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你不可不知的80个心理定律
21158100000061

第61章 超限效应

◇如果一个人面对的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他就会表现的极不耐烦或是出现逆反的现象。

生活中也常有这样的现象:一个妈妈三番五次地对孩子说:“要将你的屋子收拾干净。”可孩子将妈妈的话当作耳旁风,屋子杂乱依旧;妻子不知疲倦地提醒丈夫:“你该戒烟了。”可丈夫依然“恶习”不改,照样“吞云吐雾”;公共汽车上,售票员一遍又一遍地提醒乘客:“请看好自己的物品。”然而乘客依然漫不经心,被盗事件屡屡发生;领导频频对犯了错的员工说:“下次不能再这样了。”可员工依然我行我素,甚至在工作中出现更大的漏洞……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这是因为,人的机体在接受某种刺激过多的时候,会出现自然的逃避倾向,这是人类处于本能的一种自我保护性的心理反应。由于人的这个特征,在受到外界的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的情况下,会使人的心理极不耐烦或产生逆反情绪。这种心理现象,叫做“超限效应”。

有这么一个例子,一个学生上课总是调皮捣蛋,自己不认真听讲,还影响他人,因此各科老师上课总是批评他。时间长了,批评根本不管用,于是班主任想了一个新方法,让各科老师将对他的批评改为表扬,发现他有任何的进步或者是“闪光点”,立刻大加赞扬。开始他很感动,表现也大有进步,可是后来突然有一天,当老师以同样的方式对他予以表扬时,他却大为恼火,说:“我已经进步了,还不够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原来,听惯了批评的他,最初听到表扬时,觉得老师真的是看到了他的优点。后来当老师们不断重复对他进行表扬了一段时间后,他觉得老师的表扬缺乏诚意,而且其中许多是有意拔高的。由此他便认为,这些老师只不过是在哄自己,名义上表扬,实际上是让他注意这些方面,有明褒暗贬之意。因此,终于有一天,在他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表现出了上述的极端行为,也就不足为怪了。

这样就出现了期望越高,失望越大的结果。一位母亲不停的给孩子灌输一定要考上清华大学的目标,使孩子感觉压力太大,最终孩子因为害怕考不上会受到惩罚,而选择了放弃考试。父母们要引以为戒,对孩子的教育要避免“超限效应”,父母过分的叮咛,并不能起到预期的效果。父母在叮嘱孩子时候,要注意订立个规则。如果孩子违反一次,两次,可以批评,但仍旧违反,就要采取一些惩罚性的措施,不能只说不做。

超限效应对做广告宣传也会有启示。一个创意很好的广告,第一次被人看到的时候,令人赏心悦目,第二次被人看到的时候,会让人用心注意到他宣传的产品和服务。但如果这样好的广告要在短时间内大密度轰炸的时候,就会令人产生厌恶之感。所以,广告宣传是需要有一定的密度,使需要从多角度刺激消费者的感官,但要适可而止。

同样,超限效应也可以运用到企业管理中。如:当员工不用心把工作搞砸时,领导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复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使员工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最后反感讨厌。被“逼急”了,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因为员工一旦受到批评,总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心理平衡,受到重复批评时,他心里会嘀咕:“怎么老这样对我?”员工挨批评的心情就无法复归平静,反抗心理就高亢起来。

可见,领导对员工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应对员工“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如果非要再次批评,那也不应简单地重复,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这样,员工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低。

相关小故事

杰米扬的汤

俄国著名作家克雷洛夫写过一篇著名的寓言叫《杰米扬的汤》。

杰米扬是一个十分好客的人。有一天,一个朋友远道来访,杰米扬非常高兴,亲自下厨烧了他最拿手的好菜——一大盆鲜美的鱼汤来招待。

朋友喝了第一碗,感到鱼汤的味道的确很鲜美,于是对杰米扬的厨艺赞不绝口。杰米扬劝他喝第二碗。第二碗下肚,朋友有点嫌多了,喝得满头大汗。可杰米扬没有觉察到朋友的不满,仍然一个劲地“劝汤”。

朋友终于忍无可忍,丢下碗,拂袖而去,再也不敢登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