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轻松做人学会无所谓
21524200000016

第16章 学会无所谓一点,你会活得更成熟(2)

一个哲人曾经说过:“人生如打牌,而不似下棋。”下棋,棋子一样,条件相同,轮番投子,机会均等,公平。而打牌,只有起牌的次数一样,但牌的好坏却是随机的。你牌技再好,也完全可能输给牌技低劣者,只有在牌运差不多的情势下,牌技高超的本事方能显露出来。人生就是如此,它既像起牌那样不公平,又像出牌那样公平。比如,有的人生在达官显贵之家,一出生就掉到了安乐窝子,在以后成长过程中被人簇拥,不论干什么事都是一路绿灯,这就仿佛是个好手气的人抓到了一副好牌,以后结果怎么样也就是自己的最终命运,就看他出牌如何及运道如何了。而出身于穷苦人家的人就像获取了一手劣牌,但通过自己的奋斗,改变自己的命运也是大有可能的。

要说人生的不公平,几乎每个人都能说上几天。当你来到这个世界,许许多多的不公平就摆在你面前。你可能漂亮帅气,也可能相貌平平,亦可能丑陋难看;同样是个孩子,有可能被视为掌上明珠,也可能成为弃儿;成人后,步入复杂险恶的社会,不公平可以说比比皆是,俯手可拾。

就是同一个人的躯体也存在着不公平,人们尤其是女人,对脸宠爱有加,百般爱护;手虽然劳作,但待遇尚可;对脚就常常不屑一顾。据说现代肢体再植术可以取脚骨补手骨,倒是没人愿意取手骨补脚骨的。这也是不公平。

倘若一遇到不公平,就发牢骚,抱怨,甚至七窍生烟,大动肝火,怨天尤人,就要讨个公道,那你这辈子就会永远陷入痛苦之中。倒不如化高丘为平地,化干戈为玉帛,心平气和地接受它。这都不是“奴隶主义”,也非“犬儒哲学”,而是处世的方法和策略。

试想,以我们个人的微薄之力,能将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不平事,讨个公道吗?与其用生命中的大好时光去做徒劳无益的挣扎,倒不如漠然视之,用这些精力去做有意义的事。因此,如果我们所遇到的“不公”不是大的、原则性的问题,还不至于危害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也就是未动根本的话,不必去斤斤计较,来点“阿Q”式的自我安慰,泰然处之。

古代印度有一个国王,他的国家广大而强盛。一天他得到了一个美如天仙的绝色女子,就封她为王妃,两人相亲相爱,琴瑟和谐,伟大的国王完全醉心于爱情里。但是,好景不长,他的宠妃得了急病,全国最好的医生也无法挽留住她的生命。国王悲痛欲绝,为示爱心,他为爱妃举行盛大丧礼,不忍让她离去,就装入大棺椁里,停放在王宫不远的大殿里,国王日日拜祭。国王发现这里环境不好,就在灵殿周围建了精美的花园,以供香魂娱乐。后来又觉得这样还不能表示自己的爱意,为喻美人如水,就又建立了一个美轮美奂的人工湖,让香魂泛舟碧波。湖建成以后,又觉得缺乏点缀,故又叫人各处建设亭台楼阁。后来又请世界上最好的建筑师来制造绝世的雕塑安放各处,后来又把世上最美好的诗篇铭刻在石头上,后来……国王总是不满意这个绝世园林,想完善它,再完善它。这样一直不断地扩大和完善这个园林,使之成为集天下大成的无与伦比的园林。一直扩建完善了40年,国王老了,他还在苦苦思考,以求园林更完美,但总找不出缺憾。后来他把目光停在他爱妃的棺椁上,注视沉思良久,最终挥了挥手说:“请把它搬出这个园林吧!”

这个故事说明,过于追求完美,往往矫枉过正,反而失去了事物的本原。一件事物。只要主题是正确的,没有必要过分讲究。

别总有吃亏占便宜的念头

如果一个人明知吃亏而不追究,一般来说是难以接受和理解的,当然也极难做到。西方哲学就以为人的天性是自私的。每个有一定生活阅历的人大都认同此理,但自私的人遇到吃亏的事定然有心理失衡感。你能够做到大智若愚,做到仁韧以让,但如果让你处处吃亏,你是受不了的。殊不知,世上有多少人为了一己之利,为了占别人便宜,而你争我斗,大打出手。俗话说:“外财不发命穷人”。是你的跑不了,不是你的争不来。为人在世,当然应当避免吃亏,但应当吃亏的时候也要学会吃亏,甚至必要时还要自觉主动地去吃亏。这需要有吃亏准备,也需要吃得起亏的气量。殊不知占便宜也有占便宜的害处,吃亏自有吃亏的妙处。为此,我们每个人都不必为吃亏或占便宜而费力劳神,善处世者多数都把吃亏或占便宜的事看得很淡,很无所谓。

郑板桥说过:“为人处,即是为己处。”意思就是说“替别人打算就是为自己打算”。还有谚曰:“退一步阳光大道,进一步死路一条。”说的也是吃得起亏的妙处。患得患失,实是人性的一大弱点,是害人害己的祸患。

