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金融衍生产品
21874200000045

第45章 金融互换(2)

二、金融互换的产生

如上所述,金融互换业务的前身是20世纪70年代的平行贷款和背对背贷款。

但一般认为,作为一种新金融业务的金融互换业务,则是产生于80年代初的货币互换和利率互换。世界上第一笔金融互换业务,是世界银行与国际商业机器公司(简称IBM公司)于1981年8月所进行的货币互换。当时,IBM公司正需要巨额的美元资金,但由于市场规模的限制,它无法直接筹得那么多的美元资金。所以,它只能从瑞士法郎市场和德国马克市场筹集以瑞士法郎和德国马克表示的资金,然后再将这些资金转换成美元资金而加以运用。与此同时,世界银行正需要筹集瑞士法郎资金和德国马克资金,但同样由于市场规模的限制,它也无法直接筹得所需的瑞士法郎资金和德国马克资金。不过,世界银行可凭借其高度的信用等级而筹得比较优惠的美元资金。于是,在所罗门兄弟公司的安排下,世界银行便通过发行欧洲债券,而筹得了相当于IBM公司所保有的瑞士法郎和德国马克价值的美元资金,共2.9亿美元。然后,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双方达成了有史以来第一个正式的货币互换协议。

通过这一货币互换,世界银行与 IBM公司同时获得了利益。对世界银行来说,它通过货币互换可降低筹资成本。因为它通过货币互换而实际支付的瑞士法郎债务和德国马克债务的利率,要比它当时直接筹措这两种货币资金所需支付的利率要低一些。对 IBM公司来说,它通过货币互换既可避免瑞士法郎和德国马克到期前汇率变动的风险,又可获得当时这两种货币对美元已经贬值的利得。这是因为,IBM公司所持有的瑞士法郎和德国马克的起债时为1980年3月。当时美元对瑞士法郎与德国马克的汇率分别为1∶4.4569和1∶1.9419,而到1981年8月时,这两种汇率分别为1∶5.2070和1∶2.4290。可见,在那段时间内,美元对瑞士法郎和德国马克都有很大幅度的升值,其升值的幅度分别为17%和25%。通过货币互换,IBM公司便获得了这一由美元对瑞士法郎和德国马克升值所产生的既得利益。同时,如果日后美元对这两种货币贬值,则 IBM公司也因有此货币互换的保护而可避免损失。

由于世界银行与 IBM公司都在世界上有着极高的知名度,因而它们之间所进行的这一货币互换,立刻引起了整个国际金融领域的高度重视,并对以后货币互换的推广和发展起了很重要的示范作用。同时,它也对利率互换及其他各种金融互换的产生,起了很重要的启示作用。

三、金融互换的发展

在货币互换产生一年之后,利率互换也正式产生。一般认为,第一笔利率互换业务是德意志银行与其他3家银行于1982年8月所进行的。当时,德意志银行凭借其很高的资信等级,以比较优惠的固定利率发行了3亿美元的7年期欧洲债券,然后与其他3家资信等级较低的银行进行互换。通过互换,德意志银行以低于 LIBOR的利率支付浮动利息,而其他3家银行则以相对优惠的固定利率支付固定利息。这样,互换双方都从这一互换中获得了一定的利益。

利率互换虽然晚于货币互换一年后才产生,但它一经产生,即得到迅速的发展。目前,在整个金融互换市场上,利率互换的交易量约占互换交易总量的80%。

所以,只有在利率互换产生以后,金融互换业务才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1983年,金融互换的成交量约为400亿美元,1984年竟猛增到约1000亿美元,1985年又增加到约2000亿美元,1987年更增加到约4000亿美元,1988年已超过10000亿美元,1993年年底,全球金融互换业务的签约金额已达10万亿美元。

金融互换业务之所以有如此迅猛的发展,主要有如下四个重要的原因。

1.金融自由化的影响

金融自由化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进入80年代以后,金融自由化的热潮更是一浪高过一浪。在金融自由化的热潮中,金融风险与日俱增,其中尤以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为最主要。金融风险的日益严重,引起人们对避险工具和避险技术的需求日益迫切、日益扩大,且日益复杂。金融互换业务的兴起和发展正好迎合了人们的这一需求,因而它从一开始就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

