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名中医治病绝招
21157700000050

第50章 妇科(2)

罗元恺:急、慢性盆腔炎治疗要则

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主要是指妇性盆腔内的生殖器官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炎症,包括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炎、输卵管炎、卵巢炎、盆腔结缔组织炎及盆腔腹膜炎等。其原因多由于月经期不卫生、产褥热、流产后(包括人工流产)、手术后细菌感染,病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二种,由于内生殖器官互相连接,感染后不仅局限于某一组织局部,往往几个组织同时发炎,因此临床表现可因炎症的轻重及范围的大小而有所不同。对盆腔炎的中医治疗,罗老重视内外合治,并依据病情分别施治,疗效显著。

1.急性盆腔炎症状表现:往往突然发病,症见发热(中等热或高热),恶寒或寒战,头重痛,下腹胀痛,拒按,按之有反跳痛,压痛点多在耻骨联合上缘两侧,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腰胀坠痛,带下量增多,色黄质稠有臭秽气。月经先期、量多,色深红或黯红,质稠浓。伴烦躁、口干渴、尿黄或尿痛、大便干结等,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而弦。治法:清热化湿,治血理气止痛。方药:

①内服盆腔炎清热汤:金银花、绵茵陈、丹参各25克,蒲公英、车前草、败酱草各30克,牡丹皮、黄柏各12克,山栀子10克,没药、桃仁、延胡索各15克。②外用四黄散:大黄、黄柏、黄芩、泽兰叶各30克,黄连1克,冰片5克,(共研细末,以开水、蜂蜜各半调匀,或用鸡蛋清调匀,用纱布包裹敷下腹部,每天换药1次)。加减法:高热者,加青蒿(后下)12克,白薇30克;有寒战者,再加防风9克;月经量多,加益母草30克,蒲黄9克;化脓者,加冬瓜仁、生薏苡仁各30克;大便干结者,加生地黄20克,大黄(后下)10克;腹胀严重者,加广木香(后下)10克,大腹皮20克;尿痛者加滑石25克,甘草梢6克。

2.慢性盆腔炎急性盆腔炎如没有彻底治愈,或感染炎症不重,迁延日久,便转入慢性,由于病程长,病情变化多端,因此临床表现不尽相同,罗老积多年经验,将其分为三种类型:①气滞血瘀型:症见小腹或少腹经常疼痛,经前乳房胀痛,腹痛较为明显,经色黯红有血块,平时烦躁易怒,胸胁胀滞,喜太息,或有嗳气、胃纳欠佳,带下色白或黄,质黏稠,舌质暗红、苔白,脉弦涩沉。治以行气活血、祛瘀止痛,常用膈下逐瘀汤(没药、赤芍、桃仁各15克,枳壳、延胡索、牡丹皮各12克,香附、五灵脂、川芎、当归各10克,甘草6克)加减。加减法:若平素体质燥热且经量多者,去当归,易丹参20克,罗老认为丹参味苦微寒,能活血祛瘀,清热除烦,兼有抗菌及扩张血管作用;若肝气郁结明显者,可选加郁金15克,素馨花(后下)9克,以舒肝止痛;大便不畅者,枳壳改为枳实15克或槟榔15克,以加强行气通便作用。②瘀滞包块型:症见少腹一侧或双侧疼痛,扪之有硬块,拒按,带下或白或黄,大便干结不畅,唇舌暗红或有瘀斑点,脉沉弦。治宜化瘀、散结、软坚,罗老常用桂枝茯苓丸加莪术、牡蛎、海藻(桂枝、桃仁、赤芍各15克,牡丹皮12克,莪术10克,茯苓、牡蛎各25克,海藻20克)。③气虚寒湿型:多因盆腔炎日久,耗损气血,寒从内生,症见下腹冷痛,带下滑稀,面色苍白,神疲体倦,怕冷肢寒,气短懒言,头晕目眩,口淡纳呆,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弦细弱。治宜益气、温经、散寒、止痛,方以《金匮》温经汤为主:吴茱萸、炙甘草各6克,党参20克,当归、阿胶(溶)、生姜、川芎各10克,桂枝、白芍各15克,法半夏、麦冬各12克,牡丹皮9克。加减法:下腹冷痛明显者,去牡丹皮、阿胶,加艾叶12克、补骨脂15克;气短懒言者,去牡丹皮,加黄芪30克;带下清稀如水量多者去牡丹皮、麦冬,加覆盆子20克,益智仁15克,乌药10克;月经少者加熟地黄15克,砂仁(后下)6克。

