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卡尔·威特的教育(第二版)
21155900000014

第14章 全面发展,不偏不废(1)

对孩子的教育,首先要考虑发展他先天的个性,培养他的独特见解和首创精神。只有这样,才能让他成为有鲜明特点的人,才能让他在成年之后拥有新的观点和思想。这样,他才能够为这个世界做出一些相应的贡献。

1

同情心是人生最美好的东西每个人生活在社会上,并不是孤立无援的,他总是要和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和千变万化的环境有着不同程度的联系。在学业上也是如此,每个人都不能只单纯地从某一方面发展,而要统筹兼顾,全面发展。例如,在学习书本知识时,有的人就只偏重某一科或某些科,而对其他科目却一无所知,这是非常有害的,一定要齐头并进,共同发展;还有的人只倾向于学习书本知识或只有体育方面比较突出,而不注重其他方面的发展,最终只能成为偏重于一方的“瘸子”,所以要在综合平衡中,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父亲和母亲同心协力,下功夫培养我在常识、想像力和个人爱好等方面的能力。父亲不喜欢没有个人爱好和基本常识的人。他还努力培养我的情操和情感,使我具备高尚的品德和分明的爱憎好恶。

父亲力图让我学会怎样去爱别人,让我懂得什么是同情,什么是人生最美好的东西。他告诉我,“具有同情心的孩子都不会霸道蛮横,能从事对社会有益的事情。比如帮助他人,分担他人的痛苦等等。这些孩子更能得到社会和他人的喜爱,不管在学校和日后的工作中都会有更多的机会,成人后更能与朋友、家庭建立起亲密无间的关系。”他告诉我要懂得爱是上帝赐给我们最伟大的力量,接受别人、同情他人的人所得到的回报将是无限的。

父亲还曾经跟我说过,“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心他人。我们每一个人都受到过别人的帮助,我们应该随时准备着把别人对己的帮助转为对别人的关心。”

在多年以前父亲给我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我小时候的故事。

那是一个令人心旷神怡的黄昏,和往常一样,父亲牵着我的小手,一边散步一边耐心地解答我那些如潮水般涌来的问题。

一个流浪汉从我们身边走过。没想到,这个流浪汉却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抬起头问父亲:“他为什么要流浪?他需要什么呢?”父亲没有立刻回答我,因为对于我提出的问题,他总要给我一段自己思考的时间。这一次,我并没有像往常那样反复追问,而是跑上去追上流浪汉的步伐,向他提问:“先生,您为什么要流浪?您需要什么吗?”

“我需要一个面包……”流浪汉哈哈大笑起来,他或许从来没有想过一个只有5岁的孩子能够帮助他什么。

“先生,请你等一等。”我的话音未完,便向家的方向飞奔而去。

流浪汉问我父亲:“先生,这是您的孩子吗?”

“是的,是我的儿子。”

“多可爱的孩子啊,他真幸运……”

站在路边,父亲和流浪汉攀谈起来,他告诉父亲他家乡的情况,讲他的流浪生活以及他对命运的感叹。

不多久,我气喘吁吁地跑了回来,手里拿着两块面包。我看了看父亲,他微微点头表示赞许。

“先生,这是我和我的家人送给您的。”我把面包递到了流浪汉的手中,我的神态和动作都在说——请接受吧。

事后父亲问我:“你当时怎么会有给流浪汉送面包的想法?”

“我想你和妈妈都会赞成我的做法,因为你曾经对我说过,人只有在行善时,才能接近上帝。”

很多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能自然而然地产生出同情心,那似乎就属于一种天性。随着他们认识能力的成熟,渐渐能区分出他人精神痛苦的不同表现,并能用行为表达自己的关心。

有的孩子不关心人,行为邪恶或残忍无情,大多是由家庭的不幸和早期教育的不足造成的。如果希望孩子能够更加关心和爱护他人,正确的家庭教育以及父母的品德和行为是至关重要的。

