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文人传说(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21592800000028

第28章 宋代(5)

王十朋的传说

王十朋像王十朋(1112—1171),字龟龄,南宋温州乐清(今浙江温州乐清县)人。曾经担任秘书郎、侍御史等职务,官至龙图阁学士,能诗文,他著有《梅溪集》,流传至今。

王十朋与拦诗巷

王士朋早在县城私塾里念书的时候就已经才华横溢,后来考中了状元,誉满乐清了。他还写得一手好字,不少人都想请他写对、题诗,但他绝不轻易为权热者留赠墨迹。

县城里有一条无名小巷,巷里住着一个名叫钱百享的财主官儿。此人肚里只有几滴墨水,却喜欢和诗人墨客结交,常常拉一些名人到家里饮酒吃饭,酒后乘兴叫他们留赠墨迹,借以装饰门面,抬高自己的声誉。他多次备酒菜请王十朋,都被婉言谢绝,心里很不是滋味。

有一天钱百享的一个走差,得知王十朋非常尊敬书院里教书的老先生,两人常常形影不离。每当年高体弱、行动不便的老先生出门访友时,王十朋总是陪伴护送。

因此,这个走差向钱百享献计说:“老爷选择一个吉利日子,请王十朋和教书先生一同来喝酒,王十朋总会上门来。他一上门,老爷就可以拦他题诗了。”钱百享听了,连连点头。

这一天,钱百享准备了一席山珍海味,发了请帖。

王十朋果然扶着老先生来了,但一到钱家门口,就要辞别。钱百享早已安排家丁们在路口拦住。王十朋无法脱身,不得不硬着头皮跨进钱家,陪着老先生坐到酒席上。

吃罢酒饭,王十朋扶着老先生就要致谢告别。钱百享连忙叫家丁拦住,自己双手递上早已准备好的文房四宝,毕恭毕敬地说:“老弟出口成诗,下笔成章,给鄙人题诗留念吧!请,请……”

王十朋见蚂蟥叮住鸳鸶脚,无法脱身,便接过笔墨。

问道:“我这个穷书生是写不出好诗的呀!不知老爷出什么题目?”

钱百享想:只要我出个好题目,限个严格的条件,他总会写出为我歌功颂德的好诗来,就满脸堆笑说:“嘿嘿嘿,诗的题目,就叫《钱百享升》,今天是个吉庆好日,想讨个彩。请把‘钱’、‘百’、‘享’、‘升’这四个字分别用在每句诗的开头吧!”

王十朋稍皱一下眉头,提笔一挥、一气呵成,写下了一首打油诗:

钱家鱼肉满箩筐,百姓糠菜填饥肠;

享福毋忘造福人,升官莫成殃民郎。

老先生边看边称赞:“好诗,好诗!”钱百享却哑巴吃黄连,有口难言。此后,他再也不敢叫乇十朋题诗了。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王十朋,就把这条无名巷取名为“拦诗巷”。这条拦诗巷流至今还在。

一言心语

大多才学之士都有着独具的个性。他们往往对胸无点墨、故作风雅之人不屑一顾。从上述传说中可以看出王十朋蔑视富贵权豪。关爱百姓的高贵之心。

陆游的传说

陆游像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浙江山阴(今绍兴人)。他为我国文学宝库留下了浩瀚的遗产,有《渭南文集》五十卷,《剑南诗稿》八十五卷,《放翁逸稿》二卷,《南唐书》十八卷等。他是一位爱国诗人,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

一怀愁绪吟绝唱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一生遭受了巨大的波折,他不但仕途坎坷,而且爱情生活也很不幸。

宋高宗绍兴十四年,二十岁的陆游和表妹唐琬结为伴侣。两人从小青梅竹马,婚后相敬如宾。然而,陆游的母亲不喜欢唐琬,以至最后发展到强迫陆游和其离婚。

陆游和唐琬的感情很深,不愿分离,他一次又一次地向母亲恳求,都遭到了母亲的痛斥。陆游迫于母命,万般无奈,便与唐琬忍痛分离。后来,陆游依母亲的心意,另娶王氏为妻,唐琬也迫于父命嫁给同郡的赵士程。这一对年轻人的美满婚姻就这样被拆散了。

