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武威通志-凉州卷
20816900000046

第46章 旅游与外事侨务

一、旅游

1、机构

1988年,经武威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了武威市旅游局。1994年12月,武威市旅游局与天马宾馆合并办公,天马宾馆同时挂武威市旅游局牌子,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1999年8月,武威市旅游局与天马宾馆分设,为科级事业单位,隶属于武威市政府办公室管理,2001年7月,撤地设市建区,武威市旅游局更名为凉州区旅游局。2006年全年接待内外游客154万人次,其中,前来旅游、从事商务及各项活动的外国人、港澳台同胞、华侨1.26万人次,实现旅游业综合收入2.23亿元。

2、名胜景点

(1)文化广场位于武威中心的文化广场,占地1.9万平方米,建有各式花坛24个,栽植各色花卉5000余种(盆),整个广场绿化面积为7000平方米。此外配置喷泉、建筑小品、健身设施,并装备有各种装饰彩灯。广场中央建有武威市城标塔1座,塔高19米;台基由料石砌成,四周有汉白玉浮雕组成的“四灵图”围栏;塔顶,铜奔马放大复制品当空腾跃,象征着武威人民奋发进取的拼搏精神。广场四周竖有汉白玉石雕4组,取材于武威历代人物,造形生动,寓意深广。文化广场布局舒展,格调明快,是群众健身、休闲、娱乐、文化活动的理想场所。

(2)雷台公园雷台是举世闻名的稀世珍宝、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的出土地,位于凉州城区北关中路,占地面积12.4万平方米。是丝绸之路上的精品旅游景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12月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是甘肃省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AAAA”级旅游风景区。2001年以来,在国家、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争取资金3500多万元对雷台旅游区进行了旅游基础设施和景点建设,扩大占地面积6.7万平方米,雷台旅游区以崭新的面貌向中外游客充分展示了雷台文化一条街、堪称“中华第一门”的汉风格大门、大型音乐喷泉、天下第一马的铜奔马、凝聚汉文化精萃的巨型浮雕、牌楼、图腾柱以及堪称“世界之最”的整体放大6倍的99件铜车马仪仗俑队列等景观,建成并布展了具有天马艺术风采的艺术馆。

(3)文庙文庙最早建于前凉或西夏时期,碑载复建于明英宗正统二至四年(1437-1439),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东西宽135米,南北长187米,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全庙由三组建筑构成,东以供奉“万世文宗”文昌帝君的文昌宫为中心,南为山门,北为崇圣祠;中为孔庙,是供奉“万世师表”孔子的地方,以大成殿为中心,南为戟门、棂星门、状元桥及泮池,北为尊经阁;西为凉州府儒学院。被国家旅游部门确定为“AAAA”旅游风景区。

西夏博物馆位于武威文庙门前,坐东向西,为“回”字型仿古框架结构建筑,占地面积3570平方米,展厅面积1400平方米。展出的150多件重要文物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夏碑、国宝木缘塔、国家一级文物西夏木板画及西夏泥活字版经文等。展览用大型浮雕、文物图片、壁画、背景画相结合的手法,真实生动地反映了西夏统治时期,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4)白塔寺凉州白塔寺又称百塔寺,藏语称谢尔智白代,即幻化寺。公元1247年,元太宗窝阔台之子,西凉王阔端与西藏地方宗教领袖萨迦智班达在这里举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凉州会谈”,并发出了著名的《萨迦智班达致蕃人书》,西藏正式归属元朝中央政府,从而结束了长达四百多年的战乱局面,实现了祖国的大统一、大团结。2001年6月白塔寺遗址被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已建成萨班灵骨塔及99座白塔和白塔寺遗址纪念馆等设施,是民族团结的象征,国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旅游胜地。

(5)天梯山石窟天梯山石窟也称大佛寺,位于凉州城南50公里处的张义镇灯山村,创建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北凉,距今约有1600年历史。天梯山山峰巍峨,陡峭峻拔,高入云霄,山有石阶,拾级而上,道路崎岖,形如悬梯,故称天梯山。山巅常年积雪,俗称“天梯积雪”,为凉州八景之一。石窟中大佛依山而坐,脚下碧波荡漾,薄云缠绕其身,构成了一幅山、水、佛、云浑然一体的壮观奇景,是凉州颇负盛名的旅游胜地。已建成的石窟文物陈列馆将一展古老文物的风采。天梯山石窟以它独特的湖光山色和古老的佛教文化艺术吸引着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和游客。

