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武威通志-古浪卷
20817000000017

第17章 工业

一、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由建设科兼管工业。1951年5月成立工商科,管理工商企业。1958年7月,工商科和交通科合并,成立县工业交通局。1982年9月,工业交通局与手工业管理局合并,成立经济委员会。1983年11月,经济委员会和计划委员会合并,成立县经济计划委员会。1984年,手工业管理局从经济计划委员会分出,管理手工业企业。1987年3月,县计划委员会分出,由经济委员会管理国营、集体工业企业。1988年2月,手工业管理局改为二轻工业局。1997年12月,成立县经济贸易局主管工业经济。

二、历史上的工业

明、清两代,古浪在县城及土门、大靖等集镇就有手工业作坊和一些以技艺维持生活的手艺人,其种类有铁、木制农具加工、毛纺织、皮革加工、酿造等,生产设备简陋,多以户为单位或兼收学徒,一般的手工业作坊收入,仅能维持一家五六口人生活。民国元年(1912)年至30年(1941),古浪处于马氏军阀统治之下,经济萧条,民不聊生,再加民国16年(1927)大地震,17年(1928)大旱,致使许多手工业者破产、外逃或转事农业牧业生产,手工业日趋哀落。民国30年(1941)后,手工业又开始回升,设备有了改善,规模逐渐扩大,织袜机、缝纫机开始使用,大大提高了工效。油坊、烧坊(酒厂)又重新兴起,有的作坊二三十人同时劳作,有的人手不够,还雇佣帮工或带领学徒,如土门王氏铁匠铺,就有20多人作工,仅镰刀一项,年产数千张。据1949年统计,全县共有个体手工业作坊、铺店和煤矿191个,其中煤炭开采业50家,建材业15家,食品加工业50家,金属加工业5家,木器制造、酿造业30家,皮革、纺织、制毡、缝纫等行业41家。这些行业大多集中在县城、土门、大靖、黄羊川等集镇,也有散布于乡村的。

1950年,人民政府对手工业者的生产进行了扶持。全县有个体手工业208个,主要行业有煤炭开采、石灰、砖瓦烧制、铁工锻造、运输车辆制作、木制农具加工、家具制造等。年生产镰刀4000张,加工铁锨、犁铧及其它铸件13.6吨,制造大小车辆302辆,家具2500件,年产值300万元。古山墩煤矿年开采量也增至3310吨,产值4万元。之后,个体手工业者有了长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