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培根论人生事业(大师的人生忠告丛书)
20838900000013

第13章 励志理想篇(1)

学问的好处

读书是为了娱乐、装饰和增长才能。其娱乐方面的主要用途在于独处和隐退之时;其装饰方面的主要用途在于言谈之中;其增长才能方面的主要用途在于对事务的判断和处理。因为虽然有实践经验的人能完成特定的工作,而且也许还能对个别的事情一一作出判断,但是宏观的建议,以及对事务的筹划和安排,绝大多数都是出自有学问的人。把时间过多地花费在学问上,是怠惰;把学问过多地用作装饰,是虚伪;完全按学问的规则来判断,则是书呆子的嗜好。学问能使天性完美,而经验又能使学问完善。因为天生的才能犹如野生植物,需要用学问加以修剪;而学问本身若不受经验的限制,则它们所作的指导就太泛泛了。狡诈的人蔑视学问,愚笨的人羡慕学问,聪明的人运用学问;因为学问并不传授它们自已的用法;这种运用之道是学问之外,并超乎学问之上的一种才智,只有通过观察才能获得。读书不是为了闲谈和演说,而是为了权衡和思考。有些书可供品尝,有些书可以吞食,还有少数的书则应当咀嚼消化。那就是说,有些书只要读其中的一部分就行了;有些书虽然可以全读,但不必过细;还有少数的书则应当通读,精读,勤读。有些书还可以请人代读,由别人替我作出摘录,但那只限于一些不太重要的议论,以及那种比较平庸的书籍;否则,经过删节的书就会像普通的蒸馏水一样乏味。读书能使人充实;谈话能使人机敏;写作能使人精确。所以,如果一个人很少写东西,那么他就必须有很好的记忆力;如果他很少与人谈话。那么他必须有很灵活的头脑;如果他很少看书,那么他必须非常狡猾才可以不懂装懂。历史能使人聪慧;诗歌能使人灵秀;数学能使人精密;自然科学能使人深沉;伦理学能使人庄重;逻辑和修辞学能使人善辩。“学问能陶冶人的性格。”不仅如此,凡精神上的各种障碍无不可由适当的学问加以消除,有如身体上的各种疾病无不可由相宜的运动予以矫治。滚球有益于睾肾,射箭有益于胸肺,慢步有益于肠胃,骑马有益于头脑,等等。所以,如果一个人精力不集中,那就可以叫他研究数学,因为在演算的过程中精力稍不集中就会出错,还得从头算起。如果一个人不善于辨别差异,那就可以叫他研读哲学家的著作,因为他们都是些条分缕析、细致入微的人。如果一个人不善于调查问题,不善于用一件事情证明和阐释另一件事情,那就可以叫他研究律师的案卷。所以,各种心智上的缺陷都有一种专门的补救办法。

评析

爱好和兴趣是相识他人,增加才干很好的媒介,如何做学问,怎样利用学问,作者给我们阐明很清楚,我们只想知学问对于现代有什么好处。

人们的交际,首先是利用语言,一个谈吐自如学识渊博的人很容易受到别人的尊重,如果在集会中,一言不发,一味害羞,不敢启齿,不仅给人一种软弱无能的印象,还会在众人面前降低你的威信;做事的能力上的大小,也是人们衡量一个人才能的高低,没有学问是赶不上时代的需要,最终会被淘汰。

做学问也应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而定,千万不要随大流人云亦云。因为这样不但没有好处,也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费力不讨好。

读书,做学问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没有毅力,没有恒心就永远学不到真的知识;只有花气力,下苦功才能有所进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最后要在别人的成绩中找出自己的差距,从别人的进步中找出自己努力的方向,当他人做出一件很杰出的事情时,自己要扪心自问在处理这件事上你应该怎样做,这样就能从中吸取教训和经验,生活就是一所无校门的大学,也能够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学问的大小在于自身的努力,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知识者犹广储药物也,知所用为贵,学问就是要象储药一样,越多越好,到时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人生游戏

一种坏习惯有时潜伏起来,待到受了诱惑时,才立刻重新出现。

人们如欲征服自己的天性,应避免太艰巨或太容易的工作。

人的天性,最易在独处时显露出来;因为人于独处时不会矫揉造作。

人的天性常是隐藏的,虽然有时也能被克服,然而能够完全改变的却很少。

有的人的职业适合于自己的天性,这样的人定然很快乐。

来自外界的压力,反而会增强天性的反抗力;教育与道德的力量,也许能略微约束它,只有习惯才可以把它完全制服或改变。

当脱离了习惯的旧套,处于另一种新事体或新环境中,人的真性更将暴露无遗。

在练习时用了一番苦功夫,将来应用之时,便会发生完美的效果。

人的天性如植物,可能长为香草,也可能长臭草;臭草,要及早的把它铲除;香草,要好好的灌溉培养!

