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顾全大局
21126900000020

第20章 从大局着眼,从小处着手(2)

三管轮马辛:感到空气不好,先打电话到厨房,证明没有问题后,又让机舱打开通风阀。

大厨史若:我接马辛电话时,开玩笑说,我们在这里有什么问题?你还不来帮我们做饭?然后问乌苏拉:“我们这里都安全吗?”

二厨乌苏拉:我也感觉空气不好,但觉得我们这里很安全,就继续做饭。

机匠努波:我接到马辛电话后,打开通风阀。

管事戴思蒙:14点半,我召集所有不在岗位的人到厨房帮忙做饭,晚上会餐。

医生莫里斯:我没有巡诊。

电工荷尔因:晚上我值班时跑进了餐厅。

最后是船长麦凯姆写的话:19点半发现火灾时,理查德和苏勒房间已经烧穿,一切糟糕透了,我们没有办法控制火情,而且火越烧越大,直到整条船上都是火。我们每个人都犯了一点点错误,但酿成了人毁船亡的大错。

我们不难推断这个灾难是如何发生的:

台灯被理查德私自买回来后,并没有人制止这件事,同事找他时又把台灯随手打开。负责安全巡视的人漏掉了这个正在肇事的房间。实际上,由于底座太轻,开着的台灯在船只的颠簸中掉到了地上,在地毯上点燃了第一个火苗。然后,火苗慢慢地爬上桌腿、桌布、床单……房间过热,电路烧断,出现跳闸,电工却对这个重要的危险信号习以为常,问也不问就随手把闸合上。因为房间里的消防探头被拆掉了,新的尚未安装,所以无法报警,火苗静悄悄地肆虐着。焦煳的气味传了出来,三管轮闻到了,就直接打电话给厨房,厨房觉得没问题,却没有一个人追究不良气味从何而来。下午几乎所有的人员都离开岗位,去了厨房;晚上,医生放弃了日常的巡检,放弃了发现问题的一个机会,就连值班的电工也私自离岗!最后,当大火被发现,着火的房间已经被烧穿,水手区的门被绑死了,怎么也进不去,消火栓锈蚀打不开,无法灭火,闭门器和救生筏被牢牢绑住,无法逃生。而这些问题船长在此前根本没有发现,因为他没有看甲板部和轮机部的安全检查报告。

于是,“环大西洋”号就这样沉没了!

这个灾难难道就不能避免吗?事实上,完全可以避免!

我们可以假设:如果台灯没有被买回来;如果回船后使用台灯被人制止;如果服务生不随手扭开它的开关;如果安全员巡视时亲自走进房间看看;如果电工在发现跳闸时检查一下电路,仔细找到跳闸的根源;如果机匠上午发现误报警后立刻安装上新的消防探头;如果发现气味不对的马辛自己查查;如果大厨仔细检查一下不良气味的来源;如果管事注意督促人们应该时刻坚守岗位;如果医生晚上照常巡诊,走上一圈;如果出事时电工不私自离岗;如果锈蚀的消防栓在出海之前就被更新;如果闭门器及时修理,可以打开;如果救生筏没被绑住;如果船长认真审阅安全检查报告……哪怕只有一个人尽到了责任,那么这场灾难根本不会发生!

所以,我们必须赞同写在纸条上的话:“我们每个人都犯了一点点错误,但酿成了船毁人亡的大错。”

他们的小错误在于:

漠视纪律,违反规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错过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的最佳机会;敷衍了事,甚至是采取错误的处理方式;散漫拖延、心存侥幸;找借口,工作安排不力;对待工作没有负责到底的精神;偷懒、盲从、粗心大意、经验主义;道听途说,没有实地调查的精神;对待工作不严肃,没有安全意识;主观臆断、脱离岗位、分工混乱、严重渎职……

也许你已经看出,其实这些船员的错误在我们日常工作中似乎随时可见。那么,你是不是在无意中也犯了这样那样的小错?你是不是也仿佛生活在这艘沉船上呢?技术先进,海况良好,这艘大船表面上是那么的安全,但是只要看看船员们的一个个小错误,我们就会强烈地感觉到:它危机四伏!我们完全可以说,灾难迟早都会发生!

