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探索与实践:浙江工业大学干部理论学习文选
21149400000045

第45章 大学生校外住宿现象探析及管理对策(1)

姜维兵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变化,高校学生传统的“宿舍-食堂-教室”三点一线的生活模式也悄然变化,许多学生已不再满足高校提供的住宿条件而寻求校外住宿。笔者近来对某高教园区4所高校学生校外住宿情况进行了统计,分别占在校学生的8%~12%,且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学生校外住宿,不仅带来了学习、管理的难度,而且不稳定因素也大为增加。某高校2007年度共发生案件13起,其中校外住宿4起,约占30%,校外住宿学生的安全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和高校的重视。2007年4月,浙江工业大学党委书记汪晓村一行专门到位于校区附近学生校外住宿相对集中的屏峰社区进行考察调研,并提出了“正确引导、把好关口、工作延伸、力保平安”的指示,浙江省教育厅也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校外学生管理》的通知,从而为高校做好校外住宿学生的安全工作提供了依据。本文着重对大学生校外住宿的类型、原因、弊端及管理对策等方面进行探析。

一、大学生校外住宿的特点、类型及原因

(一)主要特点

笔者曾对浙江某高校1200余名学生在外租房情况进行分析,主要有以下五个特点:

一是高年级多于低年级,分别为82%和18%。主要因为高年级学生,由于专业和对外联系等需求,在外租房比较多。二是文科生多于理科生,分别为64%和36%。主要因为文科学生相对于理科学生思想比较活跃,追求时尚,文科学生对住宿环境的要求比理科学生要高。三是男生多于女生,分别为62%和38%。主要因为男生相对于女生讲有敢于冒险和接受新环境能力强的特点。四是城市学生多于农村学生,分别为58%和42%。

主要因为城市学生家庭条件好,因而对住宿环境的要求总体比农村学生要高。五是东部地区多于中西部地区,分别为78%和22%。主要因为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东部地区学生经济承受能力比中西部地区学生强。

(二)行为类型

从大学生校外住宿的类型看,主要有六种类型:一是刻苦攻读型。在众多的租房族中,有部分是“学习一族”,他们为了考研或备战其他考试,通过租房的形式来寻求一个宁静的“港湾”,有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这类学生占30%左右。二是合作创业型。近年来,学生自我创业的情况越来越普遍,而且越来越早,尤其是东南沿海民营企业家庭的子女,他们从进入大学起,就开始寻求创业,如住在学生公寓,会带来不便,这类学生占10%左右。三是追求舒适型。这类学生主要是家庭条件比较优越,而学生宿舍条件相对简陋,住在校外可享受一些现代消费品(如电视、电热水器、大功率电器等),可以享受“舒适的生活”,这类学生占15%左右。四是逃避约束型。当代大学生,在他们的生活中,希望有相对独立的私人空间,而大学校园宿舍有管理和作息时间的规定,因此,他们希望通过校外住宿来寻找“自由落脚点”,以保证行为的较大自由度。这类学生中,主要有两种情况,即恋爱族和上班族(如男女生恋爱、在外经商、网络痴迷者等),这类学生占40%左右。五是人际不适应型。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环境等原因,很多学生尚未有过集体生活的经历,缺乏同学之间的交往、沟通能力和谅解、宽容的心态,人际关系处理难,还有的因心理、家庭问题等原因,不愿与他人交往,因而校外回避,这类学生占5%左右。六是特殊困难型。主要是学生有难以启齿的个人隐私及家庭经济原因,如患有严重的神经衰弱、慢性疾病等,在校外住宿,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此外,还有的是学校安排型,主要是学校的招生人数与学生宿舍存在矛盾,或港、澳、台、外籍学生及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学校有组织地将他们安排在校外住宿。

(三)原因透析

大学生意在校外住宿,各自的心态参差不一,更有的学生为避开学校的注意力,宁可一边在校交住宿费,一边省吃俭用在外租房居住,这种矛盾的二律背反态度,值得深思。其原因主客观均有,主观原因:一是自由自主的需要。如今,大学生都渴望拥有自己的空间,认为现在是张扬个性的年代,应当有自己的特点和独立的空间,不想受到宿舍各种制度的约束,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因而常常抱怨学校、老师、宿管人员管得过多过死,通过校外租房可以解决学习、生活、兼职等方面的自主性问题。二是学习“充电”的需要。时下大学生就业前景一年比一年严峻,为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越来越多的学生需要通过考研、考级、考证来增加自己的筹码。于是需要相对安静自由的学习环境,而学校集体宿舍数人合住,学习习惯不一,且空间狭窄而嘈杂,满足不了他们的要求,而在校外租房正好提供了这种需求和方便。三是“恋爱的需要”。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在校恋爱比较普遍,而高校男女是分栋住宿,且不允许互串寝室,这就使恋人之间的交往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为了充分享有“恋爱自由”,部分“恋爱族”就在外租房,过两人自由自在的生活。四是回避矛盾的需要。

由于高校独生子女多,上大学前已养成了独居一室的生活习惯,而对于多人合住的群体生活讲,由于个性、阅历、生活方式的差异,有的很难适应,甚至同学之间产生摩擦和冲突,加上竞争也使寝室的人际关系变得微妙复杂,为了回避矛盾,部分学生便萌发在校外租房独住的念头,并付诸实践。客观原因:一是高校扩招与学生硬件设备之间的矛盾。表现为高校人数剧增,而学校住宿条件滞后,有的学生公寓因施工期限紧,工程刚完工学生就进住,导致墙面裂缝,水、电供应不正常,从而影响学生生活质量,给刚迈入大学生活的学生带来极大的落差感,使部分学生产生在外租房的想法。二是工作滞后。一方面,高校宿舍管理实行的社会化,讲究成本核算,而对于首次离家的大学生来讲,其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使他们一时难以适应,面对出现的问题,有些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欠及时有效,使学生心里的矛盾疙瘩久而未解;另一方面,高校扩招后,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不能满足需求,而且经常出“公差”,使他们不能很好地静下心来与学生交流,帮助其排忧解难,致使有的学生读了几年还不知辅导员是谁,客观上为学生选择租房提供了理由。三是家长的溺爱。部分学生以学业、考研、考级、兼职、创业等为由,向家长提出要在校外租房,而家长出于对子女的溺爱,只要子女有需求就一定满足,给孩子提供租房帮助和资助,有的自己节衣缩食也不让孩子受委屈。

二、大学生校外住宿带来的负面影响

应该说大学生租房对于自我约束能力强的学生来说,有利于他们尽早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提高实践和适应社会能力,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学习和创业。但是对于一些平时自控能力欠缺的学生来说,弊大于利,其行为只是借口罢了,不但影响学业,影响成长,甚至还会引发社会问题,近年来,校外住宿发生人身财产安全,荒废学业的学生屡见不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