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领导别让不会讲话害了你
21805500000011

第11章 领导表扬的艺术(3)

张艺谋执导的第一部影片《红高粱》放映之后,轰动了国内外,被誉为是一部拔地而起一峰独秀式的影片。张艺谋的才华逐渐被人们认识,赢得了行家和观众的表扬。记者罗雪莹写道:“初见之下,艺谋的相貌平平,不修边幅,很出乎我的意料。他方脸光头,一身发旧的蓝劳动布工装,哪像个出众的艺术家,倒像个乡镇企业的临时工。”《老井》的作者郑义说:“他相貌平常,穿着朴素,绝无影视圈名流的牛皮哄哄劲儿,说句不敬的话,很像闯进西影村叫卖鸡蛋豆腐的农村小贩。”《红高粱》的作者莫言赞叹道:“我一见他直乐,说艺谋你挺像咱村的生产队长。外表一副木讷憨实相,真有点不相信你就是大名鼎鼎的张艺谋。”

的确,张艺谋在电影界曾风靡一时,被新闻媒介炒得大红大紫过。文艺方面的报刊、杂志争相采访、报导、评论。对张艺谋来说,那个时期,他是看的、听的太多了,或许有司空见惯、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感觉了。再高超的赞美家,若再就其导演才能进行评说,也不可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罗雪莹、郑义、莫言这三位舞文弄墨的行家,对张艺谋的赞美却大有独到之处。其共同特点是,为赞其才,大谈其貌。在一般人的想象中,张艺谋作为一位红极一时的大导演,应该有号令三军的气魄,气宇轩昂的长相。然而,当他真正走到你面前时,其实也不过如此!这三个人正是抓住了其相貌与才能的强烈反差,利用“临时工”、“农村小贩”、“生产队长”这几个形象的比喻,突出表现张艺谋的朴实无华。这样一位“土”人,竟然有这样高的导演才能,岂不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因此,这三人表面上是在大侃其貌,实则大赞其才。这既给人们的想象以回答,又应了中国那句“人不可貌相”的古训,更能让人接受,更独具说服力,使他们对张艺谋才华的赞美具有不同凡响的效果。

这种表扬,不但不会让被表扬者对你稍抑其貌感到不满,相反,因赞美者恰当掌握了“抑”的分寸,反会使被赞者非常舒心。这是因为,在抑的背后,是对其才华的更慷慨的褒扬。相貌是先天所致,人们无力左右,而才华却是一个人后天努力所得。因此,赞其才华比赞其相貌更让人高兴。

第三节表扬的作用及注意事项

领导的表扬是下属工作的精神动力。一个下属在不同的领导指挥之下,工作劲头判若两人,这与领导的激励方法分不开。魏徵是唐朝很有才能的一个人,原先魏徵侍奉皇太子李建成,因为敢于进谏而不受李建成的欢迎,李建成不仅对他的建议漠然置之,有时候还批评他。李世民掌权后,很器重魏徵,为了鼓励魏徵敢于直言进谏,唐太宗李世民每次都很虚心地听他献策,并经常表扬他敢说真话说实话,一次唐太宗表扬魏徵道:“夫以钢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我以你这样的良臣为镜,也就不糊涂,少做错事了。”在唐太宗的表扬和鼓励之下,魏徵至诚奉国,真是喜逢知己之主,竭尽所能,知无不言,先后共陈言进谏两百多件事。后来,魏徵怕仅凭进谏参政议政招来事端,想借眼疾为由辞职休养,唐太宗为挽留这位千载难逢的良臣,极力表扬了魏徵的敢于进谏,表达了自己的赏识之情,道:“您没见山中的金矿石吗?当它为矿石时,一点也不珍贵。只有被能工巧匠冶炼成器物后,才被人视为珍宝。我就好比金矿石,把您当作能工巧匠。您虽有眼疾,但并未衰老,怎么能提出辞职呢?”魏徵见唐太宗如此诚恳,也就铁了心跟着唐太宗干一辈子了。