父亲在教育我的时候,不只是让我记住一系列道德规范,因为简单的背诵不会对我的行为产生影响,而是在平常生活的言行中去让我体会真正的爱心,真正的善良。

父亲告诉我,做一个高尚的人是最大的幸福。高尚的人能够理解别人的思想,能够体会别人的情感。高尚的人能够克制自己,能减轻他人痛苦,能替他人分忧。

由于父亲对我进行的深刻教育,使我很小就懂得,做一个高尚的人比那种单单是学识渊博的人更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如果你们希望孩子长大后具备爱心、同情心以及责任心,那么现在就开始吧,重要的是必须对他们寄予这些希望。当我还很小的时候,父亲就用这种美好的行为教导我,并且希望我也能这样做。他相信,他的希望永远都不会遭到我的拒绝,而且他也从来没有降低对我的这种希望。父亲是一个非常自信和坚强的人,他从来都不会因为自己的某种期望破灭或受挫而放任自流,而是继续坚持到底。由于他非常相信我,并且也坚信我将来会成为一个很棒的男子汉,所以,他也认为我能在这方面做得很好。

无论我的年龄有多小,他都把我放在和他一样的位置,从来没有因为我是个孩子而忽略我,也从来没有因为我太小而纵容娇惯我。在我的家庭中,我们是平等的。

我在3岁时,父亲便要求我自己的事情自己完成。事实上我也做得非常好。我那时已经能够帮助母亲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擦去桌上的灰尘,帮忙把餐具摆好等等。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能够做的事也越来越多。因为帮着家里人做家务,也是帮助他人的一个方面,这是很好的事情。

父亲告诉我,帮助别人是爱心的表现,是来自千万人心底里的善良。善良是人掌握在手中的最有力的工具,它具有无穷的力量。

“凡与卡尔相识的人都夸他‘像天使般的纯洁’。他是个富于****、和蔼可亲的孩子,他从未与人争吵过。对待自然,不要说动物,就是一朵野花,卡尔也舍不得乱摘。”

“我为儿子的高尚而感到骄傲,能感觉到他内心之中光明的东西,为此我感到欣慰。”

这是父亲在日记中写的两段话,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父亲对我教育的成功,而父亲对这种成功又感到无比的高兴。

2

做自己能做的事“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从小就培养我勤劳的好习惯,这也是父亲对我的教育特别注重之处。父亲一直认为,幸福的源泉是勤劳,而一切恶习的根源则是懒惰。一个孩子的精力如果用错了地方,就会具有一种破坏力,但是只要他养成勤劳的好习惯,就不会变成一个坏人。

父亲在育儿日记里详细地描述了他培养我勤劳习惯的做法。

“卡尔已经2岁了,今天我把他妈妈和柯蒂一起叫来对她们说,以后让卡尔自己做他自己能做的事。柯蒂一听马上叫道:‘他这么小会做什么?他会受伤的,你疯了!’要让别人理解我总不是很容易的事,我只好向她们解释,如果什么事都不让他做,不给他自己动手的机会,卡尔就会什么都不愿做和什么都不会做,这样就会出现很恶劣的后果。比如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任,爱依赖人等等。说了一大堆话,也不知她们听明白了没有。可是,今天卡尔的表现,却马上就把她们说服了。

“今天下午,卡尔手里拿着点心在客厅里蹒跚学步,似乎对什么都感兴趣,东摸摸、西瞧瞧,点心掉在地上了,他还是自顾自地往前走。于是,我抓住这个机会,用手指着垃圾桶,意思是叫他把点心捡起来,扔进垃圾桶里。他看着我,好像没有明白我的意思。我便说道:‘卡尔,把地上的东西捡起来,扔进垃圾桶里去。’他还是没有动。他的妈妈插嘴道:‘算了,他还小,不要让他做。我来。’这时柯蒂迅速走了过来,准备去捡。我告诉柯蒂:‘不要动,柯蒂,让他自己捡。’卡尔望了我一眼,似乎想看一看如果他不听我的话,我将会把他怎样?他又向前走了几步,想离开,我立刻走了过去:‘卡尔,做自己能做的事才是乖宝宝,这是你自己弄掉的,就应该自己捡起来,是不是?’在我坚定的目光下,卡尔屈服了,他慢慢蹲下身子,把那块点心捡起来扔进了垃圾桶里。”

就这样,当我3岁时,我就可以帮母亲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工作了,比如擦地、摆餐具等等。

