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文人传说(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21592800000027

第27章 宋代(4)

李清照的传说

李清照像李清照(1084—约1151),跨了北、南宋两个时期,号易安居士,济南人,是我国杰出的女词人,擅长诗文,词的成就更为突出。语言清丽,自成一体。

今人辑有《李清照集》。

李清照买书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时期杰出的女词人。传说有一年冬天,李清照顶着大雪到郊外“寻找”诗句。她正站在雪中出神,忽听背后有人喊她,回头一看,不知从哪里来了一位花白胡须的老人。老人身披着蓑衣,站在路边问李清照:“您一人站在这里,是迷了路吗?”

李清照答到:“不是。”

老人又问:“心中有什么忧伤?”

“没有。”

“在这里练功?”

“不是。”

“噢——”,老人好像明白了似的点了点头,“那么,这样东西,您一定喜欢喽?”他说着,从怀里掏出一个包裹,递给了李清照。李清照莫名其妙地接过一看,见是个蓝布包儿。她打开蓝布,是一个红布包儿,打开红布,是一个黄布包儿,打开黄布,是一部书。李清照一望封面,顿时神采飞扬——这部书,她不知盼了多少年呵!

“大伯,这书……”

“是我家祖传三代的‘宝书’。”老人微笑着说,“我没有继续习文,留着也无用,我想给它另找个主人。您要是喜欢,就收下吧。”

李清照非常高兴,立即领老人回到家中。她一边斟茶,一边说:“大伯,这书太好了。您就出个价吧。”

老人望着李清照那一摞一摞的书籍,感到很满意:

“看来,您是这书最合适的主人啦!我半卖半送,要五十两银子。”

李清照说了声:“多谢!”回身取钱。当她打开盛银钱的小匣时,却愣住了:里面空空如洗!原来,她丈夫赵明诚已经两个多月没有寄钱回来了。可这书,她又怎么舍得不要呢?

“您家离这多远?”

“十里。”

“这样吧,外面雪大路滑,我给您拾掇个房间,您先住下,明天给您钱,行吗?”

老人沉吟了一会儿,说:“可以。”

李清照把老人安排好后,回到自己房间,她急忙打开首饰盒,可是找不着一样珍贵的首饰,再打开衣箱,也没有一件值钱的衣服,怎么办呢?她皱着眉头,在屋里转来转去,一下看到了挂在墙上的“七星宝剑”。这是她结婚时父亲送的。她想:对呀,就用宝剑换钱!

次日一早,李清照带着剑,来到了城里当铺。谁知当铺早已倒闭,她只得回来,和老人商议说:“大伯,你再住一天,明天再给您钱,好吗?”老人同意了。

第二天,正是逢会,李清照又来会上卖剑。她把宝剑摆在路旁,自己站在一边。可是,这天天气特别冷,赶会的人少,直到傍黑,也没人来问价。她无可奈何,只好回到家,恳求老人再住一天。

这天夜里,李清照翻来复去睡不着觉。天没亮,李清照就起了床,一气儿跑到十里外的卧牛泉。这里,每天早上都有人来练武术,她想:练武术的人,一定会喜欢宝剑。

清照捧着宝剑,走到一位练拳的姑娘面前问道:

“小妹妹,您喜欢这把宝剑吗?”姑娘急忙接过,抽出剑身一看:“好剑!好剑!”她一边称赞着,一边“唰”

地舞了一个剑花,满面带笑地问:“您卖吗?”李清照诚恳地说:“我要买本书,需要五十两银子,你若喜欢它……”姑娘很机灵,一口答应给她五十两银子。接着,她又有几分为难地说:“我父亲不在家,要等他回来,才有钱给您。”

清照看到她捧着宝剑,爱不释手的样子,就想到自己买书的心情,又见她十分诚实,也就答应了。姑娘问明了李清照的地址,说:“大姐,等我父亲回家来,就把钱给您送去。”清照谈妥了“买卖”,长舒了一口气,高高兴兴地回了家。

可她回家听说卖书老人见她过了三天还没给钱,带着书走了。清照一听,急得差点哭出来。她一头栽到床上,整整一天一夜,茶不思,饭不想,难过极了。

直到次日天亮,她才朦朦胧胧地睡去。睡梦中,一位美丽的姑娘,笑吟吟地送来一个蓝色布包儿。她打开蓝布,是个红布包儿,打开红布,是个黄布包儿,打开黄布,嘿,正是那部盼望己久的“宝书”!她一阵激动,“唿”地把书捂到了胸口上!这一捂,把自己惊醒了,睁眼一看:啊,手中果真捧着个蓝色布包儿。

她慌忙起身打开蓝布,也是一个红布包儿,打开红布,也是一个黄布包儿,再打开黄布——不是别的,正是那部书!李清照又惊又喜,可这书是怎么飞来的呢?

