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世纪之初少先队工作新探索
21149800000062

第62章 畲味 畲情 畲风——“走进畲乡文化”活动的实践与探索

武义县柳城小学 吴红华

【内容提要】素质教育的要求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为少先队开展活动提供了一个大舞台,学校特定的地理位置使我校少先队开展“走进畲乡文化”活动有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本文从“吃文化”、“做文化”、“游文化”三方面研究畲乡文化,在活动实践中让队员学到课本中学不到的知识,感受到畲乡风情,体验到探究、合作的喜悦,从而全面提高队员的素质。

【关键词】畲乡文化 实践 研究

江****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全社会都必须来关心、支持教育工作。有关部门也多次提倡,要构建社会、家庭、学校的立体教育网络。新课程改革更要求我们“以学生为本”,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就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具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和价值。综合实践活动的产生既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具有独特性、具体性,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特长,都有自己的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综合实践活动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了空间。当今社会变迁迅速,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如环境问题、道德问题、信息科技问题等。这些问题都具有跨学科的性质,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参与、探究、理解这些新的社会问题提供了机会。

我校处于革命老区,历史悠久,周围有许多历史文化古迹环绕。我校学生在生活、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宣平文化的熏陶,对潘漠华纪念馆、巽峰塔等风景名胜都津津乐道。近年来,随着武义县生态旅游的兴起,小“黄山”风景区、潘洁兹艺术馆等相继落成,为柳城这片古老的土地不断注入了新时代的气息,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认识武义,认识宣平。生在这里、长在这里的队员深深为自己是柳城人而骄傲,他们关注柳城,弘扬宣平文化,在学习和生活中充分发扬宣平人的创新精神,是他们发自内心的需要。学校特有的畲乡文化资源,为“走进畲乡文化”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也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注入了新的内容。

一、活动的设想

陶冶队员的情操,提高队员的审美能力必须联系队员实际,充分运用本地的人文资源、自然资源,让队员在具体的环境中去感受美、认识美,从而使队员产生一种表现美、创造美的欲望。

该活动利用学校畲族人文的优势,因地制宜,让队员带着浓浓的畲族乡情,踏着红红的畲族乡土,去倾听畲族的故事,去领略畲族的风情。走进“小黄山畲族民俗文化村”,走进馄饨店、穿棕房,走进农家,去寻找,去发现,去领略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参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提高队员的审美能力。

同时,队员的人际交往能力、合作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都将在这个充满浓浓的畲乡风情的实践活动中得到提高。

二、活动的措施与效果

(一)制定研究计划

1.学校计划。根据学校的社区资源特色和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与需求,本着“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等领域彼此渗透,实现理想的整合,达到感受自我、关注他人、热爱自然、了解社会的目的。为此,我们制定了以下活动计划。

活动内容如下:

研究领域研究的基本内容

“游”文化历史遗产、名胜古迹、自然风光等“吃”文化传统小吃、特产、特色小吃等的研究“做”文化传统工艺、小镇建设

2.中队计划

在学校制定的大计划下,又以年级组或中队为单位,确定研究内容,制定中队计划。

3.小队计划

中队计划由队员完成,因此各中队根据自己制定的计划,让队员自由组织考察小队,并制定小队的研究计划。

(二)活动的实施与效果

1.走进畲家,品尝畲味——“吃”文化研究。畲乡的孩子是幸福的,因为他们能吃到许多畲家特有的小吃,宣莲、宣平馄饨,还有四月八的乌饭、端午的粽子、立夏的蚕豆、七月半的“千层糕”、冬至的麻糍、过年时的艾糕等等。端午节吃卷饼就是其中的一项。端午节为什么要吃卷饼呢?这引起了六(3)班几位同学的兴趣,于是就有了课题研究。

在三个月的研究中,孩子们一次又一次地实践,品尝,再实践,忙得不亦乐乎。涂琳蓉在给父母的信中写道:“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恐怕怎么也不会想到,一向娇生惯养的女儿竟然已经学会做饺子,学会烙卷饼了吧。虽然我烙的卷饼没有街上买来的那么薄、那么好吃,但你们知道吗?那是我亲手做的呀。当我拿着自己亲手烙的第一个卷饼的时候,我真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自己的开心。原来劳动是那么美!”

2.走进畲村,体验畲情——“做”文化研究。宣平的人民是勤劳的,宣平的棕绷床是出名的。要研究宣平的传统工艺,当然少不了对“棕绷床”的研究。队员们走进了农家,了解棕绷床的制作过程,倾听棕绷床由来的传说。

“原来小小的棕绷也有那么复杂的制作过程和动人的传说啊!我们的家乡真是太奇妙了!”

