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顾全大局
21126900000016

第16章 有一颗包容的心(1)

以德报怨,何须与小人计较

宽恕,能化干戈为玉帛。学会以德报怨,不与小人计较,有益于单位团结合作的大局。

许多人在遭遇打击后,觉得只有以牙还牙、以毒攻毒,才能一泄心头之恨。然而,看看冲突中留下的伤痕,想想冲突后对集体、对自己、对他人的伤害,一时的痛快又有何益呢?更何况,人们不可能场场必胜。背负着自尊的伤害,在内心积聚愤怒和复仇之火时,烧焦的是我们自己的身心,失去的是自己生活的快乐。

恨只能产生更多的恨。一方面,在憎恨别人时,我们心里总是希望那人遭到不幸,而惩罚却又往往不能如己所愿,于是失望又会使我们失去了往日的轻松和欢快;另一方面,在憎恨别人时,我们会只看到他人的短处,而在言语上贬低他、在行动上敌视他,结果使人际关系越来越僵。而且今天怨恨这个、明天怨恨那个,朋友会越来越少,职场气氛也会越来越恶劣。

既然“怨恨”于事无补,我们为何还要固执地坚持呢?如果以德报怨,消除误会,化解矛盾,我们就能使自己始终处在良好的人际关系中,心情舒畅地工作和生活。虽然我们宽恕的是别人,受益的却是自己。

以德报怨是一种高贵的品格,体现了一种博大的胸怀。唐朝大将郭子仪,不仅以其平定安史之乱的事迹赢得了人们尊敬,更因其心胸坦荡无私、以德报怨而深受人们赞赏。

在“安史之乱”前,郭子仪与李广弼同在朔方节度使手下共事,二人一向不和,虽同坐一条板凳开会,但从不交谈。李广弼曾对人说:“让我与郭子仪位列一起,我真感到耻辱,他不过是个有名无实的家伙罢了。”郭子仪听罢,也就一笑了之,并未深究。不久,安史之乱爆发,朔方节度使调回京城,位置也就空了出来,郭子仪和李广弼都是最有可能升任这个位置的。

不久,任命下来,郭子仪被任命为朔方节度使,李广弼在其手下听候差遣。李广弼左思右想,深为恐惧,心想自己肯定会受到迫害。为了保全家人,一天,他跪拜于郭子仪面前说:“郭将军您大德大量,我一向是个粗人,多有得罪,死不足惜,愿将军能放过我那可怜的一家老小。”郭子仪大惊,忙亲自扶李广弼起来,拉着他的手说:“李将军,你多虑了,把我郭某看成什么人了。如今国家处于危难之中,你我兄弟应携起手来以大局为重,精忠报国,共击叛贼,我哪能做出使亲者痛、仇者快的蠢事呢?”从此,二人和好,合力共击安史叛军。

756年,李广弼指挥的大军被叛将史思明围困于嘉山,危在旦夕,而当时唯一能救他们的是远在几百里外的郭子仪大军。李广弼心想,我命休矣,路途遥远,危险重重,郭子仪怎能舍身来救以前的仇敌呢。就在千钧一发之际,郭子仪亲率大军,星夜兼程,飞驰来救。李广弼被郭子仪一心为公、以德报怨的胸怀所深深打动,从此紧随郭子仪转战南北,成为郭子仪最得力的左膀右臂,为平定“安史之乱”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郭子仪正是以其博大的胸怀,以德报怨,赢得了世人的赞叹和支持。正是这种品德使一大批杰出的将才紧密团结在郭子仪周围,为平定安史之乱作出了杰出贡献。

生活太复杂了,每个人所受的不同遭遇都会让我们有不同的选择。有的时候对伤害自己的人,像郭子仪那样以德报怨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只要我们以博大真诚的心去做,说不准也会因此有意外的收获。

