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张路分秋阅
刘过
万马不嘶,一声号角,令行柳营。见秋原如掌,枪刀突出;星驰铁骑,阵势纵横。人在油幢,戎韬总制,羽扇从容裘带轻。君知否?是山西将种,曾系诗盟。龙蛇纸上飞腾,看落笔四筵风雨惊。便尘沙出塞,封侯万里,印金如斗,未惬平生。拂拭腰间,吹毛剑在,不斩楼兰心不平。归来晚,听随军鼓吹,已带边声。
开首一韵“万马不嘶,一声号角,令行柳营”,写秋阅开始时的情景,写得很有气派,很有声势。你看,起句便自不凡:“万马不嘶”!“万马”两字,不只交代了参加这次军事演习的是一支骑兵队伍,而且还说明,这支队伍很大。第二韵“见秋原如掌,枪刀突出;星驰铁骑,阵势纵横”,写秋阅开始后的情景。“人在油幢,戎韬总制,羽扇从容裘带轻。”这一韵,实际仍承前韵的“见”字而来,只是诗人的视线已经由“秋原”转移到“油幢”中来了。这一韵可说是全词中的一组特写性镜头,用比较集中的笔墨描写了这次军事演习的组织者和指挥者。“人在油幢”的“人”自然是指张路分,而不是指一般的人。“君知否?是山西将种,曾系诗盟。”这一韵以设问句领起,转入描写这位儒将的另一方面,即他的文才诗情。换头一韵为第一层,写张路分在军帐筵席上挥笔题诗使大家为之倾倒:“龙蛇纸上飞腾,看落笔四筵风雨惊。”具体地展示了张路分的文才诗情。
第二韵先从反面着墨,写张路分不屑于封侯挂印的心志,“便尘沙出塞,封侯万里,印金如斗,未惬平生。”意思是说,即使立功边塞,博封一个万里侯,捧得一个黄金印,也不能快平生之志。多么令人钦佩的军人襟怀!
“拂拭腰间,吹毛剑在,不斩楼兰心不平。”这一韵紧接上韵,是全词的点睛之韵,而“不斩楼兰心不平”又是全词的点睛之句。有此一韵,不仅具体地展示了张路分“便尘沙出塞,封侯万里,印金如斗”也“未惬平生”的原因,而且突出了全词的爱国主义情调。而有“不斩楼兰心不平”一句,张路分这个文武双全的抗战派儒将形象就完全树立起来了。
唐多令
刘过
安远楼小集,侑觞歌板之姬,黄其姓者,乞词于龙州道人,为赋此《唐多令》。同柳阜之、刘去非、石民瞻、周嘉仲、陈盂参、孟容,时八月五日也。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黄鹤断矶头,故人曾到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开头两句是登上安远楼,纵目远眺之所见。秋来芦叶萧萧,落满水中和水边平地上。说“满”,是远望所感。浅水如带,岸远沙平,顿使人有一种寒意。武昌南宋时地近边防。此词约写于韩惋胄伐金战争失败后不久,投降主和的气氛一时又甚嚣尘上。当年豪情满怀,“悲歌击楫”,相信“算整顿乾坤终有时”(《沁园春》)的刘过,他先感觉芦叶满目,继感觉心底生寒,由外而内,由眼感到心感,一“满”一“寒”,透现出感情的深沉变化。
接着一笔把这种浓重衰飒之情再推进一层:“二十年、重过南楼。”二十年的时间并不算短,那时还是青壮之年。“醉槌黄鹤楼,一掷赌百万”,生活有多么狂纵不羁!“黄鹤楼前识楚卿,彩云重叠拥娉婷。”“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前面说“重过”,已知不能久留。而是“过”,而是“解鞍少驻初程”。但没有料到竟不登岸,更不“少驻”“柳下系船”,行色匆促可见,这是一层。“能几日、又中秋。”不盼望中秋,这中秋节却偏偏不几日就“又”到了,这是又一层。“中秋”之前加一“又”字,点明上次来时,也是“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的中秋夜!这是第三层。三句用“犹”、“能”、“又”三个虚字,更使词意跌宕,感情旋折,传出了词人的内心颤音,为追怀昔游,感慨苍凉的画幅,又涂上浓重的一笔。
“黄鹤断矶头,故人曾到否?旧江山浑是新愁。”黄鹤矶上面有著名的黄鹤楼。传说费文神登仙,曾驾黄鹤到此;或说仙人王子安曾乘黄鹤过此但它一来借黄鹤故事,便倍觉情深;二来吞吐含蓄,更把那种旧欢如梦,楼空人去的怅惘情怀,渲染尽致,却又给人以“欲语还休”的感觉。“旧江山浑是新愁”。这句是全篇之主。“欲买桂花同载酒”。时近中秋,桂子飘香,“欲买桂花”,也是人情之常。愁虽重,但人总是想遣愁的,何况志在恢复中原的爱国之士!不仅“欲买桂花”,还想邀二三知己“载酒”同乐。这句是强打精神,苦中求乐。“欲”是拟议之词,是在筹划还未成为现实。