忽然,她发现窗外有个人影一闪,便急匆匆来到院罩,见一个姑娘向外走去。她追上前一看,是昨天买剑的那位姑娘。一问,才知道,姑娘的父亲就是卖书老人。

老人回家听女儿讲述了买剑的经过,又问清了卖剑人的长相、穿戴和住址,便明白了其中原委,立即让女儿把书送来了。刚才,姑娘见李清照睡得正香,没有打扰,就将书悄悄放到了李清照身边。李清照听到这里,拉着姑娘就喊:“小妹!”从此,二人结成了好友。

据说,李清照临终时,身边的书籍所剩无几,可其中仍有这一部书。不过这本书现在已经找不到了。

一言心语

有道是:“家有诗书不算贫。”爱书的人。不会为生活的清贫而感到无助。而会把获得一部好书当做最大的富有。

岳飞的传说

岳飞像岳飞(1103—1142),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曾率岳家军英勇抗金,后被投降派秦桧等人诬陷而杀害。

欢潭

从前,浙江富阳汀畔,有一个小小的村庄,前村后村共有三十多户穷苦农民,靠种田打柴为生。这年夏天,烈日炎炎,两个多月没有下雨,烤得田板龟裂,庄稼叶子都干枯啦。只有后村村口小水潭,还有一点水。三十多户农家,从早到晚,轮流提水,作为一天饮用。

这时,金兵进攻杭州。岳飞带领岳家军,抗击金兵(这是民间传说,当时金兵并未进到杭州),浩浩荡荡路过这个一村庄。火红的日头,晒得岳家军人人口干唇裂,饥肠辘辘。傍晚,岳大帅传令宿营。十几万岳家军驻下来饮水烧饭,这口小小潭水,一时无法供应。急得先锋牛皋捶头顿足,毫无办法。

忽然,营门口一片闹嚷嚷的声音:“乡亲们送水来啦!”“乡亲们送水来啦!”一桶桶、一罐罐清清泉水,摆满营地上。岳家军拉着乡亲们的手,感动得流下了泪。

这事惊动了岳元帅。他正在为大军用水担忧,一见乡亲们把自己贮存的用水都送了来,急忙说:“久旱无雨,乡亲们庄稼干枯,用水困难啊!还是请乡亲们担回去吧!”

乡亲们见岳元帅不肯收水,都嚷嚷开啦:

“岳家军日夜追击金兵,为国为民,不能不吃饭,不饮水啊!”

“岳爷爷,请收下吧!这是乡亲们的一点心意啊!”

乡亲们边嚷边将水倒进锅里,给岳家军做起饭来啦!

岳飞只好说:“我们是抗金的子弟兵,不能惊扰乡亲们,不能动乡亲们一草一木啊!既然乡亲们送水来,这份盛情我们就领啦!”

牛皋在一旁可急啦!他知道全村百姓就靠这点水过活,如果让士兵吃了,乡亲们如何过活呢?他忙向岳元帅说:“这水,我们可不能收啊!”岳飞向他微微一笑,招手叫他过来,低声吩咐一番。牛皋这才高高兴兴地走啦!

第二天,乡亲们开门一看,岳家军早已离开村庄,直向杭州追击金兵去啦。可是,后村的那个小水潭,却一夜工夫变成了一口四张八仙桌那么大的大潭哩!潭里泉水清清,水味甘冽。乡亲们围在潭边惊奇地欢叫起来:

“一定是岳爷爷叫岳家军连夜开的潭!”

“岳家军真是处处为百姓哪!”

全村乡亲高兴地围着水潭欢歌。清澈的潭水,不仅供全村饮用,还可以担去灌溉农田呢!乡亲们为了纪念岳飞,就把这口潭叫“欢潭”,把前村叫“岳驻村”,后村叫“欢潭村”。

一言心语

潭水的传说凝聚了军民的深情,也反映出了岳家军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操。

祁东砖圹萝卜

“砖圹萝卜不用油,筷子夹起两头流。”它肉质脆嫩,水汪透亮,生食清甜爽口,熟食细腻柔软,香喷喷,甜津津,确实名不虚传。说起来,它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呢。

