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6年,在阿富汗赫拉特地区兴起的古尔王朝灭了伽色尼王朝,在夺取其阿富汗和旁遮普领土后,继续向朱木拿河和恒河流域扩张版图。古尔朝的阿富汗人信仰******教,从此******教的势力便深入次大陆。1206年古尔王朝陷于分裂,该王朝驻德里的总督,出身于奴隶的库卜特乌丁自立为苏丹,占有以德里为中心的广大地区,从此开始了德里苏丹国时期(1206—1526)。这一国家历经了5个朝代320年的历史,前130年是山小到大,不断扩张的过程;后190年是分崩离析、逐渐衰亡的过程。“世纪30年代是国家发展的顶点,其版图西起印度河流域,东到孟加拉,北抵喜马拉雅山脚下,南至科佛里河流域。国家政权的支柱是由突厥人、阿富汗人、波斯人组成的军事贵族集团。他们之间争权夺势,宫廷政变或反对中央的叛乱不断发生,320年中换了35个苏丹。13世纪中叶蒙古人几次入侵,造成了极大破坏。民族的压迫,宗教的迫害,战争的蹂躏,导致13世纪末一14世纪初爆发了德里市民起义。14世纪末年又遭到帖木儿帝国的洗劫。15世纪以后,国家陷于分裂,苏丹所能统治的地区只限于德里周围和旁遮普,其权力与地方土邦王侯相差无几。1526年莫卧儿军队击败最后的苏丹,结束了德里苏丹国的统治。
剑桥大学的建立
1209年,一些学生从牛津迁到剑桥这座古老的城市,为大学的成立奠定了基础。1284年,伊利主教雨果·德·鲍尔塞姆创办了彼得豪斯学院,是为该校第一所学院。在其后的300年中,相继建立了11所学院。该校主要开设语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音乐和天文等传统课程。学完高级课程后,可获得神学、法律、医学学位。该校以数学教学与研究而著称于世,18世纪举行首次荣誉考试的科目就是数学。1873年,该校成立了第一所女子学院——格顿学院。至今为止该校已有附属学院约27所,自行管理各自事务,与大学有同等地位。大学设有藏书300万册的图书馆,其中有古典时代、中世纪和近代著作家的手稿以及绘画作品。
方济各会的形成
方济各出身于意大利的富商之家,青年时以奢华出名。1198年参加阿西西对佩鲁贾的战争,在作战中被俘,一年后因病获释返回阿西西,放弃财产和家庭。1207年决心终身传教,在意大利中部城市吸引了一批追随者,方济各为他们制定简单的生活管理制度。1209年方济各前往罗马,获教皇英诺森三世批准正式成立修会。该会支持教皇反对阿尔比派,会上被教皇派往法兰西南部赤足传道,并受教皇委托,和多明我会一起在各地主持异端裁判所。方济各会提倡过安贫、节欲的苦行生活,会士间互称小兄弟,故亦称“小兄弟会”。初期会内规定不置恒产,会士托钵乞食,是天主教托钵修会之一。后来积累了大量产业,为此会内为如何履行神贫誓愿问题发生争论。1274年以后内部分歧口趋激烈,狂热派主张绝对清贫,称灵修派;宽和派主张随着时代的进展而改变会规,以适应进修和传教的需要,称住院派;稳健派主张保有一定的集体财产,称集体派。住院派得到教皇的支持。14世纪又产生了遵规派,号召修士脱离住院派过简朴的生活。1525年又形成了嘉布遣小兄弟会。法国大革命时期,方济各会一蹶不振,19世纪重又复兴。1897年教皇立奥十三世批准各派与遵规派合并,制定新会章,正式命名为小兄弟会。1909年教皇庇护十世对该会进行整顿、改组,但至今仍有三个独立分支:小兄弟会、住院小兄弟会和嘉布遣小兄弟会。
英国议会君主制的形成