对各类型慢性盆腔炎,罗老常配合其他疗法如外敷坎离砂或热敷散(成药)于下腹部疼痛处或脐部,用绷带固定,每天换药1次。或以毛冬青煎液作保留灌肠,7次为1个疗程,每天1次,则取效更捷。

罗元恺:补肾固冲丸治习惯性流产

连续流产三次或三次以上者,古称数堕胎,屡孕屡堕称滑胎,现代医学称为习惯性流产。引致流产的原因很多,有体质因素,有后天人为的因素,如过度劳累、不节房事或刮宫过频、跌仆创伤等。流产过多,势必耗损血气,致冲任不固,肾失闭藏。故习惯性流产患者,体质多虚,往往导致月经失调,症见头晕,腰酸疲乏,眼眶黯黑,舌淡黯或淡胖,脉细弱或弦细尺弱等。防治本病,须于下次未孕之前,加以调摄,俾能增强体质,预防再次流产,并要求从最后一次流产时算起,避孕一年,使子宫能有休养恢复机会,同时用药调理体质,至再次妊娠时,则应绝对禁止房事,兼用安胎之法调养,以保证疗效。

防治之法,首重补肾以固本。罗氏对本病,拟有“补肾固胎丸”,方由菟丝子、续断、阿胶、熟地黄、鹿角胶、白术、人参,杜仲、枸杞子、巴戟天、当归头、砂仁、大枣等药组成,炼蜜为小丸,每日2次,每次6克,以3个月为1个疗程,可服1~3个疗程,月经期停服。本方已用了20多年,效果满意。现已由药厂生产,商品名为“滋肾育胎丸”,投产两年多来,深受各地患者欢迎。

乐秀珍:灌肠验方疗不孕

乐秀珍教授长期从事妇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擅长治疗女子不孕症。乐氏认为,女性不孕症有一部分是由于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引起的。对此类患者,单纯使用中药内服往往效果不理想,配合中药灌肠则疗效大大增加,并研究出一个行之有效的灌肠方。其组成为:忍冬藤30克,马鞭草30克,生甘草15克,皂角刺15克,莪术15克。乐氏指出,忍冬藤性甘寒,入肺、胃、心、脾经,功效清热解毒,又能疏通经络,现代药理报道,内含黄酮类,为木樨草黄素-7-葡萄糖苷,并含肌醇、皂苷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痢疾杆菌等有抑制作用;马鞭草性微寒,味苦,入肝、脾经,功效活血、通经利水、散结,与莪术同用可增强对诸般瘕积的消散作用;生甘草泻火解毒,缓急止痛,现代药理报道,甘草内含甘草甜素及其钙盐,对细菌毒素、药物毒性都有一定的解毒作用,甘草次酸有肾上腺皮质素样作用,甘草流浸膏有缓解肠平滑肌痉挛的作用,甘草又有抗感染作用;皂角刺辛散温通,性较锐利,有消肿托毒的功效,与忍冬藤、生甘草同用,可消肿毒;莪术性温味苦辛,入肝、脾经,功能破血祛瘀,消积止痛,又有健脾和胃的作用。诸药合用,配伍得当,可奏清热通经,活血化瘀,消积止痛之功。外用灌肠,配合中药内服,内外并治,整体与局部治疗结合,可增强疗效。本方使用方法为:将上述药物煎取100毫升,加温入睡前灌肠,侧卧半小时以后就进入正常睡眠姿势,一直保留到第2天清晨,能增加效果。每次月经干净后3天起开始灌肠,每月10次,3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适用于气滞血瘀型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输卵管积水、输卵管通而欠畅、盆腔粘连等引起的不孕症。

