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论语》管理日志
21514300000033

第33章 十一月:恭、宽、信、敏、惠(2)

星期四

不习诗,无以言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阳货篇》17.9

【译文】

孔子说:“年轻人为什么不学习《诗经》?《诗经》可以启发思想,可以洞察心智,可以促进沟通和交流,可以缓解委屈怨恨。近可以用来侍奉父亲,远可以用来侍奉君王。此外还能够广泛认识各类鸟兽草木的名称。”

【笔记】

本章讲述了《诗经》的重要性。很多人在年轻时期希望成为一名诗人,可是现今很多诗人所写的诗已经根本无法看了,即便是看了也看不懂。那么,什么是诗呢?一个传统的说法是“诗言志”,诗是用来表达志向和抒发情怀的。在孔子看来,诗不仅可以言志,还“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可以说,诗在我们的人生和生活之中担负着重要责任。

所以孔子要求年轻人首先要学诗,不学诗就不知道如何说话。对于自己的儿子,孔子也是首先要求他学诗,等弄懂了诗之后,再开始学礼。

【行动指南】

《诗经》是一部开发智慧、促进协同、提升观察力,乃至传授管理思想的著作,每一位管理者都应该认真阅读、学习,并且将之运用到生活和工作之中。

星期五

色厉内荏犹盗也

子曰:“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阳货篇》17.12

【译文】

孔子说:“表面严厉而内心怯懦的人,如果比喻成小人,应该与挖墙洞的小偷差不多吧?”

【笔记】

这真是一个绝妙的比喻。小偷做事会怎么样?必定是偷偷摸摸,但是表面上却装出一本正经的样子,生怕别人看出他是一个小偷。同样,那些内心胆怯的人,为了给自己壮胆,表面上总是装得很严厉。

这样的人在企业内很多,尤其是在管理层。一些管理者自己没有能力,又不愿意谦虚地向下属学习,所以在遇到问题时,不敢正面解决问题,而是表面装得很严厉,不停地指责下属,而问题最终仍然得不到妥善解决。这样的人的确类似于小偷,没有能力却占据着职位,用孔子的话说就是“窃位者”,也就是偷来的职务。

【行动指南】

作为企业管理者,我们需要不时进行考察和评估,将那些没有能力却占据着重要职务的“窃位者”清除出局。

第三周

星期一

乡原德贼

子曰:“乡原,德之贼也。”

——《阳货篇》17.13

【译文】

孔子说:“好好先生,正是败坏道德风气的祸害。”

【笔记】

这句话发人深省。生活中总是存在着很多好好先生,他们没有立场,八面玲珑,对谁的观点都举双手赞成。很多人都喜欢这些好好先生。但是,一旦企业内存在过多的好好先生,结果便会很糟糕。

最典型的事例便是,在好好先生参加的会议上,无论会议召开的时间有多么长,最终也不会有一个确定的决定。为什么?因为好好先生们对谁的计划都不会提出反面意见,而是一味夸奖。很多企业正是毁在了这些好好先生的手里。

那么,为什么这些人会成为好好先生呢?原因很简单:他们怕得罪人,从而导致自身的利益受损。也就是说所有的好好先生都是自私的,都是将一己私利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的。为了个人利益,他们可以置企业利益于不顾。

【行动指南】

记住这样一个法则:如果你的企业内有一个人谁都夸奖,那么这个人一定不是合格的职业人。

星期二

道听途说者无德

子曰:“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阳货篇》17.14

【译文】

孔子说:“听到传闻便四处散布,是违背道德的做法。”

【笔记】

道听途说为什么是违背道德的做法呢?因为在半道上听来的往往缺乏一定的准确性,还没有弄清楚对方说的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便开始四处传播,这就是不道德的。我们都知道语言的力量,一句没有根由的诽谤之言甚至可能夺走一个人的性命。

