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共和先锋卢性正
21154500000013

第13章 举兵“勤王”(2)

“没关系,我也不知你到了何处高就,就没请你。”

“你妻子叫啥?”

“啊,她叫熊梅香。”卢性正又对妻子道,“这是夏老师,在龙洲书院给我教过书的。”

“夏老师,我早听说过您大名!”熊梅香道。

“是吗?我算什么大名,你的丈夫12岁就被人称作神童,那才是大名啊!”

“不说这些,咱到里面坐,好好聊聊。”

卢性正说罢,即把夏寿华带到楼上一个房间,两人关着门,就细细谈起来。

夏寿华道:“我这次找你,是带着重要任务来的。”

“什么任务,你慢慢说。”

夏寿华于是将自己这几年如何参加科举考试,如何被录为通判及调往汉阳兵工厂的经历简单说了说,接着才将唐才常如何找到他,如何安排他回湖南联系王秀方的事全部说出。

“我知道你参加过哥老会,一定与王秀方有联系,你能带我去会见他吗?”夏寿华最后问。

“没问题,我可以带你去找他。”卢性正满口答允。

两人这天夜里谈了许久,直到夜深才各自休息。第二天一早,吃过饭,卢性正就带着夏寿华一起,骑马向宁乡与湘潭交界的一座大山处赶去。

傍晚时分,两人来到这座大山下,走进一路边旅店里坐下,卢性正即道:“请堂倌泡茶。”

那旅店堂倌其实是王秀方派驻在山下的耳目,见到客人招呼,遂问:“先生要什么茶?”

卢性正道:“要红茶。”

堂倌用茶盘送来两碗茶,又拿两双筷子给二人。

卢性正将筷子放在茶碗左首桌上,同时将碗盖子仰放在筷子左首。

堂倌见状,用帮会中的行话又盘问道:“两位贵客,从何而来?”

卢性正回道:“从山里来。”

“到何处去?”

“从水路回家。”

“您哥子府上哪里?”

“家堂头香下。”

“您哥子尊姓大名,昆仲几个?”

“兄弟姓卢,名性正,弟兄八个,我乃长房老六。”

“您哥如要解手,便所,我可领您去。”

“谢五哥。”

如此对答一阵,店老板知道是自己人,于是带卢性正进店里间房内,接着又问:“大哥您宝山的四柱?老寨主尊姓大名?”

“我的四柱是大围山、忠义堂、两湖香、长江水。寨主是王秀方。”

见暗号对上,堂倌遂与卢性正拱手道,“晚间我带你们上山去。”

两人再返外间来,堂倌即端来酒肉好菜,招待二人吃喝了一顿。待到傍黑时分,才领二人上到山上,在一处隐蔽的山洞里,找到了首领王秀方。

卢性正虽只是帮中的挂名师爷,但王秀方却格外看得起他,多年未见,却也多少听说卢性正在外面闯荡出一些名声,也是为帮中挣了面子,因而见面格外热情,立马招呼帮中兄弟好生招待。

卢性正见王秀方如此热情,心里便有了底,便先是介绍了夏寿华与其认识,然后两人将秘密起义之事告之,没想到王秀方十分爽快地答应了同时响应,并说已经早就做好了准备,只等揭竿而起的一天了。这让卢夏二人惊喜万分,当夜三人把酒谈欢,惺惺相惜,颇有英雄相见恨晚之意。

4、王秀方之死

起义的日子越来越近。

唐才常隐蔽在汉口英租界自立军总部的一间房内,连续几日忙着与起义各相关首领联系,没有睡一个好觉。

这天临近天亮时分,他还在屋内来回踱步。因为一个“钱”字的问题没能解决,他感到十分恼火。

原来,按照计划好的部署,唐才常已将各地的十万会党武装,分为前后左右中五路统领,前军首领秦力山,率部驻大通;后军首领田邦睿,率部驻安庆;左军首领陈犹龙,率部驻常德;右军首领沈荩,率部驻新堤;中路统领林圭,率部驻汉口。这五路首领之外,其他还有一些会党首领,如湖广洪门派首领王秀方等,亦直接听命于身任诸军督办的唐才常的调度指挥。

这各路会党武装虽已联系好,但却仍不能行动。为什么?因为没有钱。上十万人的行动,没有钱怎么指挥得动啊?俗说兵马未行,粮草先动。没有饷糈,即使起义行动了也难以为继啊!而按照事先的约定,康有为等负责在海外的筹款,并要在起义前汇来。现在,眼看日子就要到了,康有为的汇款还不见踪影。催电数次了,也没起作用。