卡尔是一位卖砖的商人,由于对手的竞争而使他陷入了困境。对方在他的经销区域散布谣言:卡尔的公司不可靠,他的砖不好,生意也面临即将停业的境地。卡尔并不认为对手会严重损害自己的生意,但这件麻烦事使他心中无名火起,真想“用一块砖头敲碎那人肥胖的脑袋”。

一个星期天早晨,卡尔听一位哲人演讲,主题是要施恩给那些故意跟你为难的人。卡尔把每一个字都记了下来。

当天下午,当卡尔在安排下周的日程表时,发现住在弗吉尼亚州的一位顾客因新建办公大楼需要一批砖,可是他所指定的砖却不是卡尔公司所能生产的那种型号,却与卡尔竞争对手出售的产品很相似,而此时那位竞争者完全不知道有这笔生意的机会。

这使卡尔感到为难。那位竞争对手刚刚在星期五搅了他一份25万块砖的订单,他但愿对手永远也得不到这笔生意。但哲人的忠告又一直盘踞在他的心田。最后,也许是因为很想证实哲人的话是对是错,卡尔拿起电话拨到竞争者的家里。卡尔很有礼貌地直接告诉了那人有关弗吉尼亚州的那笔生意。当时,那位对手难堪得说不出一句话来,随后对卡尔的帮助深表感激。卡尔又答应打电话给那位住在弗吉尼亚州的承包商,并且推荐由对手来承揽这笔订单。

后来,卡尔非常惊讶地发现,对手不但停止散布有关他的谎言,甚至还把他无法处理的一些生意转给卡尔做。他们成了很好的合作伙伴。

以德报怨、化敌为友是避免别人伤害自己所能采用的上策。这样做的时候,既维护了整体的和谐,又很容易把对手变成朋友。上述郭子仪和卡尔的例子,都是明证。

以德报怨并不是不辨是非,它是一种凡事以大局为重的品质。这种品质,虽润物无声,却能对他人的心灵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能溶化千年冰雪,暖透心房,赢得他人的尊敬与信任,也为自己创造出一条成功的高速之路,载着我们顺利驶向成功的彼岸。

接受工作的全部,而非仅仅是益处和快乐

一个胸怀全局的人,总是会坦然地接受工作的全部,除了益处和快乐,还有艰辛、劳累、枯燥……

小刘是一家汽车修理厂的修理工,从进厂的第一天起,他就开始喋喋不休地抱怨,什么“修理这活太脏了,瞧瞧我身上弄的”,什么“真累呀,我简直讨厌死这份工作了”……每天小刘都是在抱怨和不满的情绪中度过。他认为自己在受煎熬,在像奴隶一样卖苦力。因此,每时每刻都窃视着师傅的眼神与行动,稍有空隙,他便偷懒耍滑,应付手中的工作。

转眼几年过去了,当时与小刘一同进厂的3个工友,各自凭着精湛的手艺,或另谋高就,或被公司送进大学进修,独有小刘,仍旧在抱怨声中做他讨厌的修理工。

工作中,像小刘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他们干活的时候敷衍行事,得过且过,从来不愿多做一点哪怕是举手之劳的事,更没有去为公司的整体利益考虑过,但在玩乐时却是兴致高昂,得意的时候春风满面,领工资的时候争先恐后。他们似乎不懂得工作应付出努力,总想避开工作中棘手麻烦的事,希望轻轻松松地拿到自己的工资,享受工作的益处和快乐。

诚然,工作可以给我们带来金钱,可以让我们拥有一种在别处得不到的成就感。但有一点不应该忘记,丰厚的物质报酬和巨大的成就感是与付出辛劳的多少、战胜困难的大小成正比的。

不可否认,人都有趋利避害、拈轻怕重的本能。若接到搬钢琴的任务,多数人会自告奋勇地去拿轻巧的琴凳。但我们是在工作,不是在玩乐!既然你选择了这个职业,选择了这个岗位,就必须接受它的全部,而不是只享受它带给你的益处和快乐。就算是屈辱和责骂,那也是这个工作很难避开的一部分。如果说一个清洁工人不能忍受垃圾的气味,他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清洁工吗?如果说一个推销员不能忍受客户的冷言冷语和脸色,他怎能创下优秀的销售业绩呢?

