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为企业最需要的人
21516400000028

第28章 团队协作——单枪匹马难成事(1)

团队是汇聚所有力量的精神支柱。任何一个企业的成功,都是依赖于所有组成人员的成功。每个员工的出色合作,会为整个企业的辉煌增添绚烂的一笔;每个员工的各行其事,也会为企业最终的瓦解留下千疮百孔,只有把企业中所有的力量汇成一根绳子,企业会发挥出巨大的力量,个人也会获得成就。

没有人能独自成功

在工作中,我们要时刻想到,我们是一个整体,是一个团队。即使你是公司的主力干将,也不可能单打独斗。

如果一个组织没有达成共同意识,就不能称之为团体。团队只有所有的人上下齐心,才能够脱胎换骨,如果大家只是互扯后腿,见不得别人好,团队又怎么能进步呢?

海豚是集体出动,是集成一小团一小团分批出猎,每一团多至二十个列队成,扇形出发,扫描着前方的海域寻找鱼群。偶尔,海豚会不费力地跃出水面,跃到20至66公尺高,以侦察海鸟的踪迹。因为海鸟总是伴随着鱼群,也以鱼群为食。然后,海豚拱着背跃回队伍的排头,利落地切人水中。若是侦察出猎物的位置,海豚就吵吵嚷嚷地跳跃着,或是以侧边逆行,或是做肚皮击水动作把鱼群围起来,并赶至水面上。它们的围堵像墙似的坚固,鱼群插翅难逃,它们的跳跃喷溅,也引来其他的海豚。

海豚以分工合作的方式共同达到目标,分头进行以节省人力资源,提高效率,好比在一个组织中将大家分在不同的部门,共同为组织打拼。虽然大家分头进行,感觉起来像许多的小团体,但是只要其中一个小部门有所成长或收获,对于这个大组织都是有益的。小组织的一小步,就是大团体的一大步。

有些海豚会和其他种类的海豚聚合。热带深水海域的陀螺海豚会与斑纹海豚共栖,它们远离陆地,得时时警戒着海中的鲨鱼。在夜晚,陀螺海豚积极出猎,因此能注意到危险;白天,由斑纹海豚换班来做警戒工作。集合在一起的海豚,可能多达一万只,集体游动时,在海中延伸几千里长,蔚为壮观!

“互信互助,达成策略联盟”。即使是两个不同的团体,因为有着共同的目标,提供自己所长来帮助对方,互相扶持,提供自己的专业知识使此团体的实力更为完整,拥有更充足的资源。现在不是只有打败别人才能成功的时代,要创造更宽广的商机要靠大家的力量,互信互助才是未来的趋势。

海豚制造出的窄声波能射中海豚路径上的物体,然后声波反弹回来,不是由海豚的外耳部接收,而是由它的下颚接收。返回的信号沿着下颚肥厚的组织传至耳部,转变为神经搏动,然后由头脑加以分析。它能告诉海豚,何处有障碍该回避,或何处有食物可食取。海豚这套不平常的系统,使得它能够用声音来“视物”。它们已发展出海豚的“回声定位礼貌”,如果一只海豚在积极地做回声定位,而另一只海豚靠近它的前方,头一只海豚会关闭声波,等另一只海豚过后,才又射出声波。

“拥有共同的远景,步伐一致”。如果一个组织没有达成共同意识,就不能称之为团体。团队只有所有的人上下齐心,才能够脱胎换骨。如果大家只是互扯后腿,见不得别人好,团队又怎么能进步呢?

在今天,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处于什么环境,都无法脱离其他人对你的支持。要知道,独行侠的时代早已过去了。

所以说我们的成功,没有完全属于自己的,都是团队的成功。因为我们是社会人,每天不可避免地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方式,接触到众多的伙伴、同事、朋友。这个时候,团队就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们不可能完全脱离别人而单独完成一项工作。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曾问他的弟子:

“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弟子们面面相觑,无法回答。释迦牟尼说:“把它放到大海里。”

一滴水如果不放到大海里,很快就会干涸,那么一个人呢,又是怎样呢?一个人就好像存在于社会中的一滴水,如果不懂得寻找大海,那他就像一滴水一样,迟早也会“干涸”。就像墨西哥足球队的泰纳。

泰纳曾经是墨西哥足球队的老队长,在队里出任中后卫,开始的时候教练米卢对他非常器重,他也有一点老大哥的味道。

有一天,米卢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关于泰纳赛后的专访,泰纳在接受专访的时候,指名道姓地责怪是自己队友的失误,导致了比赛的失败。

米卢看了非常生气,他认为泰纳这么讲,没有意识到自己身为队长该尽的责任,他希望泰纳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可是泰纳却不理解教练的用意,还是一味地认为是队友的错误,以至于连队员们都无法忍受他。

米卢认为,如果一名队员连最起码的尊重都没给队友,也就说明他没有丝毫的团队精神,这样的人,怎么能再继续为这个队伍服务?