对于康有为的这种失约,唐才常不明白原因,也无力去改变结果,只能将一团怒火窝在心里。

万般无奈之下,唐才常只好临时决定把起义时间推迟,把原定8月9日的日子定到了8月23日。

然而就是这一推迟,使得原本计划好的方案终被打乱,也因为这一推迟,使得起义的良机顿时丧失,历史又为中国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

由于长江通道被清军封锁,延期的通知有一处没有送到。这处地方就是安徽大通,驻扎在那里的前军首领秦力山,因没接到通知而按时起义了,结果,由于孤立作战,义军在坚持七昼夜的抵抗后,终被清军剿灭。接下来,由于清军加强了防范,更由于自立军内部有人在街头醉酒惹事被抓,酷刑下招供叛变,出卖了起义机密,结果,22日晚,总督张之洞与英租界巡捕沟通,搜查了自立军总部,将唐才常、林圭等首领逮捕,23日凌晨处以死刑。数万自立军这时群龙无首,失去了指挥,起义就这样流产了。

清军继续照名册按图索骥抓人,夏寿华见自立军总部被毁,还想鼓动担任钦差团练使的老乡胡祖荫举兵起义,胡祖荫不应,惧祸而逃往日本,眼见清军追捕将至,最后,夏寿华也只得潜逃到了日本。

湖广洪帮首领王秀方,曾接到起义延期的通知,此后又获知唐才常等人被杀消息,尚未举兵,亦逃往外地作了隐蔽。过了两年后,王秀方也被清军抓获,1903年5月被处决。

5、谋刺与逃亡

唐才常等人领导的自立军起义失败后,卢性正亦在湘潭一个小村寨的工友家躲避了起来。

数月之后,风声过去,卢性正来到省城长沙,想打听夏寿华的下落。在湘江一码头边正等候轮渡时,忽听有人从背后轻拍他的肩招呼道:“大秀才!”

卢性正猛一回头,见正是夏寿华,立刻高兴异常道:“夏老师,这段时间可让我找得你好苦,没想到在这里遇见你。”

“这儿不是说话的地方,走,跟我来。”夏寿华压了压帽檐,立即低语道,两人随即到了一处僻静的民房里。

原来,夏寿华自逃到日本后,对国内形势仍十分关注。这年10月,他从报上看到,慈禧太后在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前,挟光绪帝逃出了京城,接着,又经直隶、山西到了西安。为与列强求和,慈禧多次电谕大臣李鸿章,让他以不惜割地赔款的代价签订和约,同时还以光绪名义发布剿讨义和团的谕旨,并处死和革去了一些敌视洋人的大臣。夏寿华对这种卖国求和的行为愤慨不已,忍无可忍,遂从日本返回国内,图谋刺杀慈禧。

卢性正听后点头赞成道:“这计划是不错。慈禧太后是个老妖,她卖国求和,就是该杀,去了慈禧,也许满清就完蛋了。”

“是啊,我考虑了很久,擒贼先擒王,不把这个最大的绊脚石清除,就难以向胜利的目标前进。”

“但慈禧乃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就算是现在刺杀她,难度极大,也需慎重谋划。”

“难度肯定很大,但此贼不除,则天下苍生难以安生,我们只能见机行事。性正,此事事关重大,我思前想后,斟酌许久,你我虽是师生一场,但情同兄弟,为兄的痴长你几岁,深知刺杀老贼之事,乃是壮士断腕之举,你若愿助一臂之力则是天下苍生之幸,若另有打算,为兄也不勉强,你我情谊依旧。”

卢性正连忙后撤了一步对夏思痛深深鞠了一躬道,“老师折杀学生了。刺杀慈禧老贼乃是天下苍生之共愿,学生能追随老师成此大事,实乃学生之幸,学生愿跟随老师,鞍前马后,绝无二心。今日,我愿断发为证!”

说罢,真的拿出一把剪刀将留了二十多年的辫子,咔嚓一声给剪断了。剃发留须后,卢性正特意拍照明志,并在照片后面题诗数十韵寄赠其妻熊夫人。其末句云:

“正恐尔貌随不槁,明年我是虬髯苍苍叟;扫净狼烟邀凯归,与卿同唱中华好!”