如果你是个档案保管员,你有随手锁档案柜,随手关门的习惯吗?如果你疏忽,可能平均一天丢失一份重要文件。如果你是一个销售员,你能随时准备记住每一个客户的名字,妥善保存他们的名片吗?如果你丢三落四,你可能就会给你的公司带来巨大的损失!如果你有一个重要的会议在“新世界国际酒店”召开,你会不会想当然地以为它就是“新世界大厦”,而到了那里才发现,两个地方之间足足有一个小时的车程?于是这个迟到使你漏掉了很多重要的信息,丢失了很多机会。如果你是一个森林管理员,你就必须严格检查每一个进入森林的人。可能就是因为你轻信地放过了一个熟人,却失去了整片森林。如果你是一个铁道维修工,你就必须每天都认真检查路况,因为一堆小石子就可以致使车毁人亡。如果你是一个制版人员,那你就要非常谨慎,如果在制版中一不小心漏掉了一个图案,那么以后的印刷工序都会徒劳无功。如果你是一个化学实验员,那么你就要养成洗净试剂瓶的习惯,假如因为一时有事,而没有清除瓶中残留的****,等下次同事拿起它做实验时恰好放进硝酸,那么就一定会有生命危险。而且,还有很多事情是无法重复的,比如一个长期的实验,要求每隔5分钟记录一个数据,可能10分钟的打盹就会让同事们的努力瞬间变得毫无用处。

这样的事情真是太多了:护士抱错了婴儿,火车走错了轨道,工人按错了按钮,库管人员贴错了标签,程序员记错了命令,卫兵打盹放过了通缉犯……

让我们看看以下三个简单的数学算式:

0.9×0.9×0.9×0.9×…=0

1×1×1×1×…×0=0

1×1×1×1×…×(-1)=-1

这几个算式告诉我们什么呢?那就是:

如果每人只错一点点,那么最后结果就等于0。

如果其他人都完美执行,而一个人渎职,那么最后结果也等于0。

如果其他人都完美执行,而一个人的严重错误致使任务发生方向性的扭转,那么最后结果是负数。

然而,现实工作中的失败,常常不是因为“十恶不赦”的错误引起,而恰恰是那些一个个“小错误”的积累!所以,不要忽略任何细小的错误,因为1%的错误会导致100%的失败。

单位形象提前,自我习性退后

一个胸怀全局的员工,应该让“个性”服从“共性”,做好单位的“形象代言人”。

人们常说,员工是企业的代言人,员工的一言一行某种程度上就代表了企业的形象。一个优秀的员工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做有损企业形象的事情,这是一个员工最基本的职业准则,也是事关全局的大事。

首先,要摆正“个性”与“共性”的位置。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在生活中,个性是我们引以为傲的东西。但在单位这个大环境下,当我们的个性遇到单位的共性时,要懂得把单位的形象放在第一位,将自己的个性和风格置后。

王小姐是一家公司的总经理助理,她的家境很好,经济很宽裕,从小她就喜欢穿一些名牌服装,用一些高档包饰。这也养成了她娇小姐的脾气,一直到工作了也没有改变。

在平时的工作中,作为一个白领,王小姐这种娇气的性情倒没成为她太大的阻碍。可是有一次,就因为她的这种性格,差点断送了她美好的前途。

那次,王小姐所在的公司策划了一个宣传活动,给儿童村的孤儿送温暖。原计划是将公司生产的食品送给孤儿院的孩子们,同时公司将捐助一部分善款给孤儿院。

这是一次用公益活动宣传公司的方式,公司的策划部提前预约好了电视台及几家报社的记者。活动的前一天,公司老总开会讲了这次活动的重要性,还特别强调每个员工都要展现自己最好的一面,为公司树立良好的形象。