2.金融证券化的促进

金融证券化与金融互换业务相辅相成。在金融证券化的趋势下,金融互换业务迅速扩大。据专家估计,在新发行的债券中,目前有70%:至80%以进入金融互换为前提。所以,金融证券化的加强,促进了金融互换业务的迅速发展。

3.互换利益的诱导

金融互换具有不同于金融期货或金融期权的一个重要特点,这就是它可使互换双方同时受益。我们知道,在金融期货或金融期权交易中,一方的获利恰是另一方的损失。因而,就整体而言,它只是一种“零和游戏”。但是,在金融互换业务中,互换双方却均可从互换中获得好处。这就说明,金融互换业务可增进整体利益。换言之,它是一种“正和游戏”。所以,作为一种金融风险管理的新工具,金融互换更受到人们的欢迎;而作为一种获利性的投资手段,金融互换也更能满足人们所期望的低风险、高收益的要求。目前,在西方发达国家,金融互换已成为广大投资者和生产经营者所普遍运用的一种金融新技术。

当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金融互换的利益,并加入到这一互换交易的行列之中以后,金融互换业务的发展也就自然不言而喻了。

4.金融机构的参与

金融机构参与金融互换原是作为互换双方的媒介,并从这种互换业务中分享一定的利益。但是,随着金融互换业务的扩大,金融机构已不再满足于单纯地充当简单的中介人,而是自己也直接地以使用者或互换头寸之持有者的身份参与金融互换。这样,金融互换的成交量大为增加,金融互换市场也更具流动性。由于市场流动性比互换带来的利益更重要,所以金融机构参与金融互换,实是金融互换业务迅速发展的一个关键性的原因。

四、金融互换二级市场与互换协议的标准化

金融互换业务的迅猛发展,促进了互换二级市场的形成。所谓互换二级市场,是指已经达成的金融互换协议在不同持有者之间转让、流通的市场。这种二级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无疑为广大的投资者和生产经营者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同时,它也为各种金融机构及个人投资者提供了新的获利渠道。

金融互换二级市场的发展,客观上要求互换协议具有标准化的形式。自从1984年起,一些在国际上较有影响的金融机构就致力于这方面的工作。1985年2月,以欧洲互换市场上比较活跃的大银行和大证券公司为核心,成立了“国际互换交易员协会”(ISDA)这一国际性组织。目前,欧洲、北美及日本的大多数从事金融互换业务的银行和证券公司都已成为该协会的会员。ISDA的成立,为互换协议的标准化及交易规则的统一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这又使金融互换市场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金融互换市场的发展,不仅引起了常规互换业务本身的发展,而且还引起了各种与互换相关的新金融业务或新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在这种创新中,人们出于某些特殊的需要,而将其他新金融工具与金融互换业务加以组合,从而形成一些复合型的金融衍生产品。如本章第五节将要介绍的互换期权、互换期货等就属于这类复合型的金融衍生产品。

第三节 金融互换的应用

在本书的前面各章中,我们已比较具体地分析了金融期货与金融期权这两种最基本、最重要的金融衍生产品。在这种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到,无论是在金融期货交易中,还是在金融期权交易中,一方的获利恰为另一方的损失。因而,就整体而言,这两种交易实际上都只是一种“零和游戏”。但金融互换却不同。在金融互换中,互换双方均可从互换交易中获得好处,从而可实现双赢或多赢。这是由金融互换的特有功能所决定的。

金融互换的基本功能主要有两个:一是可降低筹资成本或增加资产收益;二是可防范或回避金融风险。事实上,这两个功能是相辅相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增加收益或降低成本可增强人们的风险承受能力。因此,这实际上也是一种金融风险管理策略。而反过来说,人们回避金融风险的根本目的,也无非是为了避免收益的减少或成本的提高。