壮士高歌,声若金石。而他妻子熊氏此时还不知道,她刚过而立之年的丈夫此时正在谋划一件惊天的大事。

关于这次行动,夏寿华后来曾写有一首《致黄方舟太守》作了记述:“芒屦冲尘赴行在,南旋北转到雍州。路盘晋豫三千里,险历秦关百二周。并马谈兵秋飒飒,哀鸿夹道客悠悠。男儿热血英雄泪,同向西风洒戌楼”。

此诗中所写黄方舟,乃清朝著名武举人黄凤歧,湖南安化人,曾任过几个地方的知府及清廷卫队虎神营教练,武艺以单刀剑术闻名,江湖上有“单刀王”之称。夏与黄交情甚笃,且早年跟黄学过剑术,诗中所说行在,就是西太后行营所在之地西安。

此次谋杀慈禧的行动,最终没能动手完成。原因有二,一是慈禧的防范十分严密,她的身边,除了有马玉昆侍卫队外,还有甘肃布政使岑春煊率威远军两千余人跟随护驾,从北京一路来的途中,还有陕军、甘军、川军全力警卫,根本无隙可乘。二是两人一直没找到接近慈禧的机会。到西安时,两人各买了顶白帽,化装成回民,在西安鼓楼边回民街上找到一回民客栈里住了几天,虽打听到了慈禧行营所在,却无法走进行营内。

慈禧离开西安回京时必经临潼,夏寿华曾提前找到临潼知县夏良才,想滞留在知府衙门而借机行事,夏知县也应允了,不料,夏良才花了2700两白银差费接驾,太监总管李莲英再派人索要“宫门费”1200两白银被夏拒绝,李莲英遂唆使开路官兵抢吃接驾膳食而裁脏夏良才,夏知县因惧怕问罪而逃之夭夭,这样,接近慈禧行刺的计划就再次落空了。

然而自此之后却惊动了朝廷,夏寿华成了朝廷榜上有名之人,从西安一直逃到云南,一路上被清廷当局派人追捕或是刺杀,多亏了洪帮兄弟相救,才平安到了清廷控制较弱的云南,继续从事游说起义活动。而卢性正的逃亡之路则更是九死一生,他先是从陕西入了湖北,怕清廷当局已经在老家布下重兵等着他自投罗网,不敢直接入境湖南,听说当年时务学堂的好友秋瑾此时似在江苏,便向东入了江苏境内,哪知道去了之后才听说其夫捐官任户部主事,秋瑾携子随夫迁居北京。想到古人常说,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卢性正便决定从清廷控制较弱的海路北上,从天津入了北京。一日下午,在北京一巷中正行走,迎面遇见一打扮靓丽的女子走了过来。

“竞雄!”卢性正忽然叫道。

“啊,淑雍。”那女子原来就是自号鉴湖女侠的秋瑾,又名竞雄,当下很惊喜问道:“你怎么到了这里?”

“我正要找你,怕找不着,哪知一下就遇见了。”

“是吗,你一定遇到什么难事吧?找我这个女子能帮什么忙?”

“这里不是说话处,我们借一处说话吧。”

两人随即到到一小吃店中坐下,借着喝茶,二人互诉了这些年的一些遭遇。这数年的分别使二人都有了些许变化,互相也间或从同志朋友间也听说了一些对方的传闻。

“我听说你丈夫到京城捐了户部主事,你随他到此居住,日子过得还满意吧?”卢性正直接询问道。

“满意?你认为满意吗?我现在就像关在笼子里的一只鸟,只能循封建之规做一看家妇,我能满意吗?”

原来,那秋瑾祖籍浙江绍兴,本出生一官宦之家,自小就爱读书,工诗文,好骑马击剑,又是个痛恨清廷腐败而有救国救民大抱负的女子。18岁时,她虽迫于父母命嫁给了湘潭富绅子弟王廷钧,并生育了一子一女。然而因政治信仰不同,她与丈夫始终是貌合神离,所以很是不满现状,只想早日摆脱婚姻藩篱。

“不满意怎么办?你飞得出这家庭的鸟笼吗?”卢性正同情地问。

“迟早我会远走高飞的。”秋瑾毅然道。

“你想去哪里?”

“还没计划好。不过,我的计划是走出国门去留学读书。”

“能走出国门去读书那多好哇,可是那要很多钱吧?你有办法弄到这些资金吗?”

“慢慢想法罢。”秋瑾又道,“你现在情况怎样啊?”

卢性正道:“不瞒你说,我正在亡命逃避追捕啊!”说吧,遂将自己跟随夏思痛谋刺慈禧的事大致说了一遍。

秋瑾听罢,赞赏不已道:“你有这番行动,不愧是大丈夫的行事啊!”

“这主要是夏先生的主意,我是跟随他才有这番行动的。现在谋刺不成,我想到这里找你帮忙,暂避一段,你看如何?”

秋瑾笑着对卢性正说:“很好嘛,我给你去租个住处,慈禧绝对不会想到你就在她眼皮底下的。”

卢性正笑着回道:“恐怕她意想不到的事会更多。这事就有劳你了。”

二人说罢,秋瑾就周密安排和掩护,帮卢性正找到了一所住处。尔后,卢性正就在京城隐居了有数月之久,期间也不敢与妻子梅香通信,生怕连累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