十年后的一个春天,陆游满怀忧郁的心情独自一人漫游山阴城沈家花园。正当他独坐独饮、借酒消愁之时,突然他意外地看见了唐琬及其改嫁后的丈夫赵士程。尽管这时他已与唐琬分离多年,但是内心里对唐琬的感情并没有完全摆脱。他想到,过去唐琬是自己的爱妻,而今已属他人,好像禁宫中的杨柳,可望而不可及。想到这里,悲痛之情顿时涌上心头,他放下酒杯,正要抽身离去。不料这时唐琬征得赵士程的同意,给他送来一杯酒,陆游看到唐琬这一举动,体会到了她的深情,两行热泪凄然而下,一扬头喝下了唐琬送来的这杯苦酒。然后在粉墙之上奋笔题下《钗头凤》这首千古绝唱: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官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渑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陆游在这首词里抒发的是爱情遭受摧残后的伤感、内疚和对唐琬的深情爱慕,以及对他母亲棒打鸳鸯的不满情绪。

陆游题词之后,又深情地望了唐琬一眼,便怅然而去。陆游走后,唐琬孤零零地站在那里,将这首《钗头凤》词从头至尾反覆看了几遍,她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便失声痛哭起来。回到家中,她愁怨难解,于是也和了一首《钗头凤》词: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这首词如泣如诉,哀怨凄楚,情意缠绵。

唐琬不久便郁闷成病而死。

陆游得知唐琬的死讯,痛不欲生。为了抒发自己内心的隐痛,他后来曾多次来到沈园题词怀念唐琬。

一言心语

最遗憾的事莫过于有情人难成眷属。陆游与唐琬在情感上可以说是一种悲哀吧!

辛弃疾的传说

辛弃疾像辛弃疾(1140—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今济南市)人,他是南宋的大词人。他一生坚决主张抗金。他的词大部分离不开抗金爱国主题。写得深切感人,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他的艺术风格多样,主要特色是雄浑豪放,辛词给当时和后世以巨大的影响。有《稼轩长短句》,今人编辑成《辛稼轩诗文钞存》。

剑劈义端和尚

南宋初年,辛弃疾为了抗金救国,收复中原大好河山,率众在他的家乡历城起义,接着又投奔到泰山义军耿京大营,共谋抗金救国大业。他听说柳埠神通寺和尚弟子五百余众,也不满金人的统治,在寺院内舞枪弄棒,准备自卫,就觉得这也是一支力量,于是,就多次在耿京面前推荐。得到耿京大帅的允许后,他便乔装访古探幽的书生,带着书童前来神通古刹说服义端上山共谋抗金救国大业。

主仆二人一边装作饱览山水景色,一边急急赶路。

他们正走在一条大河旁,突然看到一位农家女子,抱头向河边跑去,辛弃疾喊了声:“不好,有人要跳河!”

他快步如箭,一下子就窜到那女子跟前,挡住了她的去路。那女子看有人拦住了自己,就一下瘫倒在地上,哀号着:“叫俺去死吧!俺活不了啦……”

辛弃疾问:“姑娘,你这是为啥呢?”

小书童也跑过来说:“姑娘,你有什么难事就说吧,俺辛公子心眼好着呢,说不定还能帮帮你哪!”

那女子含着泪端详了辛公子半天,仍摇摇头说:“好心的公子,你也救不了俺,俺家刚刚交了官府的税银子,神通寺的师父又来催田银,如果拿不出,就要把小女送到寺中……”

辛弃疾听了,扶起了姑娘,说:“你父亲尊姓大名?你家的银两我代付就是了。”姑娘一惊,赶忙说:“恩人,我家父叫李石夫,多谢大恩人慈悲!”说着就要跪下磕头。辛弃疾阻止道:“我们这就到神通寺去,你放心回家吧。”

他俩顺着崎岖的山路,来到了隋唐年间兴建的神通寺。辛弃疾迈步走进山门,请小和尚禀报,他要见义端方丈。

小和尚从后殿领来一位凶神似的老和尚,他手捻佛珠,打量了辛弃疾一眼说:“义端方丈有事,不能相见,施主有何贵干?”

辛弃疾扫了和尚一眼,心想:我要是不激一下这位和尚,义端是不会出来的。所以,他也板着脸说:“我是来代李石夫一家还田银的!”

凶和尚立刻沉下脸来说:“施主好善,可敬可佩,要是能把这一方佃户的银两都代交纳就更可敬了。”

辛弃疾点点头:“可以。不过我倒想请教一下,在这国难当头、天灾人祸之时金主衙门征收了粮银,寺院还要逼债,还有老百姓的活路吗?”