今天,道听途说之人可谓随处可见。尤其是在拥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内,很多人喜欢躲在角落里评价他人,而他们评价的立足点则来自主观臆断和捕风捉影,更可气的是他们将自己的胡思乱想在企业内部四处传播,最终以讹传讹。很多企业管理者的清誉就是被这种道听途说者所毁坏的。

【行动指南】

如果你希望你的企业内不产生什么动荡和人身攻击一类的谣传,那最好的办法就是让那些道听途说者闭上嘴巴;如果他们无法做到这一点,那么,最好请他们离开。

星期三

顺其自然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阳货篇》17.19

【译文】

孔子说:“我不想再说话了。”子贡说:“老师如果不说话,那么学生们如何传述呢?”孔子说:“老天说了什么,四季照样运行,万物照样生长。老天说了什么。”

【笔记】

孔子晚年对大自然有着更深层次的理解,他意识到无论在自然界,还是社会之中都存在着一些必然的规律。只要这些规律存在,四季就会照常运行,万物就会照常生长,他意识到谁也无法改变这些规律,于是,他决定不再谈论所谓的人生大道。

事实上,孔子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深远的,而且他的思想也改变了我们对仁义、礼仪、道德的认识,同时儒家文化在今天也是公认的未来能够拯救世界的文化之一。在某种意义上说,孔子所传承总结出来的社会礼仪、仁义和道德正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和根本,是符合人性的。今天我们要做的是将这一切灵活转化,最终运用到企业等组织之中,跟随孔子的步伐打造出符合仁义、道德和礼仪的新组织。

【行动指南】

管理者应该顺应人性。设计管理方式和思路。而孔子的礼仪、仁义和道德思想正是建立在人性基础之上的,因此,作为企业组织的管理者,我们有必要也有义务在企业组织内导入礼仪、道德和仁义思想。

星期四

另类教育

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

——《阳货篇》17.20

【译文】

孺悲想见孔子,孔子推说身体有病而不见他。传话的人一走出房间,孔子就取出瑟来开始唱歌,并让孺悲可以听到。

【笔记】

这是一个非常精彩的小片段,我不知道孺悲是什么人,但可以肯定的是孺悲一定犯下了什么过错,但是还没有到无可救药的地步,如果真的无可救药,恐怕孔子也不会如此对待他了,让传话人让他离开就是了。但是,孔子却一方面“辞以疾”,另一方面却又让孺悲知道自己并没有病,还能弹瑟唱歌。他的意思很明显:让孺悲自己回去好好反思反思。

分析到这里,我不禁对孔子的教育方法肃然起敬。我们在对待下属时总爱一味指责,总是直截了当地指出他们的缺点,然后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可是这种填鸭式的辅导方式用处并不明显。或许应该向孔子学习,让员工们自己去反思,去寻找自身的不足之处,效果会更好。

【行动指南】

根据相应的情况,可以采取一些另类辅导方式,让员工们自己意识到缺点和学习的重要性。

星期五

有勇无义则为盗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阳货篇》17.23

【译文】

子路说:“君子推崇勇敢吗?”孔子说:“君子推崇道义,君子勇敢而没有道义就会作乱,小人勇敢而没有道义就会偷盗。”

【笔记】

子路好勇,也以勇敢著称,所以他三句不离“勇”,可是孔子并不认为他的勇敢有多大的价值,甚至认为勇敢会给他带来灾祸。可是,子路的性格率直,根本无法改正自己的匹夫之勇。所以一有机会他便向孔子炫耀自己的勇敢,这一次他采取了提问式的方法:“难道君子不推崇勇敢吗?”他认为孔子一定会回答“是的”,可是孔子知道他的心思,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而是告诉他君子更推崇的是“义”。无“义”,无论是君子之勇还是小人之勇都不值得称赞。

放到今天的企业中来看,孔子的话的确很有道理。“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很多职业经理人因为勇敢而缺乏道义带着老部下投奔竞争对手,或许是最好的注解。“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很多人因为勇敢而没有道义偷盗企业资产,以饱私囊。这些现象在企业内层出不穷,可见眼下职业人的整体素质有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