就在这时,米卢大胆地起用了一名年轻的中后卫齐拉特,他看出这名小将有着巨大的潜力,并把他拉入了新一期的集训名单中。

小将齐拉特不辱使命,在世界杯的五场比赛中,为墨西哥队打进了两个球,而泰纳的名字最终没有在世界杯阵容的名单上出现。

在球场上,不管打的是什么球,所有的教练都非常注重发挥团队的合作精神,都会积极地倡导球队的“团队精神”。因为他们知道,只有树立起团队意识,发挥团队精神,才能将团队的力量发挥到最大。

记得“神奇教练”米卢在分析中国媒体吹捧的自家某位“球星”时,曾一语道破天机:

“按照他的个人素质,也许能成为世界级的球员,可惜他还欠缺与队友配合的意识,他不能融入到整个队伍中,也就是说,他不是一个能够为团队做出贡献的球员!”

一个企业,就像一个球队,它需要团队的力量。在工作中,我们要时刻想到,我们是一个整体,是一个团队。即使你是公司的主力干将,也不可能单打独斗。

深圳托普理德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谭兆林就曾经遇到这样的问题:在他的公司里有一个员工,工作能力很强,但目中无人,不能和同事很融洽地相处。

这个员工曾经找到谭兆林来谈话,他说:“谭总,我想问你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我离开了,真的离开了你,离开了公司,你难道一点都不会心痛吗?”

谭先生认为,这是很有挑衅性的话,那个员工希望知道自己到底怎么看他。

于是谭先生回答说:“是的,我会非常得难受,因为我将失去你这样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一个能为我创造绩效的人。但是如果你伤害到我的团队,我一定会让你离开。”

无论我们做什么事情,如果总认为没有了自己事情就一定不会成功,那么你就会有一种骄傲之气。可能在这件事情的操作过程中,你是主要力量,但这并不代表没有了你就不行。

现在的企业正在越来越重视打造团队的力量,当领导觉得其中的某一个人会影响整个团队时,最后的决定也只能是忍痛割爱。

团体中的每个人都必须意识到自己是团队中的一分子,都必须意识到他人的存在。这就要求成员之间在思想、信息、态度、感情的方面进行频繁、公开的交流,这样才能达到互相了解与信任,也才会互相帮助与爱护。

成功的秘诀在别人身上

很多人之所以觉得工作困难,是由于他只倚重自己的才华和能力,而不懂得去获取别人的帮助。有的人甚至由于过于表现自己,把本来可以帮助自己的人赶走了。

无论你是一位普通的员工或者是一位部门主管,你都要懂得这样一个道理:“你无法独自成功。”因此,你必须让你周围的同事来帮助你。有了他们的帮助,你才能更快地达成你的目标。

某公司要招聘一个营销总监,报名的人很多,经过层层考试,最后只剩下三个人竞争这个职位。

为了测验谁最适合担任这个角色,公司出了一道怪题:请三名竞争者到果园里摘水果。

三名竞争者一名身手敏捷,一名个子高大,还有一名个子矮小。看来,前面两个最有可能成功,但正好相反,最后获胜的竟然是那个矮个子。这到底是为什么?

原来,这次考试是经过精心设计的,竞争者要摘的水果都在很高的位置,很多都在树梢。个子高的人,尽管一伸手就能摘到一些果子,但是毕竟有限。身手敏捷的人,尽管可以爬到树上去,但是树梢的一部分,他就够不着了。而个子矮小的人,毫无优势可言。这位小个子的应聘者意识到这次招聘非同寻常,也许个个都是考官,也许处处都是考场,所以在刚进门时,他就很热情地和果园的守护老头打了招呼。他很谦虚地请教老头他是怎样摘这些树梢上的水果的,老头回答说是有梯子。于是,他向老头提出借梯子,老头十分爽快地答应了。有了梯子,摘起水果来自然不在话下。结果,他摘得比谁都多。因此,他赢得了最后的胜利,获得了总监的职位。

从他这个故事中,你是否看出来了主考官在考什么吗?他考的是团队精神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对他人的关心和支持,赢得别人帮助和协作自己工作的能力!

世界上高最的植物当属美国加州的红杉。红杉的高度大约是90公尺,相当于30层楼那么高。一般来说,越高大的植物,它的根理应扎得越深。但科学家却发现,红杉的根只是浅浅地浮在地面而已。理论上,根扎得不够深的高大植物,是非常脆弱的,只要一阵大风,就能将它连根拔起。红杉又如何能长得如此高大,且屹立不倒呢?

