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解放太原
21126300000011

第11章 太原战役第一阶段(7)

“追击炮手会用山炮,全体人员都会用卡宾枪,还有两名同志会用火焰喷射器。”王栓栓回答。

“好!”团长说,“你们登城后,还得准备在自己武器被毁、弹药用完的情况下,夺过敌人的武器,打击敌人。”

团长走到五班长尹焕民跟前说:“爆破大王,这次你是不是到了爆破组?”

尹焕民答道:“是的。”

“你们每人带那些炸药,够用吗?”团长又问。

“我们研究过,基本够了。怕万一不够,我们又悄悄地捆了10个小一点的炸药包。每个3斤或4斤,带在身上。也不觉重,跑起来还满快的。不过,这是秘密,今天公开了。”

尹焕民红着脸,腼腆地回答。

人们都笑开了。团长也边笑边说道:“以不妨碍运动为准。炸敌人碉堡的时候,接近敌人是件困难的事,你们有什么打算?”

尹焕民回答说:“我们接近碉堡的方法有跃进、滚进和匍匐前进。还和火力组的同志们练习了不少次,想出三点办法。一个是在他们压制、封锁敌人火力时,我们快速接近碉堡;一个是他们吸引敌人火力,我们向碉堡侧后迂回接近;

再有,就是先用迫击炮在碉堡旁砸上一两发炮弹,我们趁腾起的烟雾遮住敌人视线时,冲上去炸掉它。根据敌人碉堡四周是壕沟的情况,还研究出个办法,就是把炸药包捆绑在一根长木杆上,伸到碉堡边爆破。”

团长听完,转脸对一连长苏平安说:“看来,你们的准备工作是动了脑筋的,到时候就看你这指挥了。”

“团长!”一营长在一旁说:“他们已经演练了7次。

谁先谁后,什么时间,完成到什么程度,都组织得很严密,计算得很精确。”

教导员补充了一句:“他们还把二连和三连的长处也吸收过来了。”

徐团长指着营长和教导员说:“你们俩呀!不只在为一连争尖刀连,也在为你们营争突击营。是不是?”

全场的人都笑了。参谋长看了看表,说:

“进行下一项,一连进行实战演练。”

演练开始了。只见一连长苏平安左手挥动着小红旗,右手提着手枪,果断地下着一个又一个命令。各组象一支支离弦的箭,向前猛冲。战士们如同小老虎一样,扑向阵地。演练场上,枪声、爆炸声、喊杀声响成一片,鲜艳的红旗冲破弥漫的硝烟,向前飞跃。在一旁观战的人觉得眼睛都不够用了,附近村庄来的老乡更不时地鼓掌叫好。

35分钟后,参谋长高声宣布:

“在一连攻击的方向上,共设置大碉堡5个,地堡18个,暗堡3个,壕沟和铁丝网各两道,城墙火力点16处,城上炮阵地4个,碉堡3个。从冲击出发地、到城脚共50米。一连在29分40秒内,全部拔除了障碍,把红旗插上了城头,巩固地占领了突破口。”

演练场上,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参谋长接着说:

“另外,我们布置了意外情况8起:梯子被打断,登城人员武器受损,六○炮弹打光,突击组长负重伤,城内敌人火力反击,敌人连续施放毒气,敌人从暗道向我侧后反击,与后续部队中断联络等,他们也都处理得较好。”

在热烈紧张的气氛中,五连和七连也进行了实际演练。

经过评比,最后确定一营为突击营,一连为尖刀连。

消息传到一营,全营指战员心里乐得开了花。营长高声大嗓地对大伙说:

“同志们!尖刀连和突击营的任务,交给我们了。这是登城大旗。”

教导员把红旗用劲一抖,“忽啦”一声,红旗在空中展开了。

立刻响起了一片热烈的鼓掌和欢呼,战士们兴奋得又蹦又跳。

教导员严肃地说:

“同志们!这是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红旗,是对我们的极大信任和鼓励。我们—定不辜负党和人民的希望和委托,不怕流血牺牲,前赴后继,英勇杀敌,把胜利的旗帜最先插上太原城头,为解放太原人民立战功!”

战士们挥动着铁拳,激昂的口号直冲云霄:

“决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

“坚决把胜利的旗帜插上太原城!”

“为解放太原多立战功!”

根据党中央和军委的指示精神,****中央华北局、华北人民政府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向全区人民发出了支援太原前线我军作战的号召。翻了身的华北人民,听到这一号令,人人积极响应,个个踊跃争先,一幅支援解放太原的人民战争的壮丽画卷,展现在华北的大地上。

支援前线

“为了太原早日解放,要啥我们给啥!”

