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学习经济
21516700000024

第24章 新剑桥经济理论框架(8)

第五节国内经济结构调整模型

在一个经济系统中只有一个经济部门,该系统发展按照“两部门四阶段”发展模式,有一个独立的“科技中心”负责开发通用技术。第一阶段:“科技中心”推动常规技术创新,投资机会稳定,常规性投资推动常规部门发展,遵照索洛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式,实现了充分就业;第二阶段,“科技中心”发生革命性技术创新,开刨了革命性投资机会,潜在生产力突然发生跳跃,在更高的水平上增长;此时,该经济系统能否抓住革命性投资机会是不确定的,可能存在两种陷阱:一是感受不到生产力革命,从而继续在常规部门内增长,被锁定在这条增长路径上;二是由于生产力革命,潜在新兴部门的革命性技术专有资本水平为零,需要新原始资本和新原始劳动力的积累。但是,由于在常规部门与现有人均资本相对应的工资水平远高于潜在新兴部门给定新原始资本相对应的工资水平,设有劳动力愿意从常规部门转移到新兴部门工作【新兴部门的产品和常规部门的产品可能具有不完全的替代性。新兴部门诞生后,常规部门产品的价格开始下障,这样常规部门对劳动力的需求就会有一个下降过程,常规部门劳动力就将向新兴部门转移。】。所以,新兴部门不能诞生。该经济系统锁定在常规经济增长上,失去了新的经济增长的机会。除非,该经济系统有一种“学习能力”,在短期内能生产出新兴部门诞生所必须的最低原始资本。我们假设该经济系统达到了这个条件,新兴部门成功出现和快速成长起来。第三阶段是两个部门的转轨阶段。新兴部门的投资增长速度快于常规部门。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常规部门会迅速萎缩,实际上两个部门处在整个经济中所占比重的非稳态均衡变化中。在某一标准下,如当劳动力在新兴部门中的比例超过整个经济系统劳动力的一半时或新兴部门总产出高于常规部门总产出,经济发展进入第四阶段,即革命阶段,新兴部门逐渐改造或“吞食”掉常规部门,最终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常规部门。

此后,经济系统又回到第一阶段,重复“两部门四阶段”发展模式,呈现长期经济增长。然而,必须指出,该经济系统可能在任何一个阶段出现问题,掉进某种陷阱而不能自拔。

一、常规部门的增长

在常规技术创新阶段,相关技术同时为较多的市场竞争企业所掌握。因为人们渴望工作,企业可得到充足的劳动力供给【常规部门总是宴现充分就业。劳动力供给曲线(边际成本)是垂直的,表示劳动力不考虑以其休闲、家庭生产或其他机会形式的时间价值。通常,经济学认为劳动力边际成本曲线是随时间面上升的;这是因为当要吸收更多的劳动力时,必须支付工资才能吸引不急于求职的工人参加工作。而且每一工人的工资也因工作占用了更多的闲暇时间而提高。】。

在常规部门中,因为常规创新是在技术范式内“解难题”,科技中心的学习曲线是比较稳定的,“从干中学”积累的经验和知识为“解难题”提供了资源优势。常规技术创新提供了充足的和不确定性小的投资机会,投资率等于储蓄率,投资活动呈现稳健状态。潜在生产力通过投资成为现实生产力。所以,常规部门强调资本积累(如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制度资本)的作用。

资本积累的速度将高于劳动力增加的速度,人均资本量不断增长。但随着人均资本总量在常规技术范式内的积累,报酬递减法则发挥作用,投资的利润率出现下降的趋势,导致投资增长下滑。从而经济增长率愈来愈低,最终降低为零。

在常规部门增长阶段,各国之问的差别主要在于储蓄率的高低和能否推动常规技术创新。储蓄率低会抑制投资率。而没有常规技术创新能力,投资的生产力含量不高,造成重复建设,投资利润率会加速下滑。由于众所周知的高储蓄率和很强的模仿创新能力,日本战后“增长奇迹”是常规部门增长的典范。