使用灌肠方法治疗不孕症,好处很多,一则内服外治均用中药,无副作用,方法简便,患者可自己掌握使用。再则子宫与直肠相邻,药力直接作用在少腹部位,通过渗透作用使经脉疏通,气血流畅,冲脉之气顺利下达。据上海岳阳医院临床统计,对继发不孕而有输卵管通而欠畅、输卵管积水、盆腔炎、盆腔粘连,对原发或继发不孕而有内在性或外在性子宫内膜异位在卵巢部位者,灌肠配合中药内服,均比单独使用中药内服效果好。

庞泮池:调理阴阳治更年期综合征

妇女在绝经前后一段时间,一般称为更年期。由于肾气渐衰,冲任亏损,精血不足,亦即阴阳失调,脏腑之间失去平衡,因而出现一系列更年期综合征,如月经失调、轰热自汗、头晕心悸、夜寐不安、烦躁易怒、咽燥口干、腰酸神疲,或血压偏高,或情绪波动、悲不自胜,或多疑善感、无端猜忌,或喉头痰凝、吐之不出等症状。

上海名医庞泮池教授认为本病病根在肾,重点为肾阴肾阳失调,脏腑之间不能平衡,故治应当调理阴阳、平衡脏腑。其治此病经验为:

1.肾阴不足者,常因阴血亏损,水不涵木,出现肝阳上亢,以及阳虚生内热,热迫冲任,故患者易见头晕头痛,血压偏高,经事提前,色鲜量多,或淋漓不净,脉象细数,苔少质红。此型患者庞氏认为当滋养肾阴,清热平肝,并常用知柏地黄汤加平肝清心药,如白蒺藜、珍珠母、白芍、莲子心等;如肝火太旺,头痛目痛,脉弦数者,可加龙胆草、炒山栀、生地黄等;待病情稳定用蒺藜钩藤汤(经验方):白蒺藜、珍珠母、生地黄、熟地黄、山萸肉、何首乌、菟丝子、女贞子、旱莲草、牡丹皮、茯苓、钩藤等平肝补肾,以善其后。

2.肾阳不足者,命门之火不能守持丹田,以致虚阳上越,出现上盛下虚,脾肾两亏,阴阳失调之象。患者月经数月一行或提前,量多如冲,平时腰酸带下,小便频数,下肢不温,面部轰热,心神不安,面浮肢肿,血压不稳定,脉细小,舌质胖,或有齿痕。庞氏常用二仙汤加益智仁、淮山药、紫石英、菟丝子、补骨脂等。脉沉细,阳虚甚者加附块、肉桂温补肾阳,引火归元;月经量多时,肉桂改为炮姜以固经。

3.有的患者,情绪波动,常无故悲伤哭泣,或多疑善感,主要因阴阳失调后,引起脏腑之间不平衡,肝气偏急,可用《金匮》甘麦大枣汤,以养心气,缓肝急。如另有肾阴虚或肾阳虚者,可以此方加入上述二类型的方药中,效果颇佳;再如咽中如有痰阻,吐之不出咽之不下的梅核气症,苔白腻者,可加《金匮》半夏厚朴汤;苔薄者,可加绿萼梅、郁金、陈皮等理气化痰药。

4.临床亦常见肾阴肾阳俱不足者,如有一患者,轰热肢冷,面红如醉,口渴肤热,头晕头痛,面部虚浮,脉细,舌苔薄白质红胖,庞氏以仙灵脾、肉苁蓉、锁阳、菟丝子温肾,当归、生地黄、熟地黄养肾阴,知母、黄柏清相火,茯苓、泽泻利水,白蒺藜、珍珠母平肝,香附理肝气,服药21剂,而诸恙渐平。

5.也有一些更年期患者,常颜面及四肢肿胀,按之无凹陷,自觉肌肤不舒,月经一过,即浮肿减退而舒畅。主要是由于肝脾不和,气滞湿亦滞。重点疏肝理气,主张常服逍遥丸。对更年期综合征患者,庞先生主张必须仔细进行有关检查,排除其他病变,以明确诊断,以免贻误病情。更年期综合征患者,常因不了解病情,认为身患重症,恐惧忧虑不已,因此在明确诊断后,还应对患者多加劝慰解释,以消除患者思想顾虑,可收事半功倍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