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自吟自悟话古诗
20804200000013

第13章 励志之术(3)

智慧小语:

尽管人生短暂,但只要充满了激情,并努力去求索,不管最终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我们的人生都决不会平庸。即使有一天,我们失去了生命,但我们曾全心全意追求和为之奋斗的事业,却会如同山岳般的永恒,反映我们不可征服的生命威严。就像作者李贺,虽然没有成为名垂青史的英雄,但对建功立业的向往和对理想的追求却使他向后人印证了自己不平凡的人生。

生命不在长而在好

——贺知章《回乡偶书》读解

原文: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注释:

消磨:消耗,这里指人们多已去世。

镜湖:亦称鉴湖、庆湖等,在今浙江省绍兴市会稽山北麓,周围三百余里。

导读:

贺知章在天宝三载(744),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时已八十六岁,这时,距他中年离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人生易老,世事沧桑,心头有无限感慨。《回乡偶书》的“偶”字,不只是说诗作得之偶然,还泄露了诗情来自生活、发于心底的这一层意思。

《回乡偶书》共有两首,这一首可看作是另一首的续篇。诗人到家以后,通过与亲朋的交谈得知家乡人事的种种变化,在叹息久客伤老之余,又不免发出人事无常的慨叹来。“离别家乡岁月多”,相当于上一首的“少小离家老大回”。

诗人之不厌其烦重复这一句即顺势转出有关人事的议论。“近来人事半消磨”一句,看仅抽象、客观,实则包含了许多深深触动诗人感情的具体内容,“访旧半为鬼”时发出的阵阵惊呼,因亲朋沉沦而引出的种种嗟叹,无不包孕其中。唯其不胜枚举,也就只好笼而统之地一笔带过了。三四句笔墨荡开,诗人的目光从人事变化转到了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上。

还需注意的是诗中的“岁月多”、“近来”、“旧时”等表示时间的词语贯穿而下,使全诗笼罩在一种低回沉思、若不胜情的气氛之中。与第一首相比较,如果说诗人初进家门见到儿童时也曾感到过一丝置身于亲人之中的欣慰的话,那么,到他听也亲朋介绍以后,独立于波光粼粼的镜湖之旁时,无疑已变得愈来愈感伤了。

智慧小语:

全诗通过“人事消磨”与“湖波不改”的鲜明对比,揭示了人生短促、绿水常存的客观规律,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既然人事容易“消磨”,那就应珍惜光阴,珍惜生命,干出一番事业来。

成功不可能一帆风顺

——李觏《乡思》读解

原文: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注释:

乡思:思念家乡。

落日:太阳落山的极远之地。

天涯:天边,极远的地方。

碧山:这里泛指青山。

暮云:傍晚时的云。

导读:

诗人一开头就借用别人的口,写了一个很大的似尽无尽的空间——天涯,希望能在天涯之间望见自己的故乡。但是家在哪里?望不到,因为家乡被重重青山阻隔,又因天晚云浓,更是难以寻找。诗人以视觉写感觉,用天地之广远,衬出一个远离家乡游子想家的深刻感情。其次,诗人还通过对“天涯”、“碧山”这两个词,在前后两个诗句中的重复,写出了古代人对于大自然所给予的阻拦,无可奈何的怨恨情绪。

智慧小语:

这首诗的可贵之处,还在于它通过故乡为碧山所阻隔,碧山又为暮云所遮掩的事实,向人们揭示了这样的哲理:前进的道路上有着重重的阻碍。可能还有另一重阻碍,必须不断努力去克服各种困难,绝不能认为前途坦荡无事,从而掉以轻心。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赵师秀《数日》读解

原文:

数日秋风欺病夫,尽吹黄叶下庭芜。

林疏放得遥山出,又被云遮一半无。

注释:

病夫,病人,诗人自指。

下:落,飘下。

庭芜,荒芜的庭院。

林疏,叶子落了,树林变得稀疏。

遥山:远山。

导读:

这首绝句的第一个特色是讲究炼字,颇见作者的功力。炼得妙的有二个字,一是“欺”字,不但赋予秋风以人的灵性,且富有谐趣。秋风居然也欺负起生病的诗人来,这种用自我调侃的笔调写出来的诗句,非常诙谐、幽默、风趣。二是“放”字,“无边落木萧萧下”,本令人感到非常凄凉悲怆,何况它又洒满了荒芜的庭院,可是诗人却从中看到了另一面,叶落林疏,远山顿现,不禁给人以惊喜。“林”仿佛像人一样,似乎是拉开用叶子做的帏幕,“放”出远山,既富诗情,又富画意。

这首绝句的第二个特色是富有绘画的构图美,构图是指景物的布局和取舍。诗人从全局着眼,大处落墨,绘出景物的全貌,突出它延绵不断的走向和无边无际的广度,这样就把远山的总体布局展现在读者的面前,使读者感到是在观赏一幅巨画。而“云遮一半”的取舍,实际上是用云来点染画面,更突出地反映出这首诗是用画家的眼光和笔法来体现构图美。

智慧小语:

诗人所描写的林放山出,云遮山没的景象,深含哲理,它说明事物的发展是波浪式曲折前进的,一个顺境出现了,后面接踵而来的可能就是逆境;人类社会以及人们的生活、工作、事业就是在不断克服困难中继续前进的。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范仲淹《江上渔者》读解

原文: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注释:

渔者:打鱼的人。

但:只。

鲈鱼:一种身体狭扁、口阔大、细鳞、味道鲜美的鱼。

出没:一会儿出现一会儿隐没。此句指渔船在风浪中若沉若浮的景象。

导读:

这首语言朴实、形象生动、对比强烈、耐人寻味的小诗,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首句写江岸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次句写岸上人的心态,揭示“往来”的原因。后二句牵过的视线,指示出风浪中忽隐忽现的捕鱼小船,注意捕鱼的情景。鲈鱼虽味美,捕捉却艰辛表达出作者对渔人疾苦的同情,深含对“但爱鲈鱼美”的岸上人的规劝。

智慧小语:

味美肉鲜的鲈鱼,是渔人驾着一叶扁舟,搏风斗浪,“出没风波里”捕捞得来。世间一切美好的东西,同鲈鱼一样,都离不开辛勤的劳动,大至巍巍宫殿,小至一针一线,哪一样不凝结着劳动者的智慧和汗水。而越美好的东西,越要付出更辛勤的劳动去创造。

别为眼前的成功而得意

——杨万里《过松源漆公店》读解

原文: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注释:

赚:哄、骗。

导读:

作者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从表面上看,此诗写的是行旅体验,凡有山行经验的人都会认可。但诗的深层尚有某种超越具体情境的意味,须琢磨方见。“一山放出一山拦”,可作人生旅程之诠解,亦可作心性修养之说明,还可随读者体会另作别解。而无论作何种理解,琢磨之下皆有“理趣”。

智慧小语:

走下一重山岭,并不意味着眼前将是一马平川,它只是爬另一重山的又一新起点。而行人呢,正处在万山丛中,面前是无数个这样的高峰像拦路虎一样横亘在前进者的路上,等待着你去登攀。说明事物的发展不是简单的、直线式的,而是复杂的,呈迂回曲折的形态。我们做任何一项工作,要想取得成功,都必须充分正视前进路上的困难,认清形势,敢于克服困难,奋勇前进,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宋朝作者杨万里写这首诗就是为了提醒世人:不要因为眼前的顺利而松懈,忽略了前进路上一个接一个的困难。要知道,与我们的奋斗目标相比,我们已取得的成就还仅仅是奠定了比较坚实的一个基础,矛盾和问题并没有远离我们,前进的路上仍是荆棘丛生,险阻不断。尚未完全解决的老问题,不断出现的新矛盾,都是我们所无法回避的。我们如果没有危机感、紧迫感,不能做到未雨绸缪,有备无患,就会丧失大好机遇,无所作为,给我们的事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没有不可战胜的困难

——陆游《游山西村》读解

原文: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注释:

腊酒:头一年腊月酿制的酒。

足鸡豚(tún):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

山重水复:一重重山,一道道水。

柳暗花明:绿柳繁茂荫浓,鲜花娇艳明丽。

箫鼓:吹箫打鼓。

春社:古代把立春后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叫做春社日。

古风存:保留着淳朴古代风俗。

若许:如果这样。

闲乘月:有空闲时趁着月光前来。

无时:随时。

叩(kòu)门:敲门。

导读:

这是一首朴实自然的山村记游诗。作者用真挚的感情,明朗的笔调,描绘了山村景物和农家习俗,生活气息十分浓厚。

诗中生动地描绘了作者家乡的风光和习俗,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诗的头两句,用“莫笑”和“足鸡豚”这些亲切的词语,表现了村民待客忠厚真挚的情态。诗的第三、四两句对山村风光的描绘,是历来为人称颁的名句。第三句中的“重”、“复”二字同义,再和“疑”字一起,写出了山水重叠回环令人迷惑的景象;第四句中的“暗”、“明”相互陪衬,再和“又”字一起,描绘出绿树荫荫、鲜花灼灼,令人惊喜的景象。诗的第五、六两句,写这里的民风民俗,箫鼓齐鸣,衣冠简朴,表现了作者对淳朴的农村生活的赞美。诗的最后两句,作者抒发感情。这里的热情招待,优美风光,淳朴民俗,使作者兴致勃勃,但作者没有直接叙述这种心情,而是通过另一种形式曲折地表现,说“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足见兴致浓厚而强烈。

智慧小语:

在人生的道路中,困难、厄远常常相伴左右,当我们彷徨无措时,眼睛可能会被困难遮住,找不到出路。但只要我们坚持住,就能拨开迷雾找到出路。就像一个行走在沙漠中的路人,正焦渴难耐,在苦苦的等待与探寻之中,遥遥远望,你的眼前却突然一亮,在柳荫层层掩映的地方,隐约出现了一个可以安顿身心的村落。只要我们正视现实,面对重重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奋力进取,那么命运的前方一定是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世界。

今日之事今日做

——文嘉《明日歌》读解

原文: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日日待明日,万世成蹉跎!

世人皆被明日累,明日无穷老将至。

晨昏滚滚水东流,今古悠悠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注释:

复:又。

何其:何等,多么。

待:等待。

万世:形容时日久远。

蹉跎:拖延时间,虚度光阴。

皆:都。

累:带累,拖累,使受害。

无穷:没有穷尽,没有止境。

至:到。

晨昏:早晚,借指一天。此有天天之意。

滚滚:形容大水急速流动的样子。

能几何:能有多少。

导读:

明代文嘉的这首《明日歌》,问世数百年来,万口传颂,至今不衰。它告诫和劝勉人们要紧紧抓住稍纵即逝的今天,不要把一切计划和希望寄托在尚是未知数的明天。本诗内容充实,结构谨严,语言流畅。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大大增强了诗的生动性和感染力,是一篇值得一读的佳作。

智慧小语:

这首通俗的劝戒诗歌,之所以为人们爱读,流传很广,就在于它充满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人生有限,时日易逝,无论是谁,都不应虚掷年华,不要把今天的事情推到明天去做。因为明天又有明天,“明日复明日”,如此推下去,本来可以及时完成的工作,也不知要拖到何日才能做完。而且,明天还有明天的事,今天的事推到明天做,必然影响明天的工作。所以人们特别是有志青年,千万不能这样浪费青春,白耗生命。而应该珍惜光阴,及时努力,奋发向上,在有限的人生中,干出一番事业来。

做事不能半途而废

——郑燮《竹石》读解

原文:

咬定青山不放松 ,

立根原在破岩中 。

千磨万击还坚劲 ,

任尔东西南北风 。

注释:

立根:扎根、生根。

原:本来。

破岩:破裂的岩石缝隙。

磨:折磨,挫折。

击:打击。

坚劲:坚韧、刚劲。

任:任凭。

尔:你。

导读:

这首诗主要表现了竹子顽强而又执着的品格。既是赞美岩竹的题画诗,又是一首咏物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风神;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她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长就了一身特别挺拔的丰姿,决不惧怕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郑燮不但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用他的话说是“画竹子以慰天下劳人”。所以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不屈服恶劣的环境,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岩竹一样刚强勇敢。

智慧小语:

岩竹的身姿为什么那么强健,因为经历了无数风雨的磨练;成功为什么发地困难,因为成功路上充满了风雨。要想成功,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勇敢地面对困难,迎接挑战;在挫折与暂时的失败面前,绝不能轻易打退堂鼓,半途而废,否则就会前功尽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