结果,科学家研究发现,红杉必定是大片大片地生长在一起,从来没有脱离种群单独长成大树的红杉。每一个种群的红杉,彼此的根都紧密相连,上面的树枝也是一株接着一株,结成一大片。自然界中再大的飓风,也无法撼动几千株根部紧密联结、占地超过上千公顷的红杉林。除非飓风强到足以将整块地掀起,否则再也没有任何自然力量可以使红杉动摇。

互相的支持,使红杉不需耗费能量,像一般植物那样扎下深根,它用扎深根的能量来向上成长,所以它长成了最高的植物。

成功不能只靠自己的强大,成功需依靠别人。同时,只有帮助更多人获得成功,你自己才能更成功。正如根部相连的红杉树一样,以充分而紧密的合作关系,创造出不可动摇的大事业。

同样,我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必须重视集思广益的重要,广泛地伸出自己的学习触角,和广大的资讯网络结合,去吸收更丰富的成功知识及经验,来提供自己赖以迅速成长的养分,而不必耗费能量去独自盲目地钻研。借助团队的力量,我们才能成长为成功之林中的一个大树。

优秀员工之所能把工作中的问题解决好,比他们自身能力和创造性更为重要的一点,是他们重视团队协作的力量。他们没有把个人的业绩看作“私有物品”,也没有对团队的问题“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只经营自己“本职范围”那“一亩三分地”,而是坦率大方地把自己的问题拿出来给大家“分享”,共同地从问题中学习、进步。

然而,很多人因为害怕同事抢了自己的风头,夺走自己的利益,不愿意与他人配合;或者因为面子问题,不愿意向别人请教,不愿意表现出自己不如别人。这些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更不利于个人的成长。

钱姚是一家路桥建筑公司的职员。一天,上司让他和一个同事一起核算一个建筑项目的费用。为了尽快完成工作,钱姚和同事进行了分工,各自集中精力完成自己那一部分。

然而,核算进行到三分之二时,钱姚对其中一个数字把握不准,不知道核算公式是否正确。怎么办呢?钱姚左思右想,最后,还是不愿意请教同事。虽然同事曾经明确表示过,如果有需要帮助的地方尽管说,但钱姚不想让同事觉得自己的工作能力逊色于他,更害怕传到上司的耳朵里,影响自己在上司心中的形象。犹豫再三,钱姚按照拿不准的公式进行了核算。

结果,钱姚真的把公式弄错了,预算费用出现了很大的误差。后来,发生了一系列事故,都与这次核算失误有关。巨大的资金空洞,几乎把整个公司拖垮。而公司管理层追究这次责任,给予钱姚解雇的处分。

而孙志的做法与钱姚完全不同——他是一家电器公司的销售主管,业绩斐然,一直是同事们羡慕的对象。可很少有人知道,孙志刚刚来到这家公司时,业绩却非常差。那时孙志对销售工作非常陌生,于是他经常向同事们请教。然而同事们怕他抢了自己的客户,没有一个人坦诚相告。

但孙志还是锲而不舍地询问、学习,一有机会,就向公司上上下下的同事请教业务知识,不放过公司的每一个人,不放过任何一个熟悉业务的机会。

有一次,孙志与公司的门卫闲聊,无意中发现门卫对公司业务非常精通,而且凭着自己的人生阅历,对如何与客户打交道也颇为在行。孙志很惊喜,和门卫畅谈了很久。以后,但凡遇到困扰自己工作的各种问题,他都诚恳地请求门卫给予帮助。门卫被他的诚意打动了,耐心地为他指点“迷津”。结果,孙志如愿以偿,在门卫的帮助下,他和客户打交道越来越得心应手,工作也越做越出色。

后来,孙志做上销售主管后,他总是热情地帮助自己的下属解决问题,耐心地指导新职员,也鼓励销售业务员之间坦诚帮助。于是在公司的销售部门,形成了良好的团队氛围。孙志认为,虽然有时信息的共享会使个别销售业务员的利益受些损失,但从长远角度看,只有良好的团队协作,才能使大家共同获益,共同进步。

问题永远难不倒人,只有人才会难倒人。人帮人,则没有什么问题解决不了。而人与人之间要是互相拆台,拒绝合作,小小的问题也会成为长久的扯皮,最终变成危害大家的大问题。

就像红杉的高大来自于互相的扶持,成功的团队来自于互相合作,个人的力量很难解决好一切问题。在团队中,我们总要依赖别人的帮助,所以我们必须积极给予别人帮助。互相帮助,才能共同解决问题。每个人都承担问题的一部分,贡献自己的一份智慧,再大的问题也会一点点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