人在发怒时也会现出天性来,因为这时候他忘掉了规则。

得名声之第一法,为过善良之生活;其第二法,为施善良之行为。

确实的,美德像珍贵的香料,被焚烧或磨碎便最芬芳,因为顺境中最容易显出恶习,而逆境最容易发现美德。

那些不能为别人的好处而付出他部分的安逸,心血,财富的人,是一个可怜而冰冷的吝啬鬼。

诚挚就是胸怀坦荡,人很少能有这种德性;而我们日常所见者,只是一种用来赢得他人信任的膺品。

一般人都是依据爱好去想,依据学识及吸收了的成见去说,但通常都依据习俗去做。隐蔽习性是一种障碍和懦弱的行为。

一个人爱向人谈论自己所知道的事情,往往也会把自己所不知道的事情拿来跟人谈论。

一个人能不轻易地吐露出自己的心事,人们对他的态度和行为,就会更加的敬重。

评析

做每件事都有一种游戏规则,违反了这种规则就会产生负作用。人生也是一样也需要一种规则,那就是维持人的天性,善良的本性。就如作者所说人的天性如植物,可能长为香草,也可能成为臭草。换言之,就是人的一生应该从小就养成好的习惯,幼时的教育、培养非常重要,正正派派的做人诀窍:不能违反游戏规则。

一般来说人都是有理智的,要做到淡泊名利、公而忘私,爱惜名声、不枉不曲是很难的,因此要承受外界压力首先要承受来自内心压力,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勤勉自己,不骄不躁,保持着正常的心态。牢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困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战胜自我

神秘是由秘密产生的,如果在肉体上或精神上,赤裸裸的暴露出来,实在是太不美观的。

一个人面部的表情和他的言语不可自相矛盾;因为面部的表情比言语还要明显,还要使人相信。

守秘的习惯是聪明而又道德的。

宗教上的忏悔,并不为着世俗的利益,而是把隐密吐露出来之后,心里就痛快许多。

如果一个人面目上的神情泄露出心事来,可说是最大的弱点。

隐藏只是懦弱的聪明,因为知道何时应说实话就不迟疑地说出来,是要有敏锐的机智和坚毅的心;因此最会隐藏的人,便是较为懦弱的一种聪明人。

世间最能干的人,他们处世都有一种光明磊落的精神,且有遇事甚有把握的一种佳名美声。但他们又像经人训练的马匹,何时得停脚,何时须转弯,都十分的清楚;而在他们觉得需要隐密起来。

假如隐密有三大益处:第一能打倒反对的势力,令人感到惊异;因为一个人把自己意图公开了,等于是在警告敌人。第二能给人以适当的掩盖机会;因为如果一个人表明了自己的意图,就得做到底,不然是会失败的。第三是比较易于发现对方的秘密;因为一个坦白的人,一般人虽不公开反对他,内心总是对他不表赞成的。

虚荣的人为智者所轻蔑,愚者所佩服,阿谀者所崇拜,而为自己的虚荣所奴役。祸患多数蕴藏在隐蔽的地方,而发生在人们疏忽的时候。

先顾己而后非难人。

报复是一种野蛮的制裁,人性中愈有这种倾向,法律愈该铲除它。

一种侵害行为,不过是犯法而已,而对于这侵害行为的报复,则根本侵夺了法律的权威与尊严;从另一方面说,假如一个人实施报复手段,他便和他的敌人同样坏。

一个人受到别人侵害,本来可以慢慢淡忘的;但如果他心头念念不忘,就会使内心的创伤永远难以痊愈。

蜜蜂在螫人时,连生命都投进去;人绝不可像蜜蜂那样,一时不能忍耐,人家被你伤害,自己却也被毁灭。

愤怒在程度上和时间上,我们应加以规范和限制,一者不可发怒过甚,再者不可发怒太久。

你的怒气须带一种轻蔑的意味,不宜带有半点的恐怖,如此你便显得很高超,而非柔弱怯懦。

一个人失去了耐心,他的灵魂也就难以保全。

要在愤怒消失后,心平气和地好好想一想,愤怒所生的恶果和对人生不良的影响,此外再没有其他的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