一个名利思想不能彻底剔除的人,即使能轻视富贵荣华而甘愿过着清苦生活,最终还是无法逃避名利世俗的诱惑。一个受外力影响而不能在内心加以化解的人,即使他的恩惠能泽被四海甚而遗留千秋万世,其结果仍然是一种多余的伎俩。

“世人都说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人人都想活得潇洒一点,轻松一点,快乐一点,但终其一生也潇洒不了,轻松不了,快乐不了。他们被某些东西拖住了,缠住了,压住了,这东西就是功名和利禄。功名利禄成了人生的境界,好像功名愈厚人生也愈美妙滋润。其实功名利禄是一副用花环编织的罗网,只要你进去了,你就没有办法自在与逍遥。没有功名利禄,于是想得到功名利禄。得到了小的功名利禄,又想得到更大的功名利禄。得到功名利禄,又唯恐失去功名利禄。人生就在这患得患失中度过,怎能品尝得到人生的甘美清纯滋味呢?世人只知道功名利禄会给人带来幸福,殊不知功名利禄也会给人带来不幸。为了功名利禄,我们劳心、劳神、劳力;为了功名利禄,我们计划、忙碌、奔波;为了功名利禄、我们怀疑、欺诈、争斗;为了功名利禄,我们玩阴谋、耍诡计、溜须拍马;为了功名利禄,我们如履薄冰、患得患失。

自古人生有得必然有失,有失必有得,所谓兼顾,总是极难的。对于得到的东西,要知道珍惜,对于失去的东西,不要萦怀,这是明智的生活态度。自然,在得失之间,要进行权衡,选择,倘若认定目标,就要追求该追求的,对于失去的东西,尽量装糊涂,不要过分计较。这就是孟子所说的:鱼,是我想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得到的,但是鱼与熊掌二者不能都得到,那么就舍鱼取熊掌吧。

不患得患失是一种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在忠孝之间,功名富贵和隐逸山林之间,从政、经商及至于谈恋爱交朋友,都存在着得失问题。《论语·阳货》中说到有这种人:“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患失之。”这样的人永远不能有所成就。

放慢点成功的步伐会更稳妥

生活中,有许多人做事喜欢急功近利,耐不住性子,结果,常会使一些有希望成功的事情因拔苗助长而胎死腹中,有些时候,欲速则不达,这实际上就是躁进不忍带来的问题。

躁进之忍有这样几个层次:一是要认识客观事物发展规律,无论是求学、求官还是经商,都要一步一步地来;二是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不论干什么都要有耐心,有一个艰苦的准备过程,必须循序渐进;三是不轻视一点一滴的积累。不要因善小而不为,因利小而不积,应该重视发展过程中的每一次努力,不能过于急躁。特别是在商业竞争之中,更需要冷静的分析,不为一时的急功近利所误导,要有一个长期的奋斗目标。不拘泥于一时一事的利益得失,眼光要远大一些。

从中国古代的许多政治事件、军事事件中躁进不忍的例子,我们能够借鉴不少经验。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想要讨伐燕国,采用了田子的计谋。齐桓公保持两国的往来,禁止守边的将士抢夺财物,释放了战争中的俘虏,并且还去抚慰那些失去家园和遭遇到不幸的百姓。燕国的老百姓觉得齐国君主好,都争相归服。这一来,燕王恐惧了,这不是一点一点地侵吞燕国,笼络人心吗?燕王十分害怕这个计谋,但一时也没有办法。这时大臣苏厉对燕王讲:“齐王并不是真的能行仁义的人,绝对是有人给他出谋划策,他才这么做。事实上,齐王是个急功近利,而且好猜疑的人,不可能安心受指教,而齐国的军队也是非常贪婪的,不可能长期地受禁令和纪律的制约,我们不要着急,使个计谋就能破他这一计。”于是暗中派人装扮成齐军,在途中要挟燕国投降的人,抢占妇女,掠夺燕人的财货,这样一来,投降齐国的燕人都十分恐惧,不敢向齐国前进了。而齐国兵将,事实上早就耐不住性子了,只是害怕国君的禁令,借着燕人进退不定的时候,遣人向齐王进言说:“我们对他们这么好,而燕人却背叛了我们。”齐王左等右等不见有更多的燕人来投降,也就相信了兵士们的话,颁令全部没收、拘留降民的家财和家属。田子怎么劝他不要这样做,齐王都不听,而将士们更因为有上边的支持,而大肆抢夺,燕国百姓从此也就不再想投到齐国去了。田子的计策功亏一篑。因此古人认为:仕途的升迁,就像台阶那样一级一级地升高,何必那么急躁。有远大见识能成大器的人,则退隐而至恬淡无争的境地,朝廷官府征召他做官,第一次委任,他推辞掉,第二次委任,他仍然推辞掉,还要等待第三次。热心名利地位的人,不能忍耐贫寒;献殷勤的人,不能忍受谗言的诱惑;跳墙去幽会的人,不能忍受男女间的****;翻墙盗窃的人,不能忍受贪财的物欲。

做事要有序,不能超越事物的自然发展阶段,做官如此,经商也是这样。不从小买卖做起,积累经验,岂能有从事大商事的能力?南齐人张融说过:“过去曾经要求做三吴一带的一个县丞,没能办到,现在听说南康郡缺太守,我愿意出任。”张融不懂得官阶的顺序,因为不懂,因此求县丞不得,就去求太守,求太守不得又回头求县丞,结果一无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