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理人员的第一本书
21154600000038

第38章 危机来临时的镇定自如——危机管理(3)

“在我们看来,富士与中港照相本来就是一家。”“中港照相参与走私,富士难脱干系!”富士成了众矢之的。

对于富士涉嫌走私事件,富士(中国)副总经理小泉雅士称,无论是富士总部还是富士(中国),都从来没有给珠海真科投过一分钱,实际上珠海真科只与富士总社的代理商有关。有关“走私”的传闻与富士公司无任何瓜葛。

可经过调查表明,在中港照相的旗下,竟有十几家“富士”名号的公司。富士本该紧急采取危机公关战略,力争平息危机,将危机可能带来的损害降低到最小限度,以保住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中国市场。可是令人遗憾的是,在其涉嫌走私已经是公开秘密的前提下,富士居然未采取任何的危机公关策略,而是在珠海真科东窗事发后,干脆把自己推了个一干二净。

公关得分:5分

理由及点评:

当今时代,与公司公共关系一道发展起来的还有另一个趋势:记者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在各个层面进行监督。随之而来的则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发展的“丑闻报道”。

国内媒体与公众对于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看法也在发生着变化,先是认为它们是“天使”,随着时间的推移,传媒与大众逐渐认识到一些跨国公司的“另一面”,媒体对于跨国公司的报道也逐渐从“宣扬”转为“揭幕”,承担起了向公众披露跨国公司危机的重要职责,这同时也是国内媒体市场化的需要。而部分跨国公司又对自身的不合法和有违常理行为在媒体面前遮遮掩掩,不肯说明事情的来龙去脉,不主动与媒体和公众沟通,之间必然产生碰撞。在很多时候,由于跨国公司对中国媒体的不理解或者处理不当,往往促发了危机。而又由于公众与企业这种信息不对称的关系使得公众受媒体舆论影响较大,所以危机公关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要考虑如何向媒体进行公关。

富士在媒体公关方面一直落后。关于“富士走私和富士施乐走私”的消息不断被传媒曝光,而且富士在遭曝光之后还以沉默作答。“与自己无关”的声明也推卸责任进行敷衍。在对待媒体上又采取“义正词严”的态度,试图使媒体屈服。富士一纸声明函发给北京某著名财经媒体,表示要诉诸法律来解决被曝光事宜。

事与愿违的是,就在富士发出声明后的两个星期后,北京这家报纸仍然利用较大的篇幅对富士以及“胶片”走私事件作了追踪报道,并配有社评性的评论,大有将曝光“富士走私”事件进行到底的决心。

富士作为一家国际性的公司,在媒体的沟通上却没有显示与跨国公司身份相匹配的风范。“走私”事件被曝光后,北京、广州等国内各大媒体开始了大规模追踪报道,则更是把富士与媒体不和谐关系表露无遗。与柯达相比富士缺乏一种与媒体互动性的双向沟通。这种双向的沟通不仅仅是一种物质利益上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在精神层面上的东西。

富士之所以得了较低的分值,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其违反了中国的法律法规的底线。

案例五家乐福:“进场费”风波

入夏之后,中国的各类供应商约好了似的不断揭竿而起,使驰骋中国零售业并作为第一家赢利的国际超级零售巨头“家乐福”陷入了一场空前的危机。

6月中旬,包括洽洽、阿明、正林在内的11家知名炒货品牌不堪收费之苦组成“炒货联盟”,并通过炒货行业协会在上海与家乐福叫板;接着,造纸业“半途杀出”,使家乐福再度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此后,炒货风波“跨”出上海,南京家乐福也遭“讨伐”。随后“猛料”再出——家乐福低价搅局惹恼春兰空调,后者扬言要给予家乐福高达5万元的重罚。对家乐福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多事之夏”。

在一连串的公关危机事件中,家乐福方面表现得异常低调,如媒体报道的那样,一如既往地维护自己“高高在上的尊严”,既不会主动出击,更不轻易退让,强势的地位使得它依然在沉着地筹划着如何把曾经的一盘散沙再次“各个击破”。

公关得分:10分

点评及理由:

家乐福与供货商的“通路费”问题体现了厂商之间市场和利润的博弈,只是这一系列事件在短时间内都聚集到家乐福身上,且瞬间爆发,使家乐福危机空前。通过这次家乐福公关危机,极有可能改变目前商家与厂家之间的利益对比,改变潜在的“游戏规则”,甚至会使中国政府重新考虑对零售业的开放以及相关法律与法规的变更。

作为世界著名超级零售巨头的家乐福,在中国政府的公关上似乎一直是个“门外汉”。据路透社2001年2月8日报道,中国经贸委官员表示,法国零售商家乐福在中国开设的分店都只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审批,而违反了有关合资公司在中国开设连锁店须经中央政府许可的规定。

《金融时报》更进一步指出,中国政府已经开始对家乐福采取整改措施。在这个事件里与其说家乐福对中国市场相关法律的“忽视”,还不如说是其政府公关的失败。“进场费”事件也是同样的道理,当家乐福在被各大厂家“爆炒”的时候,相关的各级政府部门为什么迟迟没有出来进行调节与处理?惟一出来的炒货行业协会还是与其叫板的。“进场费”风波发生后,作为市场宏观调控与监管者,政府和工商行政部门一直没有介入。

家乐福不妨拜访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或商委,甚至中华商业联合会等国家机构,将整个事件进行陈述与沟通,取得政府机关的支持与谅解,以解决各方“剑拔弩张”的局面。可惜,家乐福都没有做。

