且胶囊服用较为方便,患者易坚持。

(四)肖应健治疗脂肪肝验案[肖应健四逆散的临床应用江西中医药,1990;21(6):22]

肖某,男,43岁,山东人。北京某进出口公司干部。

1963年10月12日初诊:患无黄疸型肝炎已近两年,经长期中西医药治疗,疗养半年,体重增加3kg,但GPT仍异常。刻下两胁胀满,有时隐隐胀痛,饮食、睡眠均佳,两便亦属正常。舌体胖,边有齿印,苔白微腻,脉象沉细。体检:形体丰满,神色正常,腹壁脂肪较厚,肝脾触诊不满意。超声波检查:肝大肋下2横指,肝区衰减波。实验室检查:GPT 216U/L,射絮(-),脑絮(-),胆固醇升高。肝穿组织病理诊断:脂肪肝。辨证属肝经气滞,夹有痰湿。治以疏肝理气,化痰祛湿法。

【处方】四逆散加味:柴胡10g,枳实10g,青皮8g,香附6g,半夏10g,郁金12g,白芥子10g,明矾6g,甘草3g,每日1剂。

服药期间,嘱患者每次进餐前后步行半小时,并注意控制饮食。

服药4剂后,患者诉说大便微稀,微有恶心感觉,减去明矾后,上述反应消失。后服药2个月,体重减轻8kg,自觉胁痛基本消失。超声波肝区波段正常。2次复查肝功能和GPT属正常范围,血胆固醇亦属正常。因病者不同意再次肝穿,未能作组织病理复查。门诊随诊数月,肝功能和GPT正常,恢复正常工作。

【解析】患者为肝炎后脂肪肝变性,体胖,考虑多与痰湿有关,且病变部位在肝,故肖氏治以疏肝理气,化痰祛湿法,方中以疏理肝气之四逆散,加半夏、白芥子以化痰祛湿。脂肪肝的发生多与饮食不当,缺少运动有关,若为肝系疾病后的饮食调理失司则更易引发脂肪肝,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注意饮食、运动得当方能取效明显。

(五)张志银治疗脂肪肝验案[张志银疑难肝病诊治五法.上海中医药杂志,1999;1:26]

邓某,男,年40余,因患肝病后家属特殊照料,增加营养及甜食,且以卧床休息为主,3个月内体重显著增加近10kg,但精神体力反差,伴肝区胀痛,肝功能ALT 80 U/L。B超示:脂肪肝。舌质淡红,苔薄腻,脉弦细滑。遂以益气化痰、疏肝法参合清热解毒降酶之品。

【处方】生黄芪30g,炒党参12g,制黄精20g,焦白术15g,广郁金15g,广木香9g,陈皮9g,泽泻30g,生首乌15g,生山楂15g,丹参15g,柴胡15g,当归12g,炒白芍12g,干垂盆草20g,干土茯苓20g,夏枯草20g,生甘草6g,制大黄12g。

上方服用1个月后ALT正常,精神体力渐振,肝区痛胀显减,连服3个月,复查B超:未见脂肪肝。

【解析】本案患者为肝病后调理不当而发为脂肪肝,患者实证不明显,且病后多虚,张氏治疗,以益气健脾为主,扶正以化痰,配合疏肝、清热解毒降酶之品。方中黄芪、党参、黄精、白术益气健脾,木香、陈皮、郁金、柴胡疏肝理气解郁,首乌、当归、白芍柔肝理脾,垂盆草、土茯苓、夏枯草、生大黄清热解毒。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山楂、泽泻具有促进肝脏脂肪代谢、降低血清胆固醇等作用。诸药合用,益气降脂,故疗效满意。

(六)李洁治疗脂肪肝验案[李洁,解品启从痰瘀论治脂肪肝探微中医函授通讯,1997;16(1):26]

何某,男,45岁。1996年5月9日初诊。

患者1个月前发现肝大,B超诊断为中度脂肪肝,遂来就诊。症见胁肋隐痛,恶心纳差,时有腹胀。舌质黯红苔黄腻,脉沉滑。患者素嗜烟酒,形体肥胖。查体:肝右肋下2cm,质软。化验三酰甘油高,肝功正常。西医诊断为脂肪肝,

