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武威通志-凉州卷
20816900000012

第12章 质量技术监督

一、机构

武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成立于1995年9月19日。1998年5月18日批准成立了“武威市计量检定测试所”,负责全市一吨以下衡器检、测、修工作。2000年9月,武威市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局上划省以下垂直管理,更名为武威市技术监督局。2001年10月,地改市后武威市技术监督局更名为武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凉州分局。

二、标准化管理自1995年以来,凉州区的标准化工作经过11年的规范化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1998年,凉州区被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列为全国消灭无标生产试点县(市)。经过一年多的广泛宣传、调查摸底、检查整改、建档立册、检查验收等阶段的工作,全面完成了消灭无标生产试点的各项工作任务,全区界定属消灭无标生产范围的工业企业338户、定性生产的工业产品608个,工业产品标准履盖率由原来的76.15%提高到98.19%。1999年8月23日,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经过严格考核,现场打分,以94分的成绩顺利通过。到2000年,完成了标准化信息库的建设,共收集标准目录7册,国家标准汇编28950项,采集了与全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标准文本300多份。采集产品相关原辅材料及检验标准500多份。帮助企业制定产品标准2套,企业产品执行标准新登记44份。2005年,当年上报蕃茄、人参果、辣椒等5个项目,其中人参果被列为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006年,根据凉州区生产企业产品所需,新采集最新标准文本136套,新登记产品执行标准18份。向区政府建议并参与起草了(《武威市凉州区政府关于加快农业标准化步伐,培育农产品品牌,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

三、质量监督凉州区共有工业企业392户,食品生产加工企业185户,主要生产面粉、熏醋、酱油、白酒、葡萄酒、淀粉、磷肥、砖瓦等产品。目前凉州区已有皇台牌系列白酒,凉州牌干红、干白等13个产品被评为甘肃省名牌产品称号。凉州益民有限责任公司的云晓牌熏醋、云晓牌酱油,武威市红太阳面粉厂的甘青牌面粉被评为国家免检产品。从2002年6月开始国家对小麦粉、大米等28类525种食品纳入了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管理当中。至2006年底全区已有92户109个产品获得食品市场准入证。2003年8月1日,国家开始实行了3C质量认证(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奥克轮胎有限责任公司武威分公司的轮胎、武威市宇通电线电缆有限公司的电线、电缆通过了3C认证。1997年在全区推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已有皇台酒业股份有限公司等23户企业,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皇台酒业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的白酒、甘肃达利食品有限公司的马铃薯淀粉通过了HACCP认证。

四、计量检测1950年,武威县成立了度量衡检定组,专门从事对使用的度量衡器进行检定、修理。武威县所属各部门各单位使用的度量衡器,县度量衡检定组规定必须一年检定一次。检定重点主要是商业、供销、粮食、医疗及集市贸易等系统。1980年开始,对工业企业计量器具进行检定。2000年凉州区计量检定测试所自成立以来,采取灵活方式不定期对市场上的计量器具进行了抽查和复查,为市场提供了公正、公平的消费环境,维护了计量检定的权威性。2000年,到2001年共开展了5次流通领域包装商品的专项检查。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8500台(件)。没收不合格计量器具60多台,查处利用计量器具违造数据案件1起,涉案货值5.7万元。

2003年,全年检查区内1吨以下衡器强检定2100台次在用计量器具周期检定覆盖率80%以上,周期检定合格率96%。完成了中小企业计量合格确认15户,查处计量违法案件9起。2005年,对全区医疗卫生机构在用计量器具进行专项检查,共检查各医疗机构31家,医用计量器具186台件,查处未经检验或超周期使用的在用计量器具42台(件),并开展了对辖区内10户采煤企业的安全防护设备的专项检查,对未检使用的28台瓦斯计、5台风表进行查处,共查封未以周期检定的公用电话计量器具147部,IC卡电话计费器108部。2006年,完成了15户中小企业计量合格确认,对全区96户已办证食品加工企业的在用计量器具786台(件)进行了建档,并对城区重点医疗机构的48台医用计量器具建立了电子档案录入工作。

五、特种设备监管武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凉州分局特种设备监管工作始于2003年,通过近三年的调查、摸底,建立了凉州区特种设备电子监管工作台帐。截止2006年底,凉州区有锅炉384台,压力容器220台,压力管道4185米,电梯48台,游乐设施40多件,起重机械68台。凉州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定期对登记的特种设备监督检查,并对新安装调试的设备进行使用前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