(6)沙漠公园位于凉州城东22公里处,是镶嵌在腾格里沙漠前缘的一颗“绿色明珠”,现已成为一座融大漠风光、草原风情、园林特色为一体的游览胜地。沙漠公园初建于1986年。1994年,兰州大学地理系专家对沙漠公园实地考察,制定了总体规划,引进世界各地沙生植物350多个品种,建成了融科学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沙生植物园。公园内在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先后有150多万株松、柏、槐、榆、杨、沙枣、文冠果等树种安家落户,梭梭、桦棒、沙冬青、沙木瘳、沙拐枣等500余万株沙生灌木遍布公园各处。

沙漠公园被甘肃省政府列为沙生植物自然保护区,誉为中国“沙海第一园”,又被联合国沙漠研究机构列入课题研究项目。园内有占地近4000平方米可供沙浴、沙疗、游泳的综合游泳池,还有跑马场、赛驼场、沙浴场以及大漠亭、陶心阁、鸳鸯亭、桃花亭、蒙古包等建筑和游乐设施。

(7)南城门楼又名昭武门。始建于隋代,后历经战乱,几经毁坏。原城楼为重檐歇山顶式建筑,造型古朴雄伟。据说,每当天气明朗无风时,夜上城楼,可清晰听到如细雨在瓦上淋沥的声音,故有“夜雨打瓦”之称,为凉州一景。近年来,在地方政府倡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多渠道筹资1000多万元重修了南城门楼。复原的城门楼通高39.6米,在门洞顶部平台建有三层重檐歇山顶式建筑。目前,4万多平方米的南城门楼广场已建成,成为武威又一新景点。

(8)海藏公园位于城西北2.5公里处,总面积600多亩,北邻海藏寺,南至尹夫人台,海藏河贯穿园内,自南缓缓北流,蜿蜒而下。公园建筑坐落在海藏河西侧,因与古刹海藏寺于一体而得名。寺前牌楼旁侧昔有柳树一株,相传每晨有青烟缭绕,名曰“海藏烟柳”,为凉州八景之一。

海藏公园始建于1983年12月,现分为南北两湖。南湖占地498亩,于1995年11月开始开发,修筑围墙5500米,重点对湖内部分设施进行了规划,初步建成仿古式大门和停车场,开发了小木屋度假村,但目前仍以大片林木和天然草坪等原始地貌为主。北湖占地104亩,其中人工湖面42亩。人工湖平均水深1.2米,蓄水量32000立方米。湖岸上广植林木,修建亭榭曲桥,以一条引路为界,纵贯湖心,将湖面分为东西两湖,东曰广泽,西曰消夏。引路设玉带桥两座,串东西湖为一水。桥上石刻装饰图案古朴精巧,两桥相辅相望,似一条长龙静卧湖中,桥下碧水荡漾,为公园一大景观。湖中现有岛屿6处。北湖经过20年的改造和建设,现已形成集亭台楼阁、水榭曲廊于一体的古建筑园林公园。

(9)西郊公园亦称儿童公园,位于城区西关,占地19万平方米,是集游乐休闲、餐饮娱乐、赏花观光、林木栽培、动物驯化为一体的游览胜地。公园由三部分组成。

西南角为花圃,育花卉数百种,西北部为园林,有花果树及松柏树等千余株,现为避暑休闲区;其余地方为游乐场所。公园注重文化建园,富有时代气息和文化品味,相继建成了游乐设施30多个,成为广大游客特别是青少年儿童心驰神往的乐园。公园动物园内有狮子、老虎、白唇鹿、豹子、金丝猴、狼、驼鸟、野骆驼、珍珠鸡、孔雀、熊等动物达50多种,已成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园林公园。