中医辨证为痰浊瘀血,结于胁下所致癥瘕。治宜清热化痰、活血化瘀为主,佐以软坚散结。

【处方】泽泻30g,陈皮15g,半夏12g,茵陈12g,山楂15g,丹参30g,白芍15g,鳖甲30g,柴胡9g,枳壳12g。

服药10剂,胁痛、恶心、腹胀消失,饮食增加。舌质红苔薄黄腻,脉沉滑,肝右肋下刚触及,效不更方,原方继服。3周后再诊,肝回缩至正常。复查B超肝脏恢复正常。

【解析】本病病位在肝脾,病机强调痰瘀同源。关于痰瘀相关理论,古人多有论述。如吴鞠通认为“肝气久郁,痰瘀阻络。”唐容川曰“血不利则为水”,“水结亦病血”,并强调痰瘀同病,需痰瘀同治,方能奏效。脂肪肝治疗当活血化瘀、化痰散结并用,因痰去有利于瘀消,瘀消有利于痰去,二者相辅相成。李氏认为脂肪肝早期治疗应以化痰为主,兼以祛瘀,需重用泽泻,用量15~30g。本案方中泽泻、陈皮、半夏、茵陈化痰祛湿;山楂、丹参、鳖甲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柴胡、枳壳疏肝理气。诸药合用痰浊瘀血渐化而脂肪肝得愈。

(七)张云鹏治疗脂肪肝验案[周琴花,花根才张云鹏治疗脂肪肝经验举要中医函授通讯,1997;16(5):11]

王某,男,35岁,1993年12月8日初诊。

4月份起肝区胀痛反复不解,转氨酶持续在70U/L左右,血胆固醇58 mmol/L,三酰甘油223 mmoI/L;B超示:脂肪肝,脾稍大。已用过多种中西药物,症状未见改善。症见肝区胀痛,四肢沉重,体态肥腴,腰膝酸软,晨起口干口苦,胃纳亢进,大便黏腻不畅,日行1~2次,小溲色黄,舌质微红,脉细。证属痰热内蕴,肝郁气滞,瘀阻肝络。治宜化痰祛湿,清热解毒,疏肝解郁,活血通络。

【处方】自拟降脂理肝汤加减:泽泻30g,三七粉2g(吞服),荷叶10g,生黄芪15g,丹参15g,莪术10g,海藻15g,决明子30g,白芥子30g,郁金15g,白花蛇舌草30g,虎杖30g,龙胆草6g,青黛10g。每日1剂,分2次煎服。

上方加减连服280剂,于1994年2月复查:谷丙转氨酶正常,血胆固醇5 mmol/L,三酰甘油16 mmol/L;B超示:肝炎后改变(脾不大,未见脂肪肝图像);不适症状全部消失,体重减轻6kg。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解析】张氏认为脂肪肝多为膏粱厚味,饮食不节,酒食内积,肝郁气滞,痰湿内蕴,瘀阻肝络,痰瘀互阻,脂浊积聚不化所致。本案患者辨证为痰热内蕴,肝郁气滞,瘀阻肝络,以自拟降脂理肝汤加减治疗,方中泽泻利水渗湿,降脂泄浊,海藻化痰活血,荷叶升清降浊,丹参、三七粉、莪术活血通络,疏肝经之瘀,行肝中之结;《丹溪心法》云:“痰在胁下,非白芥子不能达”,故用白芥子清痰之力增;郁金、白花蛇舌草、虎杖、龙胆草、青黛清肝之郁热。诸药合用,气行郁解,血活瘀消,毒解痰化,而积聚肝内脂肪得以消除而病愈。

(八)戎平安治疗脂肪肝验案[戎平安疏肝降脂汤治疗脂肪肝临床观察湖北中医杂志,2000;22(2):17]

陈某,男,42岁,1998年3月12日初诊。诉近半年来自觉右胁时胀痛不适,曾在其他医院诊治,B超诊断为脂肪肝。查肝功能:ALT 82U/L,γGT 75U/L,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阴性,血脂检查正常。给予肝得健片、肌苷片口服后自觉症状未见好转,且近来伴有恶心、乏力。诊见舌黯红,苔白微腻,脉弦滑、左关弱。证属肝郁胆滞,痰湿内阻。治拟疏肝利胆,活血化痰。