王小姐一听说有很多记者,还会在电视上播出,于是第二天,她特地精心打扮了一番,穿了很高档、很显品味的套装,拎了一个名牌皮包。

到儿童村后,这家公司就按照程序一项一项地进行。到了最后活动的高潮部分,是公司所有员工给孩子们送玩具、礼品,并和孩子们游戏。王小姐就拿了一包玩具,笑容可掬地递给孩子们。

可是小孩子不懂事,一看见玩具很高兴,都围在王小姐身边,拉着她的衣服抢着要。王小姐看到自己名贵的套装被一群小孩子乱扯着,当时脸色就沉了下来,很不高兴地左躲右闪,怕孩子们的手弄脏了她的衣服。

这时有一个小孩儿,无意中伸手拉了一下王小姐的皮包,王小姐很恼火地叫了一声:

“你干什么呀!”虽然声音不大,但是却把小孩儿吓哭了,几个同事看到,赶紧过来哄这个小孩儿。

王小姐趁机退得远远的,她一转头,看到的是几个摄像记者,还有老总阴沉的脸。

虽然后来电视台在播这段节目的时候,并没有把王小姐的镜头编辑进去,但她还是受到了老总的严厉批评:

“幸好电视台没有把你这段播出来,要是真播了,你知道会给公司带来多大的损失吗?你要觉得你是个娇小姐,你就回家去,在公司里不惯这种毛病!”

当我们站在客户或公众面前时,每个人都代表了公司。我们的一些习惯、个性,很可能与工作不相符。当自我与公司相冲突的时候,请永远记住:单位提前,自我退后!

其次,还要让“个性”或“个人风格”融入企业的价值观和企业的整体之中。薛小姐“剪及腰长辫换一份工作”的故事就深刻地诠释了“个性”融入“共性”的重要性。

薛小姐在法国留学时,得知巴黎一家生产世界知名品牌的公司要为在中国开设的专卖店招聘主管,于是决定去应聘。招聘的要求很高,内容包括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美感、创造力、领导才能等等。

薛小姐在首次面试中表现得十分自信,也很出色,加上自己是中国人,学成之后回中国发展,比其他竞争者更有优势,她认为得到这个职务是十拿九稳的。但没想到的是:面试后,主考官并没有立即录取他,对此她十分不解。

薛小姐是一位非常善于反思的人。回去之后,她开始认真思索为何没有一举成功,会不会自己哪方面与要应聘的企业文化有所冲突。

她突然想到一个情景:进门的时候,主考官的目光在她齐腰的长辫子上停留了一会。她意识到,问题可能就出在这一头她留了10多年的长发上。因为她应聘的公司,是一家世界著名、以经营服装和珠宝为主的企业,办事干练是公司员工的总体风格。招聘的主考官,就是一头齐耳的短发,显得特别精明能干。

她想:是不是因为这条长辫子,让主考官担心自己无法融入企业的整体文化呢?

在一些外国人的印象中,辫子恐怕仍然是保守的象征。于是,薛小姐咬牙做了一个非同寻常的举动:剪去留了多年、一直视为珍宝的及腰长发,并选择了一款与主考官风格相近的套装去复试。

她的分析一点没有错,当她再次出现在主考官面前时,主考官首先看到的就是她那一头短发,然后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会心一笑,说:

“看来你已经准备好了。”

复试十分顺利,很快,薛小姐就进入了自己梦寐以求的机构。

长辫子是薛小姐个人的所爱,但是当她意识到自己珍爱的东西,也许与企业整体风格有冲突时,便毅然决然地将其放弃,最终,赢得了企业的认可。

主考官看到的不只是她剪掉的及腰长辫,更是这种在取与舍之间展现的内在职业素养。

在职场中,很多人未必留着薛小姐那样的长辫,但是,他们往往有着思想方面的“长辫子”。这种无形的“长辫子”实际上是他们向来珍视的一些东西。

不能说这些“长辫”不好,但是,当它与企业的价值观和文化相冲突的时候,就要看你是否有勇气将它“剪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