每一种工作都有它的辛劳之处。体力劳动者,会因为工作环境不佳而感到劳累;在窗明几净的办公室里工作的中层管理者,会因为忙于协调各种矛盾而身心疲惫;居于高位的领导者,背负着公司内部管理和企业整体运营的压力。你无法想象一个总经理说:“我只想签几个字就领高工资,至于公司的年度利润指标,这需要承担太多的压力,我受不了。”

只想享受工作的益处和快乐的人,是一种不负责任的人,是一种毫无全局意识的人。他们在喋喋不休的抱怨中,在不情不愿的应付中完成工作,必然享受不到工作的快乐,更无法得到升职加薪的快乐。

那些在求职时念念不忘高位、高薪,却不能接受工作所带来的辛劳、枯燥的人;那些在工作中推三阻四,寻找借口为自己开脱的人;那些不能不辞辛劳满足顾客要求,不想尽力超出客户预期提供服务的人;那些失去激情,任务完成得十分糟糕,总有一堆理由抛给上司的人;那些总是避重就轻,对自己的工作环境、工作任务这不满意那不满意的人,都需要一声棒喝:记住,这是你的工作!

“记住,这是你的工作!”我认为,应该把这句话告诉给每一位员工。不要忘记工作赋予你的荣誉,不要忘记你的责任,更不要忘记你的使命。坦然地接受工作的一切,除了益处和快乐,还有艰辛和忍耐。

一争两丑,一让两有

共事合作是缘分,互谅互让带来的结果肯定比互争互斗甘美得多,而且也更有益于单位的大局。

现代职场,竞争不可避免,有竞争才有进步。但是,竞争不是你死我活的斗争,要讲方式方法,更要顾全大局。只有在竞争中宽宏大量,讲团结、讲合作,才能营造一份良好的人际关系,赢得共同的发展和进步。

下面这个故事也许会让我们悟出点什么。

在一个炎热的中午,有两位朋友,艰难地走在沙漠中,他们已两天两夜没有吃到一粒米,喝到一滴水了,可他们还是坚强地相互鼓励、搀扶着向前走。就这样,他们坚持到了黄昏,躺下来,在滚烫的沙子上想休息一会儿再走。

这时,似乎从遥远的天际传来上帝的声音,说:“前面不远处,有一棵果树,上面结有一大一小两个果子。如果谁能摘到那个大的果子,谁就能活着走出沙漠。”他们高兴起来,坚持让对方要大的果子,他们争论了很久,可谁也未能把对方说服。最后,因为太累的原因,他们竟然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第二天早晨,当其中一个醒来时,惊异的发现朋友已不辞而别。他赶忙奔到那棵果树下,发现树上只有一个又青又小的果子。顿时,一种被欺骗、愚弄的感觉涌上心头,他开始怀疑朋友的诚实,痛恨朋友的背叛。可他还是摘下了那只果子,怀着沉痛的心情继续一步步地向前走。

可未走出多远,远远地看见先他而走的朋友蜷缩在地上,一动不动。他赶忙奔过去,发现朋友已昏迷多时。他非常恨他,可还是抱起了朋友,就在这时,他发现朋友手中的果子比他的小很多……

上帝看到这一幕,便将他们带出了沙漠。

故事让人感慨良多,其中蕴含的意义也非常深刻,对于职场中如何参与晋升竞争更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在职场之中,升职是每个员工的梦想。然而领导岗位毕竟很少,不是每个员工都有机会走上领导岗位。当上司的人毕竟只是少数,职称和级别也必须要有一个档次,不可能大家都一样。这样,便在同事之间有了一个你上还是他上,你高还是他高的问题。谁也不愿意比别人低一级,如果是一同进公司的员工,别人升了,而你还在原地踏步,恐怕你的心情是不会太好的。