19世纪日本“明治维新”后,在以农业为主的经济中出现了新兴的工业部门,经济增长明显加速。日本在19世纪工业部门增长的最主要源泉是小规模私人工业的发展,特别是像蚕丝和茶叶这样一些产品的出口。

工业部门带动日本经济在1888年和1930年间转轨,1930年日本经济在以农业为主的第一部门的劳动力比例开始低于50%,表明工业革命的完成,从此进入常规工业经济发展阶段,这正值第_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问。日本的战后增长奇迹源于常规部门——工业的增长。20世纪30年代。日本工业以重工业和化学工业为主,但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那些重工业和化学工业的设备逐渐老化。20世纪50年代,日本急需对产业进行合理化的调整,产业政策转向发展煤炭、钢铁等行业。20世纪60、70年代,日本大力投资制造业,发展钢铁、石油、石化、纺织和汽车等行业,取得了巨大成功。

例如,传统的英国摩托车制造商诺顿(Norton)、凯旋(Tri-umph)和皇家恩菲尔德(Royal Enfield)尽管历史悠久,信誉卓著。但在70年代,全都惨败给日本竞争对手。日本提供的交通工具更加先进,价格更低,速度更快,维修次数更少。英国摩托车大势已去。在与美国的一些传统优势产业如汽车业的竞争中,日本也很出色。1991年“股市泡沫”破灭后,日本经济基础还是日本的制造业,至今,汽车制造、家庭电器业仍然有很强的竞争力,2001年,日本汽车在美国市场的份额上升到25%左右,这是个了不起的成就。

二、新兴部门诞生

由于新资本的存量在开始阶段很小,投资回报率重新升高,引发投资浪潮,驱动经济再次高速增长。

1.普适的原始资本

随着专有资本在常规部门的不断积累,劳动力的工资也随之不断提高。当常规部门工资超过潜在新兴经济部门所能提供的工资水平时,劳动力不可能在两个部门进行转移。反过来说,由于没有劳动力。从事革命性投资的企业无法组织生产活动,新兴部门无法诞生。我在下面简单证明这一点:

常规部门的工资Wl(t)=(1-a-b)Al(t)Kt(t)dzl(t)6

A1(t)是常规部门的生产力,K1(t)是人均常规物质资本水平,z1(t)是人均常规制度资本水平。

潜在新兴部门的工资w2(t)=(1-d-e)A2(t)K2(t)dz2(t)。

A2(t)是潜在新兴部门的生产力,K2(t)是人均新兴原始物质资本水平,z2(t)是人均新兴原始制度资本水平。革命性技术常数是d和e。

在劳动力市场上,新兴部门的工资必须大于常规部门的工资,即W2(t)>;wl(t),于是有A2(t)K2(t)6dz(f)2>;A1(t)Kl(t)821(t)b

即使革命性生产力A2(t)比常规生产力A1(t)要大得多,在一般情况下也需要适合于革命性技术创新的原始资本(包括物资资本和制度资本)积累。例如,A2(t)=IOA1(t),那么,新兴原始资本的最低水准是常规资本总量的十分之一。更进一步讲,由于革命性技术创新是高度不确定的,其要求的专有原始资本也带有高不确定性,任何人都无法预期什么是合适的新资本。在这种情况下,普遍适用的原始资本只能是~,个经济系统的学习能力,也就是说,当革命性技术创新发生时,一个国家不怕没有资源进行投资,就怕设有迅速及时地产生革命性原始资本的学习能力。如果没有这种学习能力,就会锁定在常规部门的发展道路上,最终增长停滞。在这里,我们再一次看到了“学习经济”存在的合理性。

