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制度高于一切
21522300000021

第21章 恪守规则,勿需提醒(2)

临时避难所往往是学校及政府办公楼,成百上千的灾民挤在一起过集体生活。所有的食品都实行“共产主义”,老人、小孩及妇女优先。领取救济食品或购买东西的队伍,有时长达数十米,也没有一个人插队。在避难所里,妇女主动承担起众人的“主厨”角色。老年、残疾等行动不便的人,受到素不相识的人的帮助更是习以为常。一个中年日本人看到有个中国留学生的孩子没有食品,立即设法搞来牛奶、饼干,朝孩子手里一塞就走了。为方便人们寻找亲友或与外界联络,所有未损坏的电话都放到街头公用,无论打国内外,一律免费。大灾临头的日本人从来不为自己占便宜而争先恐后,而依然是互相谦让,团结友爱。素不相识的灾民会自动组合成一个生活集体,选出负责人,大家轮流做事。在如此巨大的打击面前,日本国民表现出令人难以置信的镇定……目睹这一切,留学生无不深受触动。他们认为,这种素质是长期形成的。在日本,自行车是在人行道上行驶的,骑车者生怕撞行人,就骑得很慢;一旦碰着一点,行人连忙致歉,说是自己挡道了。像这样的国民,一旦遭受到震惊世界的天灾,就会自觉遵守公德,共同抵抗飞来横祸,恢复自信心。

大地震使人们重新认识到大自然的力量,调整了人与大自然之间的关系;大地震更使人们重新认识到人世间的爱心,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日本人在非常事件中体现了高度的国民素质,体现了对文明规则的严谨恪守。其实,就是平常时候,日本人也是这样的。一位中国留日学生介绍说:

盂兰盆节假期的最后一天,我与弟弟驾车去日本著名的旅游胜地伊豆半岛游览。由于是长假的最后一天,返城的车流形成了空前的高潮,从伊豆半岛西部通往东京方向100多公里长的公路上几乎全线塞车。日本的道路十分狭窄,我们走的“国道”居然只有上下共两条车道,几乎所有的车都是回东京的,对面的来车很少。这样的塞车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简直可以说是蔚为壮观,顺路望去看不到头的车流在一步一挪地缓慢行驶。

100多公里的路,我们从下午四五点钟一直走到深夜12点左右。然而就在这全线堵车的100多公里的路上,居然没有出现一个维持秩序的交通警察,也没有看到一辆车从空荡荡的下行车道向前超行,甚至没有人鸣笛催促前面的车辆。日本人就那样耐心地坐在车里,一步一停地向前挪动、挪动。100多公里长的公路大塞车,日本人竟然秩序不乱;七八个小时的等待,日本人竟然不急,靠着耐心,他们自己竟把这绵延100多公里堵塞的车龙化解了!如此坚忍、守秩序、万众一心的民族,真是可敬又可怕!

日本人曾经从我们泱泱华夏的文明成果中学到了很多智慧,我们是不是应该从对方的优秀文化中汲取有益的营养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让有益于民族、有益于国家、有益于企业或团体的规则渗入我们的骨子里,化为我们的习惯,我们国人的素质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上来。制定规则是一种素质,恪守规则也更是一种素质。

3.加拿大的道德测试题

规则是个完整的东西,不得损害毫厘,只有对规则秋毫无犯的人,才是完全意义遵守规则的人。100%的恪守规则,才能获得100%的信赖。正如人们要求别人100%的诚信一样,有1%的不诚信也是不值得信赖的。

某先生由中国去到加拿大闯世界,遭遇了一次非常事件。回顾往事,仍然感慨万千,读过其经历后,我们也许同样会感慨万端的。

有朋友通风报信说,加拿大最大的一家电器零售商正在招兵买马,销售代表的职位恰好是个空缺。我一听精神大振,一秒钟都没耽搁,急急写好了简历,没等通知,便径自找上门去。仗着自己在国内干过两年销售,心中有些底气,逮住销售经理一顿猛侃。这个经理是一个憨厚的印度人,英语似乎还不如我好,不过数分钟,就被我侃晕了,忙不迭地点头。

不过,大公司有大公司的规矩,要进入这家公司必须先通过一个职业道德测试,看你是不是个忠实可靠的家伙。我想这种测试我在国内也做过数次,不在话下,于是拿起笔来,一蹴而就。经理看我答得如此自信,更不在意,连看都没看一眼就交了上去。按规定,要等成绩下来,才能决定是否录用我。但看那印度经理手下人员实在紧张,于是破例决定让我立即上班。

第二天一大早,我便兴致勃勃地跑到公司,一来留个好印象,二来也找找在加拿大工作的感觉。谁知感觉还没找到,印度经理就苦着脸过来了,抱怨说,唉,托尼啊托尼(我的洋名),你怎么会没过测试呢!