13世纪英国商品货币关系得到很大发展,而僧俗大封建主、骑士阶层及富裕市民与王权之间的矛盾也更加突出。在无地王约翰统治时期,大封建主联合其他阶层,于1215年6月迫使约翰在兰尼米德草地签署了“自由大宪章。”该宪章保障了大封建主在经济、司法和政治方面的特权,但给予骑士和市民权利较少。亨利三世统治时期,他推行重用法国宠臣、容许教士榨取英国的政策,招致普遍不满。1258年,大封建主强迫国王承认英国处于大封建主的统治下。1259年,骑士制定独立的政治纲领,反对大封建主的寡头政治,以孟福尔为首的一部分大封建主与骑士、市民建立同盟。国王拒绝接受他们的要求,于是全国爆发内战。1264年,国王被孟福尔的军队俘虏,孟福尔成为王国的实际统治者。1265年他召集议会,不但有大封建主,还有每郡的两名骑士、每个大城市的两名市民参加,是为英国议会的开端。1265年8月,亨利三世之子爱德华一世在内战中打败并击毙了孟福尔,1272年成为英国国王。1295年,爱德华为筹划对苏格兰的战争经费召开国会,与会成员仿照孟福尔议会召集的范围,史称“模范国会”。它的召集标志着英国议会和等级君主制的形成。
异端裁判所的建立
11世纪下半叶,意大利、法兰西、德国等西欧国家的农民和城市市民开展了反抗教会封建神权统治的异端运动,12世纪运动达到高潮。12世纪未,法国南部的阿尔比派的势力压倒了罗马教会,被正统教会视为最危险的敌人。教皇英诺森三世为寻求更有效的镇压手段,于1215年召开第四次拉特兰宗教会议,颁布《教皇敕令》,建立异端裁判所(又译宗教法庭)。洪诺留三世继位后于1220年发布通令,由多明我会和方济各会修道士建立异端裁判所,直属教皇。格利哥里九世任教皇后,又于1233年发布通令重申上述措施。此后法国、意大利、德国、西班牙、葡萄牙等大主教国家中普遍成立异端裁判所,旨在镇压反教会、反封建的异端分子及有异端思想或同情异端的人。异端裁判所直属教皇,不归世俗当局和地方教会管辖,不受教会法规约束,并设有监狱,进行秘密审讯。1252年教皇英诺森四世批准使用酷刑,对异端分子公开宣判,或没收财产,或监禁,拒不悔罪者判处火刑。14世纪后西欧王权加强,世俗当局将其接管。1480年西班牙设立的异端裁判所最为残酷,仅第一任大法官多明我会修士托马斯·德·托尔克马达在任期间,判处火刑者至少达2000人。1542年教皇保罗三世在罗马建立最高异端裁判所。18世纪以后,西欧大多数国家先后撤销了该机构。1908年教皇庇护十世改组教廷,废除异端裁判所,改设圣职部。1965年教皇保罗六世将其更名为传信部。
《自由大宪章》
1215年6月15日,英国泰晤士河岸的青青草地上站满了人,人们分站在一张桌子两旁。原来这里正在进行紧张的谈判,一方是贵族、教士的代表,另一方是国王约翰,气氛严肃,双方互不相让。
1199年,约翰即位以后,他的无能逐渐暴露出来。他失去了自诺曼底征服以来英王拥有的、在法国的领地——诺曼底,因此获得了“失地王”的称号。
1205年,坎特伯雷的大主教去世了,在新主教的人选上,约翰与当时的教皇诺森三世发生冲突。教皇为了处分约翰,下令停止英格兰的宗教活动。6年多的时间里,英格兰的教堂关闭,钟声不鸣,死者不能安葬在圣化的公墓里,而且没有举行最后的弥撒,许多臣民认为他们自己和亲人肯定要入地狱了,纷纷反对约翰,怨声载道。
“失地王”约翰无计可施,1213年,只好向教皇屈服,自认是教皇的臣属,每年供给教廷700英镑。他的横征暴敛,又加重了本已不满的商人和市民的负担。加上对法国战争的屡战屡败,国内矛盾日益加深。贵族们在无奈的混乱中渐渐探索出一条原则,认为必须建立一种限制与平衡的制度,既赋予国王权利,又能防止暴君滥用职权。于是,他们“请”约翰来谈判。
“陛下,我们的要求都写在协议书上了,您必须同意!”
“我是一国之君,难道还要受你们限制吗?”
“请您看看身后的人们,他们都反对您的特权,如果您不答应的话,连国王的身份也保不住了!”
