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常见脉的临床应用(2)
第三节 其他常见脉象 (1)
一、长脉为阳
(体状诗)过于本位脉名长,首尾相称往来端;末梢柔软且条达,引绳循竿定有恙。
(释义)《内经》说:“如揭长竿末梢,为平;如引绳,如循长竿,为病”。对长脉的平脉和病脉作了简要的概括。朱氏说:“不大不小,迢迢自若”,这是对长脉和平脉的概述,李延昰说:“长脉迢迢,首尾俱端,直上直下,如循长竿”。我们先来分析一下正常的长脉,正常的长脉的脉象是,不大不小,过于本位,柔和、安定、条达、应指柔软,有如手持长竿末梢的感觉,这便是无病的长脉。若是不大不小过于本位,应指硬直不柔和,虽然首尾相称,但是没有柔软感,犹如拉直的绳索一般,往来硬而端直,这便是有病的长脉。
(相类诗)长脉迢迢大小匀,反常为病似牵绳;弦脉与长争较远,良工尺度自能分。
(释义)再度重申,长脉的体象,若大小均匀,柔和条达,是为平脉;若脉来似牵绳索般的紧张,便为病脉。无论是平脉还是病象,长脉总有一种首尾相称,往来端直的现象。与长脉相类的就是弦脉,二者应该如何区别呢?弦脉如张弓弦,端直挺然而搏指;长脉如循长竿,过于本位而不搏指。相同点:都具有首尾相称,往来端直的特点。不同点:弦脉虽然紧张而不过于本位;而长脉过于本位而张力较弱,搏动的力量长脉不及弦脉,脉位的上下,弦脉不如长脉,所以我在最后说“良工尺度自能分”,也是在要求大家把脉学学精。虽然扁鹊现在没有了,但是只要认真学还是能有所成就的。所谓良工就是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医师;所谓尺度就是技术的含量、科学的能力。初学者不可不察也。
(主病诗)长脉为阳热炽盛,正气若旺不为病;若非阳毒癫痫病,即是阳明热势深。
(释义)长脉主病,多是阳热炽盛。假如正常而柔和的长脉,是正气旺盛的表现,不是病脉就不作病论。出现长脉,不是血热引起的阳毒,风痰壅盛的癫痫,就是阳明里热炽盛。这里出现了三个术语;阳毒、癫痫和阳明热盛。该怎样理解呢?
什么是阳毒?《金匮要略讲义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并治第三篇》说:“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唾脓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主之”。也就是说,血分热甚,则会引起面部红斑,犹如锦纹(一种解释就是指壮锦绸缎;另一种解释就是中药中的“大黄”。二者都有颜色黄而鲜明的意思)一样黄,热灼咽喉则咽喉疼痛;热盛则肉腐,肉腐则脓成,则吐脓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是强调有病早医的重要意义,因早期邪毒未盛,正气未衰,易于治愈;日久毒盛正虚,较为难治;所以用升麻、甘草,清热解毒,鳖甲、当归,滋阴散瘀;雄黄、蜀椒解毒,以阳从阳,欲其速散,则阳毒自消,疾病乃愈。阳毒发斑,西医称之为红斑性狼疮。
什么是癫痫?经曰:“癫乃重阴”。也就是说,痰浊阴邪太重,则会导致神志不清,从而语言错乱,哭笑无常的叫做癫;由心神虚弱,又为风疾所扰,从而突然昏倒,全身痉挛,意识丧失,口吐涎沫(中医称之为羊角风)的叫痫。《难经五十九难》说:“癫病始发意不乐,僵仆直视,其脉阴阳俱盛是也”。这是对癫的论述,可供参考。
什么是阳明热盛?《伤寒论讲义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第180条》说:“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胃家,是指胃与大肠(胃为足阳明经,大肠为手阳明经),邪入阳明,肠胃功能失常,邪从燥化,则为里热实证。《伤寒论》第182条说:“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阳明里热亢盛,蒸腾于外则身热。里热太甚,迫津外泄,则汗自出,反恶热(怕热的意思),是里热太甚的结果。《伤寒论》第183条说:“问曰:病有得一日,不发热而恶寒者,何也?答曰:虽得之一日,恶寒将自罢,即自汗出而恶热也”。阳气内郁,热甚未盛则不发热,里热一旦旺盛,就不再怕冷,反而怕热。