“你知道我们家乡未来几年的建设规划吗?你知道再过五年我们的家乡会是什么样的吗?那就让我来告诉你吧!……”

这一句句充满童趣的话语,一声声自豪的“我知道”正是学校开展“‘做’文化研究”的成果。

3.走进畲乡,体验畲风——“游”文化研究。自然是儿童最亲近的世界,把课堂带进自然,与自然结合,可以使学生自由地、生动地学习到许多难解的、深奥的知识,使他们越发亲近自然,热爱自然,并自发地保护自然。

通过社会实践性的考察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方法生活化、情趣化,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情感,能有效地促进队员与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加深对畲族古代劳动人民的了解。

在“游文化”研究中,学校结合学生的秋游活动,三年级以上每年级确定一个研究的地点,各小队由队长负责制定研究方案,给每个队员布置任务,回校后,队员将自己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编成小报或写成研究报告。

如在“小黄山畲族文化村”的研究中,队员们采用各种不同形式表现研究成果,有的采用照片的形式展示自己的成果,有的采用绘画的形式呈现,有的则是采用文学样式来表现,效果都非常好。

4.综合延伸。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队员们对家乡的许多山山水水都研究过了,学校就组织队员寻找新的探究课题,引导队员们延伸已研究过的课题或作综合性课题。队员们从“我能为家乡做点什么?”的思考中,产生了“假如我是柳城镇镇长”、“20年后的柳城”等等新的研究课题。有队员写起了“畲汉两族风俗的异同”的课题。

学校组织各中队进行小组合作研究之外,还打破中队界限,各中队研究小组中如果有选题相似的,建议他们合成一组,实现中队与中队间的合作,甚至还有跨年级的合作。以各种组织方式合作探究,培养了队员的团结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思想。

(三)活动的方法

为了完成研究计划,队员们各显其能,运用了各种方法。

1.上网冲浪。队员们利用网络寻找研究需要的各种资料,有时分头在家里找,有时利用雏鹰假日小队活动一起上网,还有时就在信息老师的帮助下查阅资料。如他们通过上网查阅,知道了“制作卷饼的燃料为当地新收小麦所磨的面料;烙饼所用的锅为铁制的宽口平底锅,以白炭为原料”等。

2.书海遨游。“端午节为什么要给小孩扎五彩长命索呢?”他们在汉代应劭的《风俗通义佚文》一书中查到:“五月五日以五丝系臂,名为长命缕,一名续命缕……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他们又在雷国强的《畲风越韵》一书中查到:“时近端午,盛暑将至,天气开始炎热起来,加之南方气候潮湿,各种流行疾病时有发生,常常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端午作为这一特殊气候季节的一个传统民俗节日,其习俗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就形成了一些以防瘟病、辟邪气为内容的,具有一定神秘文化色彩的民俗。”队员们利用工具书,从书本中学习,了解民风民俗。

3.实地考察、采访。为了对自己研究的地点或项目有一个深刻的、感性的认识,队员们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在家长或辅导员的带领下,到各个地方实地考察。

4.实践操作学习技能。为了学习包馄饨的方法,六(3)中队的队员在俞淋康家请来了邻居——馄饨店的王奶奶,现场指导包馄饨。

(四)活动的评价

1.运用“学习包”进行自我评价。队员们把自己探究问题的计划、收获和自己的体会记录下来,建成一个“学习包”,存放起来。一段时间后拿出来看看,好的继续保存,不足的进行修整。六(3)中队的何通鑫,搜集了大量关于粽子的资料,他得意地对自己作了一个评价:了解了这么多信息,也许有一天我会成为“粽子大王”去开发国际市场。

2.通过队活动进行相互评价。队员们把活动中的资料做成小报、画成画、写成小考察报告或做成实物,在队活动时进行展评或互相评比。

3.通过问卷进行评价(见下面表格)

说说我的心里话

内容/描述

你对这次的研究活动是否感兴趣?

如果不感兴趣,请说出理由。

你的指导教师是谁?你想对他说什么?

你认为自己做的结果如何?

在做的过程中,你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通过这次活动,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你的小组合作是否愉快?

有这样的活动,你愿意继续参加吗?

如果不愿意,谈谈你的看法。

自我评价表

评价内容/描述性评价

你对自己选择的活动主题是否感兴趣?

你搜集资料、信息的途径有哪些?

你与其他小组成员合作是否愉快?

在活动开展中,当遇到困难时,你是如何克服的?

你认为应从哪些方面改进你的活动?

小组评价表

评价内容/小组描述性评价

参与合理计划的制定

开展考察活动积极性

宣传活动达到效果

小组协作精神

组员文明礼貌

探究精神

使用信息技术手段

畲家的孩子爱畲家,在畲味极浓的畲乡风情的熏陶下,畲家的孩子一定会一步步走进畲乡文化,感受畲乡的风韵,传承畲乡文化。

注:此文获2004年度浙江省少先队工作学会论文评比二等奖(责任编辑:戴雅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