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美育
20723200000018

第18章 美学实践 (1)

第9章 美学实践 (1)

一、美学疗法是运用美学手段进行的具体医疗实践

美学疗法是直接将现实或艺术的美的要素运用于具体的临床实践中,帮助患者实现身心健康及社会关系的和谐,实现医学人道主义价值的医疗手段。

目前主要应用于临床的有音乐疗法、色彩疗法、诗歌疗法、香味疗法等。

(一)音乐疗法

根据美国音乐治疗协会的定义,音乐疗法是一种系统的干预过程,治疗师利用各种音乐体验形式(包括唱歌、乐器演奏、谱曲和跳舞)帮助患者达到健康目的。

音乐疗法已频繁用于治疗发育和学习障碍、阿尔茨海默病、大脑损伤以及各种急性和慢性疼痛。

音乐是以声音为物质媒介,以时间为存在方式并且诉诸听觉的艺术,音乐家运用丰富的音乐语言——节奏、旋律、和声、调式、调性、复调、曲式等,创造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抒发丰沛曲折的情感。欣赏者不仅可以在音乐氛围里陶冶性情,修养身心,而且可以得到心灵的抚慰或精神的激励、鼓舞。可以说,音乐是人类表达情感情绪的抒情艺术,她直接诉诸人类的心灵,是人类心灵的抚慰剂。

研究发现,音乐节律和人的身心节律能够发生同频振荡,因振荡可以使人的机体发生变化,内分泌功能得到平衡,进而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增强人的抗病能力。人体内部有一百多种生理活动具有音乐的旋律和节奏感。当一个人饱受生理疼痛煎熬时,听优美的音乐,那么音乐的旋律、节奏将同人体产生有益的共振,影响脑干网状结构,使大脑皮质出现新的兴奋灶,尽管疼痛没有消失,但人会忘记疼痛。音乐的节拍还能调节神经系统,有增进食欲、促进消化的作用。音乐于人的健康关系既微妙且具体,如单簧管的声音主要影响血液循环;长笛声有放松人体的作用;小提琴声和钢琴声主要起镇静作用,高血压患者听后,血压能下降10~20mmHg。

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最先提出了“音乐疗法”的概念,亚里士多德则对音乐唤起人的审美情感并具医治疾病的功效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情绪失去控制的患者,听了美的旋律后就会心醉神迷,于是可以恢复到原来的正常状态,仿佛他们经受了洗肠术似的。医圣希波拉底,因为非常喜爱弹奏琵琶,也被誉为“弹琵琶的医生”。在他主持的医院里,治疗方法多种多样,除了一般药物治疗外,还给患者演奏乐曲,用优美的音乐帮助病人恢复健康。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音乐和歌曲都被用来治疗“精神抑郁症”,帮助调节情绪,稳定心理平衡。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音乐不仅有鲜明的审美价值,而且也可以作为人们调养身心,医病疗伤的一剂良药。目前,这门新兴的音乐疗法在医学界得到了普遍的重视和运用。美国用音乐治疗疾病的历史已有50多年的历史,美国有70多所大学开设音乐疗法治疗专业,有3000多位音乐治疗师从事这一职业。

临床实践中,医护人员根据服务对象的身心特点,疾病的状况,以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实施相应的医治护理。如给患兴奋症、狂躁病的患者播放节奏缓慢、旋律柔和的中国古典乐曲,可以镇静安神,使患者逐渐抑制兴奋灶;对精神抑郁、内心烦闷、不想说话、提不起精神的患者,施以节奏明快、音调高昂、意境豪迈的民族乐曲和现代抒情摇滚乐,患者听后会产生兴奋感、欢愉感和欲动感,因此抑郁症可以逐渐消失;对心烦意乱、头昏脑涨、失眠多梦的人,可以采用音色优美、旋律轻快的催眠曲,因而能够促使患者心绪趋于平和,较快产生睡意;对易疲劳、精力衰弱、食欲缺乏、消化不良的患者,可以采用音色明亮旋律优美的轻音乐,这种轻音乐不仅可以使患者精神好转,食欲增强,振作起来,也可以令产妇情绪稳定,有利于胎儿的顺利分娩。

