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武威通志-凉州卷
20816900000034

第34章 群众团体

一、工会

1952年10月,由教育、工交、财贸、商业、保险公司、人力车、装卸、石油、养路、邮电、银行、店员、手工业、电厂、盐务局、印刷等基层工会联合建立工会组织,称为武威县联合工会。同年12月6日,正式成立武威县总工会。

1953年11月,县总工会改名武威县工会联合会。1962年,全县有92个基层工会,6813名会员。1966年5月,“**********”开始,工会组织活动中断。1968年8月,县革委会成立后,工会工作由政治部办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建立健全了党委领导下的工人代表大会制。

1985年以后,市总工会有基层工会组织244个,会员2.12万名。1989年,有基层工会组织291个,会员3.65万名。2001年7月撤市设区后,更名为凉州区总工会。到2006年,共有基层工会组织1013个,会员8.87万名。

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50年1月10日成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武威县工作委员会(简称团县工委)。1957年5月,改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武威县委员会(简称团县委)。1950年,团组织在全县城乡发展团员,建立基层组织。1959年底,城乡建立起30个基层团委和总支,有团员1.72万名。1962年3月,有709个支部,1.04万名团员。1966年5月,“**********”开始,团的工作停顿。1972年,恢复团的组织,有基层团委64个,团支部645个,团员2.3万名。1978年7月,团县委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活动,号召青年学文化、学科学、学技术,植树造林,绿化家乡,争当新长征突击手。1982年8月,表彰奖励先进团支部40个,优秀共青团员60名。时有842个团支部,2.4万名团员。1985年,有基层团委78个,团员2.73万名。1989年,有基层团委71个,团总支73个,团支部1362个,团员3.25万人。2005年8月1日,共青团凉州区第六次全区代表大会召开,时有基层团委70个,团总支129个,团支部1021个,团员41706人。2006年底,共青团凉州区委有基层团委66个,团总支92个,团支部996个,时有团员39237人。

三、妇女联合会1950年7月,成立武威县民主妇女联合会。1957年10月,更名为武威县妇女联合会。“**********”时期,妇联会受到冲击,1972年恢复妇联工作。1973年5月,建立健全了9个区、53个公社的妇联组织和432个基层妇代会。1985年,更名为武威市妇女联合会。2001年,武威市改称凉州区,武威市妇联随即改称为凉州区妇联,隶属区委。

1988年,评选出7名女企业家和150名“三八”红旗手,并选举出席全国的“三八”红旗手1名。到1989年,全市有4万多名妇女从事第三产业,以妇女为主的专业户达1498户,其中事迹突出的勤劳致富“女能人”609名,为本市妇女脱贫致富树立了榜样。

1991年5月1日,举办了“百名青年集体婚礼”活动,来自城乡的66对新郎、新娘参加了活动。1995年3月7日,举办了武威地、市庆“三八”迎“四大”妇女健身操比赛,1000多名妇女参加比赛。1997年,市妇联从国际儿童基金会争取到资金,在中路乡开办了全市第一个“春蕾儿童班”,救助贫困女童50名。2004年5月15日,召开了全区“五好文明家庭”表彰会,表彰“五好文明家庭”20户、“好婆婆”4名、“好丈夫”6名、“好媳妇”10名。2005年实施了“母亲健康快车”项目和“大地之爱·母亲水窖”项目。2006年,实施了艾滋病防治妇女“面对面”项目。在清源镇王庄村成立了市、区第一家“农家女子书屋”。

四、工商业联合会1987年4月,武威市工商业联合会成立,召开了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一届执行委员会委员共31人。1989年,有新老会员216名,有企业会员22家。1992年5月,武威市工商联召开了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会议选举产生第二届执行委员会委员共26人。1995年3月,成立****武威市工商业联合会党组。1996年12月,武威市工商业联合会召开了第三次会员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三届执行委员会委员共33人。2002年4月,凉州区工商联召开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第四届执行委员会委员共39人。2006年9月,凉州区工商联召开第五次会员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五届执行委员会委员共39人。截至2006年底凉州区工商联会员达750多名,其中企业会员66家,成立了18家企业党支部。2005年,联合有关部门成立了凉州区爱心助学基金会,至2006年底,会员企业为贫困失学儿童捐款11万多元。

五、中国少年先锋队1950年4月,武威县成立少年儿童队,由团县委主管。1951年全县各小学普遍建立起少年儿童队。1959年,全县有少年队员4.06万名。1963年,全县少先队开展学习雷锋活动,有学习雷锋小组3500多个。“**********”中,少先队组织处于瘫痪,各小学建立“红小兵”团。

粉碎“******”后,少先队恢复。1981年少先队组织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1989年,全市少先队组织有大队487个(其中城市9个),队员9.33万名,大队辅导员500多名。2006年6月1日,中国少年先锋队凉州区第一次代表大会举行,时有队员近10万名。

六、科学技术协会武威县科学技术协会,建于1956年4月。1962年撤销,并入县文教卫生科。

1979年10月重建武威县科学技术协会,与县科学技术委员会合署办公。此后,县科协与县科委分设,先后成立县级农学、水电、医学、中医、机械、电子6个专业学会,有会员403名。

1985年,更名为武威市科学技术协会。建立起水电、农学、农机、林学、医学、中医6个市级学会和电子、机械两个直属学会。还建立起养兔、建筑、食用菌及青少年科技辅导协会,共发展学会(协会)会员622名。在农村建立起乡镇科普协会35个,发展会员2620名。2001年,撤市建区,更名为凉州区科学技术协会。到2006年,进一步健全完善了水利、农学、林学、医学、中医学、畜牧、农机学会和武威酒厂科协,发展学会会员852名,在农村建立起科普协会38个,农学(协)会115个,发展会员49800名。并组织各乡镇、部门、街道以及学校、社区等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2万多名进行了以“科普法”和循环经济知识的主要内容的科普知识理论考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七、残疾人联合会1989年10月9日,武威市残疾人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有102名,10月10日成立了武威市残疾人联合会。1994年12月12日,武威市残疾人联合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参加会议的正式代表有104名。1998年6月9日,武威市残疾人联合会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108名正式代表参加会议。2003年3月19日,凉州区残疾人联合会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有109名。

凉州区残疾人联合会自成立以来,到2006年全区累计共安置4716名残疾人就业,完成白内障免费复明手术2526例,精神病患者防治6062人次。

八、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凉州区文联筹备领导小组于2003年成立。从2003年10月至2004年1月,凉州区先后成立了舞蹈戏剧家协会、书法家协会、美术家协会、作家协会、音乐家协会、民间文艺家协会、摄影家协会7个协会,现共有会员419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