(10)武威城东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位于凉州城东凉古公路两侧,规划面积约7万公顷。区内有汉明古长城遗址游览区、沙漠公园、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清源王庄生态文明小康村、钱学森沙产业中心试验室、林业科技示范基地、凉州区沙产业循环农业示范园区、高沟堡古城遗址、皇台莫高基地、莫高酒城等12处主要景点。已初步建成以民俗风情观光旅游为主线,生态农业示范区、莫高生态旅游区、沙漠绿州游览区、荒漠动植物观赏区和农耕民俗饮食区组成的相对独立、彼此衔接、功能各异、设施齐全、特色鲜明的一线五区综合观光旅游区,是集生态旅游、观光农业、探险猎奇、休闲娱乐、美食品尝为一体的观光旅游佳地。

(11)濒危野生动物研究中心位于凉州城东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区的核心地带,距市区22公里,总面积18万公顷,核心建设区1万公顷,主要从事濒危珍稀动物的拯救、保护、繁育研究和东沙窝沙漠综合治理工作。1994年11月,经原林业部批准,在中心基础上设立“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集濒危动物保护、繁育、研究、观赏和沙漠生态旅游、科普教育、休闲娱乐于一体,结合园内独特鲜明的自然风光和一流的旅游服务设施,游客可以开心度假、回归自然。近年来,已建成办公楼、招待所、科技楼、望塔、动物标本展览馆等基本设施,现饲养赛加羚羊、普氏野马、野骆驼、藏野驴、蒙古野驴、金丝猴、扭角羚、白唇鹿、梅花鹿、天山马鹿、甘肃马鹿、岩羊、藏原羚、黑颈鹤、蓝马鸡等濒危珍稀动物15余种、180多头(匹、只)。并对核心建设区进行了综合治理,累计营造防风固沙林0.8万公顷,生态防护林带37.8公里,建成果园35公顷,酿酒葡萄14公顷,动物饲草基地54公顷。

(12)黄羊河生态农业观光区黄羊河农场是颇负盛名的中国葡萄名酒──莫高葡萄酒的出产地。这里是中国葡萄酒的故乡,有着2000多年栽培葡萄和酿造葡萄酒的历史。游览区有葡萄20000亩,形成上下绵延18公里的葡萄长廊。葡萄长廊旅游度假区以农业为特色,将莫高酒城、葡萄庄园、古长城、腾格里沙漠、农家小院、苹果园等六个旅游区串在一起,将游客步步带入佳境。

二、外事、侨务

凉州区的外事侨务工作自开展以来,广泛开展对外宣传,同时多方收集国际信息,传输给有关领导和部门,在引进资金、技术、人才上下功夫,利用友好人士,华人华侨,港、澳、台同胞参观互访、旅游观光等渠道多方寻求合作,为凉州区经济建设和对外开做出了积极贡献。

1994年6月,经中国国际友好城市联合会和省外事办公室的牵线搭桥,日本国秋田县鹿角市政府表达了武威市缔结友好城市关系的意向。1998年11月,双方对派遣研修生、缔结友好城市关系、开展文化及产业交流等事宜进行了座谈。2000年3月25日,经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批准,武威市与鹿角市正式缔结友好城市关系。同年11月,鹿角市市长佐藤洋辅率团访问武威市,双方签署了《武威市与鹿角市关于缔结友好城市协议书》和《友好交流事业协议书》。

1999年11月,双方进行了小学生书画作品交流,武威市选出40幅小学生书画作品寄往鹿角市展出,同时收到鹿角市寄来的40幅小学生书画作品;2001年4月,参加了在安徽合肥举行的中国国际友好城市联合会第三届理事会,全国友协会向凉州区颁发“新千年国际友好城市”

证书。2002年6月,日本国秋田县鹿角市经济贸易团对凉州区进行访问,采购价值3万多元的皇台酒、啤酒、茶叶、麻纱、衬衫等商品。2002年8月,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凉州区和鹿角市联合组队参加了在北京奥林中心举办“中日友好交流城市中学乒乓球友谊比赛大会”。期间,参加了昌平县八达岭长城植树造林活动,在长城脚下种下了象征中日友谊的长青树,进一步加强两国人民的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