约翰见他们人数众多,沉默了片刻之后,问他们的要求是什么。贵族和教士的两名代表立即走上前来,递上了早已起草好的一份文书。
看完这份文书后,约翰脸色铁青,但是别无对策,只得说:“我答应你们的条件,只要你们保证不出乱子。”贵族和教士们欣喜万分,高声欢呼。英国历史上光芒四射的《自由大宪章》就这样诞生了。
《自由大宪章》开创了国王权力受到法律约束的先例,这是前所未有的。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越来越发现,王权并不是至高无上的。而至今仍陈列在大英博物馆中的《自由大宪章》,无疑是一个永恒的历史见证。
奥斯曼土耳其的崛起
1299年,奥斯曼土耳其人国家在小亚建立。奥斯曼土耳其人屑突厥人乌古兹族,13世纪中期其始祖埃尔祖鲁尔受封于罗姆苏丹国,在阿纳托利亚西北比西尼亚境内的卡拉贾达定居,并由此不断向拜占廷境内扩展。到奥斯曼(埃尔祖鲁尔之子,1258--1326在位)时期,罗妈苏丹国在蒙古人打击下趋于瓦解,奥斯曼正式宣布独立。但此时国家并无固定的收入来源和正常的行政管理制度,只靠劫掠维持生计,还不是真正的国家。1326年奥斯曼之子奥尔汗继位后(1326~1360),立即攻取布鲁萨(1326),自称苏丹。1331--1338年又先后攻克尼西亚、尼科米底亚及斯库塔里等小亚要塞,并逼近加利波利半岛。14世纪中期,奥尔汗利用拜占廷内讧进入欧洲,向色雷斯地区扩张。穆拉德一世时期(1360--1389),攻取巴尔干重镇亚得里亚堡。由此出发,穆拉德对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发动征服战争,迫使其纳贡。1389年6月,奥斯曼军队于科索沃战役打败了巴尔干诸国联军,1396年又在尼科堡一役击败匈牙利与西欧组织的基督教十字军,巩固了自己在巴尔干的地位。14--15世纪,,巴耶塞特一世利用自己在欧洲作战的军威,发动了征服小亚的战争。小亚各突厥人国家纷纷臣服,奥斯曼的版图向东推至整个阿纳托利亚和幼发拉底河上游。1402年,奥斯曼人在同中亚帖木儿的战争中受挫,但到穆拉德二世时期(1421--1451)又重振国威,,并为最后征服君士坦丁堡做好了一切准备。1453年,奥斯曼人攻陷君士坦丁堡,拜占廷灭亡。奥斯曼取而代之,成为横跨欧亚非三洲的最后一个地中海大帝国。
《马可·波罗游记》的问世
马可·波罗出身于威尼斯商人之家。约1271年11月,随其父和叔父携带教皇格里高利十世的书信前往中国。他们从地中海东岸的阿克城出发,途经小亚细亚、一两河流域、波斯、阿富汗、中亚,越过帕米尔高甄穿过塔克拉玛干沙漠和戈壁沙漠,取道新疆、甘肃,历时三年半,于1275年5月到达上都(今北京),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盛宴欢迎。马可·波罗在中国乔居十六七年,做过皇帝的钦差,访问过当时的许多名城,到过西南部地区。1292年波罗一家奉皇帝之命,护送蒙古公主阔阔真下嫁波斯的伊儿汗为王后。从福建泉州港启航,经过今天的越南、马来亚半岛、苏门答腊、爪哇、斯里兰卡、印度等地1295年波罗一家从波斯返回故乡威尼斯。1298年马可·波罗参加威尼斯与******战争,因受伤被俘投入******监狱。在狱中结识了一位作家鲁嘶蒂恰诺,应他之遵口述在东方的见闻,由作家笔录成书,名为《马可·波罗游记》,又名《东方见闻录》。全书分四卷,第一卷记述了波罗等前往中国途中的见闻;第二卷记载了元朝初年的社会情况、宫廷秘闻以及历史名城的繁荣景观;第三卷讲述了中国东南部邻国的概况;第四卷介绍了蒙古诸汗之间的战争和亚洲北部的状况。《游记》是第一部向西方介绍中国的书,它不仅使西方人知道了中国而且丰富和充实了中世纪人们的地理知识,是1311年马里诺萨努托绘制世界地图以及后来其他地理学者绘制世界地图的重要资料。《游记》对后世新航路的开辟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促进了中西交通和文化交流。
罗马尼亚国家的形成
最早的罗马尼亚人国家建于公元前1世纪,其国君为布雷比斯塔(公元前82~公元44)。在古罗马史籍中,罗马尼亚人的祖先称为达其亚人,古希腊作家则称之为盖特人。他们是喀尔巴阡山和多瑙河之间广阔土地上的古老居民,“喀尔巴阡山”和“多瑙河”的名词均源于达其亚语。达其亚人建国后,曾打败过罗马军队,控制了从多瑙河中游平原到黑海之滨的广大地区,其疆域南抵巴尔干山脉,北至喀尔巴阡山。106年,罗马阜帝图拉真曾发兵讨伐达其亚人,并把这一地区变为帝国行省。在罗马统治下,达其亚人与罗马人同化,成为罗马化的达其亚人(达其亚——罗马人),他们才是今日罗马尼亚人的直接祖先。罗马帝国灭亡后,罗马尼亚地区长期处于巴尔干诸大国控制下。9世纪末,第一保加利亚王国控制了瓦拉几亚和特兰斯瓦尼亚。10世纪末,摩尔多瓦被基铺罗斯兼并。11世纪末,匈牙利又进入特兰斯瓦尼亚。13世纪以后,蒙古人控制了摩尔多瓦。直到14世纪,罗马尼亚各公国才相继独立,它们是:瓦拉几亚(1300),摩尔多瓦(1350),多布罗加(1346)。特兰斯瓦尼亚却一直牡于匈牙利人统治下。
拔都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