音乐疗法的奇异功效正是发挥了音乐的魅力,使患者在聆听美妙音乐时紧张的身心得到充分的放松,从而改变患者焦虑不安或忧郁的不良心境,转为良好的平和、轻松、愉快的有利于康复的心境。

音乐疗伤。1975年,美国人金泰尔患了乳腺癌,病情很快恶化,被送进医院。在医院里,她目睹癌症病友一个个死去,情绪十分低落。正当她在准备后事时,会弹钢琴的父亲为她弹奏一些乐曲,以减轻她精神上的痛苦。令人十分惊奇的是,音乐就像魔术师一样,慢慢驱赶了病魔,使她奇迹般地活了下来,而且心情十分愉快。病愈后,她以极大的热情参加了美国癌症协会组织的音乐治疗工作,成了世界知名的音乐治疗专家。

在美国洛杉矶恺撒长期医学中心,当患者疼痛的时候,他们可以服用医师开的处方药,也可以选择打开录音机,聆听20分钟抚慰心灵、缓和疼痛的竖琴演奏以及放松技巧的指导。该中心有一些医师甚至只开“音乐处方”来代替镇痛药和镇静药。在医院的“门诊患者压力处理中心”,同样的音乐与放松训练被用来治疗与压力相关的疾病,比如高血压、偏头痛和溃疡病。精通行为医学的一名精神医学家渥克说:“难以放松是很多疾病的一个共同问题,能够学会充分放松的人就可以营造出一个更佳的康复心境。”

(二)色彩疗法

色彩疗法就是通过色彩的调节,营造出一些特定的色彩环境,影响人的大脑功能,调节视觉功能,从而起到调整患者身心状态,实现疾病康复的医疗手段。

色彩是一种能够通过人眼、皮肤、头骨被人吸收的物质能量。人类对色彩的感觉是一个复杂而微妙的心理、生理、化学和物理过程,色彩进入眼帘,能引起人们多样的感情和心理效应。

研究证明,肌肉的功能和血液循环,会在不同的色彩环境下发生变化。不同色彩对人的身心影响不同,在白色环境下,人的心态会比较平和宁静;绿色,充满生机的颜色,在绿色的环境下,患者的皮肤温度可降低1~2℃,心跳每分钟减少4~8次,呼吸可以变得平稳缓慢,从而可以减轻心脏负担,精神得以放松;黄色可以令人感觉温暖,食欲增加,减轻便秘,有助于增加自信心;蓝色有镇静神经的作用,对治疗失眠症、高血压有帮助;橙色对治疗抑郁症和哮喘有效;紫色有助于减轻成瘾症和偏头痛;青色则有助于治疗关节痛和静脉曲张;红色被认为有助于改善怠惰乏力和****减退;粉红色会影响大脑,减少肾上腺素的分泌,使人肌肉放松,并有平息雷霆之怒的奇妙功效;琥珀色具有安适宁静的力量,是精神病患者理想的医疗环境色;棕色能促进细胞的增长,利于手术后的患者的康复。

在进行色彩疗法时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及个性特点,利用不同的色彩美为患者施加药物难以延伸的影响,促进其早日康复。

粉红色如何浇灭愤怒。在某处青少年观护中心里,有这样一个令人头痛的男孩,由于他太有敌意、太具攻击性了,所以必须经常被安置在一间隔离室里。每一次他都会对着室内的墙壁咒骂上几个钟头,甚至用拳头猛捶墙壁。后来这个房间被漆上了粉红色,当他再次以愤怒的情绪进入室内后,不到6分钟的时间他就安静地坐在地板上哭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