我一阵眩晕,怎么可能呢?这东西我在国内的成绩可是相当不错的,而且本人的职业道德绝对是无可指责的,不仅职业道德,我个人的道德水准根本就是无可挑剔。可是这些洋鬼子为什么就认为我不可靠呢?

不过木已成舟,争辩毫无意义。一出公司我的大脑就开始高速运转———到底错在哪儿呢?急急找到一位老移民咨询,不问则已,一问才感叹同是吃饭喝水两条腿走路的加拿大人和中国人,文化竟有天壤之别。

在这次测试中,第一道题是这样的:你在以往若干年的工作中,有没有未经许可拿过公司的东西回家?

A:从没有;B:价值不超过5元;C:价值不超过20元;D:价值不超过100元。

在单位工作怎么可能从没拿过公司的东西回家呢?所以选项A肯定是陷阱,选了才表示这人不老实,因此我选B,毫不犹豫。

第二题:你的一名同事拿了公司的一元钱而没有申报,你认为老板以下做法哪种最合适:

A:批评;B:阻止其提升或将其降职;C:开除;D:报警,起诉该员工。

按我自己的想法,选择A和B还属可理解,选择C就已然过分了,D是不考虑的。但我知道加拿大人可能更看重这样的事情,于是昧着良心填了C。

第三题:你在商店买了东西回家,一看营业员少收了你一元钱,你会开车回去还给他吗(开车的费用超过一元)?我当时认为这也是个陷阱,真有人会干这样的事情吗?那不是中国人说的被钱撑糊涂了吗?于是选“不会”,当时还被自己的真诚很是感动了一番。

结果大家都知道了:第一题绝对不能选拿过;第二题应该是起诉(在加拿大,即使是拿公司的文件回家去加班,也必须事先经过主管的同意,否则性质就很严重,属于偷窃,公司就完全应该起诉,更何况是一元钱的现金了);第三题应该是还回去。

这些让人瞠目结舌的答案,就是在这个信用社会里我们所不能理解的东西。加拿大人首先是相信你说的一切,老板不会监督你有没有拿公司的东西,即使你正在拿东西,被他看见了,他也会先认为你这么做是有理由的,或是和别的主管说过了的,正因如此,个人的信用就成了很要命的东西。

也正因如此,这里对什么都宽容,就是对信用这东西一点都不宽容,在这个问题上,没有什么“浪子回头金不换”、“改了还是好同志”的说法。一个人的信用完了,就和这个人本人完了没什么区别,根本不给你第二次建立信用的机会。所以这里很多信用出了问题的人不得不去法院申请改掉自己的名字,以抹去以前不光彩的历史。

也许是我们在另一种文化氛围中生活得太久了,所以这些我们以为不可能的选项,反倒是这项测试的正确答案。天地良心,我可不敢说我在国内工作的两年中没拿过公司一点东西,最起码这两年我就没自己买过笔。

初来乍到,我就被加拿大的信用文化狠狠地撞了一下腰,洗了一回脑,不过上了这么一堂课,人清醒了不少,也算值了。想到自己能生活在这样一个信用社会里,得到的,应该远比我失去的多得多。至于现在,我更有把握面对下一场面试了!

规则是个完整的东西,不得损害毫厘,只有对规则秋毫无犯的人,才是完全意义遵守规则的人。100%的恪守规则,才能获得100%的信赖。正如人们要求别人100%的诚信一样,有1%的不诚信也是不值得信赖的。

4.看看英国的人际关系

导师当时的回答真是令我一阵心酸,但您愿意认为这是英国人的人情淡漠呢,还是理解为一种制度下的各司其职?我觉得这是一种更为透明的公平与公正。

在英国,同莎士比亚的戏剧同样著名的是它的酒吧,英国的酒吧真可以说是遍地开花,任何有人聚居的地方,无论多么偏远就一定会有酒吧。一到晚间,全英国最热闹的地方就是酒吧,其实,在酒吧里人们也就是啤酒一杯,相识的、不相识的闲聊天,抑或就是坐着。曾经就此请教于英国人,干吗非跑到酒吧里坐着,呆在家里不也挺好吗。暖暖的灯下,一张《泰晤士报》,一杯啤酒,不也挺惬意吗?干吗非得花钱受累跑到酒吧里傻坐着,很多人还几乎每晚必去。答曰:英国人很注重“私密权”,一般很少交流个人隐私,也没有互相串门的习惯,到朋友家造访都必须提前预约。于是酒吧便成了人们都可以随意去的一个大众场所。

