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行动:企业绩效的唯一源泉
21510100000013

第13章 把握商机:心动不如行动(4)

当心“以不变应万变”的陷阱

穷则变,变则通,即使变不会带来快乐与成功,但是变而失败总比坐以待毙好。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即使是对立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下也可以实现相互转化。在企业活动中,运用“以不变应万变”的方法纵然也可解决许多问题,但也要懂得对待具体问题要进行具体分析,不能用“老一套”解决一切问题。否则,企业将陷入经营的死角。

市场瞬息万变,令人难以捉摸。企业要想获得良好的发展,必须努力提高适应市场和灵活应变的能力,始终与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海尔企业有一句话叫做“市场惟一不变的法则就是永远在变”。由于市场一直在变,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去适应市场,这样才能跟上市场的步伐。要想领导市场,在市场中起导向作用,就要努力去开创市场、开发客户。如果把市场比作一块蛋糕,我们不但要适当地在现有市场抢占份额,还要去创造一个市场,即另做一个蛋糕。名牌只表示今天,并不代表明天。名牌是靠时刻观察市场的风向而保持住的。名牌是什么?名牌就是消费者以货币的形式进行投票选举出来的,如果不买你的,就表明投了你一张否决票。

新产品的研制应依照不同的消费档次来进行。创造上海市场亦是如此。在北京畅销的冰箱,上海人却不喜欢。因为上海的家庭住宅楼很小,冰箱的占地面积应该小,所以上海人喜欢的外观比较小巧的冰箱。

海尔专门为上海市场设计了一种瘦长型的冰箱,即小王子冰箱。“小王子”一经面市,顿时赢得了上海市民的青睐,在上海形成畅销局面。这几年,海尔观察到农村的冰箱需求量正在飞速提升,也就是说农村是一片潜力很大的市场。但是,海尔没有盲目地把现有的冰箱运到农村去。经过实地考察他们发现,不能把现有冰箱运到农村去共有两个制约因素:一是农村消费水平不高,尚不能接受现有冰箱的价格;二是农村电压不稳,冰箱引进时都是以外国电压为标准,电压的波动上下不超过5%。经过调查发现,农村的最低电压为160伏,根本无法使冰箱正常运转。冰箱不怕高压,怕低压,低压时间长了,压缩机极有可能被烧毁。但海尔并未因此放弃农村这片广阔的市场。他们决定向农村进军,首先将现有冰箱的功能大大削减,降低了价格,同时重新改造压缩机,让它适应低压启动。这样的冰箱在农村销路很广,现在的市场占有率正在逐步提高。

海尔始终在灵活应变,不论市场需要什么产品,他们总能及时地生产到位。因此,海尔几乎每天都有专利产生。这就促使海尔总能在技术上领先群雄,效益自然也高于其他对手。

海尔相信“只有淡季的思想,没有淡季的产品”。任何一个产品可能都有淡旺季,如何来面对淡季呢?在淡季,市场的需求量小,产品自然卖得少。若想在淡季中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市场,就完全可能把淡季变成旺季,让产品达到畅销的目的。

哲学上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即自我否定,就是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即在双重否定之后使问题变成肯定。通过一次次的自我否定,逐步推动企业的发展。有了这一理念,技术人员就会不停地去行动,去开创新的市场。

着眼于市场竞争,海尔还提出“三只眼”理论和“浮船法”。“三只眼”理论主要是说明企业如何把握各种变化,捕捉机遇。张瑞敏把整个集团当作一个联合舰队,在整个集团内部实行计划经济,在集团外部实行市场经济。给各分公司各自为战的自由,却不许各自为政。对于集团所要求的,你要无条件执行,有问题我来负责和更正。但行动是没有条件的,是绝对要服从的。你可以提任何建议,但绝不许阴奉阳违。在宏观上,海尔形成了三个层次,即投资决策在集团总部、利润在事业部、成本中心在工厂,大家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在集团内部,总裁张瑞敏只领导几个事业部的负责人。对于具体操作,他一概不插手,平常与他们也只是谈谈发展思路。

企业管理无章可循,管理理论只几条而已,在运用上却千变万化,需因时、因地、因人、因事而定。无论多么先进科学的管理经验都不是万能的。海尔这套管理办法在推行的时候也有一个适度原则,力度大点、小点、早一点、晚一点都会有不同的效果。例如,公司开年中总结会,今天下午开会,中午应当把年中奖发下去。年中奖早发、晚发都起不到任何作用。发奖后,大家特别高兴,这时你说什么他都愿意听。可你如果早两星期或拖后两星期发,总结会的效果一定不理想。

“三只眼”理论主要用来说明企业如何把握和适应各种变化,如何抓住机遇。计划经济时代企业只须按指令行事,只要盯着政府就可以了。市场经济时代,须有两只眼,一只时刻注意员工,提高工作效率;另一只聚焦市场,紧盯用户,以招揽更多的业务。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企业必须有三只眼,盯员工,盯用户,还要盯政府和市场风云。有时候各种变化转瞬即逝,但变化快不能成为企业不发展的借口。我们所说的“三只眼”就是盯住并且适应各种机遇,使之成为企业迅速起飞的机遇。海尔园的建成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短短三年时间就建成了国内最大的家电生产基地。建设海尔园总投资16个亿,到现在贷款已全部还清。

市场时刻在变,企业如果总是固守老一套,不知变通,必将被市场所淘汰。因此,企业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制定具体策略,积极展开行动,紧跟市场的变化节奏。作为一个企业,要使自己能够适应变化了的社会,变化了的市场,自己就首先要发生变化才行,需要改变观念,只有如此,才能适应社会的变化,只有跟着市场变化,企业才能在市场上如鱼得水。

行动是创新的前提

没有创新,企业就没有生命力。墨守成规的企业实在太多,这也是众多知名企业走向败亡的原因。勿庸置疑,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新产品、新发明层出不穷,要想发现并捕捉商机,必须善于独辟蹊径,迅速做出行动。只有在经营实践中不断创新,才能在变化莫测的市场中抓住机遇,抢占商机。

中国亿万富豪黄铁城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他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是因为善于独辟蹊径。从1983年至1995年,黄铁城与合作者们独辟蹊径,发现了许多商机,在广东三元里建立了镇泰集团有限公司,创造了中国玩具业的神话。

1967年,黄铁城从香港工业学院毕业(香港理工大学的前身)。正值血气方刚的年龄,黄铁城骨子里充满了奋进的力量,很想打拼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怎奈时运不济,理想被残酷的现实击得粉碎,最后不得已在一家外国玩具公司谋了一份差事。

黄铁城相信事在人为,在外国公司工作期间,被英国皇家工程学会授予“特许工程师”荣誉,他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玩具制作经验,而且积累了资金。于是,他开始筹办自己的小型玩具厂。有人建议他到东南亚国家设厂,但黄铁城认为,回国发展更有优势,可以充分运用“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

最终,他选择了广州三元里,办起了“三来一补”的加工企业。草创阶段,规模与设备等条件都不是太优越:1000平方米的厂房,6台注塑机,25名工人。然而,就凭这样的条件,他们却创造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奇迹。

1983年4月1日,该企业正式开机生产,次年就将规模扩大了一倍。在此后12年时间里,员工队伍迅速壮大,已达百余人,厂房也扩展至10万多平方米,产值由十余万、几十万、几百万到15个亿(港元),产品远销亚、美、欧、澳四大洲,成为“全国乡镇企业创汇大户”、“全国乡镇企业出口创汇先进单位”,原来的小企业,早已升级为“三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