传说南宋时期,民族英雄岳飞,曾率领十万人马路过祁东砖圹。这一年久旱不雨,号称“水乡泽国”的湖南田土,竞也干裂得像乌龟壳一样。唯独那砖圹三里见方的地方,萝卜却长得十分青翠。岳飞已三天没进汤水了,肚子里咕咕咕地直叫。他想:如今胡虏横行、灾荒连年、赤地千里、民不聊生,而皇上苟安江南,这十万人马北上驱胡,朝廷竟然粮草不济,却如何是好?他东寻西觅,半天连一滴水珠儿也没发现,他捡起团土块用力一提,顿时化成了飞扬的尘沫。他真不明白这萝卜为什么长得这样旺盛?连忙在大路口竖起了一块木牌,用手指蘸着硃红在上面写了几个大字;“蔬菜如宝,将士当心;若有损害,一律严惩。”写毕,他才放心地离开了菜地。

岳飞才刚坐定,一个士兵就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

“元帅呀!不知是哪个该死的竟把您竖的字牌窃走了,又另立了一块牌。”“啊,”岳飞吃了一惊,忙问,“那牌上写了些什么?”那士兵说:“听人家说,那上面写的是什么‘砖圹萝卜,吃了饱肚;愿吃就吃,何必拦阻?’。”

岳飞听了,怒发冲冠:“胡说!是谁违抗军令,毁我军纪、堕我士气,这、这、这……”他急忙来到了大路边,一看,果然不假。他正要挥剑向木牌砍去,却又很快地把扬起的宝剑收了回来。原来,他发现在字牌的左下方还有一个落款:“砖圹百姓敬启。”

岳飞正在犹疑,迎面走来一个挑着柴禾的中年汉子。这汉子哼着山歌:“荒年萝卜不用愁,扯个萝卜哪算偷?砖圹萝卜吃不尽,萝卜年年烂地头。”岳飞听得,自言自语地说:“这般灾荒之年,百姓连野菜都找不着,哪里还有萝卜年年烂地头的?”那中年汉子倒也耳利,他见这人浓眉大眼、气度非凡,放下柴禾,急急上前拱手施礼:“大人,这萝卜要不是每年外地人来帮忙吃点,我们就只好让它一年年长着。你看,那地里有的不是长得齐人高了么?”“可你们吃的是……”那中年汉子没等岳飞把话说完,就哈哈大笑起来:“这个请大人不必担心,我们这里能吃的东西多啦!”岳飞沉吟了半晌,然后,把臂一挥。“嗯,既然如此,请你回村商量商量,这萝卜我们就按价买了罢!”

老百姓闻听岳飞要买萝卜,都争先恐后地抬着一篓篓又白又嫩的萝卜来到了兵营。不一会儿,萝卜竟堆得像小山一样高了。末了,老百姓还打锣鼓鼓,特地给岳飞抬来了一个“萝卜王”。岳飞随手掂了掂,咦喂,这足有百来斤呢!于是大家围着一堆一堆的萝卜,横啃竖咬,个个吃得饱饱的。

军营里,唯独主帅岳飞没有吃。一个偌大的“萝卜王”

摆在那儿。他搔了搔两鬓的头发,心想:老百姓把萝卜全部献给了我们,难道他们真的是不吃萝卜么?于是派了一个士兵前去察看。工夫不大,这个士兵回来禀报:“元帅呀!我见家家锅里出白气,户户灶里冒炊烟,看来他们吃的并不差啦”!岳飞又问:“那他们究竟吃的是什么?”那士兵张口结舌。岳飞再令两个士兵前去察探。

过了好一会儿他们回来了,这回看见的却是另外一种情形:“元帅容禀,我们打开老百姓的锅盖一看,啊哟——原来老百姓尽用萝卜叶子熬汤喝呢!”这时,岳飞完全明白了百姓们的一番苦心好意。他们让出了这救命的萝卜,正是显示了他们盼望驱除胡虏、一统神州的迫切心愿啊!

岳飞激动得热血沸腾,他疾风似地爬上一座山坡,极目远眺,情不自禁地呼喊起来:“不负众望,还我河山!”岳飞一定要把这“萝卜王”切成百份,和老百姓一同分着吃。全军将士和老百姓无不深受感动。

直到现在,这里每年照例要拔出一个“萝卜王”来,十户百家的一同分着吃,以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砖圹萝卜的美名,也就代代相传,远近闻名了。

一言心语

军爱民、民拥军的传说故事有很多。从这个传说中足以见岳飞崇高和伟大。并且伟大的风范必将留给人们永恒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