凶和尚恼怒地说:“佃户种的是寺院的田,就该交银两,金主衙门收不收我们不管!”

辛弃疾正言道:“师父是佛门弟子,应以慈善为怀,普济众生,哪有不顾农家死活之理?再说还要强逼民家妇女顶债……”

凶和尚一听,把眼一瞪,大吼一声:“你这个小小书生狗胆包天,真是活得不耐烦了!”回头把手一扬:“操家伙!”

“呼拉”一声,从殿前殿后拥出一伙手持兵器的和尚围了上来。只见辛弃疾不慌不忙地脱下长衫,走到铜鼎前,一弯腰就把铜鼎举过了头顶;小书童也拔剑在手,紧站在辛弃疾的身旁,大声喝道:“都识相一点,不怕死的过来试试!”

众和尚都被这阵势吓傻了。这时,肥头大耳的义端和尚突然从月牙门外闪了进来,他双手合十,呼道:“施主请息怒,贫僧义端有礼了。”

辛弃疾放下了铜鼎,也还了一礼,报了姓名。义端满脸堆笑地说:“久仰辛公子的大名,多有待慢,实在罪过。”于是,义端便恭敬地把辛弃疾请到了后殿。辛弃疾直爽地劝告说:“现在民不聊生,不应再逼佃户纳银征粮了。”义端为难地说:“辛公子不知小寺的难处,金主衙门对我佛门也要征丁征粮,稍有待慢就要兴兵围剿,火焚寺院。”辛弃疾趁机劝说义端,金人官府要逼他,佃户要反他,这种日子也难过,倒不如去泰山义军入伙的好,并说明自己就是奉耿大帅之命来请他的。

义端也暗下合计:“眼下金人官府逼得我也无路可走了。干脆反了吧!朝廷看我们的势力大,必然要招安,我那时再归顺朝廷,还可以当我的方丈。”就这样,义端带着部分徒弟和佃户也上了泰山,投奔了义军。

义军耿大帅看义端读过兵书,武艺出众,就让他去操练义军。可这义端干了没多久,就干腻了,所以他便经常去找辛弃疾发牢骚:“这些点墨没有的家伙,有何本事,倒要来管我义端,还不如回神通寺当方丈好。”

辛弃疾劝他应以抗金救国大业为重。义端心想:你小子没志气,甘心俯首耿京的帐下,当日把我也拉了来,我可受不了这个闷气!所以一天夜里,他趁辛弃疾不在营帐中,偷了“天平节度使”的大印,悄悄地溜走了。

辛弃疾发现大印丢失,又听说义端来过,就赶到义端营帐查找,他一见义端不在,知道是义端把大印偷走了,立时骑上快马,飞也似的追了出去。他想:义端拿了大印准是要到济南府金人那里去请功,但这要走一天一夜的路,他怕义军半路拦截,绝不敢直奔济南,现在必定潜回神通寺老窝去了。所以他飞马直奔柳埠。

辛弃疾赶到神通寺,很快就找到了义端,怒斥他忘恩负义。可义端一见辛弃疾那愤怒的样子,倒乐了:“贫僧就知道你要赶来的,我这样做也是救你出苦海。就凭咱兄弟这本事,投到金人那里也是享不尽的荣华,受不尽的富贵。就是退一步说,咱拉起手来自己干,也不必受那些人的气!”

辛弃疾见义端已彻底背叛义军,就逼着他交出大印,老老实实回义军大营受审。义端冷笑了一声,挥刀想夺路逃走。辛弃疾一剑把义端的腰刀打落。义端“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苦苦地哀求:“辛公子,你宽宏大量,积阴积寿,饶小僧一命吧……”

辛弃疾要把他活捉归营寨,也就不想杀死他,喝道:

“起来,马上回大营!”谁知义端趁机从靴中抽出一柄飞刀,“嗖”的一声,朝辛弃疾飞来,辛弃疾躲闪不及,“噗”

一声,刀扎在左胳膊上。义端趁机朝他扑来,辛弃疾忍着痛,大吼一声,挥剑劈去,义端应声倒地。辛弃疾取了他的首级,抱着大印,便飞马返回大营。辛弃疾的英雄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

一言心语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抗金勇士。从救女子。到劝义端、杀义端的英雄传说中,可以看出他文武双全、关心民生、嫉恶如仇的可贵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