工、农、商、学,各行各业,都在为解放太原贡献自己的力量。武装的民兵集中了。运输队、担架队,组织起来了。

战伤医护队、文艺宣传队也成立了。准备直接参战的十多万民工,已处于待命状态。为战役服务的上百万群众,忙着筹措粮草,准备器材,赶制被服,碾米磨面,修桥筑路……

为了更好地完成繁重庞杂的后勤任务,支援解放太原作战,太原总前委决定成立太原战役联合后勤指挥部,统一组织指挥这次战役的后勤保障工作。由太行区行署主任裴丽生担任主任,晋中区行署主任牛荫冠担任政委。下设有关办事机构。

太原战役联合后勤指挥部成立以后,立即以高度的组织才能,把浩繁的后勤保障任务,完成得井井有条。他们认真贯彻总前委的指示,动员参战民工,筹集、运送粮秣燃料,调运弹药及各种作战所需要的器材,组织构筑窑洞,修补道路,设立仓库、粮站、副食站、柴草站、转运站、军械站、弹药库、被装库、兵站、医院等,件件做得卓有成效。

当时,面临的环境和条件是:人民贫困,路途遥远,交通不便,运输工具缺乏,参战单位众多……这给后勤保障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把如此庞杂艰巨的工作,组织得有条不紊,源源不绝地保证了前线的供应,可以想象,后勤战线的无名英雄们,为此付出了多么辛勤的劳动,倾注了多少心血和汗水啊!

在晋中地区,几乎是全体出动。男女老幼都在为解放太原服务。这里,不分白天黑夜,不管雨雪阴晴,家家户户在做军鞋、缝军衣,为部队碾米磨面,制做干粮。无数民工在修旧路、开新路,架桥梁,运送粮草、弹药和攻坚器材。不少人家在修整房屋、窑洞,准备给路过的部队居住。桥梁、涵洞、山隘、仓库等交通要道和重要目标,都有民兵警戒和巡逻。工会、妇联会、学生会、儿童团,都在为支援前线作战而奔忙。打算盖新房的,拿出了木料;准备结婚的,献出了粮油和肥猪;有的卸下了门板,腾出了麻袋,送给解放军做攻城器械。运送作战物资的车辆和牲畜忙不过来,就人扛肩挑。壮劳力上前线了,后方就组织代耕,由老人、妇女和娃娃们担负着春播生产的任务。

在通往太原的南、北同蒲和正太三条铁路上,机车和车皮全部启动了。铁路员工顶风冒雪,昼夜抢修车站、铁路,桥梁和涵洞,运送着大批军用物资。在铁路沿线的每个转运站,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民工,在突击装卸车辆……

在太行区、太岳区,在晋绥区、察哈尔区,在冀中区、冀南区以及陕甘宁边区,十几万民工,告别了父母、妻子和儿女,离开家乡,组成支前民工连队,餐风饮露,星夜兼程,行进在通往太原的崎岖山路上。更多的民工,组成了运输队,赶着大车,牵着毛驴,冒着雨雪风尘,为部队运送粮食、弹药、草料、被装,油盐、菜蔬和各种物资器材。一支支由石家庄工人组成的军械器材维修队,由临汾医护人员组成的战伤医护队,由晋中榆次学生组成的支前服务队,由长治、壶关、襄垣专业和业余文艺团体组成的文艺宣传队,也都身背行囊,千里跋涉,奔赴太原前线。

在通往太原的大道和小路上,一队接着一队的人流,向前涌去。人们的欢笑声,车把式的吆喝声,骡马的嘶鸣声,汽车的喇叭声,火车的铿锵声,组成了一曲雄壮激越的交响乐,在原野和山水之间回荡。人们忘记了饥饿和疲劳,忘记了沉重的行装,都在争先恐后地往前赶路,脚下就象踩上了风火轮。

这是愤怒的激流,这是炽烈的火焰。它要冲刷掉旧世界的污泥浊水,它要熔炼出新中国的灿烂明天。让我们从这激流和火焰中,选几滴水珠和火花,看看我们的人民群众是怎样在为解放太原贡献力量的吧!

冀南的武成县张庄,有个民工叫孙生堂。他家祖孙三代给地主当牛做马,到头来还是房无一间,地无一垄。自打解放,他家分了房子,分了地,过上了好日子。这年春节,孙生堂娶上了媳妇。全家人高兴得不得了。生堂的爷爷和父亲常对他说,好日子是共产党、毛主席给的。要不是解放军打天下,哪有穷苦人的活路!咱可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孙生堂的思想也很进步。不论是参加民兵,还是为烈军属代耕;

也不论是支前作战,还是征用粮草,他样样走在前边。这天,他听村干部说打太原要抽调民工,晚上和媳妇商量好,第二天,来到村头大庙,对村长说:

担架队抢运伤员“打太原民工,算我一个。”

没等村长开口,一个后生就说道:“别人可以,只有你去不得!”

“为啥?”

“这还用问?”后生说:“就是你爷、你爹都赞成,那刚过门的新媳妇也不会同意!”

还没等大伙笑出声来,一个清脆的声音接过了话茬:

“我同意,我俩已经商量好了!”

大伙一看,说话的正是生堂的媳妇秀芳。

秀芳接着又说:

“要是需要妇女上前线,我也要报名哩!”

“好!”村长站起来,高兴地说:“生堂是好样的,秀芳也是好样的。他俩是一对模范夫妻,大家要向他俩学习!”

人群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