在上下级交往中,恰如其分地掌握和运用赞美的艺术,将会有多方面的收效。

一、赞美的作用

1.赞美是取得对方认同的最好方式之一

人们都有这样的经验,教师或家长教育孩子,总希望严格一些。但是,心理统计表明,对孩子常采取批评的方式,而没有任何鼓励的话,会使孩子出现反抗心理,甚至产生破坏性行为。不如抓住孩子的点滴优点和长处,给予表扬和鼓励,鼓舞起他的信心。同样是一篇作文,如果一位老师把它批评得一无是处,学生以后肯定就很少再去涉足这一领域;如果细心的老师在作文的字里行间找出一些可供表扬的细微之处,就会给学生以继续前进的动力。屡屡犯错误的学生,极难得到老师的赞美,可有经验的老师会发现,学生虽然对老师的批评、指责持反感态度,但他从来不隐蔽自己的过错,这也不能不说是一份勇气。老师的一句“能大胆承认错误”的赞美语言,能使学生激动万分,进而发生转折性的改变。总之,赞美比批评更容易使他人接受,从而达到上下级交往中的更多的认同。

2.赞美能使他人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增强自信心

一个卓越的领导,欲调动众人的积极性,大都会重视赞美的积极作用。他们善用口头的、书面的、精神的、物质的、直接的、间接的各种方式去赞美下属,使人人都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当一个人获得一个小成绩就得到赞美时,他就会有信心去尝试更困难的工作。当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的工作遇到极端的困难,人们正处于心灰意冷、人心涣散之时,有经验的领导在此时此刻应用赞美的方式,反复强调大家工作的意义,赞扬每个人高尚的动机,表扬大家为克服困难所作的贡献,常常能激励人们坚持到底,并最终取得胜利。

3.赞美是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

在行为科学家马斯洛所提出的人的需要层次理论中,除了生理、生存、社交需求外,人的最高需求是得到尊重和自我实现。一般说来,赞美话语至少可以部分地使人的心理得到某种满足。实践证明,对于那些学术造诣很深,或者经济收入较丰的人而言,一般的物质奖励对他们所起的作用就甚微。而社会的理解与尊重,公众的公认与表扬,对他们会很重要。重视赞美的作用,正确恰当地使用赞美,是领导成功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赞美的注意事项

赞美的功效不容置疑,但赞美的方式与方法又必须注意,否则,好的动机也会引申出差的效果。这里尤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赞美必须真诚

赞美作为一种交际艺术,首要的是必须真诚,并应体现在准确的表达之中,切忌使用华而不实的辞藻。诸如“久闻大名”、“一表人才”、“年轻有为”、“必有大就”、“才华出众”、“先师先哲”、“一代英杰”、“时代精英”等缺乏感情的公式化语言,是不可能打动人心的,还容易造成词不及意、张冠李戴的误会。事实上,人们需要得到的赞美,总是在能真正体现他成绩的价值方面,这就要求你对对方必须有较深的了解。如赞美科学家时,应点到他作出具体贡献的某一领域;赞美管理者时,应点到他的某一条建议对自己的工作所起的具体作用;赞美一般工作人员时,应说明他的工作平凡而伟大的深刻道理……

2.赞美的语言必须得体

赞美的语言切不可乱用,如对于一般知识分子,你夸他智力超群,独树一帜,会令人生厌;对长相一般的女性,你夸她美貌过人,她会认为你在讽刺她。这样就达不到赞美的效果,不如用“勤奋”、“端庄”的词为好。下属呈上的研究报告,领导在未读之前,不妨先用“字迹工整”等语言,而避免先夸内容,以免造成虚伪的感觉。

3.赞美与“吹喇叭”、“抬轿子”有着本质的区别

赞美是为了搞好人际关系所采用的科学方法和艺术手段,“吹喇叭”、“抬轿子”者则是怀着不良的动机甚至不可告人的企图而去阿谀奉承的卑劣手段。明眼人对此不可不警觉与注意。一些老好人只想“多栽花,少栽刺”,只赞美不批评,久而久之,被赞美者也会从他的动机上去总结原因。这种企图回避矛盾的老好人,也是另一种动机不纯的表现。这就是说,滥用赞美,也是误人误己的事,不可不加以防范和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