当然,事情并非总是那么顺利,因为每个人都有惰性。在孩子们学会做许多事后,他们可能会对做家务失去兴趣,因为他们会感到枯燥乏味,并把它当成一种负担。这时如果父母还是采用命令的方式就行不通了,我的情况就是如此。我做家务热情最高时是两三岁,到了六七岁就没有了兴趣,有时父亲安排给我的事我还会偷懒。这种时候,父亲就会耐心地跟我讲做家务的重要性。

父亲一般都采取讲故事的方式来让我明白道理。记得有一天,父亲出门时看见我房间很乱,他就叫我收拾一下,我口头答应,却不想动手。其实我是有时间的。一直到父亲回来,我仍然在床上看书。父亲便问道:“卡尔,我不是叫你收拾自己的房间和洗自己的手帕、袜子吗?”“知道了,马上就做。”我嘴里答应着,但还是没有动。“还要等?你上午就答应了,现在天都快黑了,你还是什么都没做。”父亲紧逼不放。我不耐烦地叫道:“哎呀!我现在在看书,没时间,让柯蒂帮我做好了。”

听到我说要柯蒂帮我做,父亲很生气,但他并没有发怒,只是用平静的语气说道:“卡尔,你不想做事,我给你讲故事好不好?”听到父亲要给我讲故事,我赶紧从床上爬起来说:“好呀!好呀!”“从前,有一个父亲,他有两个儿子,他很爱他们,什么事都不要他们做,害怕儿子太累。”“就是嘛!而你却总是让我做事,人家的爸爸多好。”刚听到这儿,我就插嘴道。“别打断,听我讲完再说。两个儿子中,哥哥很高兴父亲的安排,一天到晚什么都不做,躺在床上整天睡大觉,养得白白胖胖的。弟弟很有孝心,他懂得心疼父亲,每天帮助他做事。不久,弟弟学会了做饭、洗衣服、种田、挤牛奶,还会做一些工具。后来,他们的父亲去世了,两兄弟也长大了,他们分了家。弟弟每天在外工作,赚了很多钱,娶了妻子,生活得很幸福;可是哥哥还是天天在家睡觉。有一天,弟弟去看哥哥,发现哥哥还是住在原来的房子里,房子坏了也没修,老远就闻到一股臭味。当弟弟推开哥哥家的门时,你说弟弟看见了什么?”“我知道,一定是哥哥已死在床上了。”我回答道。“答对了!可是你怎么知道的呢?”“因为哥哥不做事,所以饿死了。”“那么,你是想学弟弟还是想学哥哥呢?”“我才不学哥哥,我是勤劳的小蜜蜂,才不会被饿死。”我叫道。于是,我开始收拾房间。父亲开玩笑道:“躺着多好啊,何必要做事呢?”“爸爸,我不是傻子,你讲的道理我都明白,我也懂得勤劳是一个人最好的品德。”

3

在荣誉面前保持清醒在人们的心中有一种误解,认为做一个神童是光荣的事。神童就如同被众星捧月一般,很顺利地过完人生。但我知道,其实神童的生活也并不是很容易的,他们常常要面对各种误解和怀疑,这还不算什么,最可怕的是他们成天被赞美和表扬包围着。人们对神童总是过度地夸奖、过度地表扬,不用平常的心态来对待,也不管孩子是否能承受这些,这是断送掉一个神童前途最快捷的方式。因为孩子听到这些过分的夸奖后,他们很容易变得骄傲、狂妄,他们会对眼前的成绩感到满足,从而失去继续努力的动力。毕竟他们还只是孩子,他们根本就不可能理智地对待这种过分的赞扬。骄傲毁掉了不少神童,我就认识其中的一个。

比尔是父亲朋友的孩子,他一出世就聪明非凡,特别是在音乐领域他更是表现出惊人的天分。当他2岁的时候,不管是什么曲子,只要听一次,他就能学会。5岁时,他就能很好地弹钢琴和拉小提琴,还会自己写曲子。7岁时,他就举办了个人音乐会。人们都说他是莫扎特第二,说他一定会有辉煌的、不可限量的前程,他是一个音乐神童、一个天才。在这种情况下,比尔的父母没有保持住清醒的头脑,也同别人一样过分地夸赞自己的儿子。他们说,老师现在都已比不上比尔的水准了,比尔将来一定会成为像巴赫那样著名的音乐家。他们全家人的生活开始以比尔为中心,把他当成了一个宝贝,而这些过分的夸奖给比尔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