一、金融互换在降低筹资成本中的应用

金融互换的首要功能是降低筹资成本。这一功能不仅存在于货币互换,而且更存在于利率互换。在这里,我们权以利率互换为例,来说明金融互换在降低筹资成本中的应用。

利率互换的理论基础是李嘉图(D.Ricardo)的比较优势原理。根据这一原理,筹资者只要在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市场筹资,然后通过利率互换来调换计息方式,则比他直接筹措该种计息方式的资金要来得便宜。对此,我们可举例说明之。

假设有甲、乙两公司,甲公司希望筹措浮动利率资金,而乙公司则希望筹措固定利率资金。这两家公司的信用等级和筹资利率。

甲、乙两公司的信用等级与筹资利率甲公司乙公司利  差信用等级AAABBB固定利率5%6%100个基点浮动利率 LIBOR+0.25%LIBOR+0.75%50个基点比较优势固定利率浮动利率互换利益:50个基点一般地说,在资金融通中,借款者的信用等级不同,投资者所索取的利率也将不同。由表112可看出,甲公司信用等级较高,而乙公司信用等级较低。因此,无论以固定利率筹资,还是以浮动利率筹资,甲公司均处于优势地位,而乙公司均处于劣势地位。但是,相对而言,甲公司在固定利率上的优势较大(因利差较大),而乙公司在浮动利率上劣势较小(因利差较小)。这种较大的优势和较小的劣势,我们可称之为“比较优势”或“相对优势”。

现在,甲公司希望以浮动利率筹资,而其比较优势却是以固定利率筹资。与此同时,乙公司希望以固定利率筹资,而其比较优势却是以浮动利率筹资。如果这两家公司均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筹资,然后在中介银行的安排下进行利率互换,则双方均可减少利息支出,从而降低筹资成本。

利率互换降低筹资成本从图中可看出,甲公司以5%的固定利率筹资,而乙公司以LIBOR+0.75%的浮动利率筹资,双方均利用了自己的比较优势。然后,在中介银行的安排下进行利率互换。通过这一互换,甲公司实际支付的是 LIBOR+0.05%的浮动利率,而如果它直接筹措浮动利率资金,则必须支付LIBOR+0.25%的浮动利率。显然,这一互换使甲公司少付了20个基点的利息。而对乙公司而言,它实际支付的是5.8%的固定利率,如果它直接筹措固定利率资金,则必须支付6%的固定利率。

显然,这一互换使乙公司也少付了20个基点的利息。另外,中介银行在这一利率互换中也同样获得了相应的收益。中介银行虽然在浮动利率上亏了70个基点,但它在固定利率上却赚了80个基点,两相抵消后,它可净赚10个基点的利差收益。

我们可清楚地看到,这两家公司各少付的20个基点的利息及中介银行所取得的10个基点的利差收益,正是表112中的互换利益--50个基点。这就说明,在这一利率互换中,两家公司和一家中介银行分享了其中所蕴含的互换利益。当然,在现实中,他们未必如此瓜分。这一互换利益究竟如何瓜分,将决定于两家公司和中介银行对这种互换的供求关系及它们各自的经营能力。

二、金融互换在金融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金融互换不仅能利用互换双方的比较优势来降低筹资成本,或增加投资收益,而且还能满足投资者管理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的需要。在这里,我们将分别说明货币互换与利率互换在金融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一)货币互换与汇率风险管理

对于货币互换在汇率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我们可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首先,假定一家英国公司能以较低的利率在英国债券市场筹措英镑资金,但该公司在美国有一投资项目,需要一笔美元资金;而与此同时,一家美国公司能以较低的利率在美国债券市场筹措美元资金,但该公司在英国有一投资项目,需要一笔英镑资金。如果这两家公司各自在本国债券市场筹资,然后将筹得的本国货币兑成实际所需的货币,以用于对外投资,而在收回投资的本金和所得的收益后再将它兑成本国货币,则两家公司都将面临汇率风险。为了回避这一风险,两家公司遂达成一个货币互换协议。根据该协议,两家公司各自在本国债券市场发行债券,以筹集资金,然后将等额的资金与对方交换。在互换期间,两家公司必须向对方支付以对方货币表示的利息。在互换协议到期时,双方再将本金互换。