因此,每当出现领导岗位空缺的时候,一场争夺就在明处暗处开始了。毕竟晋升的机会不是每天都能遇到的,而且职位带来的好处是每一个人都不愿意舍弃的。然而参与竞争并不能保证自己就能成功,而且竞争中难免会伤害到同事间的关系。

有句俗话:同行是冤家,同事是对头。平时大家在一起谈天说地,看起来关系很好,可是在这融洽里,有时也有一种看不见的竞争与矛盾。同事既是你的同盟者,也是你的竞争对手,因为大家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谁能得到领导的赏识获得晋升,就看自己的表现了。

对于晋升机会,每一个有资格的员工都要积极去争取,这是对自己能力自信的一种表现。然而,积极的参与晋升竞争不等于说让你不顾一切地去争名夺利。所谓争名夺利,就是对名利过于热衷,而不顾死活,不要面子地去夺取,不惜牺牲公司整体利益,不惜损害别人的利益。这种行为只会让自己得不偿失。

某单位晋级评职称,分得了一个名额。经过初步考核,一共有六位员工符合晋升要求。这六个人中有三个是同一时间进入单位的,比另外三个的资格要老。按照论资排辈的铁律,这一指标要分给这三个当中的一个,三人之中一个是单位某领导的亲戚;一个业绩突出,还经常在杂志上发表一些文章;第三个则一切平平,除了年限到了之外,再无任何优点可言。第三个当然也想得到,争了一段时间,眼看毫无指望,便偃旗息鼓,不再争了。只剩下第一、第二位相执不下。第一位靠着关系人前人后拼命活动,最后当然得到了。消息刚传出来,他竟然当着众人面大骂那个与他争职称指标的同事,大家议论纷纷,除了说他缺乏起码的教养外,更看不起他那种既捡便宜又耍无赖的面孔。结果,口碑陡然变得很坏。而另外两位和其他三位,第二年顺顺当当全评上了。那位去年没评上但获得广泛同情的同事吃了多少亏呢?一年的差别,工资不过多了几千元,而那位由于争名夺利而恶语相加的人所丧失的人格和名誉岂是钱能赎买回来的?

晋升靠的是实力、人品和业绩;如果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晋升,那是很难服众的,只会让自己和同事的关系恶化,让自己背上不顾大局的恶名。想晋升者不能不深思之。

坦然面对调职

“天生我才必有用。”身处职场,无论因何种原因被调职,都应该坦然面对。毕竟,老板要综观全局,进行最合适的人事安排。

小张在一个质检部门担任科员,工作非常努力,人也很有才干,大家都知道他很想当质检科科长,同时也都认为他有这个能力。后来他真的被提升了,看他每天办公、开会,忙进忙出,兴奋中难掩骄傲的神色。大家都替他高兴,也希望他能更上一层楼。可是过了一年,他“离职”了,被调到生产科当科长。

据说,得知消息的那天,他锁上办公室的门,一整天没有出来。到了生产科当科长后,大概难忍失去舞台的落寞,他日渐消沉,后来变为一个愤世嫉俗的人,再也没有升迁过……

在这样一个张扬个性,能找到更多展示自己才能舞台的年代里,实现自我价值,得到一个合适自己的机会非常重要。遗憾的是,有些人却看不到这些。比如案例中的小张,他对自己被调职一事始终耿耿于怀,其中很大一个原因是他认为这是老板对自己以前工作的不认可,是对自己工作能力的否定。

其实,事实并非一定如此。

我们知道有些公司本身就有个规定,一个员工在一个部门工作一定时间就要调到别的部门再学习了解其他环节。许多公司的员工显然对这个规定都能够接受,并且确实能够学习到很多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