《伤寒论》第184条说:“问曰:恶寒何故自罢?答曰:阳明居中,主地。万物所归,无所复传。始虽恶寒,二日自止,此为阳明病也”。对于本条的精神,柯韵伯的看法是:“太阳病八九日,尚有恶寒证,若少阳寒热往来,三阴恶寒转甚,非发寒温中,何能自罢。惟阳明恶寒,未经表散,即能自止,与他经不同。始虽恶寒二句,语意在阳明居中句上。夫知阳明之恶寒易止,便知阴阳为病之本异。胃为戊土,位处中州,表里寒热之邪,无所不归,无所不化,皆从燥化而为实,实则无所复传,此胃家实所以阳明之病根矣”。《伤寒论》第186条说:“伤寒三日,阳明脉大”,这里的大,是指脉体阔大有力,则兼有长象、洪象。总之,阳明热甚不仅是常见之病,而且辨证极其复杂,详见《伤寒论》。
(分部诗)心病满逆寸脉长,木实土郁察在关;奔豚冲竞左尺见,相火专冷右尺看。
(释义)心为君火,主高拱而不下,热侵于心,则心阳受伤,以致啼笑骂詈,诸痛痒疮,怔忡健忘;肺为燥金,总摄一身之元气,热炽于肺,则肺气受病,以致诸气郁,诸痿喘呕,咳嗽上逆;这些病变寸部多出现长脉。
长脉在时为春,在人为肝,今见肝脉,肝木重叠,势必太过,则两胁肿痛,胸胁满痛;长脉见于脾,为木来乘土,势必不及,则脾郁肿闷,诸湿肿胀,脾满噫气(心里不舒服,叹长气),这就是木实土郁。
奔豚冲竞是什么?《金匮要略讲义奔豚气病脉证并治第八篇》说:“师曰: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缘惊伤胆,恐则伤肾或心肾不足,下焦寒气随冲气上逆,或因惊恐或情志不遂,肝气循冲脉上逆,则发奔豚。长脉应肝,肝属木而生火,东方火热炽盛,助南离(“南离”指的是南方)之焰,为中州之仇,须肾水之养,惧肺金之克。情志不遂则肝气郁,惊又伤胆,胆木寄于肝,木弱不生火,火弱不制水,水不涵木,则下焦气寒则水液随冲气上冲心胸,则病作矣。
什么是相火专冷?右肾为相火所寄之处,阳气有余,阴血不足,相火之原受困,困则寒从内生,则发阴寒,疝痛等症。
(勘评)长脉在时为春,在卦为震,在人为肝,肝主春生之气,而为健旺之征,则长而和缓。若属火亢之形,而为疾病之应,则长而硬满。《素问平人气象论》说:“肝脉来软弱招招,如揭长竿末梢,曰肝平;肝脉来盈实而滑,如循长竿,曰肝病”。其和缓硬满之意可想而知。李月池在《四言举要》中说:“心脉长者,神强气壮。肾脉长者,蒂固根深”,这足以说明正常长脉的作用。古人说“过于本位脉名长”,久久审度,才发现其中有所出入。而“过于本位”却又容易引起误解,寸而上过则为溢,尺而下过则为覆,据《难经三难》说:“覆溢之脉,是其真脏之脉,人不病而死也”。所以这里的“过于本位”应该理解为直上直下,首尾相应,状如长竿,迢迢端直,而不能理解为上过于寸,下过于尺。所谓的“观念不变原地转,观念一变天地宽”就是这个意思。
二、短脉为阴
(体状诗)短脉涩小首尾俯,中间突起不满部;
气虚血少来作祟;应指而回显短促。
又有脉来只半指,也可作为短脉呼;
半指清晰半模糊,疼痛作祟也同途。
(释义)《脉诀》说:“不及本位”;《脉经》说:“应指而回,不能满部”;《脉诀汇辨》说:“短脉涩小,首尾俱俯;中间突起,不能满部”。短脉的体象为两头沉下,中间独浮,尺寸部位显得不满足,其搏动比较短暂,刚一应指,便立即回避。还有脉搏在指目下搏动,用手触之,只有半指能准确地感到它的搏动,还有半指模糊不清,这种脉象也叫短脉。这种短脉大多是疼痛的主要征象。
(相类诗)两头缩缩名为短,涩短迟迟细且难;短涩而沉肺肾病,或因气塞或因痰。