这便引出了另一个话题。在英国你听到的一句使用频率极高的话叫做:“这不是我的事!”或“这不关我的事!”我刚到英国的时候,向学校申请宿舍。眼看着第二天就要开学,而我临时租住的房子又必须在当天下午6点钟之前搬出去,可是直到中午时分,学校还是没有分给我房子。我在此举目无亲,想想称得上有点“关系”的,也就只有导师了。于是电话打到导师家,希望他给学校房管部门打声招呼,导师的回答却是:“这不关我的事!”但导师建议我可以向管房子的人的上级投诉。于是我便重回房管部门,告诉那个老太太,如果4点钟之前我还得不到房子的话,我将去找她的老板。4点钟前,我分到了宿舍。之后,我循着这条该谁做的事就找谁的原则去办事,几乎是无往而不胜。导师当时的回答真是令我一阵心酸,但您愿意认为这是英人的人情淡漠呢,还是理解为一种制度下的各司其职?我觉得这是一种更为透明的公平与公正。

如果“事关公正”,情形就会大不一样了。一位中国留学生习惯了在国内邻里之间对各家之事的“嘘寒问暖”,办起事来朋友熟人之间的“融会贯通”,被英国人那种“不闻不问的淡漠人情”几乎逼得要发疯。可是有一天,他在街上骑车被汽车撞了,于是就要索赔,就要打官司,要在英国的法院里找到关系恐怕就难了。警察来取证时,几个素不相识的路人纷纷过来作证是汽车的责任。只身孤悬万里的海外,这个大男人几乎泪下,在英国人的眼里,这已不是“这不关我的事”,而是“事关公正”。

在我们中国又是如何呢?我们的国人并非没有公正之心,并非不想出面主持公正和道义,可是一方面,社会上不公正的事情太多了,很多人已经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以至于熟视无睹了。另一方面,一些人也曾为自己或为别人主持过公道,但“公道”常常与金钱与人情世故勾连在一起,有时不但扳不过来,还会使自己深陷泥淖,甚至蒙受不白之冤和无枉之害,这就给社会中人留下了不好的垂范示例,以为主持公正不一定会受到公正对待,虽然事关公正,有时也不得不收起良知,听之任之了。这显然是令人遗憾和痛心的。犹太律说:“移界石者将受诅咒。”把界石挪动的人是有罪的。但是那不公的法官,在他对于田地产业错判误判的时候,才是为首的移界石者。一次不公的判断比多次不平的举动为祸犹烈。因为这些不平的举动不过弄脏了水流,而不公的判断则把水源败坏了。所以所罗门说:“义人在恶人面前败讼好像趟浑之泉,弄浊之井。”

1996年春天,苏格兰一个民风纯朴的偏远小镇,发生了一件震惊全英伦的事情。山区小学一位有着20余年看护孩子经历的校工,因为生活中的挫折感,开枪冲进教室狂射,打死了9个孩子和一位老师。英国在一瞬间几乎目瞪口呆,紧接着朝野上下一片愤怒、悲痛、绝望、谴责之声。英国议会一遍遍检讨《儿童保护法》、《枪支管理》,当时的首相梅杰、工党领袖布莱尔、女王本人都亲赴这个山区小镇慰问死难者亲属。事件发生后的第一个周日(礼拜日)上午10点,全英国为这几个普通的孩子和他们的老师默哀1分钟并下半旗志哀。英国是个基督教国家,电视台BBCI每周日都要转播一场礼拜仪式,那一天转的就是这个乡村小镇的礼拜。举国上下一致沉浸在悲愤绝望之中,那位年轻的乡村牧师这样开始的布道令人击节、难忘:“请把你的手交给你的邻座,再请你的邻座把手交给他的邻座,让我们把手紧紧握住,然后,让我们一起来微笑如果我们还能抓住邻座的手,说明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不是孤独的,我们彼此支撑;如果我们还能微笑,说明我们人类还有希望。”

英国人给人的印象向来就是绅士风度,严谨、矜持、呆板,其实并非尽数如此。实事求是地讲,英国人的骨子里有着一种人类之爱,当然也有对文明秩序的清醒而有效的遵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