案例六麦当劳:“消毒水”事件

2003年7月12日,广州两消费者到麦当劳用餐,点了两杯红茶后发现其中有极浓的消毒水味道。现场副经理解释,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店员前一天对店里烧开水的大壶进行消毒清洗后,未把残余的消毒水排清所致。两消费者与麦当劳相关人员就赔偿等问题理论和争执长达两个多小时之后,店长和督导才到达现场,甚至在工商局工作人员赶到现场调停近一个小时后最终仍以破裂收场,消费者愤然报警。

一周后,麦当劳发表简短《声明》,用主要文字描述事件过程并一再强调两位消费者是媒体记者,同时声明麦当劳一向严格遵守政府有关部门对食品安全的所有规定和要求,并保证麦当劳提供的每一项产品都是高质量的、安全的、有益健康的。

整个声明没有提及自己的任何过失、该如何加强管理或向消费者表示歉意,更没有具体的解决事情的办法。经媒体多方报道,历经半月麦当劳和消费者达成和解,但双方对和解内容保密。

此前的5月份,麦当劳某北京分店已发生过把消毒水当饮料提供给消费者的事情。当时受害者得到了答复,却“没想到他们的态度特别不好,真是让我特失望,连最起码的医药费他们都不愿意出。店长还跟我说什么,现在是特殊时期,他们的压力特别大,希望我能体谅她”。问题得不到解决,消费者自然会寻求媒体投诉。

公关得分:30分

理由及点评:

消费者的投诉处理不当是500强在中国一直头疼的问题。像“砸大奔”等事件之所以发生,都是由于处理消费者投诉不当酿成恶果——危机爆发。美国提运公司副总经理玛丽安娜·拉斯马森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公式,即:处理好消费者的投诉=提高消费者满意程度=增加消费者认牌购买的倾向=更高的利润。道理是显而易见的,如果企业能处理好因为自身行为不当所导致的消费者投诉的话,消费者不仅不会远离企业,相反,他们会认为这是一家值得信赖的企业,从而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并极大地刺激消费者的“二次购买”。毕竟,谁都有可能犯错误,关键是犯了错误的态度。

一旦消费者投诉发生,第一个24小时非常重要。投诉处理若不及时,消费者就会寻找其他途径宣泄不满。如果麦当劳满足消费者的合理要求,给足消费者“面子”,再辅之以“感情”因素,“消毒水”事件自然可以得到圆满的解决。

在整个危机公关的事件中,麦当劳应该从这样几个方面着手处理:真诚的消费者公关——取得谅解,诚恳的公众公关—赢得信誉,开诚布公的媒体公关——赢得口碑。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作为跨国公司的麦当劳,却让事态朝着另一个方向发展了。

案例七SONY彩电:“召回”风波

2003年7月29日,索尼(中国)公司发布了一则《致索尼彩电用户的通知》。函称,由于索尼有10款特丽珑电视机的零件有瑕疵,它们将在日本召回34万台“特丽珑”电视机。这是继索尼该月早些时候宣布在全球召回1.8万台Vaio笔记本电脑后又一因质量问题而大批量提供产品免费维修的事件。

在中国市场,索尼公司并没有销售以上10个型号的彩电,但是在1998年1月至1999年6月间,索尼在中国生产的少量21英寸彩电有6种型号也使用了该类电视器件。如有中国用户发现以上型号的索尼彩电出现类似情况,“恰当的检查及维修服务”,“如因此为您带来任何不便,我们表示真诚的歉意”。

公关得分:80分

点评及理由:

与“东芝笔记本电脑”事件相比,索尼中国公司在处理这次公关危机时显得临阵不慌,并主动出击,把可能会扩大的危机尽量弱化和降低扩散性,并正确地引导了媒体的舆论导向,避免了索尼在中国的品牌损伤。整体而言具有如下公关经验值得借鉴:

第一,积极与消费者沟通,争取主动性。几乎与日本同步,索尼中国公司于7月29日在许多媒体都还不知情的情况下,主动在自己的网站上公布了《致索尼彩电用户的通知》,把出现瑕疵产品事件的来龙去脉进行了描述,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办法。索尼此举与当年三菱“帕杰罗事件”中三菱公司试图掩耳盗铃、置消费者利益和损失于不顾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整个危机公关的开始阶段以积极的态度取得了主动权。我们不妨设想,如果索尼不积极主动地披露自己产品的问题而是被媒体曝光的话会是什么样子。

第二,指定新闻发言人,保证信息统一性和畅通性。索尼在这次的危机公关中就很好地贯彻了这一思想,整个对外的声音只有索尼中国公司高级公关经理李曦,保证了与媒体信息沟通的统一性和畅通性。在回答媒体关于索尼彩电的“瑕疵”等问题时,李表现了一个高级公关经理应具备的新闻及公关技巧,给广大媒体提供了一个可靠的信息源,使媒体尽可能获得全面的信息,避免了各类无根据猜测的产生,挽回了公司形象。

第三,以真诚的态度面对消费者。索尼在致消费者的通知函中,虽含蓄却完整地表达了对消费者的“4R”公关原则:遗憾(Regret)、改革(Reform)、赔偿(Restitution)、恢复(Recovery),即一个组织要表达遗憾、保证解决措施到位、防止未来相同事件再次发生并且提供合理和适当的赔偿,直到安全摆脱这次危机。索尼公司所表达的对产品出现问题表示了遗憾和歉意,对未来的产品表达了革新,对出现问题的产品免费维修等等,体现了一家跨国公司的管理风范和所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说明是抱着解决问题的态度来处理这场危机的。

第四,勇于承担责任。索尼在日本生产的彩电因“瑕疵”出现问题,索尼实行了“召回”,并免费检测和维修。

问题出现了不回避、不敷衍,而是采取及时必要的措施去弥补,将不利的影响减到了最低,这是我们很多企业都值得学习的。事实也是这样,从7月29日索尼在其网站公布“用户函”到目前,媒体上出现对于索尼产品的负面报道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