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行书:千古行书精品
21116800000005

第5章 王羲之兰溪挥毫作序

兰亭序

《兰亭序》是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在会稽时所撰写的,共计324字,凡是重复的字都各不相同,尤其以其中21个“之”字,各具风韵,皆无雷同。其文书法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为天下第一行书。

唐太宗李世民十分珍爱《兰亭序》,并命令重臣赵模、冯承素、虞世南与褚遂良4人临摹数个乱真副本,赏赐给最喜爱的大臣。

后来《兰亭序》被李世民当做稀世珍品而最终殉葬。后世对《兰亭序》原作崇敬不已,被冠以我国书法第一帖的美名,实在无可争议,其文也成为千古盛传的名篇佳作。

在春秋时期,浙江绍兴的会稽山下有一条小溪,当时的越王勾践,为了麻痹吴王夫差相信他不再企图复国,屈身在这条小溪旁,开垦滩地种植兰花。勾践的兰花种得很不错,兰花一开使得小溪两边花香远飘,人们于是就叫这条小河为兰溪。后来,有人在兰溪边修了一座亭子,并取名叫“兰亭”。在魏晋的时候,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三,按照当时的习俗,人们都要到水边嬉游,并且雅致地称其为“上巳修禊”。“禊”是一种祭礼,意思是浴,三月初三为上巳日,也称“禊日”。

这一天,人们要聚集水边举行祭祀仪式,用水洗涤污垢灾晦,以求祛除不祥。这个风俗起自汉代,到了晋朝以后逐渐演变成了文人墨客踏青游春、饮酒赋诗的游戏了。

353年农历的三月初三,在会稽当太守的著名书法家王羲之邀请了朝廷官员谢安、谢万、孙绰等人及亲友41人,来到了会稽的兰亭。

王羲之一行在兰溪岸边,尽情地享受着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自然风光,大家放眼远望,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大自然是何等的美丽啊!

王羲之一行人乘着雅兴,聚集在兰亭下的兰溪旁,目睹秀水青山,耳闻鸟语轻风,心情是那么怡然舒适。他们围坐在弯弯曲曲的兰溪之畔,将盛有酒的觞置于水中,任其顺水漂流,酒杯漂到谁的面前,谁便要饮酒作诗,作不出诗者罚酒。

这简直是一幅绝佳的图景,一群风流倜傥的文人雅士,列坐茂林修竹掩映的兰溪之侧,流觞饮酒好不快乐!因为这样特别的形式,这样的活动也被大家赋予了一个美丽的名字,那就是叫“曲水流觞”。

酒杯被放入流水之中,第一个在名士恒伟的面前停下了。恒伟看着面前的酒杯,哈哈一笑,开口吟道:

愿与达人游,解结遨濠梁。狂吟任所适,浪流无何乡。

恒伟吟完之后,顺手将酒杯向前一推,酒杯向不远处的名士曹茂之漂去。曹茂之看到酒杯向自己漂来,抬头看看身边的朋友,轻轻抖了抖衣袖吟道:

时来谁不怀,寄散山林间。尚想方外宾,迢迢有余闲。

曹茂之吟完之后,笑着向周围人问道:“可过否?”“可过,可过。”在大家的一片称赞声中,曹茂之将酒杯向水流中央推去。酒杯在水流的推动下,晃晃悠悠漂动着,来到了华茂与曹华两位名士之间。华茂轻轻抖动手中短剑,将酒杯引到自己面前,对着曹华歉意地说道:“曹兄,小弟先来了。”随即吟道:

林荣其郁,浪激其隈。泛泛轻觞,载欣载怀。

说完之后,华茂轻轻将短剑收回,酒杯顺着水流漂到曹华面前,华茂看向曹华,催促道:“曹兄,酒尚温。”曹华哈哈大笑,开口道:“华兄,恐怕要让你失望了,听我的!”也开口吟道:

主人虽无怀,应物贵有尚。宣尼遨沂津,萧然心神王。数子各言志,曾生发清唱。今我欣斯游,愠情亦暂畅。

曹华与华茂两人不远处,坐着另外一位才子,名叫孙绰。孙绰不甘落后,对两人说道:“且将觞交予小弟。”酒杯在流水中被曹华轻轻一拨,飘飘荡荡地来到孙绰面前。孙绰不等酒杯临近,笑眯眯地看着王献之,口中吟道:

流风拂枉渚,停云荫九皋。莺语吟修竹,游鳞戏澜涛。携笔落云藻,微言剖纤毫。时珍岂不甘,忘味在闻韶。

转瞬之间,酒杯划过孙绰面前,向王献之而去。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此时年仅10岁,他看着忽忽悠悠飘过来的酒杯,心情变得慌乱起来,绞尽脑汁也无法作出诗来。王献之在众人笑声中抬头看着父亲,他发现父亲王羲之脸上也带着微笑与其他人完全一样。

王献之红着脸在众人的笑声中,被满满的罚酒三大杯。王献之喝完之后,游戏重新开始。由王献之重新开局,酒杯再一次进入流水之中,缓缓向下游流去。

王彬之、王丰之、王涣之、王徽之、王凝之、王肃之、王玄之、王蕴之等王家子弟纷纷献诗助兴,引得众人一阵羡慕,赞叹“琅琊王家”真是人才辈出。

酒杯终于漂出了王家子弟的范围,来到了名士魏滂的面前。魏滂看着酒杯刚刚漂过的地方,伸手将身边的酒杯端起,满饮一杯后抬头仰天吟道:

三春陶和气,万物齐一欢。明后欣时丰,驾言映清澜。亹亹德音畅,萧萧遗世难。望岩愧脱屣,临川谢揭竿。

酒杯尚未离开,魏滂身边的郗昙也满饮一杯,开口吟道:

温风起东谷,和气振柔条。端坐兴远想,薄言游近郊。

此时,一位温文儒雅的男子手指两个犯规的同伴,口中嬉笑道:“汝二人,犯规。罚汝等今日不可饮酒。”在众人哈哈大笑中,酒杯流到此人面前。郗昙看向此人,说道:“谢安石可是有绝句。请讲便罢,何必打趣我等二人。”

谢安石就是东晋宰相谢安。谢安听到郗昙的话后开口吟道:

相与欣佳节,率尔同褰裳。

薄云罗阳景,微风翼轻航。醇醑陶丹府,兀若游羲唐。万殊混一理,安复觉彭殇。

接着,谢万、谢绎、徐丰之、虞说、庾友、庾蕴、袁峤之等名士也纷纷吟诗了,最后,大家把目光同时聚集在王羲之的身上,纷纷说道:“逸少,今日诗赋尚缺一序,不如由你来做,如何?”

王羲之端起身边酒杯,满饮3杯而后站起身来,他在溪水旁边感受着河面上微风的吹拂,感觉到心中一阵激动,于是铺好纸张,挥毫泼墨,提笔疾书,作了一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