贺新郎
刘过
弹铗西来路,记匆匆,经行数日,几番风雨。梦里寻秋秋不见,秋在平芜远树。雁信落,家山何处?万里西风吹客鬓,把菱花、自笑人如许。留不住,少年去。男儿事业无凭据,记当年、悲歌击楫,酒酣箕踞。腰下光锘三尺剑,时解挑灯夜语,谁更识、此时情绪?唤起杜陵风月手,写江东渭北相思句。歌此恨,慰羁旅。
开头四句径写数日“西来”途中的情景。而这三句以至全篇的重心就在“弹铗”二字。这里用《战国策·齐策》冯谖的故事“万里西风吹客鬓,把菱花、自笑人如许。留不住,少年去”。异乡作客,本已堪悲,何况又值万木萧疏的秋天更何况在万里之外!它和“万里悲秋常作客”(杜甫)一样,这句也是从层次叠连中,映现出作者无法排解的忧伤。对镜自照,两鬓生斑,人已垂垂老矣,美好的少年时光已经匆匆地过去了。“自笑人如许”,感慨极深。“放浪荆楚,客食诸侯间”(岳珂《程史》)的刘过,本来是较达观的。“男儿事业无凭据”,从结构说和上片的首句一样,是自我抒怀的一个关键句。“腰下光锥三尺剑,时解挑灯夜语,谁更识此时情绪?”尽管一无所成,功名事业尽付东流,可是他壮志未衰,现在仍然有时夜里挑灯看剑,而宝剑似乎也了解主人郁愤的心情。南宋的爱国诗人们,壮志难酬时,常寄情于杀敌的宝剑。“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陆游《长歌行》);而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在梦里还展开了一幅“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威震山河的杀伐场面!在统治者一贯投降求和的政策下,结果不是“可怜白发生”(《破阵子》),就是“二十抱此志,五十犹癯儒”(陆游《观大散关图有感》)。刘过在这里抒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写来起伏跌宕:前两句见三尺宝剑光芒四射,仿佛觉得无知的宝剑也能了解人的心意。但继而感到“知音者少,算乾坤许大,著身何处”(《念奴娇》),像他这样的爱国之士在朗朗乾坤之下,也是难有立身之地的啊!“抚剑何人识壮心”,于是感情由扬而抑,终于也忍不住对灯花落泪了。
最后四句呼应开头的“弹铗西来路”,由对国事的感慨转入个人身世的飘零。“唤起”两句指杜甫怀念李白的诗句。希望有像杜甫那样的知己,或许稍慰客居异乡的愁苦吧!
六州歌头
题岳鄂王庙
刘过
中兴诸将,谁是万人英?身草莽,人虽死,气填膺,尚如生。午少起河朔,弓两石,剑三尺,定襄汉,开虢洛,洗洞庭。北望帝京。狡兔依然在,良犬先烹。过旧时营垒,荆鄂有遗民,忆故将军,泪如倾。说当年事,知恨苦,不奉诏,伪耶真?臣有罪,陛下圣,可鉴临,一片心。万古分茅土,终不到,旧奸臣。人世夜,白日照,忽开明。衮佩冕圭百拜,九泉下,荣感君恩。看年年三月,满地野花春,卤薄迎神。
“年少起河朔”至“良犬先烹”是上片的第二个层次,用洗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地说明了岳飞英姿勃发,武艺高强;南征北战,战绩赫赫;壮志未酬,横遭惨死。只用了几句话,便介绍了这位民族英雄不平凡的一生。头三句说岳飞从少年时便在河北从军,那时候他拉得开两石的硬弓,手持三尺宝剑,这是勾画少年岳飞英勇超群的英雄形象。以下三句具体叙述岳飞的战绩。“定襄汉”,指岳飞在高宗绍兴初年平定襄阳、汉阳等六郡。“开虢洛”,指绍兴十年(1140)岳飞中原大捷,进军到离汴京四十五里的朱仙镇。“过旧时营垒”以下四句,是上片的第三层意思。这是写岳飞死后的深远影响,人民群众对岳飞的怀念。“荆鄂”,泛指湖北北部被金兵占领的地区。
“说当年事”以下八句,用近乎口语的语言,细细倾诉,明辨岳飞被害一事的案情真假是非。“说当年事,知恨苦”两句说提起当年的事,知道你恨透了,这是用对岳飞谈话的口气。“苦”在这里是“恨”的补语,“恨苦”犹如说“恨极”、“恨透”。“不奉诏,伪耶真”两句是说秦桧等人加给岳飞的罪名是真还是假呢?“不奉诏”本是秦桧等人有意陷害,强加于岳飞的莫须有的罪名,但因高宗赵构倾向投降派屈辱和议的主张,所以杀害岳飞之事,他是无法逃脱责任的。“万古分茅土”以下三句,是写作者对古往今来的“奸臣”的概括评论,意思是说,自古以来,不管奸臣如何费尽心机,最终分封褒奖,论功行赏,还是轮不到他们身上。“人世夜”等三句说黑夜毕竟过去,光明终究到来。以下三句便写岳飞冤案昭雪后无比荣耀的盛况。“衮佩冕圭”是描绘“岳庙”中岳飞塑像的神态。“衮佩”,王公的礼服。“百拜”以下是作者假想这位身着“衮服”,头戴王冠,手执圭玉的岳鄂王,在九泉之下向皇帝百拜谢恩的情景。“冕”,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的帽子,后专指皇冠。