(释义)短脉的出现,总是令人有一种不满足而短涩的感觉,但它与涩脉实有划分。涩脉虽短,但脉形细弱,搏动迟缓而艰难。肺主一身之元气,肾主一身之水液,肺气虚损则不能统帅血脉运行,肾阳不足则不能纳气而畅百脉,是病则阻碍气道(肾不纳气,肺气难宣,则气塞矣),痰滞食积(肺失肃降,肾水不济,水液停滞而痰生矣)。
(主病诗)短主不及气虚证,短而滑数酒伤神;浮为血涩沉为痞,阳虚头疼与腹疼。
(释义)气属阳,主乎充沛,若短脉单独出现,气虚无疑。阳气不足,不能条畅血行,则气不充于脉,虽搏动有力,但却不能满部,有短促之象。气虚则血少,血少则脉不充,则浮短,临床上出现心神不定,或兼头痛,肝气有伤,脾气有损,则胸膈痞满,精神抑郁,阳虚于上则头痛,阳虚于下则腹痛。
酒虽能行气活血,但过量饮酒,也会伤害身体,特别是对肝脏的影响很大,饮酒过量还会伤神乱性。王安石说:“无酒不成礼仪”。适当的酒能推动社会和谐和个人身体健康。古龙大师说:“酒是****的毒药”。陶渊明说:“后世愚钝,盖因杯中物之贻害”。可见,过量饮酒不仅会给家庭带来风波,还会给社会造成不安定的影响,甚至会祸及子孙。《药性赋温性》说:“酒有引药破血之用”。酒味苦、辛、甘,性温,有毒,归于心、肝、胃、肺经,有通血脉、御寒气、行药势的功效;过量饮酒和暴殄醨醁,则酒毒入胃,湿热内盛,则脉象便呈现短而兼流利且一息六至。
浮而短,为血少,则心神不定,或头痛;沉而短,则胸膈痞满,精神抑郁,或腹痛。
(分部诗)寸短阳虚主头痛,肝伤膈殃关脉定;真火不隆少腹痛,尺脉必短补时珍。
(释义)心肺居膈上,属阳,心阳不降则心神涣散不定、神昏张皇、面色不华;肺虚不宣,则气不上荣于头,则头痛体倦、气短而喘,这是寸部出现短脉的表现。肝气有伤,则头晕目眩、情绪抑郁、烦躁、嗳气呕逆;脾阳气虚,则倦怠懒言、胸脘痞满、纳差、嗳气吞酸。这些表现会使关部出现短脉。真火不隆则逆气里急,肾阳气虚,遇少腹疼痛,这是尺脉见短的表现。诗的末尾说“补时珍”三字是说,在李时珍的《濒湖脉学》中短脉是没有分部诗的,今补上以便继续深入研究。
(勘评)短脉的体象为两头俯下,中候独浮,应指而回,不能满部,在临床上以气虚血少者多见;或应指半指指力感清晰,半指指力感模糊,在临床上主要见于疼痛的病证。短脉的正常体象是兼浮兼涩,若在肺脉又是临秋季则不主乎病。若单纯的气虚,则有前俯后浮,后半指满部,而前半指不足。饮酒过多,则短中又兼圆活而且薄疾的体象。
肺为主气之脏,偏与短脉相应,这不自相矛盾吗?短脉虽为阳气不足的脉象,但是短中兼有和缓之象,与浮、涩并,仍然属于气滞。因为短脉在时为秋,在人为肺,与长脉恰好相反。也就是说,一息不运则机缄穷,一毫不续则穹壤判。
伪诀以短脉为中间有,两头无,为不及本位。那他的意思是说短脉为断绝不通的脉象,这就大错特错了。这就是高阳生不知变通,而造成的千里之谬。脉象是以贯通为主旨,若是上不贯通,则为阳绝;下不贯通,则为阴竭;这些都是真脏之脉。那有脉象一短,就会立见危亡的道理呢?《脉诀刊误》说:“短脉只当见于尺寸,若关中见短,是上不通寸,下不通尺,为阴阳绝脉而必死”。戴同父的这一说法,与李时珍的“短脉惟于尺寸寻”说法基本一致,都是在说短脉“不见于关,唯尺寸候”。然而短脉是可以在关部出现的,短脉并不是两头断绝,而是指两头俯下,中间突而浮起,所以寸、关、尺三部都可能出现短脉。
李时珍又说:“长脉属肝宜于春,短脉属肺宜于秋。但诊肺肝,则长短自见”。可见脉象若是非其时、非其部,那就是病脉。气虚血少为短脉的病机,切不可像张洁古那样,一见短脉便投以巴豆!
三、紧脉为阴中之阳
(体状诗)举如转索切如绳,脉象因之得紧名;总是寒邪来作寇,内为腹痛外身痛。
(释义)《素问》说:“来往有力,左右弹人手”。说明紧脉则有刚劲之象。张仲景说:“如转索无常”;王叔和说:“数如切绳”;朱丹溪说:“如纫箄线,譬如以二股三股纠和为绳,始得紧而成绳”。可见紧脉除了刚劲有力之外,更主要的是:它在指下搏动,令人有一种左右旋转而紧急的感觉,好像摸到无数次转动的绳索,又好像按切绳索;又好像摸到联缀竹木筏的绳索那样地紧急有劲。换句话说,紧脉不仅来往有力,还有绷急、绞转,枭动夭矫的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