【处方】柴胡、姜半夏各10g,片姜黄、丹参、决明子、生山楂、垂盆草各30g,木香、厚朴、虎杖、枳壳、平地木各15g,大黄6g。

服药10剂后,诸症明显好转。以上方随证加减,共服药6周后复查,肝功能正常。B超复查:肝胆未见异常。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解析】脂肪肝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可由肥胖、酒精中毒、糖尿病及药物等原因引起。脂肪肝多因肝郁胆滞,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瘀互结而致。故在治疗上强调疏肝利胆、健脾、活血化痰。戎氏方中,以柴胡、木香疏肝理气,且柴胡尚有较好降血清三酰甘油作用;片姜黄、丹参活血行气;厚朴、姜半夏健脾化痰;虎杖、大黄清热化湿、利胆通腑;生山楂、决明子有降血脂作用。上述诸药,协同作用,共同达到治疗目的。

(九)林鹤和治疗脂肪肝验案[杨建辉林鹤和治脂肪肝的经验江西中医药,2000; 31(3):1]

黄某,男,37岁,干部,1996年11月4日初诊。患者长期嗜酒,并喜食肥甘。1996年3月以来,食欲缺乏,腹胀,食后更甚。肝区隐痛,饮酒后为剧,神疲乏力,大便稀溏,小便黄。1996年7月查肝功能正常,B超检查肝大,下角变钝,脏面平直,肝内管道结构模糊不清,肝静脉显示狭窄,肝实质回声衰减,肝脏边缘显示不清,提示为脂肪肝。自服东宝肝泰等药治疗3个月,复查肝功能正常,B超提示脂肪肝无好转,故来我师处求治。症见:身体肥胖,食欲缺乏,厌食油腻,右胁隐痛,胃脘部胀满,食后加甚,食油腻则恶心,大便稀溏,小便黄,舌质淡红,苔黄腻,脉弦滑。肝脏右肋下触及1横指,质稍硬,轻度触痛。实验室检查:三酰甘油236 mmol/L,胆固醇71 mmol/L。诊断:脂肪肝。证属肝胆湿热,痰浊瘀血搏结。拟健脾益气、清热利湿、理气化痰、祛瘀散结法。

【处方】白参、赤芍、白芍、鳖甲、枳实、郁金、北山楂、黄芪、泽兰、丹参、葛根各15g,乌韭30g,淮山药18g,延胡索10g,广木香9g,甘草3g。

服药7剂,诸症明显好转,此方加减治疗3个月,症状消失,复查肝功能、血脂正常,B超示脂肪肝消失。

【解析】本案患者长期饮酒,偏食肥甘厚味,酿湿生热,湿热之邪中阻,损伤脾胃,运化失司,不能输布水谷之精微,湿浊凝聚而成痰,痰阻气滞,渐致血行不畅,脉络壅塞,痰浊与气血搏结于肝胆,日久而成脂肪肝病。林氏采用健脾益气、清热利湿、理气化痰、化瘀散结综合治疗。方中白参、黄芪、淮山药健脾益气;枳实、乌韭、延胡索、木香理气化痰;郁金、山楂疏肝解郁;泽兰、丹参、鳖甲、化瘀散结。同时,脂肪肝患者在治疗期间应该合理安排饮食,控制饮酒,调理情志,方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十)******治疗脂肪肝验案[******茵陈丹参降脂方治疗脂肪肝35例陕西中医,2001;22(1):8]

蒋某,男,36岁,职员。因右胁下胀闷不舒,隐压痛,腹胀,纳差,小便多色白1月余,来我科治疗。自诉平素喜食肥腻之物,常饮酒,现身高171 cm,体重80 kg。体查:肝脏叩击痛,腹胀,触诊不理想。舌质红,苔白,脉弦滑。B超检查示:肝脏形态大小正常,肝内光点回声细密,管道系统模糊,肝肾对比征阳性,提示脂肪肝。生化检查:三酰甘油365 mmol/L,总胆固醇722 mmol/L,谷丙转氨酶68U/L,乙肝检查阴性。根据症状及实验室检查,诊断为脂肪肝,以茵陈丹参降脂方治疗。

【处方】茵陈30g,丹参、赤芍、淮山药、山楂各20g,泽泻、车前草各15g,柴胡、郁金、防己各10g,大黄6g,甘草3g。每日1剂,分2次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