工业革命的原始资本早已受到关注。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认为,只有假定在资本主义积累之前有一种原始积累(亚当·斯密称为“预先积累”),这种积累不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结果,而是它的起点。这种原始积累在政治经济学中所起的作用,同原罪在神学中所起的作用几乎是一样的。亚当吃了苹果,人类就有罪了。凯恩斯在《我们后代在经济上的可能前景》一文中指出“我认为近代时期是从资本积累开始的,而资本积累又始于16世纪。我相信——我不能在此详述其原因,以免喧宾夺主——这最初是由于西班牙把黄金财宝从薪大陆带到旧大陆,从而引起了物价上涨,并带来了利润的增长。从那时起到今天,按复利计算的资本积累的力量,在仿佛沉睡了许多年以后,又苏醒过来并重新恢复了活力。而200年来复利的力量所起的巨大作用简直是超乎想像的。”

为什么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爆发?当革命性的纺织技术产生后,英国的工业原始资本已经具备,并超过农业资本,所以新兴工业可以提供比农业更高的工资,把农业劳动力源源不断地吸引到新兴工业部门来,逐渐完成了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轨的结构调整。在18世纪下半叶,英国农业已经做好了在工业化时代实现它的两个基本功能的准备:(1)为城市和工业提供大量不断增长的剩余劳动力;(2)提供一个累积原始资本的储蓄机制,把资本用于经济活动中新兴部门——以发展纺织业为代表的工业部门。

18世纪80年代,英国棉纺织业是第一个革命性技术创新行业。新兴的纺织部门的出现对英国整体经济带来前所未有的改变,工业经济时代仿佛从天而降。

带动棉纺织业革命的新发明——珍妮纺纱机以及稍后的动力织布机——简单方便,资本要求低廉,通过增加产量。几乎马上就能收回投资成本。棉纺织业发展所需的资金,很容易能从日常的利润当中筹措,因此它征服了巨大的市场,产生了高额的利润。棉纺织品为企业家展现了一幅宏伟的前景,诱使他们大胆地进行投资,而充分扩展的英国海外殖民市场也提供了这种需要。

起先(1780~1815年)棉纺织业主要用在纺纱、梳棉以及一些辅助性工作的机械化上,从1815年以后,逐渐开始机械化。棉纺织业在英国对外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在1830年高达70.3%,1870年棉纺织业仍占英国出口的50%以上,以至于这个产业强烈地影响了整个英国经济的运行。英国农业作为常规部门显然处在衰退之中。1860年与1780年相比,英国棉纱和棉布生产中的成本降低了近10倍。1870年苏伊士运河开通,东西航程大大缩短;1875年钢制轮船取代帆船,运输时间减少一半,大大降低了棉纱和棉布的运输成本。

在1830年时,现代意义上的“工业”是指英国的棉纺织业。欧洲和美国工业部门的涎生和成长得益于英国,特别是他们的原始资本积累的重要来源是英国的资率输出。英国的成功证明了工业化的成就,其他国家纷纷模仿英国的技术,引进英国的工业和资本。例如,德国萨克森的纺织工业,由于自己无法掌握技术,它就在英国技1二的指导下照搬英国的发明。1789~1848年,英国的专家、蒸汽机、纺织机和投资,像潮水一般涌人欧洲和美国。许多英国人在比利时和德国各地设立工厂。

2.新制度资本的积累

新兴部门的诞生也需要新制度资本的原始积累,这来自于新企业制度的革命。

采用革命性技术创新的新企业制度开始显现在新兴部门,而非总体经济。这些有如地震般的革命性企业制度创新,对常规经济体制产生强力冲击。但人们往往在新企业制度诞生时难以充分了解其深远的革命效应。下面我分别以英国工厂制、股份制、电子商务和同络直销为例说明新兴制度资本要求革命性制度创新。

(1)英国“工厂制”

“工厂制”是英国新兴工业部门诞生的一个必备条件。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劳动组织形式是农业经济中企业制度的本质特征。在英国工业革命前,“家庭手工纺织工场”占统治地位,自由悠闲的乡村生活是主要生活方式。而“工厂制”带来的新情况是在劳动力市场上雇佣农村的织工,在统一领导下的工厂里,企业大大加强了对他们的劳动监督,于是便把他们从农民变成了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