结尾三句,写人民群众对岳飞的怀念和祭奠。
点绛唇
丁未冬过吴松作
姜夔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
“燕雁无心”的“燕雁”,通常有两种解释:一、“燕”,泛指北方,则“燕雁”指秋分前后从北方飞来的大雁。二、“燕”,指燕子,则是说燕子春来秋去,大雁秋来春去。“无心”,指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坦然地无忧无虑。不过此词作于江南的吴松,恰当北雁南来,词人举头望雁,见它在太湖西畔随着云彩的飘游飞来飞去,似更切词意。燕雁无所谓有心或无心,说“无心”是词人的感觉。上面是词人仰望所见。接着目光远注。但见“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远处的几座山峰,呈现出凄清愁苦、荒凉冷落的样子,好像酝酿着风雨就要在这黄昏时刻来到了。这两句用拟人化手法,给雨前的山披一层浓重的感情色彩。在诗词中写“雨前”的名句如“山雨欲来风满楼”,它以气势胜,句豪意壮,但写来一泻无余。“商略”二字与此不同。
上片写景,景中暗寓情,不透进一层是看不出来的。转入下片,首二句径直抒情。“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姜夔对陆龟蒙很是推崇,在他的《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其五”云:“三生定是陆天随,只向吴松作客归。”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人生,都愿是天随子陆龟蒙。为什么对陆会如此崇敬?他在《三高祠》诗中说得明白:“沉思只羡天随子,蓑笠寒江过一生。”怀才不遇,憔悴天涯,境况艰难,所以一心向往着“蓑笠寒江过一生”那种自得其乐的生活。这里用了一个“拟”字,是打算准备的意思。词人选这个字,不是如有人说的“因为两人相距三百四十多年”,“事实上是不可能的”。这是表面的看法。实际这个字含有谦虚、恭敬、想而又不敢的几种因素在内。“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今何许?”像陆龟蒙这样的人现在哪里呢?三字似问非问,承上启下,感叹无穷。《南史·张融传》:“融长叹曰:不恨我不见古人,所恨古人不见我。”辛弃疾化用其句:“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贺新郎》)。姜夔正是此意,有古人不见,知音难逢之感。“凭栏怀古”,点明所见燕雁、清峰和“拟共天随住”,均是他此刻凭栏之所见所感。现在浮现眼前的还有什么呢?只有那长短不齐的柳条,被飒飒西北风吹得乱舞而已。
鹧鸪天
已酉之秋,苕溪记所见
姜夔
京洛风流绝代人,因何风絮落溪津。笼鞋浅出鸦头袜,知是凌波缥缈身。红乍笑,绿长颦,与谁同度可怜春。鸳鸯独宿何曾惯,化作西楼一缕云。
“笼鞋浅出鸦头袜,”“笼鞋”,指鞋面较宽的鞋子;鸦头袜,指古代妇女穿的分出足趾的袜子。这句的大意是说从笼鞋中微微地露出了鸦头袜。李白《越女词五首》(其一):“长干吴儿女,眉目艳星月。屐上足如霜,不著鸦头袜。”诗写吴女的貌美、足白。姜词的这句还需与下句联系起来看:“知是凌波缥缈身”。“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曹植《洛神赋》),是形容“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洛神宓妃修饰得体,脚步轻盈。但也暗示她有着像洛神“荣曜秋菊,华茂春松”的品格。总之这是对“风流绝代人”的称美:她高逸、俊秀、缥缈,与同类人物迥乎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